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手机软件商的暗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19日18:28:0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Opera是由几个挪威人合伙开的软件公司,它的拳头产品是浏览器软件,然而,微软
的IE浏览器一直统治着台式电脑市场,当无线互联网的概念开始风靡之后,手机取代PC
机成了最流行的数字终端,于是,手机浏览器软件成了微软与Opera争夺的新目标,但这
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么?
  Opera的机会
  Von Tetzchner是Opera软件公司的CEO和创始人之一。Opera软件公司生产一种商用
WEB浏览器软件,在业界小有名气,被认为是微软IE的最好替代者。Von Tetzchner每次
从他的家乡挪威到美国旅行时,随身总要携带许多部不同样式、大小和颜色的手机,而
且大都是新出的品牌,其时髦程度足以令任何爱机一族心动不已,然而,他随身带着这
么多手机,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只是为了方便作业务演示。因为Opera公司刚刚发布了一
个新的用于小型数字设备的WEB浏览器,Von Tetzchner需要各种不同品牌的手机来证实
他的软件几乎能在所有的设备上正常工作。而微软生产的手机浏览器软件则有很大的局
限性,它只能在安装有微软手机操作系统的手机上运行。Von Tetzchner认为这就是Ope
ra的重大机会。
  Von Tetzchner认为手机不仅仅是嵌入代码的机器,他一直着迷于不同手机的接口、
连线和屏幕大小等差别。因此每次演示他的软件时,他都要携带5或6个手机。对一些人
来说,购买手机时,款式和品牌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可能远超过对价格和功能的关
心。打个比方,手机更像是一双鞋或者一部小汽车,而不像PC机或者咖啡壶。它是一种
个人设备,一种能够表达主人风格的时尚物品。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
亚,就因为推出可更换面板的5100系列产品而大获成功。从那之后,手机制造商们认识
到只有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才有可能扩大手机销售。但是Von Tetzchner相信,手机的
个性化应该超越硬件的范畴,而延伸到软件的领域。为什么一定要A手机上的WEB浏览器
看上去和B手机的一样呢?为什么A手机、B手机上的操作系统不能与C手机上的操作系统
不一样呢?
  这正是von Tetzchner看到的机会:在手机软件业中击败微软!
  非PC浏览时代的体验
  今年秋天,微软发布了它的第一个"Windows驱动"的手机:SPV,目前正在由英国电
话运营商ORANGE公司进行销售。SPV是彩屏手机,开机显示的界面跟Windows XP类似,而
且使用的方法也很相同,该手机功能强大的处理器使其能够运行像WEB浏览和收发EMAIL
等多媒体应用软件,还可以收发带图片的即时消息,以及完成某些PDA才具备的功能如日
历和地址。SPV的意图很明显,它要与所有手机制造商巨头所发布的“智能手机”相竞争
。无线产业界人士普遍相信,在接下去的几年中,高端手机将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跟PC机的情况非常类似,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后,智能手机也将运行来自第三方厂家
的应用软件,因此,智能手机也许将激发一个新的软件产业:专门为小型数字设备创建
应用程序。但是谁将在这个新商业领域中赚到大钱,取决于谁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市
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微软对此信心满满,微软的现任CEO斯蒂夫·巴尔默就认为Windows
可能会占据有利地位,因为手机用户们会更喜欢Windows“熟悉的而且强大的软件体验。
”但是微软的竞争对手想的却恰恰相反。手机用户不需要熟悉的软件体验,用户需要独
特的、个性化的体验。
  实际上,微软也有自己的卖点,那就是人们对Windows的熟悉将帮助他们尽快习惯微
软牌的手机操作系统和IE,在微软的一则广告中说到:“如果你以前使用过微软Window
s,你将会对新款的智能手机2002感到非常熟悉。毫无疑问,你将会认出手机操作系统的
界面和程序,智能手机扩展了PC的范围,它允许你使用同样的应用软件、信息和服务;
它还允许你使用在家庭和工作PC上已经建立的同样的文件和注册用户名。”熟悉度不是
一件坏事情,消费者对Windows技术感到很舒适,所以消费者能够容易地适应智能手机技
术。这是一个优势。至于有人说基于同样操作系统的手机将有着相似的外观,微软方面
则辩称所有的合作者都有空间对各自的产品进行区分改造和增值。
  狼烟初起
  Nokia(诺基亚), Sony Ericsson(索尼爱立信), Motorola(摩托罗拉), Matsushita
和Siemens(西门子)品牌的手机占据了全球手机销售量的60%。有趣的是英国有一家专为
智能手机生产操作系统软件的公司:Symbian,这五个手机巨头公司就是Symbian最大的
股东。Symbian将自己的软件授权给手机制造商们使用,但是不要求这些公司按照任何指
定的方式使用它的代码。也就是说,手机制造公司有权使用Symbian的源代码,而且可以
改变其中任何一个比特,Symbian的目的是使生产出的智能手机在各个厂家间兼容,虽然
这些手机在外观和感觉上是不一样的。Opera就是Symbian默认的手机浏览器,行文至此
,大概不难体会Opera和微软之间的竞争将波及多少企业了吧?
  战斗刚刚开始,但已经有一些迹象表明Symbian的样机正在赢得市场,为什么这么说
呢?因为世界上一流的手机制造商纷纷发布了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比如诺
基亚就表示将在年底前销售多达1000万部智能手机。然而,Symbian还取得了更大的胜利
,它的胜利取决于微软的前盟友Sendo。Sendo是英国的一家小型手机制造商,也是最早
的与微软签约的公司之一,然而在11月初,这家公司突然宣布它将不再生产基于Window
s的手机。取而代之的是,Sendo认为来自诺基亚和Symbian公司的软件具有“独特的灵活
性”,所以它将开始致力于生产基于诺基亚和Symbian公司软件的智能手机。
  微软被人口中夺食,使得煮熟的鸭子都飞了!但面对Sendo的倒戈,它也只能表示“
令人困惑”,微软坚持自己的软件和任何其它公司的软件相比具有同样的灵活性。但是
手机制造商们的态度则有些犹豫,甚至可以说对微软的“垄断”史有一定了解之后,就
会感到恐惧,它们不知道是否还能相信微软,因为如果Windows成为手机操作系统的王者
,手机产业就将重导PC产业的覆辙,硬件将被认为是可更换的"无品牌"的商品。
  Opera是微软的竞争对手,Opera将赌注都压在Symbian身上了,许多观察家都认为即
使微软可能成为手机软件的主要供应者,其独占整个手机市场的可能性却是微乎其微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微软在PC市场的表现太过于咄咄逼人,使得手机制造商们迟迟不敢
回应微软的呼唤。而微软的决心是要将Windows推向除PC外的其它市场。
  微软的软肋
  在过去那场微软同Netscape的浏览器战争中,微软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了,但是现在
Opera跟微软的浏览器之争还是刚刚开始,就算是Opera的CEO也不能告诉你他有多少把握
Opera牌的WEB浏览器是优于微软的,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微软绝不是已经赢得了这场
竞争。也许表面上看,微软在浏览器市场上不可动摇地占有超过90%的份额,但是那仅仅
是在PC机市场,而在手机市场,微软跟Opera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的,"是骡子是马,
牵出来溜溜",Opera认为自己将会赢得胜利。
  今年10月份,在加利福尼亚州,Opera宣布已经解决了将WEB引入手机的最大的问题
之一:使为PC显示器设计的页面能够显示在仅有几个平方英寸的LCD屏幕上。在过去的几
年中,世界上电信公司们和它们的产业标准团体的工程师们一直在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
题。迄今为止,他们制作出的软件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目前,国际上能实现同
样功能的两个主要方法是WAP和IMODE,但从本质上讲,它们为手机用户提供了一个打了
"折扣"的WEB版本,换句话说大多数用HTML语言编码的图案从无线版本中删掉了。
  智能手机拥有更大尺寸的彩色屏幕、有更大容量的存储器,意味着现在的智能手机
能够显示真正WEB的浏览器:纯粹的、不打折扣的HTML,微软的智能手机配备的是Pocke
t IE,虽然尺寸比传统PC的浏览器看上去小一号,但是用它在网上冲浪时颜色也不失真
,当然,某些WEB特征,如Flash和Java不获支持,尽管如此,Pocket IE还有一个小缺陷
,那些为PC机编写的网页在手机屏幕上显示时,需要用户做许多从左向右的滚屏动作,
真是不胜其烦。而Opera的工程师们已经解决了卷屏问题。他们使用了一种叫做“小屏幕
翻译”的方法,其中HTML编码经过了“精处理”,以使网页能够适合小屏幕。这样只需
要在垂直方向上翻屏即可,而不需要左右移动光标了。这个系统可能不能对所有的WEB站
点奏效,但是对于许多用作链接索引的站点来说,能够产生完美的效果。Opera的创新引
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IT媒体更是推波助澜,比如有些媒体人士预言这项技术将使得推
进Opera在手机浏览器市场上超过微软,而分析师们也说这个“小屏幕翻译”系统能够为
Opera的成功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Opera是由几个挪威人合伙开的软件公司,它的拳头产品是浏览器软件,然而,微软的
IE浏览器一直统治着台式电脑市场,当无线互联网的概念开始风靡之后,手机取代PC机
成了最流行的数字终端,于是,手机浏览器软件成了微软与Opera争夺的新目标,但这是
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么?
  微软的持久战
  Opera已经认定,它的未来将压注在即将到来的非PC浏览时代。举个例子,虽然Ope
ra为PC机生产的浏览器软件比过去更受到大众的欢迎,每个月有大约100万人下载,但是
在过去的两年中,Opera从与手机和TV提供者达成的授权交易中赚到的钱比从PC市场中得
到的更多。正如该公司的CEO所承认的那样:“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们将会在飞机上、
汽车上、任何一个地方上互联网冲浪,”他说道,“这将是我们能够赚到大钱的地方。
”然而,Opera能否挣大钱,还取决于微软的智能手机战略能否奏效,不过,Opera也很
清楚,等待微软的失败并不有助于它得到最好的商业前景。
  2000年,微软说它正在考虑进入手机业,当时的微软几乎就是武林盟主,没有人知
道如何阻止它,谁都不能妨碍微软获得成功的机会。一方面,无论微软何时进入一个新
的市场,它总是面对着来自"先行者"的强烈反对,其实先行者们对微软的强大实力都心
生畏惧。另一方面,微软就是微软,它拥有资金、渠道和技术,无论何时,只要它进入
到一个市场,竞争者们都得认真对待。
  目前敢肯定的是微软似乎从一开始就猜测出那些大的手机制造商们不会伸开手臂接
受它的加入。于是微软决定设法吸引一些小的手机制造商和大的移动运营商。微软已经
与遍布全球的许多移动运营商签定了协议,其中包括:AT&T, Cingular, Sprint, T-Mo
bile, Verizon和Vodaphone。有几家运营商已经承诺将发布微软牌的智能手机,但是,
在这些协议中没有一个是让微软吃"独食"的,这对于在PC市场呼风唤雨已经多年的微软
而言,一定很心酸。伦敦一家科技研发公司--OVUM无线研发部的主管Eden Zoller就认为
在不久的将来,移动运营商们将不在关心手机上使用的是哪个操作系统,它们将跟许多
软件商合作,然后等着瞧哪一个在市场上拥有关键性的多数。对微软而言,显然它必须
尽快让自己的手机出现在市场上。2000年,它已经着手与手机制造商签约了,世界上第
三大手机制造商SAMSUNG就是微软最大的收获。SAMSUNG公司已经向公众发布了它的智能
手机,并且根据微软移动设备产品部经理Ed Suwanjindar所言:“在交付设备上,正取
得重大进展。”与微软签约的还包括两家台湾的大型手机制造商:COMPAL和HTC,运营商
ORANGE发布的智能手机就是由HTC制造的。
  但是,迄今为止微软牌智能手机的生产进展还是很缓慢,微软对此有些焦虑不安。
可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1年7月,微软对英国一家小型的手机制造商Sendo公司投
资了一笔总数不明的资金,可是此前Sendo公司早已经承诺生产微软牌手机,Sendo正在
生产的一款叫做Z100的智能手机;因此,人们不知道微软为什么还要对其进行"投资",
有人称微软大概是嫌进展的速度还不够快。微软移动部的一位主管,则称此次投资是“
使我们有希望非常迅速地将这款产品带入市场。”
  然而,感情投资并没有加快事情的进展,Sendo不断将产品发布日期推后,虽然最初
计划在2001年秋季发布Z100,但是许多观察家预言Sendo最快将于2002年底前生产出Z10
0。谁承想,到了今年11月份,Sendo突然宣布它将取消Z100新品发布会,它在自己的网
站上公布了一个简短的通告,表达了对这个决定的遗憾,但是并没有做出解释。包括微
软在内的所有涉足手机产业的商家们均对此表示迷惑不解。Sendo一位女发言人在接受媒
体访问时也含糊其词,只是说因为诺基亚授权Sendo使用源代码,这使得Sendo能够为更
多的运营商、客户定制手机。但从法律角度出发,不能够详细阐明具体原因。她还强调
Sendo的商业模式就是要提供完全用户化的手机,以使它们在市场上与众不同,拥有竞争
力,而这一点如果没有开放的源代码是无法做到的。但微软拒绝了这个解释,因为微软
也提供了"共享"的途径,那就是为合作者提供了它们在微软平台上定制和开发应用软件
所需要的API(应用程序接口)。然而,正是这点令Sendo非常失望,仅开放API仍然不允许
手机厂商做深层次的用户化定制。微软方面则对Sendo提出了新的置疑,因为Sendo一直
都在测试微软的软件,如果API对它是一个大问题,为什么不早说,而在百米冲刺的最后
关头才放弃真是令人困惑。不过,微软也是很好面子的,它说Sendo的反戈没有什么大不
了的,仅仅是"微软在高速前行时颠了一下而矣。"整个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这是手机
商,运营商,软件商们全体参加的游戏,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谁是王者?
  Opera和Symbian一样也身处在这场手机软件市场争夺的持久战之中。Opera公司的V
on Tetzchner并不认为为了自己生产的手机浏览器能够成功,就得让Symbian成为手机操
作系统中的统治者,同时,他也不认为将浏览器与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的微软应当成为
统治者。因为没有理由让某一家公司拥有整个市场,包括微软和Symbian在内的许多不同
的公司可以共同分享这笔财富。“商家有生产产品的权利,用户也有选择的权利,既然
手机可以来自不同的制造商,为什么手机软件必须是由同一个厂商提供的呢?”
  但是,微软是否真想要独占手机软件市场呢?它在一些公开的场合中对智能手机的
评论中表示,微软说过它深信用户化定制的价值。然而同时,微软又在所有它的POCKET
设备中大量推行Windows品牌,你能够在所有它的POCKET PDA产品和这些设备的市场营销
中看到统一的外观和所谓的用户体验。因此,微软在移动市场的竞争者们和潜在的盟友
们不知道怎么解释微软的这种自相矛盾。
  迄今为止,“移动的互联网”也只在日本进展较顺利。这一方面因为PC机在日本拥
有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有特殊的外部环境的因素:手机产业渴望将日本的因特网手机
市场复制到全世界--如果日本手机确实成为手机的标准,Windows牌手机就会成为消费者
购买手机时的首选,这种情况是象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制造商最不愿看到的。诺基亚是世
界上最强大的品牌之一。它为什么要在自己的设备上使用微软的软件不可呢?
  今年五月份,在硅谷大学校园的一次讲演中,微软主管移动业务的公司副总裁Juha
 Christensen,似乎在设法减轻手机制造商的恐惧。他说,微软对手机市场中硬件的多
样性很“感兴趣”。他说:“你知道,现在你走进任何一家手机商店,你将会在货架上
看到大约一百到两百种不同的手机。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手机样式--比如小
的、弧型的、轻巧的、金属的外壳,诸如此类。微软认为智能手机也可以完全达到这样
的目标,并非千篇一律。”
  有意思的是,Christensen先生曾经是Symbian的合伙创始人之一,后来他来到了微
软。他也承认手机业是“一个十足追求时尚的市场。”在最近一次到中国的旅行中,他
说:“看到中国人开始在手机的前面板上镶上钻石,一些人甚至送这种手机,而不是戒
指,来向他们的女朋友求婚。这种外壳让你看到手机商业如果走到极致,还有很多潜力
可挖。”然后Christensen又补充说了一些似乎完全"非微软化"的话:“实际上,我经常
做的一个预言就是,从现在起的三年以后,在这个星球上你再也找不到两个有着完全相
同配置的移动设备。不仅仅是硬件非常、非常个性化;你首页的外观,你手机上的应用
软件,你预定的服务,你的振铃音调都非常个性化。每一个设备都将各不相同,我们将
会看到将会有如此多的配件选择,使得这个星球上每一个设备都可以被非常、非常轻易
地区分开,并且每一个设备的外观都各不相同。”
  PC界的麻烦会否重演?
  在PC界,微软和计算机制造商之间一直争论不休,其中的要点之一就是PC制造商们
是否有权利改变装载在制造商计算机上的Windows版本。PC制造商们一直跟微软发生争执
,而争执的起源就是它们想在自己制造的机器上安装一些别的软件,比如:随机装载什
么应用软件和互相竞争的操作系统,加在桌面上的图标,提供其它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看看PC界的麻烦,就让人觉得在微软保证在手机制造界不会产生类似的争执有点可笑
,也很难令人相信。
  Opera公司的Von Tetzchner则相当尖锐地说:“我们告诉这个产业中的人们,‘到
计算机制造商那里,问问它们同微软打交道时愉快吗?’微软可能正在告诉手机制造商
它将会对用户化定制实行开放,但是只需要先看一看微软的履历再做出判断,如果还有
谁坚持与微软打交道,那么毫无疑问是相当愚蠢的。”
  那么微软所说的"对用户化定制开放"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它要求手机制造商在手机
上保持Windows的外观和感觉吗?还是要求智能手机贴上“Windows驱动”来进行销售和
市场行销呢?针对这个问题,微软也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微软称目前ORANGE发布的SPV手
机就是电信运营商在整个过程中打上自己标记的重要的例证。在这个例子中,ORANGE在
屏幕、拨号盘、许多应用软件和手机外包装等方面都打上了自己的商标。话虽如此,可
是这种手机一看上去还是很显然是Windows手机,你可以看到熟悉的Windows图标和Wind
ows软件。当你想与人聊天时,就需要运行MSN MESSENGER软件。当手机处于忙状态时,
Windows沙漏型的图标就会弹出。
  从手机制造商和手机购买者的观点出发,Windows手机真就那么不好吗?就象手机商
业中的很多其他事情一样,这似乎更象一个市场营销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坦白
地说,所有的手机有着几乎相同的功能,那就是打电话!手机实际的基本结构是类似的
--所以如果你是手机制造商,使你自己与众不同的一个方法就是品牌标记,很显然Symb
ian提供了更多的自由。
  当然,微软也一直在说它的操作系统可以工作在不同的手机上,用户将能够象在Wi
ndows操作系统所做到的那样,改变操作系统的某些特性,使之更适合自己的习惯;而且
开发者可以自由地为系统创建应用程序,用户能够运行他们喜欢的任何程序。但是微软
的问题是:用户化定制的能力还不够--或者至少不能够在对手机制造商意义最为重大的
方面实现用户化定制:让它们用自己的徽标取代Windows的徽标。
  因此,在手机软件业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没有强大品牌的小型手机生产商们将搭
乘Windows的顺风车,对它们而言这是最好的选择。而较大规模的手机制造商将使用Sym
bian系统,这允许它们有权创建与自己品牌更加相称的界面。手机软件商们可能最终分
享整个市场,但微软可能拥有较小的份额。
  然而,微软岂是好欺负的?只要微软没有彻底退出手机软件业(这也是不可能的)--
想达成前面所设想的成果就不容易。微软毕竟财大气粗,假设它能够设法迫使一个大型
手机公司使用微软生产的手机操作系统,它将成为一个难以战胜的竞争者。
  Opera公司的Von Tetzchner也经常感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由于微软的实力非
常强大,在Opera跟微软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也帮Opera竖立了光辉形象,许多人都说:
"既然你们敢跟微软竞争,那么你们一定有某些实力。"由于人们害怕微软,不相信微软
,在Opera的生意中,Von Tetzchner发现只要他们提供和微软一样好的解决方案,人们
就会选择Opera。换句话说,Opera的一个主要的卖点就在于它不是微软!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燕燕于飞,上下其音。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1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