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HAC.E), 信区: ITnews
标  题: 袭击事件之后的反思:脆弱的中国IT(首发天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20日09:52:0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从9月11日到今天已经过去整整有一周了,虽然至今余悸犹存,但一切终将会被无
情的岁月渐渐抹去,任何人对此都无法阻挡。然而,从1998的打击走私、1999年的
台湾大地震到前一周的世贸悲剧,中国IT让国人一次又一次体现到可怕的脆弱性,
也许每一次的可怕都会过去,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我们已经不能忽视。 

1998年,为了整顿国内经济秩序,政府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打击走私行动,这本
来只是一次很正常的政府行为,然而,由此引发的市场变化却让人们饱受到价格突
变之苦,一向只降不升的国内IT产品市场居然逆全球潮流而动,一台普通的PC会涨
数千元,几乎涨了一倍! 

1999年9月21日凌晨,台湾突然发生强烈地震,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场地震并不
仅仅停留在地理上,迅速在IT市场上也引起了一场强度达同级甚至更强的大地震,
导致包括内存条、主板芯片组、主板、板卡芯片、光驱、网卡等在内的几乎所有有
关PC的配件全线上扬,涨幅之大、上扬之快令人咋舌。在中关村市场上,一条普通
的128MB内存条价格曾经突破2300元,比内存最低时候的价格整整高出四倍! 

9·11事件的突发,人们的情感面临珍珠港事件以来最大的考验,IT产业又怎么能
独善其身?尽管由于中断的时间比较短暂,最终用户市场上未见较大波澜,不过,
IT的脆弱依然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第二天即9月12日,香港的现货CPU价格已经对该
事件有所回应,而纳斯达克自去年不景气以来,更是处于一片血雨腥风之中,跌破
近几年来的最低点,远在大洋这边的台湾高科技生产基地----新竹科学园区,因美
国纽约、华盛顿遭遇恐怖分子攻击,空运也出现停滞,对美进出口运输濒临瘫痪!
 

如果说前两次的变故影响到的还只仅仅是无足轻重的个人消费者的话,9·11事件
的发生,则直接影响到了整个IT产业的安危!石油产业也有危机,但那是非常有规
律可循的甚至是可控的,然而,中国IT产业的危机如何控制?根本无从谈起,这根
源于国内IT产业天生的脆弱性。人们不禁要问:IT为什么如此脆弱,如红楼梦里的
林妹妹一般?天灾无法预料,人祸也不可以避免,IT难道永远都这样脆弱下去?如
果永远都变不强,对于整个社会的打击岂不是越来越大?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IT的脆弱根源在于全球化的大分工以及由此引发的技术分工不
平等。 

规模社会化的大分工从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已经开始,但到了20世纪,我们才迎来了
全球化的大分工。任何一家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
,这种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展现,欧、美、日的技术研发能力傲
视全球,但亚洲低廉的制造成本吸引着世界上最大最强的企业前来落户安家。 

家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趋势,但家电毕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产品,零部件有
限,除了偶然的几个核心芯片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由本土企业完全提供。但是,
以PC等为代表的信息产品的出现,使完全化的本土大分工也无法满足需求,微处理
器的超高技术壁垒、资本壁垒、人员壁垒注定了全球只可能存在极少数的几家厂商
,自然垄断型市场不可能容允出现众多的企业,对于内存、芯片组、板卡芯片、光
驱等来说,道理是类似的,尽管与CPU厂商相比,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数量大大增
加,但也不可能超越相对应的极限。在样的全球大分工格局中,我国的台湾在IT产
品的一些零部件生产制造方面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包括主机板、显示卡、芯片
组、光驱等多种电脑配件产品的主要产地都在台湾,特别是台湾的半导体工业在全
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关数据显示,台湾生产的芯片占全球芯片产量的10%,
全球个人电脑的主板货源有80%来自台湾,另外,台湾还是便携电脑、手机、网卡
、调制解调器的重要生产基地。不过,除了台湾的企业外,国内企业基本上都是一
些在这个价值链中提供最低价值含量、类似于“搬运工”的角色。 

全球化的大分工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大量无效的竞争,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总体成本,
另一方面更形成了经济学家非常推崇的规模效应,不但给企业带来了最大化的利润
,而且也使我们能够享受到最合理的价格与最卓越的产品。然而,透过这一场场天
灾人祸带来的信息,我们也看到了,全球化的大分工是一柄双刃剑,在创造巨额社
会财富的同时,也造成整个IT产业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当所有零部件由一个国家
企业完成时,只有这个国家发生危机时,IT才会发生危机,但当这些分散到多个国
家的多个工厂生产时,只有当所有这些国家所有工厂正常运行时,整个IT产业才有
可能正常发展,这导致IT先天就不够强壮,尤其对于处于整个价值链中下游的国家
或企业来说,他们所承受的风险概率更高打击更大,甚至往往是毁灭性的。国内
IT产业基本上就处于这样的地位。 

处于技术含量最高、作用最关键地位的企业如微处理器研发生产企业由于进入壁垒
高等原因,形成了自然垄断,最终只是少数的几个寡头共存如目前的INTEL、AMD、
原来的Cyrix现在的威盛电子等几大巨头。技术含量次之、作用较大的企业如内存
、主板、芯片组、光驱等方面的企业由于进入壁垒较高等原因,其数量虽少但比
CPU厂商数量显著增加,在台湾、韩国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存在着大量的
此类企业。技术含量最低、作用最弱的PC“组装工厂”、“攒机商”则不计其数,
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些不同层次的企业群体形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金字塔,最顶尖
的是CPU等核心技术厂商,集中在欧美主要在美国,次之的是IT主要零部件厂商,
群体较为庞大,而数量最多的则是“组装工厂”或“搬运工”。 

在1998年打击走私时,除了正规渠道外,由于CPU及各类零部件全部来自国外,作
为“组装工厂”或“搬运工”的国内PC厂商的生命线----上游供应链完全被切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后果可想而知;1999年,台湾的大地震重创了台湾地区的一些
中游厂商,影响了部分零部件的正常供给,进而使得部分零部件价格发生扭曲;9
·11事件的发生,由于直接作用时间较短,威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尽管如此,这
却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两次事件,震中在美国,影响涉及全球IT产业! 

通过对比三次类似的事件,潜在的意味开始一步步显示出来:在类似于自由竞争的
PC“组装工厂”或其他IT产品“搬运工”角色的市场上,即使IBM或COMPAQ这样的
IT巨头倒闭,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都非常有限,正因为如此,虽然中国正在迅速成
长为全球的最大的PC市场,但对于全球IT的影响始终有限;当台湾发生地震直接影
响到内存以及其他一些零部件的正常生产时,许多IT市场的价格大幅上扬,不过,
市场交易仍然在进行,至多只是价格发生了一些变动,因为PC组装工厂可以绕道台
湾到韩国或其他国家或地区采购这些零部件;然而,当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时,
IT发生了根本性的变故,全球最核心的CPU芯片均来自于此,也许INTEL在德国也建
有工厂,不过,一些关键的原材料最终可能仍然需要从美国本土运出,航空运输的
中断彻底切断了唯一的通道,长此以往,美国本土以外的地区的IT市场必然全面陷
入瘫痪,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只掌握在美国人的手中!核心技术的掌握者永远都是决
定各国IT生杀予夺的上帝。 

对于CPU这样的核心技术,除了INTEL、AMD、威盛电子,我们永远无法选择;对于
内存这样技术含量较低的零部件,我们有多种选择;而对于什么品牌的PC,我们则
有不计其数的选择!全球化的大分工以及由此引发的技术分工不平等是诸如我们这
样技术落后国家心中永远的痛。 

越来越多的业内外人士不停鼓吹着中国IT市场的庞大,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个值
得欣喜的事实,意味着我们的机会比别人会多得多,但是,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清
醒的头脑:这么大的市场中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会占多少呢?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
,庞大的市场正在经受着核心技术掌控者的蚕食,本土以外的厂商不费吹灰之力,
通过我们获得了最大的利润,而我们辛辛苦苦之后所得到的只是庞大市场上的一点
点蝇头小利! 

笔者并不提倡,山姆大叔在开发微处理器、PC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时,我们就发誓
迎头赶上。也许心中真的有这样的愿望,但这太不真实,自然垄断就是自然垄断,
并非人为就可以打破的,何况无论是微处理器还是PC操作系统的开发都涉及到一个
完整的产业链,只有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具备时,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离
这个境界太远了!但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这样的意识,只有时刻保持这样的意识,我
们才会有一种危机感,在机遇来临时,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并向更核
心的技术逐步靠拢。 

一切只是为了未来的中国IT不再像今天一样脆弱! 

--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          .oooO  Oooo.
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   )  (   )
那么,再长久的一生,                              \ (    ) / 
不也就只是,                                      \_)  (_/
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