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qingzhq (牙神), 信区: ITnews
标  题: 中关村:这是个多雪的冬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24日09:10:1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冬天就要来了。对于中国的IT业高地中关村和那里的IT精英来说,这是一个分外寒
冷的冬天。
裁员风暴卷地来
  来自中关村的确切消息是,IT大公司将首次掀起裁员风暴。裁员以末位淘汰制与减
薪的方式进行,平均比例10%。春节时将达到裁员高峰,年内将有2000到400
0人需另谋职业。到2002年底之前,裁员的迹象不会减弱。有人统计,当初进入互
联网行业的百万大军,历经裁员洗礼后,剩下的不足70%。
  中关村IT产业的裁员风潮,最先从互联网企业发散开来,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弥
漫。大致从去年9月开始,国内互联网企业突然之间纷纷跌进了裁员旋涡。几乎所有网
站均泥足深陷。远及TOM、中华网,近及263、搜狐、新浪,全部经历了残酷的裁
员历程。11月上旬,中国最大的IT企业联想,首次在新浪网上就企业裁员发表声明
。有人说联想裁员意味着最后一个堡垒被攻破。
  另外一些消息更具轰动性,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华彩软件、翰林汇等中关村大公司
,都正在或即将裁员。据有关人士透露,神州数码公司的裁员也正在酝酿中。尚未裁员
的企业,大多已向员工传达了可能裁员的信号,为的是员工能够在明年春节之前另觅新
工作。对中关村来说,这将是一个散发着“残酷气息”的新年。
  人力资源专家说,这是中关村十余年蓬勃发展过程中首次人力需求萎缩。
谁动了精英们的奶酪
  一本名为《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小册子在中关村狂热流行,这本书的题目牵动了中关
村人变幻不定的心绪。
  去年8月,打算赶上最后一轮网络热潮的孔先生踌躇满志地从成都来到北京。不出两
天,为找工作而新买的手机就被打爆了:有相当多的公司看中他在网页设计方面的能力
,纷纷请他加盟;一年后,还是八月,因为开发项目结束,他被任职的公司裁员了。接
下来,他花了两个月时间在网上投简历,收到的面试通知却寥寥无几。最后不得已去一
家广告公司做设计,薪金要求也没有最初来北京时,非五千元以上不做的豪气了。
  很多人都已经或者打算离开北京到深圳找发展机会,但是从硬件品牌聚集的深圳传来
的消息也是“不好做”。已经在中关村软件行业做了两年之久,曾经被多家公司“挖”
来“挖”去的北大毕业生徐明临走的时候对记者说:“现在的中关村冷了些,不合适我
创业,只有等时机好转了,再回来。”
  一部正在播放的香港电视剧,描绘了在遭遇裁员之后,主人公整个命运的变化:房子
的分期付款,子女的教育,一切描绘中的图景,化为乌有。中关村越来越多的人,正品
尝着剧中的滋味。
  一些专业从事IT业人才招聘的猎头公司,去年对媒体的说法还是“忙不过来”,要
挑好的单子做,到了今年,就已经是没有足够的项目可做,远没有去年的风光了。尤其
那些以中低层IT人才招聘为主业的公司,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IT世界丝丝寒意
  裁员是行业危机的必然结果。IT业的全球性不景气与商业周期的来临,已经使国外
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先中关村一步行动了。英特尔、IBM、康柏、惠普、雅虎、朗讯、
阿尔卡特、松下,几乎所有跨国公司都在以裁员应变。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关村
,没什么理由特殊。
  今年年初开始的网站倒闭成了当时的“一景”。如今,这一“悲剧”也在其他领域上
演。网络产品制造和销售商日子不好过,通信产业、电脑硬件生产商、软件商也开始“
受冷”。华为在前不久出售了旗下经营得很不错的华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即现在的安
圣。一些本来打算建立职工团队的软件企业,也不得不临时雇佣一批人,开发项目一完
成,就清算走人,把用人成本降到最低。
  竞争激烈的电脑整机市场受到冲击更为明显。在硅谷电脑城从事组装计算机业务的胜
达网信公司市场部经理朱先生正为今年业务量的下滑而挠头。两年前,不仅是自己公司
,每个摊位等待装机的人都排成长队,不砍价,几乎是掏钱就买,利润能达到30%甚
至40%。而目前的利润甚至低到每装一台机器只能挣不到300元钱,最惨的时候,
利润只有几十块钱。
  品牌电脑的销售也并不乐观。据报道,去年联想电脑销售增幅是120%,对于今年
的预期也更高,但是今年联想已经把年初制定的销售预期下调了约16%。
中小业主携手逃亡
  11月26日,北京中关村硅谷电脑城南区的100多中小企业租户,就电脑城租金
纠纷来到海淀区政府门前讨说法,租金对于他们来说太高了。
  记者就此致电一周前刚刚采访过的硅谷电脑城租户郭文泉时,他已经放弃了自己在中
关村一层C6专营显示器的柜台,手机停机,不知所踪。在今天的中关村,这样的逃离
每天都在发生着,没有人会为此感到丝毫奇怪。
  今年下半年开始,几乎在中关村经营的所有中小业主都体验到了销售下滑的恐惧,他
们中有的销售额竟然下滑超过往年同期的40%,在本应属于销售旺季的八九月份,除
了海龙之外,中关村的几个主要电子市场也始终人迹寥寥。许多中小业主最终的出路是
逃离中关村。
  如果有一天,当目前个体的逃离开始以规模的形式出现,中关村电子市场有可能会很
快土崩瓦解。这对中关村可能意味着一场真正的危机。
  比起捉襟见肘的小业主,中关村中型企业的日子稍稍好过一些。不过,在大环境的压
力下,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下降了近30%,一位业主对记者说:“我们今年根本没有
赚到钱!”当记者问在中关村做生意是不是能够比别的地方得到更好的政策条件时,上
面的两位业主的回答都很明确和简短:“没有!”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44.4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