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大起底:国内IT上市公司普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Oct 15 11:21:21 2002) , 转信
大起底:国内IT上市公司普查
(2002.10.15) 来自:互联网实验室
【编者按】近日,互联网实验室公布了一项关于国内IT类上市公司的调查报告,该报
告对国内148家IT类上市公司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这里我们没有必要从金融的角度上对
各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进行评点,这也不是本次彻底调查选择的初衷,尽管最近国外IT
上市公司财务作假事件曝光频频。
需要强调的是,在该报告的调查结果中,出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数据显示,IT上市
公司的员工平均文化程度竟然不足大专水平;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大量股民及业内人
士眼中一向以专业自居的从事ERP、SOLUTION等业务的公司却扮演了“IT综合类”公司的角
色。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在思考它存在的理由时,或许也应该从一个正面的角度来理解
,这是否也是一种特色,属于我们自己的。
IT上市公司关键字:
1,IT产业链基本形成,上下游厂商相对完善。
2,新兴IT增值服务业务在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系统集成、基础电信业务需求旺盛
。
3,互联网行业的人均资产远远高于其它IT行业,离退人员比例为零,高管人员平均
年龄也是全行业最小。(新浪科技-彻底调查/曹增辉)
全文如下:
一个高中生,坐在马扎上——这是互联网实验室对全国148家IT上市公司进行数据分析
后描摹出的IT上市公司形象。与以往的媒体印象大相径庭吧?谁能想到,IT上市公司的员
工平均文化程度竟然不足大专呢?
令人大跌眼镜的不止于此,股民们心目中一些以做ERP、解决方案为号召的著名IT公司
,在大量数据的严格演绎下,竟然止步于"IT综合类",而不是公司经常挂在嘴边"软件公司
"或"IT服务贸易公司";一些以"互联网"或"增值服务"为号召的上市公司,圈下来的钱却并
未真正投入公司主营业务……
上市公司一向都是媒体煎炒烹炸的绝妙素材,但是一般公司报道,更喜解剖麻雀手法
,研究企业的行为和结果。这样的研究,往往得出微观详尽的结论。用非股市、非金融的
语言,突破市场对行为者本身的回避,就企业基本面进行扫描,对一大类企业进行非微观
的分析。
在这里,如何区分148家IT上市公司,尤其是区分第二个IT高潮年份(1996-99年)中借
助形形色色的外壳、寻求"网络概念"借以拉抬股价的各种类型的IT上市公司,澄清它们的
主营与非主营业务,追踪它们的资金投放领域,则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和"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
许多新兴的行业将得不到体现,也不能正确反映中国IT业的发展指标,因此,研究者采用了
这样的标准:
(1)当上市公司某类IT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
的类别;
(2)当上市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但如果某类IT业务营业
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高出15%,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类别;
(3)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务多元化,无突出主营,但所有IT业务的营业收入相加比重大
于或等于50%,则将其划为IT综合类;
(4)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务多元化,无突出主营,所有IT业务的营业收入相加比重小于
50%,但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高出15%,则将其划为IT综合类;
(5)当上市公司业务中涉及IT业,但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划为IT概念类。
按照这一本土化的标准,也许会有人意气难平。比如某些在媒体频频暴光的所谓软件
公司,其业务收入的50%以上却来自计算机贸易,只能归为IT服务贸易类;中关村、北大高
科等有着IT外衣的上市公司也仅仅是IT概念股。
那么,这些已经上市的IT企业究竟如何?根据对公开数据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基本判断
。
一、IT产业链基本形成
经过92-94,96-99两大IT发展高潮,互联网、软件、IT服务贸易等高端IT增值服务类
和较低端的IT制造类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壮大,出现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IT上市公司。公司
上市是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样,一个行业出现上市公司亦说明该行业正走向成熟,上
下游供应链相对完善。因此,IT上市公司的队伍壮大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说明国内的IT产业已经构成较为完整的IT产业链。为整个产业的向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
境。
二、互联网行业发展健康
互联网行业的人均资产远远高于其它IT行业,离退人员比例为零,高管人员平均年龄
也是全行业最小。表明互联网行业的企业运作效率较高,而且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活力
和决策力均比较高,这无疑将对互联网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产生良好而深
远的影响。互联网行业的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各子行业中最高,说明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人均创收能力均比较高。IT投资比例亦为全行业最高,说明该行业的经营比较专注于IT
相关产业。
三、2001年通信制造业发展良好
2001年对国内通信制造业是个发展的好年头,通信制造类上市公司总体表现不错:从
业人员的素质处于领先地位、利润总额和EVA值遥遥领先于其它子行业、主营突出、有效规
避了诉讼担保风险等等。然而通信行业亦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人员负担较重、投
资趋于保守、经营模式单一等等,部分非财务指标表现不尽人意。另外,通信行业的垄断
地位是通信类上市公司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通信市场走向大众化,该行业
的垄断性逐渐消弭,导致通信业的发展隐患暴露出来。2002年通信行业业绩的整体下滑,
给通信制造类IT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
四、IT综合类获得市场认可
IT综合类是IT上市公司中总体业绩较好的一类。从事综合性IT业务的公司在国内资本
市场普遍得到认可,股价较高,受到追捧。这种情况与中国目前处于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国
情相符。互联网、软件、IT服务贸易等新兴IT增值服务业务在国内仍处于发展的初期,而
基础性的系统集成业务、基础电信业务(比如骨干网、城域网、窄带/宽带接入等)则需求旺
盛。越是基础性的业务对IT公司的综合、系统能力要求越高,对IT综合类公司的需求也就
越大。这使得IT综合类上市公司在现阶段获得一定的发展机会。
同时,也正如人们所看到的,国内IT业的整体水平不高,与IT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
意义不相称,尚需在各个方面予以提高。具体表现在:
1.制造、配件加工等低端的IT主营业务占据主流。IT配件、电子元器件等技术含量较
低、人员素质较差、EVA值和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IT制造类企业占据了IT上市公司的大多数
。
2.高技术含量、前景广阔的行业(互联网、软件、IT服务贸易类)实力尚弱小。这些企
业人员素质高、劳动效率高、技术先进,但由于资产规模小、投资不足、借贷能力弱等劣
势而丧失不少发展机会,难以成长为国内IT业的主流企业。
3.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存在大量低素质人员,而且在人员结构上存在"中间小两头大"的
不合理状况,未来可能会严重影响这些企业的发展,尚需要在整体上提高水平。
4.规模大的公司集中于低端的制造类和垄断性的通信类,规模和资金不足是整个行业
的通病。
5.整体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不少问题,独立董事不足,"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
在。
6.整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个别行业整体亏损(比如IT配件),EVA值大部分为负值。
从IT上市公司的整体可以窥见中国IT产业的全貌。目前国内IT业发展迅速、布局完整
,而92-94年,96-99年两大IT高潮则成就了IT产业的现状,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
及华东沿海地区,整个产业正处于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高技术含量方向的痛苦转化期
。但国内IT产业各子行业的发展不均衡:通信制造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技术更新跨度过
大,将和全球通信行业一起承受从今年开始的较长的消化期;互联网行业喜忧参半;综合
类IT企业受到市场追捧但内在隐患重重;软件行业尚处于幼年期而急待产业扶持;IT制造
行业整体业绩令人担忧。中国的IT上市公司的深层次问题较多,规模、经营状况、公司治
理结构和人员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不尽人意,整体核心竞争力尚待提高。几乎所有的IT
上市公司都面临起点低,发力难,比起坐在沙发上掌握着市场先机和核心技术的海外巨头
,中国IT上市公司好象是坐在马扎上的小愤青。
用非金融语言描述上市公司,着眼于对上市公司非财务因素的分析,能不能起到促进
行业健康发展,杜绝某些指鹿为马行为的作用呢?用股民的话说,年年有怪事,今年股市
特别多。希望在公司报道与行业扫描的双重监督下,上市公司的夸大、隐瞒和虚报能成为
股市里最大的怪事,毕竟,允许研究机构用公开数据客观评论分析上市公司行为者本身这
件事,并不比要求上市公司CEO签署"诚信声明"更有后现代主义色彩。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9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