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vejune (办法总比问题多), 信区: ITnews
标  题: 英国为什么吸引中国企业投资IT、电信业?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1月07日23:31:0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盎格鲁-萨克森人永远是精明务实的。英国政府10月21日至26日在上海组织了名为“
英国创新先锋”的活动,这场迄今英国在华规模最大的推广活动向中国公众推广的不再是
历史悠久的英国教育,而是英国的优良投资环境。贸易立国的大不列颠一向视招商引资为
政府要务,成绩斐然。据英国投资局提供的资料,2000年全球前十名直接股本投资接受国
中,英国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加入WTO后,英国看到了中国对外投资日益增加的趋
势,及时伸出了橄榄枝。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从国务大臣到英国企业总裁,其
言辞热情的回答都是围绕这样一个主题:欢迎投资英国,一个焕然一新的英国。 
 

  对华投资“深藏不露” 

  《经济观察报》:你们提供的资料显示,英国已成为对中国投资最大的欧洲国家;但
是在中国公众印象中这个国家应该是德国,中国人的身边频繁出现德国的企业、品牌、技
术和产品。您如何解释这一有趣的歧异? 

  帕特里夏·休依特(英国贸工部国务大臣):迄今为止,英国对华协议投资总额将近2
00亿美元,而单项对华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也是英国石油公司(BP)作出的,英国的确是欧
盟国家中第一大对华投资国。我想,中国公众有这样一个印象主要是因为英国的投资都集
中在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上,而不是日常人们经常接触的零售消费品牌。即便如此,英、
荷合资的联合利华在中国的日用消费品市场也拥有很大的份额,而英国的BP、壳牌在中国
石油产业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我认为英国对华投资及贸易正在增长,而且我们有决心尽
我们所能去推动其快速增长。 

  《经济观察报》:在人们的印象中,英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经营活动似乎没有其他国
家活跃,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戴维·布朗爵士(摩托罗拉英国公司总裁):人们这么想,我很惊讶。我能肯定,英
国是最早鼓励企业到中国投资的国家之一,从中国改革开放一开始就这么做。我猜测,这
个“投资不如其他国家活跃”的印象是因为我们不需要宣扬,因为这种商业联系早已存在
;多年来中英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不断在成长,我们没必要大声嚷嚷“我来中国了”,因为
这场舞会我们并没有迟到。据我所知,五个最大的对华投资公司中有三个来自英国,英国
对华投资的力度超过所有其他欧洲国家。 

  英国:进入欧洲的门户 

  《经济观察报》:这次大型活动着重推广的不是英国教育,而是英国的投资环境,为
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个变化? 

  帕特里夏·休依特:中国加入WTO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
企业将寻求海外发展的机会。而英国是寻求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公司的理想门户。我们拥
有很多优势:进入欧洲迅捷方便的通道,训练有素且适应性强的劳动力以及能让企业兴旺
发达的环境。尽管全球经济这两年处于低迷状态,但是来自亚太地区的对英投资却一直保
持着适度活力。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280家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建立了公司。来自中国大陆
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项目大多与销售和营销有关,这让我们联想到早期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对
英投资,其中很多后来发展为更具实质性的业务。令人鼓舞的是,来自中国的一些投资属
于英国特别关注的领域,比如能够推动英国知识经济发展的IT、软件、通讯和技术行业。
我特别高兴的是,去年生产液晶显示屏的中国华显在我的家乡莱斯特郡投资设立了分公司
。 

  《经济观察报》:这次活动为什么选择在上海举行? 

  帕特里夏·休依特: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动感、令人兴奋的非凡城市,就像英
国大繁荣时期的伦敦。上海及其所在的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我认为,我们带来
的英国企业越多,他们在上海发现的令人兴奋的商业机会就越多。实际上,今年英国有18
个贸易代表团访问上海及其他中国城市,有26个贸易展览会在中国举行。我想特别指出的
是,上海市政府成立的上海投资促进中心把在欧洲的第一个办公室就设在伦敦,有了在伦
敦的上海办事处,中国公司进入欧盟进行投资,英国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来中国寻找商
机就更容易、更方便。 

  《经济观察报》:英国投资局举办的信息通讯技术研讨会有个重要目的是吸引中国企
业来英国投资。IT、电信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方面发达国家占据优势,为什么英
国打算吸引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英国投资IT、电信业? 

  鲁宾·萨克斯毕爵士(英国ARM公司执行主席):IT业是在统一开放的全球标准的基础
上繁荣起来的,合作与分享知识技术是最重要的原则。在全球化的今天,投资、信息和人
员的流动都是双向的。 

  高立仁(英国投资局亚太区总裁):这次活动只是吸引中国投资的一个开始,这种交
流将不断扩大深化。中国已经有不少优秀企业,他们有对外投资的需要和计划,和英国合
作将带来分享知识技术上的好处。在英国,所有公司,不管它来自哪里,都享有和英国企
业同等的待遇。(经济观察报)
--
在十八层地狱望着上帝
丫丫,让交点变成永恒
june说我小时侯挺精神的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4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