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amuel (孔雀翎), 信区: ITnews
标  题: 中国芯片业是发展之源还是过剩祸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17日16:52:0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中国发展芯片业是其最大胆的举动之一。这有可能大大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
的实力,但也可能造成大量过剩。中国已经改变了全球服装业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格局
。不论结果好坏,这一幕也将在芯片业重演。
  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1997年在无锡建立了硅圆片生产企业,它的目标很明确:要成
为全球领先的芯片定制厂商。现在,这一战略收到了成效,虽然CSMC的圆片制造业务还
不能与台湾、日本、南韩的企业相比,但是能在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全速运转
  本身就是很大的成功。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生产的低端芯片在中国有很大市场,计
算器、钟表等产品的制造商都需要这类芯片。该公司总裁认为,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
“中国就是目标。”
  
  中国非常希望能成为全球芯片业的一个重要力量。在上海,已经有十多个企业发布
了建厂计划,在2005年,硅圆片月产量将达到50万片。投资者中包括IBM、AMD这类著名
企业,他们都计划扩展目前的业务。另外还有日立和新加坡的Chartered半导体公司等。
它们中有很多都是按定单生产的工厂。在这一领域,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简称
“台积电”)排名第一。在北京、深圳、乐山还有一些工厂。中国政府提供了税务优惠
,而各地政府则廉价提供工业园区的土地,并希望能建成未来的硅谷。
  
  为什么在全球芯片业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还要在中国大规模建厂呢?这是因为中国是
全球发展最快的半导体市场之一。在中国,计算机、空调、DVD播放器等需要芯片的产品
销售量继续猛增。中国手机和计算机外设的出口也在增长,尤其在加入WTO之后。美林预
测,在今后四年内,中国芯片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这比世界平均速度快一倍,四
年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30亿美元。
  
  通过在中国建立新厂,芯片制造商能够更加贴近顾客。目前,中国90%的半导体依靠
进口。如果能将进口减少到70%,其芯片产量就需要从2000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
130亿美元。Grace半导体公司总裁Nava Tsai表示:“这里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中心
之一。”位于上海的Grace公司总投资达16亿美元,王永庆也是投资人之一。
  
  芯片业一向是“胜者王侯败者贼”,中国的“芯片之梦”也有很大的风险。在马来
西亚和韩国,由业界大亨或政府建立的芯片制造厂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充分利用。即使
台积电的开工水平也不到一半。中国建立的大量新厂将使芯片价格进一步下降。投资人
已经对此表示担心。上华与NEC投资的华鸿NEC电子公司都推迟了原定于去年的上市工作

  
  中国的芯片产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尽管中国加入了WTO,由于担心被用于军事用途
,美国、欧洲、日本的公司仍然不能向中国出售最尖端的制造设备。这使得中国企业在
高端市场上仍然无法赶上国外的竞争对手,而利润最高的也正是这部分市场。摩托罗拉
公司亚太事务总裁表示,中国产品“还将落后很多代”。中国已经成为了摩托罗拉公司
的晶片制造中心。摩托罗拉公司还是中国最大的国外技术投资商。
  例如,台湾厂商正在争相生产30厘米硅圆片,而中国大陆最先进的工厂也只能生产
20厘米硅圆片。圆片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的芯片就越多,成本也就降低了。中国大
陆的工厂目前还不能进口生产0.18微米线宽的芯片的设备,而台湾企业已经能生产0.13
微米芯片。线宽是芯片生产工艺可达到的最小导线宽度,是芯片工艺水平的主要指标。
线宽越小,在同一面积上就能够集成更多电路单元。中国大陆目前只能生产大于0.5微米
的低档芯片。
  
  上华公司董事会主席陈正宇博士认为,中国到2010年将成为第二大半导体消费国。
如果中国经济还要继续增长,其半导体使用量就将逐年增长,而且中国政府很清楚这一
点,所以将大力发展芯片业。在70年代,日本公司在经济下滑时开始在芯片领域进行扩
张,并在80年代成为芯片大国;韩国在80年代采用了同样的战略,也用了十年;台湾在
九十年代也是一样:在所有对手都在收缩业务时,它们进行扩张,并取得了成功。陈正
宇认为下一个成功者将是中国或印度,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一开始将会模仿台湾模式,并
将逐渐满足本国需求。而最重要的就是在本国进行生产来满足本地需求。他对于是否会
因此造成生产过剩没有把握,他认为现在的问题只是暂时的,来自于互联网泡沫先前的
人为拉动,但如果盲目建厂就会出现问题。他表示,没有必要生产0.15微米芯片,0.25
微米芯片在中国市场就有很大市场。他认为,除了最先进的DRAM和CPU领域,中国将在5
到10年内成为全球半导体制造中心。
  
  长期经济形势对在中国进行生产是有利的。到2005年,中国保证将解除对所有信息
产品的关税。本国的芯片厂商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但是进口设备和原料的成本也将降
低。而且,国外电子厂商正在迅速将制造部门向中国转移,所以芯片的需求将会有极大
增长。德意志银行负责在香港进行硬件技术投资业务的Peter Tsao表示:“已经不是是
否要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了,而是什么时候?”
  
  更重要的是,中国对芯片的最大需求集中在消费类电子产品、PC、家庭设备等领域
。中芯国际(SMIC)首席执行官张汝京表示,这类设备使用的都是落伍的技术,本地企
业已经足以应付了。中芯国际在上海投资15亿美元建设20厘米硅圆片制造厂,它的投资
有一半来自美国,其中包括著名的高盛、日立等公司。由于中国还缺乏在这方面有经验
的工程技术人员,中芯国际有450名员工来自海外,它甚至为员工子女投资建立了一所双
语学校。张汝京表示:“我们保证能达到与台湾产品相同的性能。”
  
  Chartered和日立等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给台积电、联华电子这两大业界巨头带来压
力。这两家台湾公司都希望在中国投资,但都遭到了台湾政府当局的阻止,害怕在关键
产业上被中国大陆赶超。
  
  西方企业也雄心勃勃。摩托罗拉在天津建厂;Phoenix-based On Semiconductor在
四川建厂;菲利普和北电参股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该厂投资额达7.5亿美元。
英特尔和Fairchild正在建立奔腾4处理器组装和测试工厂。全球芯片业的下滑对这些中
国新厂至少在一方面有所帮助:购买新设备的价格已经降低了一半。
  
  中国发展芯片业是其最大胆的举动之一。这有可能大大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
的实力,但也可能造成大量过剩。中国已经改变了全球服装业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格局
。不论结果好坏,这一幕也将在芯片业重演。(搜狐IT)

--
月圆之夜 紫禁之巅 一剑西来 天外飞仙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