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ITnews
标 题: 技术再好要会用 摩尔法则遇尴尬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15日13:12:3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导读:Business2.0网站日前刊登了评论文章指出:在过去的30年中,摩尔法
则一直在计算机领域内被奉为金科玉律,但今天它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因为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高速处理器已经不再是提高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唯一
决定因素;另外,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这些技术本身在使用中
也就会大打折扣。或许目前已经到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摩尔法则有效性的时候
了。
摩尔法则是由戈登-摩尔(Gordon Moore)首先提出,在计算机领域内可谓人人
皆知。关于摩尔法则有各种大同小异的诠释,其主要的意思大致如下:在可以预见
的将来,每隔18-24个月,计算机的芯片处理速度就会增加一倍。
但也有学者对摩尔法则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不但目前摩尔法则的
重要性在渐渐消失,而且当初摩尔所提出的各种预想从来就没有与后来的芯片实际
发展水平相一致过。一位名叫Ilkka Tuomi的学者在今年11月份发表的一份研究报
告中指出,根据他的研究,他发现即使把摩尔法则各种不同的说法来与后来的芯片
发展实际相比较,竟然没有一种说法能与实际相吻合。举例来说,自1965年摩尔首
次提出摩尔法则以来,芯片处理速度并不是平均每隔2年左右增加一倍,而是平均
3年左右。也就是说,实际的芯片处理能力每隔十年只提高了9倍左右,而如果按照
摩尔法则的2年周期的话,那么每十年芯片处理能力就应该是提高32倍了。可见这
预测和后来的现实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另外,目前要把高速处理器转化为真正的高速运算能力,已经不再象以前那么
轻而易举和显而易见了。因为目前决定一台计算机有没有良好的表现取决于很多的
因素,处理器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用Pentium 4来运行Windows XP与你用
Pentium II来运行Windows 95二者之间虽然会有微小的差距,但使用前者也并不能
使你的工作效率比使用后者时有成倍的提高。事实上,在过去的10年中,硬件的升
级更多地是由于在微软的软件拉动之下而不断提高的,而并不是广大的电脑用户有
这样的要求。
如果Ilkka Tuomi的结论是符合事实的话,那我们对摩尔法则也许要另眼相看
了。首先,摩尔法则错误地认为,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半导体工业的发展是没有极
限的,但事实却否定了摩尔的预测。事实上,目前各大芯片制造商对于自己的新芯
片加工厂的投资是越来越大,如英特尔公司就正在爱尔兰投资20亿美元建立自己新
一代芯片加工厂。问题是这么多的大工厂所生产出的芯片是否将来都能被市场消化
掉?如果将来某一天芯片市场对着成千上万的芯片而无动于衷时,那就是半导体工
业陷入深渊的时刻终于如期来临了。
其次,Tuomi的结论也深刻地反映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处理器处理能力的
提高只是提高计算机整体处理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这种重要程度也正在呈现
下降的趋势。以企业计算机用户的系统结构为例,处理器处理速度的高低已经不再
是企业用户特别关心的问题。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如何更为有效地对大量的数据进行
存储、管理和利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大科技公司目前都在积极抢占瓜分企业用户存储器、客户关
系管理以及科技咨询服务市场的真正原因所在。因为到目前为止,企业用户的硬件
装备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但他们还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使这些硬件能够真正转动
起来。也就是说,企业用户仅仅有了先进的武器是不行的,它还必须有会使用这些
先进武器的士兵,即企业用户必须在培训自己员工的技术操作能力上同样也得下大
工夫。
Tuomi还指出,长久以来,很多的企业公司以及个人计算机用户都陷入了一个
思维误区:即认为一旦拥有了了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用户本人就可以坐下来休息,
而把所有要解决的问题都交给计算机系统去完成。这种“唯技术论”的最大有害之
处就在于忽视了人的因素,因为再好的技术,也是需要人去熟练操作才能加以完全
有效的利用的。
--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 .oooO Oooo.
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 ) ( )
那么,再长久的一生, \ ( ) /
不也就只是, \_) (_/
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