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fzh (★铁马冰河★), 信区: ITnews
标  题: 第三代互联网系列报道.应用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3月08日09:32:52 星期四), 站内信件

第三代互联网应用:来自前台与后台的思考
  【互联网周刊消息】
  ■三维互联网沟通就是整个空间的沟通
  ■第三代互联网的实现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靠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推动
          第三代互联网应用:向三维演变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滴答而来,你需要一个能在必要时刻唤醒你的网络闹钟。
  互联网从商业化那一天开始,就一直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企业的运作模
式乃至产业格局,直到今天,第三代通讯、宽带内容服务、第三代电子商务这样令人眼
花缭乱的网络革新一步步迫近眼前。第三代互联网,作为我们面临的下一代网络变革的
统称,究竟将为我们带来什么?实际上,大家关注的一个共同点是:第三代互联网的应
用模式能够给最终用户和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与现有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相比又能
带来什么样的改观。因此,我们应该先有所定义。
  定义三维互联网
  实际上今天的互联网我们所应用的只是冰山一隅: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等,这
种层次面或者说使用率局限性是非常普遍的,也就是所谓的一维应用。现在我们能看到
的二维应用——即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网络化和垂直电子市场等应
用模式,就不再是一种点对点的沟通关系,而是“面”的应用。无论是直线的沟通还是
点的沟通,抑或是面与面的沟通,都没有达到整个空间的沟通!这也是我们所提到比较
新的概念——三维互联网沟通。
  三维互联网应用模式将会有如下的特征:高速无线的互联网接入,随时随地的前后
台应用同步;全新的用户体验;随之产生的趋势是:网络前沿的接入设备、内容和服务
更加丰富;网络后台的基础设施更加强大;网络前沿的平台和应用与后台基础设施的沟
通更加充分;这种突破时空局限的应用模式将极大改变电子商务形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方式,带来全新的互联网体验。
  应用是转变的核心动力
  我们应当看到第三代互联网的实现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靠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推
动,这个推动将从网络前沿的接入设备开始透过各种各样的应用解决方案推动后台硬件
、软件平台、和服务的同步发展,最终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整个电子商务的运作模
式。在这个过程中应用是核心推动力。举个例子,如果3G手机只能用来下载MP3和动画,
运营商恐怕很难收回巨额投资。
  随着大量的数据流入后台,整个应用方案对企业后端基础设施包括数据库、应用服
务器和网络存储等设备的可扩展性、可用性、可伸缩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
了企业后端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一系列变化最终将推动整个互联网应用模式的发展。(
康柏大中国区整合市场营销总监 孙秀芳/文)
          三大门户论剑第三代互联网
互联网周刊记者 刘子阳 初蒙
  自从互联网经济诞生以来,ICP就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进行调
整,勿庸置疑,无论第三代互联网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到来,变革都是必然和必须的

  作为下一代网络应用最被关注的一个层面,ICP、特别是门户网站的立场将直接影响
到千万网民的个人应用和体验。新浪、网易、搜狐,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CTO对于第三代
互联网的认识各有千秋,不过从中,我们还是可以得到相当的启发。
  第三代互联网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新浪网CTO严援朝认为,最近的技术发展相对稳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则是一种停滞
。相对于1995 年WWW的出现和推广之后,网络没有产生特别明显的、具有震撼性的变化
。从IT界来说,也没有产生类似于PC和WINDOWS的诞生这种代表一个时代的开创性的东西
。“所谓第三代互联网就是目前网络的一种扩大化和牢固化的趋势或作法。”目前的互
联网还远远未展现出它的能力,国此,未来三到五年的任务和趋势是要充实互联网。
  网易CTO许良杰也表示,第三代互联网是互联网自然的延伸过程,它肯定会改变人们
的生活方式和一些商业模式、产品开发模式。所谓第三代互联网或者说互联网的未来,
如果架构很成熟,再加上工业标准的成熟化,可能会回复互联网最初机器对机器、人对
人的交流作用,回到互联网本质上的应用职能。
  具体到我国的现实情况,搜狐CTO叶忻说:“业界认为2000-2002年是第三代互联网
标准制定的时期,届时会有成形的标准出台,但我认为这个过程要比这长很多,尤其在
中国。
  目前全中国上网的人不到人口的1.5%,这几年中国IT界在信息方面追得很快,但真
正的应用则慢得多。”
新技术随时会出现,XML、LINUX、JAVA备受关注
  尽管这个时候谈未来的技术标准的确是一个适宜的时机,但想得到确定的答案仍尚
需时日。在三大门户网站CTO的心目中,XML、LINUX、JAVA的发展最值得关注,因为统一
、跨平台和开放源代码是今后网络发展的必然方向。
  XML显然是被业界广泛讨论的话题。针对HTML向XML过渡的问题,严援朝表示,HTML
是典型的“理论引导实践”的范例,是比较理想化、比较理论化的九十年代初期确认的
一个描述。HTML在寻找一个最简的版本,XML是HTML比较简的一个版本。XML当然是一种
更强大的标准,但不会把现有的一切都代替,因为在很多时候,HTML已经足够了。同样
,LINUX也不会取代WINDOWS,因为各自的市场不同。叶忻的看法与之不谋而合,他认为
XML标准更多的是企业间应用,对于第三代互联网,它的影响可能不是像人们想像的那么
大。按照叶忻的想法,第三代互联网主要是宽带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因此,他本人更
为看好streaming audio and video这种文件格式,如REAL的streaming mobile and st
reaming video等一些关键技术。在这方面,微软也携Microsoft Media的应用与之竞争

  许良杰为我们勾勒出了他心中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特征。首先,第三代互联网
应该做到人与机器是一个互动过程,其次是信息互通。XML只是一个标准,即使没有它,
信息互动的标准肯定是应该有的。互联网的标准应该组合在一起,这样不管是用户还是
商家的需求就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 同样,他认为LINUX之所以被认为是最好的平台是
因为它是开放源代码,但不能说开放源代码的就一 定是完美的。操作系统平台应该是一
种可靠的、稳定的、
  兼容性的、能够支持多方标准、并且其开发的复杂程度应该是能被开发者所接受的
,这也许是LINUX,也许是另外一个平台。JAVA也是如此,其跨平台的特性有利于网络的
互动性,但也不是任何产品都有必要用JAVA。
  调整是必然,核心是服务用户
  自从互联网经济诞生以来,ICP就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进行调
整,勿庸置疑,无论第三代互联网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到来,变革都是必然和必须的
。只是,ICP作为面向最终最广泛用户的商业模式,如何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服务才是重中
之重,因而所有的调整也都会围绕用户的需求而展开。
  严援朝认为, ICP有着强大持久的生命力。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网站内
容会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谈及具体的服务,叶忻着重强调了高速宽带下的音乐下载及其它各种下载服务,在
目前的带宽限制下效果很不理想;广告的形式及网站内容形式方面,三维动态的几乎没
有,象搜狐的电子商务购物频道,因为网速太慢还只能看一些简单的产品演示,第三代
互联网的普及会对此有很大帮助。
  美国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就是将用户平时最关注的网站内容、最常用的服务
组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更为开放性和个性化的服务。这也预示着用户的访问方式可能
会发生的改变,如果有一天网民不再用现在的方式浏览网页,ICP将如何应对?许良杰对
此表现得非常自信。ICP提供的信息是具有增值价值的,并且不断有新的内容和服务产生
,如果真有这样一个网页,把所有希望得到的信息都放在上面,明天也可能会担心有其
它重要的信息会漏掉。
  门户网站转型ASP?
  ASP因为有着更清晰可见的赢利前景而较ICP更为风险投资家和分析师们看好,在美
国,ICP向ASP转型的例子已是屡见不鲜,那么中国的三大门户有没有类似的转型打算呢

  面对蜂涌而至的ASP,许良杰表示成功的ASP应该具备这样三个条件:1,充分理解最
终用户的需求,同时能够把握所对应的用户群的需求是什么。2,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
易被模仿。3,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应易于在不同的企业间运行,同时又有自己的个性。
  他同时认为,所谓ASP与ICP其实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多差别。网易目前也有为企业建
立邮箱、论坛的打算,但许良杰强调这只是网站业务的调整和拓展。为企业提供ASP服务
是网易今年的业务之一,但这不是转型。
  新浪的电子邮件系统也因其稳定和强大吸引了一些企业用户,为企业提供电子邮件
服务也是新浪计划开展的业务之一。严援朝也表示其实ASP与ICP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因
为在相同的基础架构之上可以产生不同的应用,不同的应用层面则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
的服务。网络公司尽早实现赢利才是关键所在。
  三大门户中只有搜狐恪守着自己门户网站的定位,叶忻似乎认为ASP的服务模式还不
甚成熟,传统软件企业会稳定发展和壮大,特别是近两年,中国的软件业比美国面临着
更多的机遇。搜狐目前还没有考虑过ASP业务,而是力争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在国内所有
门户网站中处于领先地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vilab.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