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rist (corniche), 信区: ITnews
标  题: 我的第二次“豪赌”《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23 21:58:41 2003), 站内信件

如果将我的人生几次赚钱机会用“赌”来比喻,我认为很贴切。所以这一篇我定位成第二
次 “豪赌”。而第一次“豪赌”是我“做手表、相机生意”。

87年国家发行5年期国库券,当时是面值5元、10元一张。虽形状不同于人民币,也不能流
 通,却采用了强制发行的办法。每一个厂、每一个工友都必须买。我管理的部门,每一个
月 要分摊7千元国库券。

我采用的办法很简单,按工资多少扣。我个人一个月是60元。最少的每人有15元。工人都
不 想要,可强制发下去谁也没有办法。不想要的原因是国库券不能流通。不能存银行,放
在身 边丢了可惜,又没有地方保管。

我连发了好多几个月,可我并没有发现它的好处。一直到我没有“生意做”了。上班又很
轻 松。我开始寻机会。

八卦岭过了笋岗路,就是园岭住宅区。当时在青少年宫对面的园岭住宅区楼下,有深圳第
一 家标明“证券”的营业点。叫特区证券。如果是玩股票的老股民,应该都知道。因为它
的出 现,让深圳无数的“前辈”们欢喜几重天。

我这人天生的对新事物感兴趣。虽然我不爱去挤在人堆中看新奇,因为人多的地方,不会
有 什么好事。只有几种事,1、打架、2、吵架、3、演出、4、有钱捡。这类好事基本上与
我无 关。所以我至今也不爱“揍”这类“份子”。

引我逛到特区证券是它门上面的几个大字,“买卖国库券”。我逛进去,一间只有40平米
的 门面。三个女服务员。我是第四个。

我开始请教她们。国库券如买卖?如何赚钱?有没有钱赚?三位小姐看我当时那“德性”
, 肯定当我是“财神”到。

当时我确实可称得上是大款。因为我以有30多几万港币。超过10万的“工农兵”。10月的
深 圳,我从办公室出来,一身“猛龙”西服、一双“宾渡”皮鞋、头发刷的站不住苍蝇。
手上 是当时最流行的“万宝路”。我师傅送我的“防风火机”。加上我当时已经是一口流
利的白 话。当时那“德性”最时髦,放在今天,再穿着那幅“德性”,大街上肯定引发出
无数的交 通事故。因为深圳人很少看到“史前动物”。

看服务员特有耐心,我就不定的上“香口胶”、转身弄了十几“听”“百事”。有了小恩
小 费、我不停的问。服务员是轮着回答。

我发现在这“一行”中我是绝对的“白痴”。我很虚心的对服务员说。我能不能用笔记下
 来。这是我此生引以自豪的一点。我特爱动笔。随身都有笔记本,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让我终生受益。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172.16.8.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