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qingzhq (牙神), 信区: ITnews
标  题: 第三只眼看2001年IT十大新闻人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01日22:25:1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排名不分先后)
  王志东
  6月4日发生在互联网上的一场地震惹得业界一片哗然。当日,新浪在自己网站页面
上发布消息,称中国互联网的标志性人物-———新浪网总裁王志东因为“个人原因”辞
去CEO职务。
  6月25日王志东突然重返新浪上班,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质疑董事会解除他的CEO、
总裁和董事职务的合法性,声称:我从未提过辞职。当晚新浪董事会声称“说辞职是留
面子”。此后,流言四起,王峻涛也跟着忙活了两个多月,充当王志东的新闻发言人。

  离开了王志东,新浪网并没有走下坡路;离开了新浪网,35岁的王志东也开始了他
的再次创业,而媒体对他的一举一动仍保持高度关注。新浪网与王志东,虽难说是“双
赢”,可也不能说“俱损”,这个结果,在互联网处于“低谷”的今天,算是不错的结
局。
  王志东最近新添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女,王夫人开玩笑说,可能是当初跟着王志
东在中美之间跑来跑去引起生理上的变化而引起的,也许,作为对新浪的回忆,这更值
得庆贺。
  祝剑秋
  在资本的意志面前,祝剑秋拱手而降。这同时也意味着,祝剑秋与方正集团之间的
恩恩怨怨,已有了暂时的结果。
  持续于五六月份的方正股权之争,峰回路转,多少出人意料。方正科技收购案最后
演变为方正科技高管人员落马,“不允许任何人搞独立王国”。紧接着,裕兴公司又质
疑方正科技存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方正集团、裕兴公司“明争暗合,倒把方正科
技一干高管人员放到了旋涡眼中”。
  今日的祝剑秋,率领着一干旧部下在京城东边的一栋写字楼里苦心经营着做瓷砖出
身的朝华科技。
  祝剑秋在离职前曾和现任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有过君子协约,彼此都不中伤对方,
但魏新还是对祝剑秋下了手。
  已经有消息传出,方正科技正准备把祝剑秋任职时投资的中华寻书网项目砍掉,有
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祝剑秋的夫人任职于这个合作项目的另外一方———人民教育
出版社。
  吴士宏
  吴士宏一直是IT业的风流人物,她从IBM跳到微软,又从微软来到了TCL。她的行踪
成为媒体追踪的热点。长袖善舞的吴士宏就像那句广告词一样,“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
  加盟TCL后,吴士宏开始布局———一个TCL集团向互联网战略转型的“局”,吴士
宏要把TCL“由一个家电、通信制造商,战略拓展为中国信息家庭新生活的倡导者和推动
者”。吴士宏给这个“局”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天地人家———看上去很美。
  有人打赌,吴士宏在TCL的时日不会超过18个月!于是,吴士宏说,估计我会让打赌
的朋友们失望了,因为要做的事很多,很大,18个月肯定做不完。
  巧合的是,吴士宏加盟TCL一年半后,还是有人在媒体上炮制了文章,称吴士宏正在
淡出TCL权力核心,“吴士宏神话”已近终结,TCL从家电向IT的转型也没有顺达预期的
成功,其轰动性远远盖过了吴士宏出任即将上市的翰林汇公司董事长的程度。
  吴士宏出局传闻很快遭TCL核心管理领导层否认,并被告知,由职位变迁而推断吴士
宏出局,缺乏逻辑基础。但所有的争论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人们更期待的最终答案
是,在企业这部利润的生产机器中,IT编织的模式究竟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王文京
  1988年,两个年轻人靠着5万元借款和一台电脑,在北京中关村一间9平方米的出租
房里成立了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这两个人,一个是苏启强,另外一个是王文京。
  历经数载寒风苦雨,用友终于得道成仙,在国内A股成功上市,开盘当日便摸高百元
大关,王文京的身价也在一夜之间暴涨。
  有人说在中国做软件不容易,需要偏执狂以及耐得住寂寞,尽管王文京曾经刻意在
媒体面前淡化自己,但这位创造了中国软件业财富神话的第一人,还是受到了媒体的追
捧,有记者偷偷算过王文京的身家究竟有多少。甚至有人杜撰出这样的故事:王文京不
再做软件了,而是专门去开发了一种点钞和花钱兼容的机器,用友的员工每人手里一台
,拼命地在那里摆弄人民币。
  就在圣诞节前,用友邀请了京城以及广州、上海等各路媒体朋友,在北京夜宴作答
,而此时的王文京,也不再是“没事偷着乐”了。
  段永基
  提2001年IT关键人物,不能不算上自羽为中关村村长的段永基一个。
  在新浪网终止继续聘任王志东的董事会上,段永基投了免除王志东CEO职务的赞成票
,按他的说法,是要换个烧钱慢一点的总裁。他甚至在媒体面前说:“我自己一年的年
薪是20万人民币,王志东是30万美金,我们省吃俭用把钱投进新浪,王志东拿着30万美
金,如果整天随便花,这公平吗?”
  到了11月,有消息传出,段永基任董事长的“四通集团”所属的“四通电子技术有
限公司”与杨澜持有的“阳光媒体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合资成立“阳光四通媒体
(集团)有限公司”。段永基出任董事会主席,杨澜出任董事会副主席。这同时也意味着
,阳光四通拥有了新浪网20.6%的股份,成为绝对的大股东,并且在新浪董事会中占有
7席中的两个席位。后来,有人惊呼,新浪成了谁的新浪?
  有人评价,吴征是很会玩资本游戏的一个人,而段永基也是在中关村摸爬滚打起来
的一个很有资本手腕的人。这次阳光四通控股新浪的一个既成事实是,吴征和段永基又
一次成为了资本游戏的赢家。
  吴征
  尽管杨澜要比吴征的“名声”大多了,但是可以说,没有吴征,就没有今日的杨澜
和阳光卫视。吴征一直在倡导一个“新媒体”的概念,野心之一是使“阳光文化成为全
球最大的互动数码专题节目片库”,他也一直在寻找一个媒体平台。他选择了新浪,以
部分换股、部分现金方式,阳光与新浪终于结成“光水姻缘”。
  不久后,吴征与杨澜夫妇将杨澜持有的“阳光媒体”与“四通集团”所属的“四通
电子”合作,携手组建一个跨媒体公司--“阳光四通媒体(集团)有限公司”,吴征、杨
澜与段永基联手使得“阳光四通”拥有了新浪网20.6%的股份和6%的未来权益,并成为
绝对大股东。
  阳光新浪也好,阳光四通也好,不管怎么样,似乎新浪都已经在吴征的股掌之中。

  杨伟强
  是奔腾4电脑和液晶显示器,把TCL的一个中层干部推到了公众面前。杨伟强不屈不
挠地紧跟在联想的杨元庆后面,亦步亦趋。推奔腾4,推液晶显示器、站柜台,杨伟强从
没拉下。虽说杨元庆眼里的主要竞争对手还不是TCL,但杨伟强的抢镜式的追逐策略还是
让TCL的品牌知名度提升了不少。
  不过,秋后算账的时候,才发现实际销量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自TCL涉足
PC市场以来,今年首次面临“没有实现年度销售计划”的窘境。杨伟强把原因归结为今
年整体市场普遍不正常,电脑业务“正常地”放慢了脚步。
  要把PC和家电这两只不同的蛋装到一个篮子里,就必须理解家电企业与IT企业在经
营思路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成本控制,所以,这也难怪家电背景的李东升对杨伟强的IT语
言和行为方式表示看不懂了。
  贾红兵
  2001年6月,贾红兵临危受命,接替前任实达总裁叶龙的职位,走马上任。尽管他刻
意保持低调,但这并不能降低人们对于实达未来走向的关注,人们寄希望于他能带领实
达集团走出困境,摘去让实达颜面丢尽的″ST″帽子。然而不到半年,就在人们回顾过
去,准备为今年画上一个句号的时候,传来了贾红兵正式离职的消息。据有关人士指称
,实达集团内部股东纷争不断,大股东矛盾重重,面对这样难以收拾的局面,贾红兵也
感到筋疲力尽,对公司已失去信心,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生去意。
  一年中两度发生高层地震,这给本已岌岌可危的实达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当年胡
钢出走,到叶龙出局,ST高层人士地震背后的股权争夺战始终没有停止过。
  人们需要思考的是,企业应该更像个做企业的样子,而不应该成为资本手中的投机
筹码。
  王峻涛
  在IT圈里,与记者走得最近的恐怕就是王峻涛了,王志东重返新浪上班的消息就是
他提前透露给记者的,以至于记者早早守候在新浪公司门口,抓拍到了王志东重返新浪
的照片。这件事情后来成了一个闹剧。
  大侠总是有些出人意表,不但喜欢与记者保持亲密接触,借网络成名的王峻涛还深
谙网络的玄妙,懂得如何充分运用网络的传播力。8月8日4点8分,王峻涛突然在网站上
抛出“辞职声明”,宣布离开MY8848,同时指责投资方背信弃义,并不失时机地把自己
打扮成了一个悲情人物。一个月后,由于被债主追讨上门,并且闹到法院,MY8848轰然
堪塌,而此时王峻涛却穿着价值万元的西装、叼着200多元的雪茄烟,悠闲地看世界杯外
围赛去了。
  世界杯外围赛结束后,王峻涛又重新披上了电子商务“教父”的袈裟。西湖论剑前
,王峻涛邀请了一些媒体的记者,吃了一顿自助餐,提前披露了与西单商场联合弄了个
“爱购物”电子商务网站,自己要当CEO的信息,但因为西单商场是上市公司,这样的信
息是不得随意发布的,所以,新浪在周四晚上才公布。周五,西单商场股票交易停牌。

  不过,据说王峻涛这次是自己掏了100万元的腰包,拿养老钱出来玩,可得小心点。

  丁磊
  喜欢常年泡在网络社区充当版主被人称为网易第一大妈的丁磊,今年可算是风雨飘
摇的多事之秋,并购谈判,并购未果,CEO与CFO双双出走。随后,由于未能在规定时间
内呈送2000年度财务报表,以及误报合同,纳斯达克铁面无私地在网易的交易代码后面
打上一个不光彩的印记,变成“NTESE”,千辛万苦守住的每股1美元大关也被轻而易举
地“攻破”,丁磊几天之内损失了约一半的纸面财富。
  有媒体评价,丁磊的窘境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停牌源于财务报告推迟,报
告推迟源于有出入的收入数据,而收入数据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很难曝光。
  何海文的出局,使网易的一切财务上的小动作都成了“商业秘密”,从此无人知晓
。网易是不是能够彻底查清当时的账目没人能保证,谎报收入、修改收入、隐瞒信息等
都成了一笔糊涂账。
  丁磊交了一笔学费,也让许多上市的公司明白,公众公司在从投资人手中募集资金
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做出了恪守种种保护市场公信的准则,触犯这个游戏规则,终将会
被规则所淘汰。
  值得欣慰的是,网易的员工算是保持了镇定,还在坚守岗位,网易庞大的社区网民
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44.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