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散文随笔]:从A到E+    蔡学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Oct 15 11:10:59 2002) , 转信

蔡学镛[散文随笔]:从A到E+    蔡学镛(原作) 
  
关键字     蔡学镛 
  


[散文随笔]: 从A到E+

  

最近台湾的书市有一本名为《从A到A+: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奥秘
》的书,由远流出版,狂卖到缺货,这本书的原书是Jim Collins所着的《Good to Great
: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d… and others don’t》。从A到A+,是一种向上提
升,透过这些的例子,可以学会一家公司如何务实地向前迈进,更上层楼。但现实社会中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从A到E+的例子,透过这样快速沉沦的例子,也何尝不是一种学习教训
的机会。最近就有一个A到E+而被当掉的例子,不管你是投资人、经营者、或仅是社会上受
台湾政治人物诓骗的普罗大众,都可以从此社会大学的课程中学到不少。

 

台湾最知名的软件商华彩「终于」歇业了,我感到难过不已。我难过的原因不在于这家公
司歇业这件事,毕竟我和这家公司素无瓜葛,他们歇业关我P事。真正让我难过的是,我的
预测竟然不准,华彩的生命比我预期的时间还多拖了约半年。

 

「终生」有效的会员卡

去年年中时,我到华彩购买一套软件,店员问我要不要购买一张华彩会员卡,只要一千块
,「终生都可以使用」。如果持有会员卡,那么我当时买的软件可以便宜200元。于是精明
的我很快地掐指一算:

 

如果平均每套软件省下200元,那么我必须至少买5套软件,这张会员卡才「值回票价」。
我所使用的软件,我上班的公司几乎都有提供,所以我不太需要常自掏腰包买软件,估计
可能需时两年我才会买5套软件。这张华彩会员卡号称「终生都可以使用」?这理所谓的「
终生」恐怕指的不是我的终生,而是华彩的终生。我相信,常常喝白兰式鸡精的我一定可
以比一家饮鸩止渴的公司活得更久。长期以来,我透过不同的管道得知这家公司的许多胡
涂作风,他们先前也几乎年年爆发财务危机,但一旦经过资金挹注,度过危机之后,依旧
歌舞升平,未见丝毫改革,所以我估计这种不把钱当钱用的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会
爆发严重的财务危机而歇业。如果我花了一千元买了会员卡,那么一年内我只有到华彩购
买2套软件,共省下400元,华彩就歇业了,400元根本无法弥补买这张会员卡所花的1000元
,等于是浪费了600元。

 

一想到买了会员卡的结果竟是反而被坑600元,我涨红了脸,脖子和额头的青筋突出,激动
地告诉店员,我决不买这种会坑我600元的会员卡。

 

削凯子再添一桩?

长得漂亮有气质的,可以利用薛凯莉的方式来削凯子;长得普通没气质的,可以利用台湾
坊间金光党的手法来削凯子;略懂「高科技名词」的,可以利用台湾过去数年新兴的「高
科技金光党」手法来削凯子。关于新闻女主播的削凯子方法,最近报章杂志描述很多,我
就不在此赘述了,在此我要特别解说传统金光党和高科技金光党的手法,先来看看传统金
光党。根据我的观察,传统金光党的剧本数十年如一日没啥变动,几乎都是这样的:

 

A号歹徒演技要好,角色可男可女,饰演携带巨款的智障;B号歹徒口才要好,角色通常是
女的,饰演熟知智障人物状况的路人;C号歹徒常常是B号歹徒的姘头,角色几乎都是男的
,是比较不重要的角色,有点类似跑龙套,负责扮演接送的出租车司机,以及敲边鼓的角
色。传统金光党的金三角黄金拍档一旦组成,就可以财源广进了。

 

一开始,此三歹徒先物色肥羊,挑选一些智能未开、贪小便宜的中老年妇女。一旦择定下
手的对象,导演(通常由B号歹徒兼任)心中喊着:「Action!」嘿!好戏开锣了!

 

A两眼呆滞地出现在肥羊前,故意「不小心」露出包包内的许多钱让肥羊看到。B立刻出现
,向肥羊佯称A是个智障,只要拿出一百万给A看一下,A就会把所有的钱都送给肥羊(我觉
得这真的是很烂的剧本,足以「媲美」台湾的八点档连续剧,但传统金光党利用此剧本却
都还能一再得逞,足见人的贪欲会蒙蔽判断力),肥羊就立刻到邮局把存款提领一空,金
光党于是狸猫换太子将钱掉包,借故上厕所而逃之夭夭。肥羊通常换来的是许多包王子面
、一堆废纸等杂物,肥羊也成了瘦羊。

 

利用高科技的幌子来削凯子的事件也层出不穷。许多传统产业很怕被时代的巨轮所淘汰,
而变成夕阳产业,所以会很想投资高科技产业,谓之「转型」,这就使得高科技的金光党
有机可乘。只要有人在传统产业的金主前用演示文稿画出高科技的大饼,佐以一堆美好的
远景,就好象ABC三个歹徒一搭一唱,传统产业的金主不懂高科技却又向往高科技的高获利
,于是都会心动而予以投资。能够参与投资高科技公司,就像是大红灯龙高高挂,即将被
临幸一番。未能参与投资高科技公司,就像是被打入冷宫,捶胸顿足之余,还得另外加紧
寻找其它的恩公。

 

在看过「旧经济」、「传统产业」时代的「传统金光党」之后,我们再看看「新经济」、
「高科技产业」时代的「高科技金光党」,两相对照,你会讶异地发现,传统金光党和高
科技金光党竟是如此的雷同,简直可以谓之「一脉相承,薪传百年」。

 

各类的骗子如过江之鲫,我看多了,这倒也培养出我的一套观人术。现在,凡是政治金光
党、女主播金光党、传统金光党、高科技金光党…之徒,都很难躲过我的法眼。

 

谁舔了我的耳朵?

许多产业界的大老投入大笔资金到华彩,最后落得血本无归,《商业周刊》将这些投资人
称为老江湖,《商业周刊》认为老江湖栽在华彩前董事长赖毓敏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手中很
不可思议。对于「老江湖」这么古典的称谓,我觉得挺妙的,于是我不假思索,用一口标
准的北京腔脱口而出:「老江湖,小江湖,联手行走江湖。但江湖险,人心更险,若非竹
林一战,碧眼狐狸怎会知道玉娇龙的武功已经凌驾于师父之上。」……我果然有替武侠片
写剧本的潜力,希望李安导演能邀我加入「卧虎藏龙前传」的编剧阵容,保证剧本变得湿
咸麻辣,媲美舒琪的「玉浦团」。

 

《商业周刊》的文章称华彩前董事长赖毓敏为战败将军,我觉得这就和搞不清楚谁舔了我
的耳朵一样离谱。在我看来,只有骁勇善战、精通战术者方能被比喻成将军。所以电影「
神鬼战士」(Gladiator)里的罗素克洛(Russell Crowe)是将军,但是在华彩的例子,
用饰演昏君的乔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来比喻似乎更恰当。毕竟不懂经营、不懂
管理、不懂策略,这是哪门子的将军?

 

倒是上周赖前董事长说了一句话,此言听来颇有将军之风。当记者采访他,关于战略高手
网咖的前途时,他说:「战到一兵一卒」。他怎知道,这些兵卒都是别人家的性命,这些
资金都是别人家的钱。牺牲别人的性命,烧别人的钱,都是如此地云淡风清,仿佛事不关
己。唉!我愿意当兵,也愿意当卒,但是要跟对将军才行。In this case, I don’t thi
nk so.

 

我记得今年上半年在联合新闻网上读过一则报导,文中提到这位年轻的董事长发觉他以前
太注重科技(but I doubt that),却忽略了管理(I’m so sure about that),所以最
近沉潜下来,把桌上的书全都换成管理类的书,开始详读彼得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
cker)的管理学丛书。当时看到这则新闻时,我还嗤之以鼻,「现在才来读这书也未免太
晚了」。我心想:很可能他在杜拉克的书内夹着英国霸菱银行驻新加坡期货交易员李森(
Nick Leeson)的著作《Rogue Trader: How I Brought Down Barings Bank and Shook t
he Financial World》(中文版:我如何弄垮霸菱银行,南书房出版)。这本书亦曾被拍
成电影「Rogue Trader」(中译:A钱大玩家)。或许不久之后,我们也会取材自国内,拍
摄一部警世剧「A钱胡涂蛋」。

 

我并不想揶揄这些投资高科技而失败者,毕竟他们通常是无辜的,心里也够苦闷的了。但
是有些人投资高科技的心态是有偏差的,最后落得吃闷亏,也算是活该,这样的情况下,
有很大的成分要怪自己。投资人一开始一定是着眼于高科技的前景,投入之后又过度信任
,疏于管理,很久之后发现问题重重,但是要抽身已经不容易,心术不正的部分投资人只
好继续和稀泥,透过一些会计帐目的作假,粉饰太平,只要拖到让公司股票可以上市上柜
,炒作一番再收手,就可以获利了结。这样的伎俩若真得逞,倒霉的是后来加入的投资大
众。你瞧瞧,造成恩龙这么大一间公司倒闭(Enron)的假帐风波,我觉得投资人好倒霉,
这年头连会计财报都不能轻易地信任了。

 

不管是经营者或投资人,犯了错,就得认错,可以避免陷入更深的泥淖。不要像一些死不
认错的人,借口:「我犯了全世界男人都会犯的错误,那就是不小心在KTV包厢内舔了别人
的耳朵」。

 

肉包子打狗式的投资手法

再怎么不知不觉的人,都可以看出华彩这家公司有问题。台北火车站商圈有三间华彩店面
开在一起(其中一家店面在Nova楼上),外加隔壁大雅百货楼上的数个楼层的华彩总部和
华彩教育训练中心,外加旁边重庆南路上的一家店面,两、三公里之遥的光华商圈也有三
间华彩店面开在一起。就算是7-11,这样的开店密度也太离谱了,更何况是卖软件的。我
建议他们干脆把整条忠孝东路的大楼都租下来,连续开一万家一模一样的「华彩软件屋」
和「华彩e-Mall」,顺便搭配「动力火车」的「忠孝东路走九遍」一曲以为广告。

 

华彩的店面几乎都是至少两层楼,装潢得美轮美奂。店面装潢的美轮美奂,也没什么不对
,好的门面总是可以吸引顾客上门的!但是办公室装潢得美轮美奂,就大有问题。如果你
和我一样在华彩兴盛时去过华彩总部,你一定会为你所看到的一切咋舌,真的很离谱,是
用大把的钞票堆砌出来的。带我参观华彩的朋友问我,像不像黛咪摩儿(Demi Moore)在
电影桃色机密(Disclosure)中的公司?站在这里有没有君临天下的感觉?

 

我感到头晕目眩,根本还没从震惊中回神过来。我没有陈水扁金孙那种刻意挑选时辰诞生
的皇帝命,所以对于君临天下这种感觉,我是无法体会的。但是我肯定的是:和华彩的办
公室比起来,桃色机密中的黛咪摩儿一定会想跳槽到华彩来,才不想和麦可道格拉斯(Mi
chael Douglas)争那么一点小权,夺那么一点小利。华彩的办公室更高级、更漂亮,同事
之间相处更和善,说不定黛咪摩儿还可以在上班时和同事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讨论指甲油
的涂法呢!

 

我当时真该建议华彩来观摩一下我的办公室,让挥霍无度的他们学学勤俭之道,他们将会
看见一张80公分长60公分宽的「小媳妇桌」,一把会让痔疮科医师大发利市的椅子,和一
支三个人共享而沾满三个人口水的电话。

 

华彩的财务状况不稳,供货商也有耳闻,所以一年前微软的产品就从华彩门市中消失,似
乎不愿意再供货给华彩。许多软硬件以及书籍通路商也纷纷收手,华彩这许多比邻而开的
诺大门市,因此更显得冷清。最有趣的是,当今年四月法务部宣称即将查缉非法软件的时
候,也是软件商大赚一笔的时候,华彩似乎未能从中得到太多好处,因为当时的华彩已经
没卖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眼睁睁地看着百花花的银子进了别人的口袋。

 

去年十二月台北信息展,华彩花了七十万(我应该没记错这金额)标下了摊位,钱都缴了
,后来却没去参展。先花大钱,再血本无归,这种事在这家公司似乎司空见惯。他们不在
信息展做展示,我倒也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老是喜欢在信息展上找来人称辣妹(但我觉
得是庸脂俗粉)的许多年轻女子来作一些白痴问答。

 

整个华彩集团到处流血不止,于是把光华的三家店面关闭一家「只剩」两家,把重庆南路
的店面关闭,火车站前的三家维持不动。这让我联想到,一个身中数刀流血不止的人,只
记得拿卫生纸塞住鼻孔以止住鼻血,但身体的大动脉仍然狂喷鲜血。

 

一两个月前,华彩的一家站前店居然切割出半坪大的门口位置,出租当起二房东让人卖公
益彩券。华彩的企业颜色是绿色,配上鲜红的公益彩券招牌,相当不协调,真是惨不忍睹
,多年来辛辛苦苦建立的企业形象也随着付之一炬。路过时看到这景象,我总会感叹:华
彩怎会走到这步田地?

 

人才「瘠瘠」

华彩的供货商大都知道,华彩有一间神奇的仓库,这间仓库的管理员精通信息科学的数据
结构(Data Structure),他不是采用FIFO先进先出的算法,也不是采用LIFO后进后出的
算法,而是发明了一套OINO(Once In Never Out)只进不出的算法,且此算法被他们尊为
管理仓库的圭臬,奉行不渝。

 

什么东西「只进不出」?我想来想去也只有宇宙天文的黑洞可以比拟。根据天文学家的说
法,黑洞是种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的星球,可以将周遭的物质,甚至光线都吸进去。
天文学家或许要穷极一生才能找到宇宙的一个黑洞,但是我不需天文望远镜,不需要复杂
的数学计算,轻易地就可以在华彩找到许多黑洞,例如:库存黑洞、财务黑洞……。

 

不管是仓库管理、投资效益等诸多问题,华彩根本的问题出在人身上。人家说:上梁不正
下梁歪,我总觉得这家公司没有几根梁柱是不歪斜的。这样的楼盖越高,也就越危险,地
震一来,连成为危楼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成为瓦砾堆。红楼梦里有句话挺贴切的「眼看他
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看了华彩光怪陆离的人事安排,我真是越弄越胡涂了。感觉好象没本事的人要混进软件圈
子,冠上高科技新贵之名,似乎不怎么难。在这儿,月入七八万,实在不算多。下面引用
《商业周刊》的说法:

 

华彩最有名的就是从81年到87年,应征业务员都特别挑选20~24岁的年轻女孩,这些女孩不
仅貌美、身材佳,穿衣特色或者迷你裙,或者开高叉,只有「辣」字可以形容,他们对产
品一问三不知,可是吃饭、交际、签单都很有一套,生意好的时候,有人可以均月入百万
。……而业务之间,还流行「吃货」的销售手法,也就是今天向某个单位要订单,使业务
员可以达到拿奖金的标准、下个月在请对方退货,并且把退回来的货再塞给另一个单位…


 

有没有搞错?负责延揽合约的二十多岁妹妹月入百万(拜托!这简直比酒店的当红舞女还
吃香)。连别家公司风评不佳的员工都可以被当作宝贝一般地延揽。我只恨我没早一点到
华彩去唬弄一番,否则凭我奶油小生的外型又能言善道,应该可以在此混个xx副总裁的名
堂出来,并在鸿禧山庄买下一栋豪宅当李登辉的邻居。现在为时已晚,如今的我还在软件
公司内当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鳖三(做掩面哭泣状)。

 

管理学上的普克定律(Packard’s Law)告诉我们:当一家公司成长速度一直高过于延揽
人才的速度时,就不可能成为一家卓越的公司。这错不了的!

 

从A到E+

关于这家「华」而不实的公司那些精「彩」的事绩,斑斑可考,本文章只是就我所知道的
部份写出来,最近的《商业周刊》和《壹周刊》等媒体还有披露更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
去阅读这些资料。我特别鼓励大家阅读777期(2002年10月14号)的《商业周刊》,看看「
大头病」的人如何在短时间内挥霍投资人的数十亿而一败涂地,一步一步地走进自己所挖
掘的坟墓。我也推荐大家阅读远流出版的《从A到A+》,我们都该从此书中学会脚踏实地的
美德。

 

在这个时候,发表这篇文章,或许略显刻薄,其实这篇文章,我一年多前就想写了,只是
一直没动笔。但是在我读完了《从A到A+》一书中的成功的案例,却又见到周遭一个《从A
到E+》的实际案例,落差如此之大,怎能不欷嘘有感?

 

 

本文作者:蔡学镛

张贴日期:2002/10/14

文章出处:Sleepless(http://www.ora.com.tw/sleepless/)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