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中信电信集团”内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16 11:06:40 2002) , 转信

“中信电信集团”内情 
(2002.11.15)   来自:财经时报   易强  
 
 
 
  
 
  这是中信集团除金融外的另一只手——从信产部获得经营电信业务的牌照后,王军料
有系列动作,摆平中信系内电信业务里中信网络管理公司、中信国安、中信泰富、21世纪
通以及与卫通合资公司之间的微妙复杂关系,敲打出一只“电信旗舰”来。

  中信正在加紧步伐整肃旗下电信资产。

  《财经时报》获悉,中信高层已进驻21世纪通(0241,HK),对后者进行业务重组,并
将于下月底或明年年初正式公布其注入内地增值电信业务予后者的消息。目前,中信拥有
21世纪通27%的股权,是它的单一最大股东。

  注入21世纪通的增值电信业务,主要来自中信网络管理公司。近日,中信这家下属子
公司从信产部获得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许可。《财经时报》了解到,公司法人代表罗宁、
中信国安(000839)的副董事长孙亚雷以及中信国安集团下属邮电国际旅行社法人代表李庆
朴都是21世纪通的执行董事。

  业界一般认为,中信紧接下来的将是一系列的资本动作,以整合旗下中信国安、中信
泰富(0267,HK)、21世纪通以及中信网络管理公司的电信业务。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中信董事长王军曾在几个月前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承认,公
司要大力发展非金融业务,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组建电信集团。

  中信是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
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是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目前由中央金融工委主管。
截至2001年年底,公司的总资产为4326亿元。

  借壳

  《财经时报》获悉,除了对国内资产的整合之外,中信对于如何组合香港的资产,用
好香港这个融资市场,早有全盘大计,而且,这是其资本动作的重头戏。

  而最新的消息是,中信国安正打算以“借壳”的方法在香港上市,这个“壳”就是21
世纪通。据说,21世纪通很可能改名后纳入中信系,成为中信旗下的主营电信的公司。

  21世纪通主要从事投资开发电信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务,中国电信(广东)、中国移动(香
港)集团,是它的策略股东。因此,公司曾利用这种策略股东关系巩固和拓展了在内地的电
信增值服务业务。

  2000年9月,中信通过两家全资附属公司,持有21世纪通7.5%的股权。今年3月,又通
过旗下的中信国安,在21世纪通原大股东陈晓颖手中购入近20%的股权,持股量增至27%,
成为其单一大股东。

  伴随股权结构变化的是公司高层的人事调整。8月30日,21世纪通董事局变脸,策略股
东中国电信(广东)的两名正副老总辞去了董事局内的所有职位,同日,6名新董事加入,其
中包括中信系的罗宁与孙亚雷。21世纪通目前的市值大约是9.17亿港元。

  两张许可证

  “在香港加紧进行资本动作的同时,中信在国内努力寻求政策支持,以树立电信服务
商的形象。根据现有电信资源情况,中信旗下的中信网络管理公司曾向信息产业部提出电
信牌照的申请。”一位熟悉中信的人士对《财经时报》说。

  这种努力终于结出了成果。近日,国家信产部发给中信网络管理公司两张从事电信服
务的经营许可证,一张是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业务的,另一张是互联网接入服务ISP业务
的。按现行《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前者属于基础电信业务,后者属于增值电信业务。而
这些业务都将被注入21世纪通。

  中信网络管理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它承担了建设、维护的中国宽带高速骨干网的项
目。据了解,这个骨干网络可以提供包括数据、语音、视频、图像、传真等在内的综合业
务及其增值业务,满足带宽批发、VPN、Internet接入、局域网互连、VoIP等服务需求。

  中信网络管理公司的成立,曾被中信视为实现战略调整、向信息产业迈进的重要步骤
之一。“中信网络管理公司将参与并组建的专业电信公司,定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电信运营
企业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中信一位发言人说。

  与卫通合作

  “但是,这两张许可证并不意味着中信已经成为了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基础电信业务
方面,中信仍不能独立发展。但它可以通过与卫通的合作来进行。不过,虽然中信和卫通
已经有近两年的磋商,有关双方具体合作细节还未谈拢。”那位熟悉中信的人士对《财经
时报》说。

  而王军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他说,信息产业部已经表示,待中信与卫通合作谈妥之后
,可以将“大部分运营牌照”给合作公司。这样就可以把中信手中的地面电信资源与卫通
的空中资源整合起来。

  据王军透露,中信与卫通的合作谈判始于3月,到6月才被信产部批准。中信买下了卫
通下属公司东方卫星通信公司50%的股份。双方同意,将卫星、地面通讯设备和增值电信业
务进行合并,成立一个合资公司。

  有消息说,中信放入这个新公司的资产有三份。

  第一份是今年1月由其子公司中信泰富转让给中信的“奔腾一号”网,这是一张全国光
纤骨干网。这条骨干网长达3.2万公里,覆盖全国24个省、4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覆盖人
口占中国总人口的近80%。

  第二份是中信2001年3月正式入股的广东盈通网络投资有限公司,中信占有50%的股份


  第三份是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中信于今年4月入股长城宽带,中信是以货币资
金的形式注入长城宽带的注册资本的,注资总额为6亿元,双方各占50%的股份。目前长城
宽带已进入全国27个城市,签约用户已达1500万,覆盖用户350多万,上网用户已达10万。


  中信国安的并购

  “为了打造一个新的电信集团,除了与有基础电信牌照的卫通合作之外,中信已经对
自己在国内的电信资源进行整合。中信国安(000838)最近的并购就是一个信息。”一位电
信行业分析师说。

  本月9日,中信国安发布决议公告,通过了《关于收购“北京鸿联”及“上海鸿联”部
分股权的议案》称为进一步拓展信息产业,公司近期斥资2600万元人民币向大股东中信
国安有限公司购入北京鸿联九五信息产业55%权益及上海鸿联九五信息技术49%股权,以扩
大电讯增值业务。

  上述两家公司从事电话信息服务、移动短信、呼叫中心以至互动电视等增值电讯业务
,拥有一系列的增值电讯业务牌照。今年1至8月,北京鸿联及上海鸿联的净利润分别为41
5万元人民币及125万元人民币。

  中信国安在公告中说,通过此次股权转让,使集团的电话信息服务、短信等电信增值
业务进入到上市公司,实现了信息产业相关业务资源的融合,大大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价值,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同业竞争。“收购上述业务后,中信国安的增值电讯业务经营规
模将迅速扩大,未来经营可通过电话信息服务与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规模
更大的多媒体网络。”中信国安一位人士说。

  “整合了国内的电信资源之后,中信国安的难题就是,如何处理与香港上市公司21世
纪通之间的关系。或许像大多数人所猜测的,中信国安真的想将整合后的增值电信业务注
入21世纪通,借壳在香港上市。”前述那位电信行业分析师说。

  中信泰富的忧虑

  “但是,中信泰富怎么办呢?中信泰富经营电信业务,将来的21世纪通也经营电信业
务,中信泰富如何处理与将来的21世纪通的关系呢?再者,中信与卫通的合资公司也经营
电信业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处理呢?是各自为政,还是最终整合到一个公司里
面呢?真不知道王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前述分析师对《财经时报》说。

  目前,中信泰富占有中信国安有限公司50%的股权,而中信国安有限公司则占有中信国
安(000839)69.8%的股权。但是,中信国安的动作却让中信泰富有些不安。

  今年1月,中信泰富基于条例所限,把“奔腾一号”光纤网络80%的股权以成本价回售
给母公司中信。当时就有分析人士称,中信泰富仍可等待政策放宽,伺机再把股份买回来
。现在,中信母公司要“亲自”涉足电信业务,与中信泰富之间就会有个远近之分了。在
这种情况下,中信泰富当然不希望21世纪通以及中信国安在电信业务上“长高长大”。

  在今年发表中报时,董事局主席荣智健讲了一番话,从中可以看出,中信泰富对电信
业的前景十分看好。他说,中信泰富今年头6个月的净盈利较去年同期的港币15亿元增长3
1%,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业务继续获得稳步拓展,盈利贡献有所增加。电信业务将致力于
业务多元化,预计可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我们的策略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拓
展集团于内地的现有业务,尤以发展信息、航空、发电以及贸易分销业务为核心。”

  “如果处理不好21世纪通与中信泰富的关系,后者的前景无疑会添加变数。”深圳几
位分析人士深有同感,“不过,最难的可能还是王军。但是,毫无疑问,他紧接下来的将
会是一系列的资本动作,以整合旗下中信国安、中信泰富、21世纪通、中信网络管理公司
以及与卫通合资的那家公司里面的电信业务。”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