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Unicode (天下*统一), 信区: ITnews
标  题: 电信设备商五强之华山论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7日16:25:27 星期五), 站内信件

人们习惯用"巨大金中华"来指代国内电信设备商中的五位强者,但在寒冷的冬天里,巨龙
和金鹏已慢慢丧失斗志,迷失在重组和债务的危机中。2002年的华山论剑中,普天取代巨
龙成为中神通,上海贝尔取代金鹏成为西毒,大唐做北丐,中兴做南帝,华为做东邪。华
山论剑历来论的是武功,论的是实力,只有强者才能登上华山之巅。
    话说2002年,国际电信界受泡沫经济、设备商沉沦和财务丑闻的连累,大伤了元气;
国内电信界则热炒概念,GPRS、TD-SCDMA、彩信、彩E之声不绝于耳、而电信分家引起的互
连互通纠纷更是令人颇为苦恼。一时间电信界秩序皆无、天下大乱、哀鸿遍野、冬天来临
,这其中设备制造商是受伤最重的。
    2002年对于国内的电信设备制造商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就在这一年,他们无
奈地告别了近十年的黄金成长期,率先体会到电信冬天的寒冷。截止到10月底,国内电信
业仅完成投资118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2%,相对于2000年减少则更多,面对不断萎
缩的市场,各大厂商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到处寻找御寒棉衣,以便安全地度过这段艰苦岁
月。
    
东邪华为学习用两条腿走路
    说华为邪,邪就邪在以异常思维求发展。尽管媒体界对华为的成长壮大过程颇有微词
,但是不影响任正非以群狼理论获得实践成功。不可否认的是,华为在人才运用,技术开
发、市场营销和股权分配等方面都采用了独特模式,为中国的企业闯出了一条新路。
    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在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华为的利润都是最高的,研发投
入也处于领先地位,2001年其营业收入高达200多亿元。然而到了2002年,华为在国内市场
的销售出现了下滑,在主帅任正非的指引下,华为缩减开支,裁员减薪,开拓国际市场,
试水资本市场,几项工作有条不紊,所以可以肯定,2002年华为的各项指标会继续保持优
势地位。
    但华为在CDMA和小灵通等项目上的反应迟钝,使得它只能走向国际大舞台,寻求新的
利润增长点。如果说,华为在联通第二期CDMA项目中的败北,只是因为运气太差,那么迟
迟拿不出小灵通设备,以赶上国内的建设高潮,只能说华为在高层决策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在任正非的2002年年底报告中,反反复复强调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可以想象,华为将海
外市场提到与国内市场的同等地位,用两条腿走路,就是为了分担国内市场的增长压力,
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风险自然会小一些。2002年一季度华为出口额首次高于国内市
场销售额,上半年海外销售则大幅增长210%。
    笔者认为,华为提升海外市场,与其海外上市的计划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抢得中国
通讯设备商的第一把交椅,对于发行上市和开拓市场都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因此,媒体
频传华为聘请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做海外上市的主承销商,上市目的地是香港
和纳斯达克,也就见怪不怪了。2002年华为动静最大的一件事情是裁员10%,这在公司的发
展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华为是历年人才市场的大鳄,2001年就招进近万名计算机或通信
专业的员工,2002年不仅没招几个人,反而裁掉几千人,如此大的反差,不禁让人愕然。

西毒上海贝尔丧失了最宝贵的1股  
    作为国内程控交换机的龙头老大,上海贝尔生产的S12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可
惜的是,上海贝尔走的是捷径,其合资公司的体制为阿尔卡特做了嫁衣。如同当年的欧阳
峰,武功一等一,练的确是"旁门左道"的"蛤蟆功"。
  2002年5月28日,对于上海贝尔来说,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法国阿尔
卡特公司将在华的主要业务与上海贝尔公司合并,成立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公司中,阿尔卡特获得50%加1股的股份,这象征性的1股打破了电信领域外资不能控股
的限制,开启了外资进入电信领域并控股的先河,成为中国电信业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然而,联姻的喜事并没有为上海贝尔带来太多的喜悦,2002年上海贝尔也不可避免地
出现业绩大幅度下滑的问题,裁员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虽然,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总裁
杨安卓的《致全体员工的信》中,反复使用的是"自愿离职"的字眼,但是也明显流露出对
全球性行业衰退的悲哀。在这次裁员中,原上海贝尔研发机构的人员,成为电信冬天的另
一批牺牲品。早在2002年9月21日,阿尔卡特总部就宣布由于销售额大幅度下滑,公司将在
次年年底之前裁员两万人,在过去的五个季度里,阿尔卡特已经亏损了大约75亿欧元,当
时根据公司预计,2002年又将是一个亏损年。在这个背景下,原上海贝尔的研发人员已经
无法并入阿尔卡特的研发体系。在市场潜力和研发能力的反复取舍中,阿尔卡特选择了市
场潜力,也表明了其成立控股公司的真实意图。笔者认为,上海贝尔和阿尔卡特在错误的
时机,选择了错误的合并方式,其苦果要在今后几年慢慢品尝。
南帝中兴厚积薄发潜力惊人 
    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混合经济模式,为中兴通讯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动力。
中兴是上市公司,所以其管理运作比较规范,财务状况也很透明,这几年也一直处于稳步
增长状态。虽然中兴的年度财务报表还没出来,但是业界普遍认为,中兴的业绩将是2002
年唯一的亮点,也不愧南帝的名声。
    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光通信是中兴重点发展的四大业务。随着全国性的
基本建设日益衰退,中兴在原主营业务程控交换市场也出现了业绩下滑,但是其早就看准
了国内市场的变化规律,提前在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两个领域布子,投下巨资,并在2002
年开始开花结果。2001年,中兴在中联通CDMA网络设备工程建设招标中的成功,进入全国
10个省区,并取得了很好的建设业绩,为后续招标做好了铺垫。2002年,中兴在中联通CD
MA二期网络设备工程建设招标中,又与中联通签署了总额为15.7亿元的CDMA一类主设备采
购合同,在国内设备商中遥遥领先。另外,中兴还是小灵通的第二大制造商,2001年,它
从小灵通项目上赚到了20亿,2002年的这个数字会远大于2001年。凭借移动通信领域的实
力,中兴给自己顺利过冬,增加了重要的砝码。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在下一代交换网络--软交换中居于领导地位。它与中国电信同一
年开始关注软交换,1998年,中兴通讯通过在美国的研发中心设计总体思路,同时在国内
进行产品开发。到2000年,中兴通讯拿出了全套软交换产品,并且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
题,包括与传统TDM网络的互联等,总投入近2亿元人民币。国内对中兴的评价是"与国际水
平非常接近,并且符合国内网络需求"。
    笔者认为,尽管中兴在2002年夏天增发H股后,股价一度回落,但是在电信业漫天飞雪
的寒冬,有哪一家国内厂家的"资金"棉衣和"技术"棉衣比它更厚实更保暖?中兴的稳健和
成熟将会让每个对手都肃然起敬。
电信设备商五强之华山论剑
 
2003-01-17 10:38 吴海菁/(ChinaByte)  
------------------------------------------------------------------------------
--
 
北丐大唐押宝TD-SCDMA前途未卜
    在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唐都是在焦急的等待中,等待着国家对TD-SCDMA的明
确表态和政策上的支持,幸运的是,他们等到了。今后的日子里,大唐可能得到国家的无
偿拨款、也许会得到银行的贷款,最可能的是获得私募资金,然而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已大
大弱化,也应证了其北丐的名头。在大唐电信集团中,唯一的上市公司大唐电信,是其造
血功能的最主要部件。2002年中期,大唐电信业绩报告显示亏损,大唐集团的再融资想法
已不符合证监会规定,无论是配股还是增发都是死胡同。大唐电信曾在2001年9月25日的股
东大会上通过增发7000万股的议案,但到现在还没有实施,根据其亏损的现状来看,增发
已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按照大唐高层的说法,2003年将是TD-SCDMA进入产业化运作的
关键一年,需要大量的资金,保守估计也要10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单凭大唐的实力已经
难以维继,只好求助于私募和借贷。
  2002年10月25日,信息产业部在对TD-SCDMA的商用进行了多次考察和试验之后,宣布
了一系列向TD-SCDMA倾斜的频谱分配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濒临困境的大唐,打
了一剂强心针。之后,在有关部门的牵头下,大唐电信、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
中兴、中国电子和中国普天8家知名通信企业成立了TD-SCDMA产业联盟,标志着中国3G产业
的实质性布局。这8家企业基本代表了中国无线电子制造业的最高水平,阵营覆盖了从系统
设备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毫无疑问,在TD-SCDMA的发展时间表中,2003年是关键的一年
。在2003年下半年,大唐要完成商用系统开发和现场试验,推出手机芯片,并在年底推出
可供市场选择的商用系统。此外,还要进行现场试验,在现实环境下验证组网建设,以及
新业务的加载。
    笔者认为,命运一直掌握在大唐自己的手中,目前大唐需要迈出最关键的一步,实现
产业化。这一步需要上至政府,下至产业的所有相关企业和运营商共同努力。否则,明年
大唐能否参加华山论剑,不得而知。
中神通普天艰难整合喜忧参半
    单纯从收入来说,普天自2000年已连续两年蝉联中国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一名,所以
说它是中神通也不为过。但是,普天要对得起这个称号,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众所周知,
普天由原邮电工业总公司更名而来,旗下原来各个企业本就相对独立,甚至可以说相互之
间没有什么关系,硬是拉扯到一块,组建成集团公司。普天是典型的国有企业集合体,这
些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产品系列和经销网络,只不过用普天集团的帽子一戴就
成了一家人。普天的高层显然也认清楚了自身的软肋,其总裁欧阳忠谋在年初召开的2002
年工作会议上提出集团将以企业改制、重组和上市为主线,实现内部业务重整的计划。20
02年4月,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普天在内部整合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
步。之后,普天研究院还将着手对集团下属企业的研发机构进行整合,通过注入资本、授
牌等方式组建研究院分院,明确各分院的任务与分工,统一配置和优化集团的研发资源。
上市公司则是普天重要一环,东方通信、上海邮通、成都电缆、南京普天和波导等5家上市
公司都是普天的赢利大户。而目前普天的北京首信捆绑诺基亚,杭州东信捆绑摩托罗拉,
再加上北京爱立信、北京松下等合资企业,普天已经拿下外企代工大半江山。最令普天头
痛的是一批亏损国企。欧阳忠谋上任后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国企改革,他说,"普天集团
亏损企业大概有6个,但像巨龙这样的企业经过普天的整合,问题已经不大。"事实上,20
02年巨龙就是在欧阳忠谋的带领下,进行了艰难的第三次重组,在与程控04机技术持有方
彻底分道扬镳之后,巨龙是否能象欧阳忠谋所言问题不大,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笔者认为,普天作为国内电信制造业的龙头老大,一方面需要继续增强集团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更要在技术创新上下苦功夫,以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
新产品,弥补其利润率低的不足。单纯依靠合资,代工所产生利润是虚幻的,普天还需要
制造更多的自主产品。
2002年华山论剑试问谁是英雄?
    笔者不才,斗胆给这几位武林高手排了个座次。
    最佳企业奖:中兴
  获奖理由:埋头苦干,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其他领域齐头并进,增长态势明显
,增长潜力惊人,无不良财务纪录。
    最具开拓奖:华为
    获奖理由:不满足国内市场的骄人战绩,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产品在中东,非洲,南
美洲,甚至欧洲都很畅销,为国产电信设备争光。
    鼓励奖:上海贝尔、大唐和普天
    获奖理由:大唐和普天作为国家队,在2003年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严寒的考验,能否
为民族产业做出贡献,在此一博。上海贝尔要再现当年程控交换机的辉煌,需要脚踏实地
,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
  2002年的华山论剑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眼光并没有只盯着这5家重量级的企业。在
行业低迷的状况下,我们可喜地发现,一批优秀企业在逆风飞扬,这里面有在美国上市的
华人企业UT斯达康,有从华为脱离的港湾网络,有被誉为"海归"派样板的亚信,还有要挑
战高通的华力等。这些企业将在2003年,对传统的5强发起挑战。大江东去浪淘尽,旧的企
业倒下,更多的新企业崛起壮大。2003年的华山论剑会更加精彩。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8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