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eNet专稿]移动支付:联通移动下一竞争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ug 27 19:54:31 2002) , 转信

[eNet专稿]移动支付:联通移动下一竞争点 
 
2002-08-27 07:20 阿祥 
 
 

 

  【eNews专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忽视发现,千百年来根本不
成为问题的“如何花钱”,而今还真的成了一个大问题。在网上,看到心仪已久的东西买
不来,因缺乏便捷的支付手段,消费者只好打消购物念头,结果是有钱花不掉。 

  无论网上零售眼下是怎样的门庭冷落,但网上购物必定会成为信息社会主要消费形式
之一。然而,在国内众多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业务中,只有招行的卡在网上买书购物比较
方便。支付成为制约新经济运行的一大瓶颈,非突破不可,于是,移动支付应运而生。 

 

  【新兴事业 充满希望】 

  就像互联网和移动通讯一样,移动支付也是最先在发达国家兴起。在英国,汽车驾驶
员可用手机支付停车费;在悉尼,消费者可用手机拨号买饮料;在瑞典,手机用户可在自
动售货机上买苏打水;在日本,观众可以通过手机预订电影票;在诺基亚总部,雇员可用
手机付账喝咖啡…… 

  由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追踪世界先进技术方面,敏感度越来越高,快速反应
能力也日益增强。就说移动支付,目前只是在少数发达国家启动,国内相关行业便紧步其
后尘,大有迎头赶上之势。在我国,支持移动支付的银行有: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
银行、交通银行、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福建兴业银行等
。网络公司由于经营模式所决定,更是积极支持移动支付,在搜狐,可用手机点歌,在新
浪,可用手机购买邮箱,在其它商业网站,还可用手机支付网络游戏或视频点播……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移动支付都是一项新兴的充满希望的事业。 

  移动支付的便捷 

  现代商业,速度至上,一切交易的成败往往都取决于速度。减化过程,方便操作,是
提升交易速度的关键因素,移动支付的最大特色就是它在操作上的便捷。广州是我国移动
支付启动最早地区之一,在羊城,手机用户只要拥有支持移动支付功能的新版SIK卡,并且
在任何一家联网银行开户,就可以带着手机到各个商业网点去消费。这一支付方式不仅大
大方便了消费者,而且必将引起商业领域的深层变革。 
与传统支付手段相比,移动支付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简单得会发短信就会操作,快捷得
只用短信把数据传送到各发卡银行,很快就能收到处理结果。有了移动支付,用户再也不
用满大街去找ATM机了,点击键盘即可轻松搞定一笔交易。而且,凭借银行卡和手机SIM卡
的技术关联,用户还可以用无线或有线POS打印消费单据,付出多少,结余多少,明明白白
,一目了然。 

  移动支付的潜力 

  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Yankee集团新近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亚太地区
大约有3亿手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进行购物,整个手机购物市场将达到548亿美元的规模。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移动市场,手机用户总量现已接近1.8亿,银行卡的保有量多达4
亿张,这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望尘莫及的“富矿”。可以肯定的说,在1.8亿手机用户当
中,同时拥有银行卡的可能不会超过一半。不过,即使十分之一的手机用户参与移动购物
,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巨大市场。事实上,一旦移动支付普及开来,即使是那些暂无固定
收入的在校大学生,也会接受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因为他们是网上购书或短信息的最大
消费群体。我们可以乐观想象一下,当全国手机用户总量突破3亿(这个数字可能不会再用
5年时间)时,其中的一半持有银行卡,移动支付市场将会出现怎样一种火爆的局面呢? 


  移动支付的商机 

  欧美日韩等国先后推出移动支付业务,有些国家的移动支付不仅可以付款,而且能从
银行转账,收得进来,划得出去。韩国移动支付在吸引大量手机用户的同时,给电信运营
商、手机制造商以及内容服务商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移动支付所蕴藏的商机已经转化为国内IT企业的动力,新浪、搜狐、腾讯等网络公司
捷足先登,尝到了移动支付的甜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运营商更是坐享其成。
移动终端制造商也将从移动支付市场攫取丰厚的回报。在POS市场上,实达紧密跟踪通信技
术与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稳定地掌控着国内25%以上的市场份额。去年,实达提出“m-p
ayment”新概念,并将其确立为企业未来核心发展方向之一,用意在于围绕GPRS、W-CDMA
等通讯平台,构建“家居银行”、“银行超市”以及“自助缴费通”、“金融校园卡”等
电子支付系统,为信息社会的移动支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培育市场 安全第一】 

  移动支付能否得到推广和普及,最终取决于广大手机用户的认同。 

  最近,eNet硅谷动力就网民是否使用联通和银联的移动支付业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
,33.23%的网民会使用这项服务,并表示完全信赖这项技术;16.15%的网民表示会考虑使
用这项服务,但对技术还有些忧虑;9.94%的网民则直接表示不会使用这项新业务,主要原
因是对技术还很担心;另外还有40.68%的网民认为,现金支付很方便。 

  中国人最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电子支付则
是两头不见面,摸不着看不见,完全是一种虚拟交易方式。对于那些习惯于传统交易方式
的消费者来说,采用移动支付购物,一开始必然会感到心里最踏实。 

  26.09%的用户对移动支付表示担心,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害怕卖方
在交易中不守信用,钱划出去了,却收不到商品,否者一不小心掉进不法奸商设置的陷阱
,要讨说法都没地方找人去;另一方面,网上窃贼防不胜防,你的就是我的,他的也是我
的,网络大盗为所欲为地窃取他人电子货币为自己购物,“共享”着他人账户上的钱财。
 

  要消除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担心,关键在于,必须在技术上加强安全防范,尽可能地堵
塞一切漏洞。所以说,培育移动支付市场,安全乃第一要素。 

  首先,移动支付服务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万无一失”虽然有点儿绝对,但这必须成为服务商的基本原则,在理论上不能有丝
毫的折扣,而在技术上的保障系数更要不折不扣。无线PKI ISM卡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
,集保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不可抵赖的要求于一体,从技术上解决了移动用户的心
头之患。 

  在移动支付领域,瑞典Paybox公司的互动式无线支付系统可以借鉴,该公司的
安全确认相当严密,当用户在进行手机支付的时候,系统会通过手机发出提示:询问你这
笔款项是否应当支付;在你选择确认之后,支付系统才会从远程账户上减去这笔账目,同
时会发送一条短信息给用户,显示交易结果的支付数据。 

  在国内,一些网络公司的手机支付系统也是步步认防。比如,用手机购买新浪邮箱,
必须通过双重确认,在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后,会得到系统给出的一个8位数身份确认码,然
后同意服务条款并输入这个确认码,还会得到系统给的第二个8位数消费码。通过双重认证
通获得移动支付的资格,在一定程度上给交易双方提供了安全保障。 

  其次,加强移动支付的保安力量。 

  就像现实社会无法根除犯罪一样,网络社会同样不能禁绝黑客,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
应以“防”字当头。对于这个问题,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小组讨论会发表
了惊人的见解,“技术水平高的电脑黑客,我们可以养起来,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来堵
住我们银行证券系统的各种漏洞!”“只要他们没有违法,没有造成损失,这种黑客高手
,我们有关部门完全可以给他们每个月发一万块钱养起来!一些部门的系统要找到漏洞不
容易,这些黑客却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呢?”在黑客横行的美国
,以黑治黑早就成为政府机构和商业组织的拿手好戏,世界最著名的“黑客”米特尼克,
现在就在为政府效力,从事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另一位非常有名的黑客佩特·扎科现任某
知名安全公司的首席科学家,还经常为政府官员开讲座、主持网络安全论坛等。 

  【两强相争  服务当先】 

  由于移动支付适应了信息时代的消费需求,可以相信,这种支付方式在未来电子商务
中必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6月14日,中国移动宣布,中国移动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实现多媒体信息服务的商用,
并于年内推出手机小额购物服务。 

  7月下旬,中国联通后来居上,与中国银联实施战略合作,将于今年底推出基于联通手
机的移动支付业务。双方联手推出的“银联通”,将利用手机和银行卡的结合,拓展移动
支付市场。根据双方的承诺,“银行通”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手机消费,可以
完成银行卡余额查询、手机话费缴交、手机支付(商户消费)、网上支付等业务。在安全保
障方面,银联通的数据传输采用国家商密委批准使用的加密机进行加密,保证数据不被破
解和修改。 

  可以预见的是,移动支付必将成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下一轮竞争的焦点。 

  从现有手机保有量看,中国移动明显占据很大优势,不过,今年上半年移动电话用户
新增趋势有了变化,联通新用户的增长开始提速,增长率首次超过中国移动。谁的移动客
户多,谁就可能拥有更多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从移动支付的发展战略看,中国联通似乎领先一步,其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联实力强
大,国内8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出资16亿元,今年底将有300个以上城市实现本系统内银行卡
联网运行,100个以上城市实现各类银行卡的跨行使用,40个以上城市实现各类银行卡跨地
跨行使用。明年,中国银联将“连”遍全国,中国联通的移动支付也将如鱼得水。 

  毫无疑问,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序幕,谁能胜
出,最终还得取决于服务。技术、安全、价格等因素,都是竞争者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
在这些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大量的支付系统互不兼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移动商务(m
-commerce)的推广。国内移动运营商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商业银行则多达十几
家,彼此的支付系统如能实现相互兼容,无疑将有利于共同做大市场,最终实现多赢。据
悉,惠普、朗讯、Oracle、Sun和西门子等欧美公司已经结成一个名为“PayCircle”的联
盟,“旨在为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提供一个移动支付的标准方式,而不必考虑商家和服务提
供商们所使用的不同支付系统的差别。”从现在起,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介入移动支付
竞争的同时,就要避免受阻于“兼容”的瓶颈。 

  我国已经加入WTO,未来的电子商务必然要与国际接轨,移动支付也将面向各国用户,
移动支付的前景是美好的。抓住机遇,把移动支付的蛋糕做大,电信、网络、金融等相关
行业都将从中获得可喜的回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