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erminater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信区: ITnews
标  题: 门户概念如鸡肋 搜狐转型举棋不定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17日13:46:26 星期六), 转信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1月17日 11:36 经济观察报
  文/王宏亮
  “搜狐现在是一个新技术、新媒体、通讯和电子商务公司,而非单纯的门户网站。
”11月8日,当依然年轻的张朝阳借搜狐ETS(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发布会之机宣布这个
筹划已久的定位时,他事实上也宣布了旧门户时代的终结。
  这并不奇怪——纳斯达克对门户的概念已经视同鸡肋。在搜狐的转型故事中,人们
感到奇怪的只是,其转型是以不丢弃门户并且不添一兵一卒为条件的——这就是张朝阳
所说的“有效多元”。尽管张声称搜狐的转型“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变化,而是反映
了整个公司整体战略的细化”,但这样一个四平八稳和折衷意味甚浓的方案,华尔街会
欣然接受吗?
  搜狐的多元化尝试其实早在去年底推出电子商务和手机短信服务之时就开始了。鉴
于华尔街对门户模式始终提不起兴趣甚至白眼相加,搜狐在门户业务之外又陆陆续续考
虑过其它一些营业模式。但直到最近,搜狐领导层才似乎下了狠心,决定不再沿用门户
的概念,而是向着综合的互联网技术、方案供应商转变——此前无论新浪还是网易都没
有做过如此表示。
  与此同时,搜狐宣布其广告媒体以外的收入在上个月已经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三分
之一。张朝阳对这一块业务如此珍视,以致称之为“新经济里的新增长业务”,而将不
久前还是新兴业务并占公司总收入68%之多的新媒体和广告业务称为“新经济里的传统业
务”。不过搜狐并没有放弃广告业务的意思。“明年广告的比例可能会降低一些,但依
然是最大的一个收益来源。”张朝阳说。
  四条战线作战,搜狐如何应付?
  搜狐此番重新划分的四条产品线分别是E-Technology solution、E-marketing sol
ution、E-subscription、E-commerce四个部分。四条业务主线相对应的是四个定义:一
个互联网技术公司(ETS服务),一个新媒体公司(广告),一个通讯公司(收费短信、移动
通信)和一个电子商务公司(搜狐商城)。张朝阳说,这四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好比是一个树
干上长出的四个分支,四个分支用一个整体的资源,“当然每一个业务可能有一个小分
队,但他们并不是分开管理和互不关联的。我们的战线其实拉得并不长”。
  ETS包括了8种不同类别的企业解决方案和11种系统产品。具体是:企业门户网站解
决方案、专业财经网站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个性化解决方案、中小企业解决
方案、短信平台应用方案、互动营销解决方案、网站镜像站点解决方案;内容管理与发
布系统、电子邮件服务系统、股票行情系统、手机短信系统、SOQ网上寻呼系统、留言版
论坛系统、大规模聊天室系统、代理软件产品、用户访问统计分析系、WEB SITE监测系
统、网络会议系统。如此多的服务能不能跟搜狐现有的业务有机结合并有效互补?
  张朝阳的回答是肯定的。“四条产品线是在一个核心的平台上运作的,财务、人事
、市场、技术等等都在一起,因此它们是在现有的技术平台基础上的有效多元化,不需
要增加更多的人员。”他说。
  实际上,搜狐公司也的确没有为这些新增的产品线招聘更多的业务人员,只是在内
部人员中做了一点调配。同样的,主要产品也大多来自于搜狐原先内部开发的软件,只
是作了些包装。搜狐现有一百多位技术开发工程师和近三十位艺术设计员工,但以这点
人马显然不足以应付企业用户的全部需求,为此搜狐在ETS产品线上请来了惠普、IBM、
TIBCO和恒生等多家企业助阵,在底层数据和战略架构方面为搜狐ETS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与这些企业组成的是一种非常紧密的战略联盟,在捆绑销售以及软件开发方面会有
很多合作。”搜狐公司副总裁钱中山对记者说。
  剩下来的问题是,这新开辟的三项业务各自将如何发展?是比较均衡地使用力量?
还是有所侧重?其中的一项会不会有所弱化(比如新闻、广告、电子商务)?此外,在新
开辟的战场上,搜狐势必遭遇到以前从来没有进行过正面交锋的强大对手,搜狐将如何
全身而“进”或者全身而退?
  分化中的三大门户
  对三大门户来说,2001年可说是流年不利。在走过了内容为王和注意力经济的阶段
后,纳斯达克的血雨腥风使门户模式原先被慷慨地镀上的金色迅速地褪去了。于是我们
看到,今年以来,三大门户都在寻求突破,都在转换商业模式。用张朝阳的话说就是,
他们开始把互联网当生意来做,而不是简单地当成一场文化运动了。
  结果是,三大门户走出了彼此全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王志东离开新浪之后,新浪收购了阳光卫视29%的股权,向跨媒体战略迈了一步。此
前新浪在手机短信收费、在线游戏、收费主页、收费邮箱、软件销售等方面已进行过业
务拓展,使得非广告收入比例占到20%左右。不过,新浪方面认为,这个比例上行空间不
会很大。
  和搜狐一样,新浪CEO茅道林也表示门户模式对于新浪只是一个过渡。不同的是,新
浪通过并购阳光事实上强化了自己的媒体功能,而搜狐则走了一条弱化媒体、强化技术
的路子。
  凑巧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盈利模式,争取早日复牌,同为三大门户之一的网易不
久前也宣布要出击在线游戏业务。尽管丁磊表示网易不会就此放弃门户网站,但网易在
无线移动、在线娱乐、远程教育等方面所作的诸多尝试表明,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门户
这一单一的模式,而是开始以开放的态度探寻和试验新的商业模式了。
  然而,现在还远不是弹冠相庆的时候。这不光因为三大门户都没有彻底扬弃被资本
市场极度看淡的门户模式,还因为在非广告收入方面,它们目前还都没有一个从量到质
的突破,因而也还没有做到真正盈利。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新浪的跨媒体概念,搜狐的
ETS概念,还是网易的在线游戏,其盈利能力都还没有被市场(包括资本市场)所证明。于
是在给定的现金流和时间段内,它们能不能以投资者认可的商业模式尽快做到盈利,就
成为问题的关键。
  不管怎么说,在资本市场的逼迫之下,三大门户已经开始重新考虑门户的概念,并
在重新寻找业务模式上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这是可喜可贺的。至于股价短期会不会因
此有所反弹(对网易来说则是能否尽快复牌),倒并不要紧。
  唯一遗憾的是,三家门户在选择转型方案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四平八
稳、什么都想做的中庸方案,而没有跳出门户的框架。当年亚信公司敢于在成立之初就
毅然决然放弃ICP模式,而转向系统集成和软件,门户网站为什么就不能试一试呢?

--

             Suffer is a kind of grace in the life.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4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