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lee (德芙巧克力), 信区: ITnews
标  题: 商业周刊:挽救最大的移动网络设备商爱立信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30日21:55:18 星期三), 站内信件


  爱立信的下滑速度令人震惊,库尔特-海尔斯特罗姆必须以同样快的速度挽救公司,
否则公司就会摔死。
  投资者往往认为爱立信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网络设备销售商,但是这一业务已经深深
地陷入了麻烦。爱立信今年的收入将比两年前顶峰时期的240亿美元少40%,去年和今年
的总亏损将超过50亿美元。因此,爱立信上市交易的B股股价还不到1美元。
  但是如果首席执行官库尔特-海尔斯特罗姆找到了解决办法,公司就不会从此消沉下
去。在爱立信的一些角落已经可以看到爱立信未来的影子。比如,240名爱立信员工就在
为荷兰O2公司管理无线网络,对于一家传统的网络设备制造巨头,这是很大的变化。
  还有一些更让人惊奇的事情。爱立信曾自豪地自己生产所有产品,其中有很多是自
己的研发成果。但是海尔斯特罗姆知道自豪并不能转化为利润。因此,他放弃了大多数
产品的制造以及5000多员工,把这些产品的制造外包给了Flextronics国际公司和Solec
tron。更明智的是,海尔斯特罗姆还把爱立信的一部分研发外包给了成本更低的承包商
。印度软件巨头Wipro现在就负责爱立信在新德里、海德拉巴德、班加罗尔的软件实验室
。同时,海尔斯特罗姆还为向竞争对手发放技术授权而建立了新部门。换句话说,这家
瑞典最重要的企业在出租自己皇冠上的明珠。他们甚至把手机业务交给了与索尼共同建
立的合资公司。
  爱立信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它将使爱立信成为一种新型公司:一家更依赖服务而
不是制造的无线领域的专业公司。这种转变差不多就是要消灭爱立信。海尔斯特罗姆说
:“我能想象爱立信的状况会更好,但是另一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最关键的问题是海尔斯特罗姆究竟是否有时间完成这些工作。为了理解他所面临的
困难,让我们看看爱立信10月18日发布的财务报告。爱立信第三季度亏损了4.6亿美元,
第三季度发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只有36.2亿美元。新系统的订单暴跌了
49%,有迹象显示爱立信正在把市场份额丢给诺基亚、朗讯等竞争对手。爱立信认为运营
商很快就会采用3G无线系统的赌注已经被证明是押错了地方。爱立信管理人员表示正按
计划削减成本,网络设备部门正接近收支平衡。这使得爱立信的股价自发布业绩以来已
经上涨了21%,但是股价仍然只有65美分。在2000年3月的顶峰时期,爱立信的股价曾接
近19美元。
  海尔斯特罗姆在努力摆脱现有困境的同时正试图为公司找到一个光明的未来。1999
年,海尔斯特罗姆从香港的一名销售主管被提拔为公司总裁,后来又成为首席执行官。
他已经被迫在11万员工中裁员4万人,而且还要再裁员1万。今年8月,他不得不在欧洲和
北美乞讨,通过发行股票为爱立信的生存紧急募集31亿美元。这次发行的成功主要是由
于瑞典人的爱国行动。爱立信董事会主席迈克尔-特雷斯科表示:“我跟很多小股东说过
话,他们很热情,很有国家自豪感。”特雷斯科在领导家电业巨头伊莱克斯走出困境后
于今年4月来到了爱立信。
  但是别把爱国当成爱公司。海尔斯特罗姆可能是在瑞典最让人憎恨的人,经常受到
小报的辱骂。去年,一家报纸甚至在头版上“通缉”海尔斯特罗姆,对他进行了无力的
谩骂。一名工会负责人表示:“大家的工作很出色,但是结果却遭到了大规模解雇。”
有时这会让一些人家里没人挣钱。分析师表示,除非无线设备开支的下跌超过了预期,
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裁员足以使爱立信明年实现小幅盈利。
  斯德哥尔摩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克劳斯-艾克伦德表示,,爱立信的灾难已经使瑞典的
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了大约0.5%,使瑞典损失了9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的五分之一。爱立信
近乎绝望的螺旋式下降也打击了Investor公司的股东。爱立信由上市公司Investor所控
股,瓦伦博格家族持有Investor公司大部分股份,他们的立场很坚决。Investor公司首
席执行官、爱立信董事会副主席马尔库斯-瓦伦博格表示:“在非常困难的市场条件下,
Investor对爱立信公司管理层积极进行支持。”但是Investor的忠诚是有代价的,该公
司的股价今年已经下跌了54%,这让马尔库斯-瓦伦博格和侄子雅各布-瓦伦博格胆战心惊
,他们两人一起打点家族的业务。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些困难会使海尔斯特罗姆精疲力尽。但是他最近显得状态很好
,还很有幽默感。对于自己拯救爱立信的理想主义方案,海尔斯特罗姆笑着说:“我喜
欢被人鞭策。”同事们表示,海尔斯特罗姆的动力在于对移动通信产业将再次实现增长
的信心,他在80年代帮助这一产业发展起来。只要能渡过当前的危机,海尔斯特罗姆相
信爱立信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这个未来将和爱立信辉煌的历史有巨大差别。从1991年到2001年,爱立信的收入增
长了五倍,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17.5%。而现在的状况是:对传统的无线设备的需求在五
年内都不会增长,而且通讯硬件越来越趋向于商品化这将使利润率不断下降,把一批工
程师转变为服务产业的负责人也将需要对公司文化作出巨大的改变。在爱立信内部,批
评的声音已经很高了。一名高级工程师表示:“他们总是在说重组,向顾客提供更高的
服务,但是我们对此并不热心。”
  甚至董事会都开始怀疑海尔斯特罗姆的计划了。一名董事说:“我不认为公司的领
导很明确。对于公司应该如何扭转不利局面,董事会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内部人士
透露,特雷斯科担任董事会主席后,董事会的气氛有所好转,他们认识到更换首席执行
官将使市场受到惊吓。
  海尔斯特罗姆并没有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而放慢改革的脚步。他出售服务和基本技
术的战略与IBM前首席执行官格斯特纳使IBM走出低谷的战略很相似。这并不值得奇怪:
电信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与信息技术产业十年前的问题很相似。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正被廉
价的开放系统所取代,这些开放系统采用的都是商品化的零部件。爱立信、朗讯、北电
等纵向联合性公司正被思科的削价战术所击败,甚至中国的华为也加入了进来,利润率
正在迅速下滑。这就象IBM和数字设备公司当初被戴尔的廉价PC所击败一样。
  更重要的是,与计算机产业一样,电信系统的价值正从硬件转向软件和服务。Anal
ysys咨询公司高级顾问卡克表示,运营商以前的基本建设开支有80%投向了硬件,软件只
占20%。软件的比重五年后将增加到35%。
  要使爱立信重新成为一家成长性公司,海尔斯特罗姆还必须提高爱立信的投资回报
率。爱立信从每名员工获得的平均收入只有24万美元,远远低于业界平均32万美元的水
平。投资第一年的回报率只有-14%,而2000年是25%,诺基亚则是28%。因此,海尔斯特
罗姆现在必须宰掉一些圣牛。公司目前已经取消了70%的运营部门,把后勤部门合并到地
区性的中心。地区经理们反对这么做,但是海尔斯特罗姆说:“大家越来越关注整体的
命运。”
  海尔斯特罗姆还通过关闭四分之三的实验室把研发开支削减了一半,逐步结束手机
技术上的研发。最让人震惊的是,他逐步减少了对爱立信传统的线路型电话交换机的投
资。瑞银华宝分析师认为,这类措施将给爱立信每年节约4.35亿美元,研发的效率也会
得到提高。同时,软件和服务目前已经占到了爱立信收入的八分之一,但是海尔斯特罗
姆希望在四年内把这一比例增加到三分之一。
  海尔斯特罗姆承认爱立信把IBM的经验当作了榜样。但是他所面对的危机要比格斯特
纳严峻得多。需求疲软再加上朗讯、北电、阿尔卡特等的激烈竞争导致无线设备价格去
年下跌了30%。由于市场规模下降,即使爱立信保住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公司年收入
也将比三年前减少150多亿美元,跌幅达56%。
  海尔斯特罗姆对于电信业的悲观预测使得他在业内臭名昭著。他说:“我只是尽力
讲实话。虽然很难听,但是我不想隐瞒观点。”比如,针对公司的裁员他就表示:“我
们不能无所事事。”
  今年夏天的股票发行使得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恢复了健康。目前,爱立信持有70多亿
美元现金,而债务基本是0。爱立信在繁荣时期对于并购的保守态度也帮助了公司。前首
席执行官尼尔森表示:“爱立信没有在错误的市场状况下收购。”
  问题在于,爱立信还过多依赖于设备订单的复苏,而这很可能不会发生。摩根斯坦
利电信分析师迪安表示:“关键不在于收入。”软件和服务能挽救爱立信吗?分析师莱
茜尔表示:“爱立信完全可以说自己有能力为他人管理网络,衰退也迫使公司日益增加
业务外包。”当然,同样备受打击的竞争对手也在努力发展服务业务并赢得了一些订单
。阿尔卡特去年7月就赢得了为澳大利亚运营商Tele.ring管理移动网络的4000万美元合
同。但是爱立信在10月21日得到了一份价值1.5亿美元的美差,为中国联通升级移动网络
,不过大部分设备将来自朗讯、摩托罗拉、北电等竞争对手。这对于爱立信的中国业务
也是个好消息,分析师原来担心它会失去发展势头。
  如果服务不能成功,海尔斯特罗姆手上还有一张牌。爱立信有上万项技术专利,其
中包括蓝牙短距离广播等关键技术。爱立信有一个部门专门面向手机制造商进行销售,
使他们能生产基于爱立信型号的手机。还有一个部门负责发放通讯技术的授权。已经向
六家公司发放了设计,其中包括韩国的LG电子、中国大陆的TCL、台湾的GVC,以及爱立
信和索尼的合资公司。这部分收入还微不足道,但是分析师指出,利润率接近100%,因
此发放技术授权很有诱惑力。
  如果海尔斯特罗姆的所有努力还不足以使爱立信停止烧钱,他可能需要再次乞讨。
但是投资者下次可能会进行抵制,尤其是他们仍然对于公司的股权结构感到不满。海尔
斯特罗姆和特雷斯科正悄悄开始解决这一问题。爱立信的两大股东Investor和Industri
varden(斯德哥尔摩银行下属的一家控股公司)控制了公司近78%的投票权,但是只拥有
11%的股权。它们是通过特殊的A股进行控制的,每股A股的投票权是B股的1000倍。这在
最近成了一种障碍。当爱立信向机构投资者索取资金的时候,他们觉得不应该向自己无
法施加影响的公司进行投资。
  为了减少这类担心,Investor和Industrivarden考虑把A股和B股投票权的比例降低
到10-1,这将使它们的投票权降低到30%左右。马尔库斯-瓦伦博格表示:“股权结构并
不是个问题。但是在与金融市场协商时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特雷斯科认为,调整后
的爱立信股票将更有吸引力,流动性也会更好,他说:“会有更多的不了解我们情况的
机构投资者加入进来。”爱立信的情况正越来越危险,越来越不合时宜。瑞典人也许会
感到海尔斯特罗姆的解决方案难以接受,但是爱立信别无选择。(作者:Stanley Reed
、Andy Reinhardt、Ariane Sains)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nc.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5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