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计算的现实与未来(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07日21:41:3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lgorithm 讨论区 】
【 原文由 ssos 所发表 】

计算的现实与未来 
——2002年春季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特别报道 
本报特别报道组:陈  斌  侯丽坤  李  献  张广彬  顾新杰  国  华 
-----------------------------------------------------------------------------
-
--
 
2002年4月25~26日在北京举行的春季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吸引了来自业内的2000余名开

商和技术人员,6场主题演讲、53节精彩的技术讲座为我们展现了未来1~2年计算平台的

晰远景:功耗和性能成为处理器设计并重的两个要素;传统的计算领域在逐渐细分,并

通信领域扩展,这种市场的细分除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处理器技术,还主导着产品设计

发展:模块化不但有利于降低成本,还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应用环境。在桌面和企业计算

台,随着适合远距离传输的高速串行I/O接口的成熟,困扰计算设备多年的数据传输瓶颈

将被释放,计算能力的强大威力也即将展现。 
桌面计算--小型模块化 
在2002年春季英特尔技术峰会上,CPU处理能力的提高和系统结构的小型化成为英特尔在

面平台介绍推广的重点。 
在4月25日的主题演讲中,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桌面平台事业部总经理Louis Burns向与

者展示了在风冷条件下运行于3GHz的Pentium 4处理器,现场播放的视频片断还带来了在

特尔的实验室里运行在4GHz的Pentium 4处理器,而采用0.09微米工艺的Prescott处理器

在2003年下半年推出,NetBurst微架构突破10GHz大关已为时不远。 
作为取代Pentium 4的下一代主流桌面微处理器,采用0.09微米工艺的Prescott核心到目

为止还是个谜,英特尔没有透露更多的消息,只是表示届时该核心将引入已经发展成熟

且获得广泛支持的Hyper-Threading技术,从而实现线程级的并行处理,在软件支持足够

分的情况下将大幅度提升桌面平台的计算能力。 
英特尔表示,就桌面平台而言,在处理器运算能力提升的同时,整个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将随着3GIO(现已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技术的普及而得到大幅度提高,桌面平台作

一个整体,其运算和吞吐能力将会朝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英特尔对未来PC的发展趋势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Tidewater和Big Water就

英特尔对2003年桌面PC体系结构看法的最好诠释。Tidewater主要强调了小型化的发展趋

,具体表现为整个系统高度的整合、强大的电源供应、更加先进的散热系统和更严格的

音与电磁辐射控制,英特尔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会场上展示的新型散热

在有效通风面积和导热材质上都进行了重大改进。而对于Big Water来说,在强调小型化

同时,基于PCI Express的数据传输结构也成为其主要特点。在这个体系中,目前广泛存

的显卡、声卡等多功能扩展卡将不再以插卡的形式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随时插拔的P
C
I Express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大小各异但都能够很方便地进行插拔。Louis Burns在主

演讲中也进行了相关的演示,预计Big Water结构将在2004年随着PCI Express的普及而

到推广。 
至于目前的桌面计算平台,英特尔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整合芯片组的集成度和图形性能,

且在内存规范的支持上也有所松动,和年初支持DDR内存的B0 Step 845芯片组刚发布时

态度截然不同,英特尔现在已经表示在"稳定、成熟"的情况下将考虑对DDR333内存规范

支持,这对于前端总线即将达到533MHz的Pentium 4处理器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应用展示
  
IBM展示WebSphere Everyplace 系统的英特尔 PCA 测试版 
 与往年一样,技术峰会依然是英特尔与其合作伙伴展示产品和应用的重要舞台。本次峰

聚集了来自服务器、PC、半导体、主板、芯片和内存等领域的20余家知名厂商,英特尔

司的各业务部门也纷纷助阵,吸收了众多的业内人士驻足交流。  
英特尔无线通讯与计算产品部、英特尔实验室等7个业务部门联合参展 
 
企业计算--花开两朵 
虽然PC在"连年征战"中已经刺刀见红,但是IA架构服务器仍然处在红火的初期革命阶段

英特尔对这片热土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企业平台处理器经过细致的划分,形成了XScal
e
、Xeon和安腾三个系列的产品线,覆盖了从嵌入式产品到企业级高端服务器的各个领域

虽然代号为Mckinley的处理器被正式命名为安腾2成为峰会的焦点,但在IA64计算市场还

完全成熟之际,在Xeon中全新打造的Hyper-Threading技术更令人心动,这种在处理器

域中首次引入的处理机制不但为IA32服务器提供了强劲动力,还为未来的桌面处理器(P
e
ntium 4)带来了发展的空间。 
推广服务器标准显然已经成为英特尔企业平台未来发展的重点,被称为"工业标准服务器
"
的计划不但为用户提供了性能更为出色的处理器,在标准化上也做出了努力--SSI(Serv
e
r System Infrastructure)架构就是这个宏伟计划中的第一步。同在台式机平台上确立

ATX标准一样,SSI将定义服务器产品重要部件的生产规范,使之具有模块化的设计、减

用户定制、减少开发周期和投入、具有更大的产能等四个方面的优势。出乎意料的是,

本次技术峰会上机箱结构变化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不但在台式机领域中抛出了"6升

箱"的概念,服务器机箱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从1997年以前单一的塔式机箱开始,机架式

电信级、刀片式、数据中心等多种机箱形式的出现都预示着IA服务器市场的细分。 
抛开单纯的处理器,高速串行化的I/O接口已经开始改变服务器传统的并行结构。更名为
P
CI Express的3GIO为芯片之间的连接总线打开了畅通的大门,这将是统一服务器内部总
线
的一个重大举措,像ServerWorks的IMB Bus和英特尔的HUB Link这样独有的内部总线互

技术都将融合到PCI Express中;以往服务器产品将大量部件集中在一个机箱中的做法在
I
nfiniband技术面前土崩瓦解,形成了基于三维交叉联结方式的松散体系结构,计算、存

、网络等都将独立出来形成功能部件,他们之间依靠Infiniband来实现不同部件之间高

高效的信息传递;千兆网络环境是未来服务器中最后一级实现高速串行通信的枢纽,信

在这个环境中不再有停滞和等待。 
IA64平台将伴随着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支持逐渐成熟,现在的安腾2虽然还基于0.18微

工艺,但是明后年基于0.13微米甚至90纳米工艺的第三、四代IA64处理器会出现在市场

,全面的兼容确保了安腾家族的稳定发展。 
后端IA64唱主角,前端服务器在Xeon的支持下也将逐渐抛弃目前的并行I/O总线,首先采

的将是Serial ATA技术,它不但使服务器内部走线更加合理,也为降低服务器整体造价

供了方便,通过Serial ATA技术还可以方便地将存储部分从服务器中转移出来,甚至实

服务器外部基于Serial ATA的RAID,在廉价的Serial ATA硬盘上实现以往只有SCSI技术

能实现的功能。 
移动计算--无线随身 
"笔记本电脑已不单是一个产品,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自

和灵活性。"--Anand Chandrasekher(英特尔移动平台事业部副总裁)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笔记本电脑销售趋势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发展趋势,根据Dataq
u
est对移动电脑市场所作的调研报告指出:自1999年开始笔记本电脑的CAGR(平均年综合

长率)达到了16%。毫无疑问,潜在的市场价值在不断刺激着生产者更新自己的产品,而

为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主要生产厂商--英特尔更是不遗余力。英特尔的移动芯片Roadmap

晰地表明:在2002年下半年将会推出高端机型采用的2.0GHz奔腾4-M芯片,而超轻薄产品

域中则会推出更加省电、频率更高的低电压和超低电压PⅢ-M产品。 
在一年后移动处理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那时的用户从中能得到什么?虽然奔腾4-M处理

有足够能力满足任何商业、娱乐程序所需要的运算性能需求,但由于发热量较大不便于

全内置机型以外的领域中使用,那么,需要高性能的超轻便机型要采用什么处理器?英

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期待的解决方案--Banias!并且在本次峰会上演示了基于Bania
s
芯片的原型系统。 
 
英特尔在北京技术峰会上展示的Banias芯片和配套的Odem芯片组原型系统 
该处理器在发布初期将会同奔腾4-M处理器并存,此时的Banias市场定位将在超轻薄以及

备互换的产品之上,据英特尔表示,目前这种产品将占所有笔记本电脑市场的12%~15

,而这就是Banias初期市场的开发重点。而Banias家族产品相继面世后不但会逐步取代

括奔腾4-M在内的所有移动型处理器,而且可能被应用在刀片式服务器之中。 
无线连接的趋势成为本次笔记本电脑发展讨论的另一个主题,在衡量笔记本电脑性能的

统格局(工作效能、电池寿命、移动性)之外,无线连接成为新的衡量标准;传统的网

互连方式逐渐被推翻,无线连接技术正在逐步取代前者的统治地位。除无线Ready设计、
8
02.11b、蓝牙产品的应用外,甚至处理器也将开始支持无线网络--Banias将会内建802.1
1
b无线通信网络芯片(尽管在发布之初其无线部分将被安置在一个独立芯片中,但随着产

完善会逐步融入处理器中)。 
便携式产品移动性增强以后,待机时间和散热也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就电源系统

身而言,除了采用性能更好的电池外,更加现实的做法是如何减小内在元件的能量消耗

或是如何提高电源转换效率(减少电流转换次数),而整体系统的节能设计则围绕"软件

ACPI)、硬件(节电技术)"的合理配合展开--虽然现在英特尔一直都在致力于此方面的

究,但如何找到高性能与低能耗的临界点却依然在不断尝试中,目前没有找到一个最完

的解决方案。 
存储接口--串行当道 
继去年秋季美国IDF推出Serial ATA 1.0规范之后,本次峰会上Serial ATA已不再局限于

式机平台,服务器平台和网络通信部分也都增加了Serial ATA的内容,堪称专题讲座中

颗耀眼的明星。 
在台式机领域,Serial ATA接口已受到各硬盘厂家的追捧,Maxtor、Samsung、Seagate

WD和已退出台式机硬盘领域的Fujitsu都展出了各自的产品,只有忙于与Hitachi合并的I
B
M硬盘没有出现。英特尔用于展示Serial ATA互操作性的样机中使用了来自四个厂家的硬

、三个厂家的线缆和Silicon Image出品的控制芯片,实际演示证明这些产品之间的配合

分完美。Seagate的Barracuda ATA VS硬盘虽然没有参加动态演示,但不久即会成为首款

产的Serial ATA硬盘,预计其他厂家也会在下半年跟进。 
由于Serial ATA在保持并行ATA低成本的同时以其插件小巧、有效距离更长的点对点连接

迅速赢得了服务器和网络存储领域厂商的青睐,因此英特尔在本次峰会上宣布组建包括D
e
ll、Maxtor、Seagate等超过25家公司在内的Serial ATA Ⅱ工作组。Serial ATA Ⅱ全面

容Serial ATA 1.0,支持连接能力更为强大的星形拓扑结构,具体规范的制定分为两个

段:第一阶段是在今年下半年确定服务器/网络存储功能,以便在2003年投入应用;第二

段则是在2003年下半年将传输能力提高到3Gbps(合300MB/s),预计在2004年下半年投

使用。 
为适应高密度服务器和网络存储系统的需求,英特尔将RAID卡发展的重心放在了ROMB(

载RAID)和MROMB(模块化ROMB,即零通道RAID)上,并为此推出了第一款支持PCI-X规

的I/O处理器IOP321。与第一款基于XScale架构的I/O处理器IOP310相比,最高频率600MH
z
并支持1GB 200MHz DDR SDRAM的IOP321在35毫米见方的单颗芯片内集成了PCI桥接功能,

性能提高两倍的同时降低了40%的能耗和36%的占用面积。不过,由于IOP321只有一个主P
C
I-X总线接口,因此在用于独立RAID卡的时候还是需要一颗PCI-X桥接芯片配合。 
网络与通信--XScale领衔 
相对于台式机、服务器等领域而言,英特尔在通信产品所用芯片和技术方面还处于起步

已有初步收获的阶段。开放性和模块化是英特尔网络通信策略的核心,英特尔希望以开

这面在PC业屡试不爽的旗帜作为进军网络通信业的利器。 
XScale在英特尔的通信策略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XScale是一种内核技术,英特尔

其称为XScale微架构。2000年秋季英特尔正式宣布XScale微架构,并于今年2月一举推出

6款基于XScale的处理器。在本次于北京召开的技术峰会上,基于XScale的处理器也成为

特尔向开发商重点展示的部分。 
XScale采用ARM Version 5TE ISA指令集(不包括浮点指令集)。外设产品采用XScale内

后可提供针对应用的标准产品(Applications Specific Standard Products,ASSP)。

如XScale可以集成进LCD控制器、多媒体控制器和外存接口中,从而使OEM厂商能开发更

、成本更低、电池寿命较长并能运行丰富多媒体应用程序的手持装置。另外,XScale还

以放在高带宽的PCI接口、存储控制器和网络微引擎以及I/O或网络处理器中。 
 
在这次技术峰会上,英特尔详细介绍了基于XScale的3款第二代网络处理器IXP2800、IXP
2
400和IXP425,它们的特性如附表1所示。 
同样基于XScale的两款用于PDA和智能电话的应用处理器PXA250和PXA210的特点如附表2

示。 
在网络方面,英特尔在这次技术峰会上着墨较多的是以太网,这也是英特尔素来就有竞

优势的领域。今年英特尔在千兆以太网方面提供3个独立的芯片,分别为双端口服务器用
8
2546、服务器/WS用单端口82545和客户机82540。明年英特尔在千兆以太网方面将提供集

的芯片组。其中具有双千兆以太网接口的82546有了跳跃性的进步,它与单千兆以太网接

的芯片管脚兼容、具有可编程的LED输出,因而更容易设计;另外它减少了连接逻辑从而
使
母板的设计价格更低;它的执行效率也更高。英特尔的10/100/1000兆以太网产品采用"

同管脚"的母板设计,这种兼容性使客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论是10/100/1000兆还是

兆以太网,客户都可以在同一个母板上开发设计。 
英特尔中国实验室 
 
在4月24日的媒体介绍会上,英特尔中国实验室展示了一套可以自动跟踪人的视频会议系

,使用者通过一个集成在笔记本电脑上的麦克风和摄像头加入到视频会议中。这套系统

用了英特尔正在开发的基于主机CPU的音频预先处理功能,其中一种被称做自适应聚束的

术可以建立以演说者为核心的收听聚束,清除来自其他方向的杂音,还能够根据人的语

特征辨别并自动转动摄像头跟踪讲话人,使移动的视频会议成为可能。 
英特尔中国实验室是英特尔全球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发成果直接为英特尔

司全球共享。英特尔中国实验室担负着很多微处理器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

括以下几个研发机构: 
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微处理器基础架构、编译器和编程系统技术以及新兴的

脑使用模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开发的重心在核心系统软件、编译器和PCA嵌入式软件模块等方

。其开发的编译器被英特尔的IA架构、无线和通信等部门广泛使用。 
英特尔中国IXA开发中心:基于IXA的英特尔网络处理器的通信产品的应用开发,目前已

与华为合作开发出新一代通信产品。该中心目前还在进行IPv6路由器和SDH以太网方面的

术设计和开发。 
英特尔无线技术发展中心:主要从事英特尔PCA架构平台的开发和技术支持。
 


--

   
<<社会契约论>>是一本好书,应当多读几遍
风味的肘子味道不错,我还想再吃它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9.9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NLPCenter.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