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全球IT百强重排 今年堪称“亚洲年”(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l  2 09:55:17 2002) , 转信

全球IT百强重排 今年堪称“亚洲年”(表) 
 
2002-07-01 13:20 黄继新 
 
 

表见:http://news.enet.com.cn/article/20020701/20020701208249_1.xml 

   硅谷从来没有离开过美国,但是“全球IT中心”的帽子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简单
地套在美国头上完事。如果我们看电信业,那么韩国显然是明日之星;如果我们看计算机
及外设制造业,那么台湾就是不二之选。尽管如此,在软件、通讯设备、IT服务、网络
公司等方面,美国仍然当仁不让地坐上了头名。 
 
  
  事实上,有资格——或者说有胆子——对全球IT业评评点点、指手画脚的,也只有
美国人。在6月24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本年度IT业百强中,美国公司
就占了51位。即使我们把由中国人创办、针对中国市场运作的UT斯达康从美国企业的
行列中拽出来,划作中国公司的话,也无法改变美国人统领IT业的局面。 

  亚洲之年 

  但是,如果只看这个排行榜的前十名,我们的感觉会完全不同(见表一)。在《商业
周刊》2002年度IT业百强中,3家韩国企业、3家台湾企业和一家中国大陆企业参
与瓜分了前十名的位置,勉强挤进十强的3家美国企业简直就像是点缀。《商业周刊》也
不得不承认,今年是“亚洲之年”。 




  当然,名列第六的中国移动(香港)并不能算是这里面的亮点,在去年的这个榜上中
国移动(香港)就已经现身了,而且当时的名次比今年还要高一位。 

  真正令人兴奋的是,台湾企业正在全球IT业大踏步前进(见表二)。虽然去年榜上
有名的7家台湾企业中有4家跌出了今年的IT业百强行列,但同时却另有8家台湾企业
挺进了百强行列,它们是广达、精英、明基、智邦、技嘉、联强、英业达、友讯。加上留
守的3家,IT业百强中一共有11家台湾企业,台湾占有的席位仅次于美国。在这11
家台湾企业中,有3家位列前十,它们分别是为世界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商设计和制造笔记
本的广达电脑、生产PC零部件的鸿海精密工业,以及全球第一大主板厂商精英电脑。 



  此外,在单项排名中也都能看到台湾企业的身影。广达电脑和精英电脑的盈利性在百
强中分列第六和第八(见表四),精英电脑还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前十名企业中惟一的台湾
企业,排名第七(见表五)。今年新入围的明基电通和智邦科技在IT百强中股东回报率
分别为第三和第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1家上榜的美国企业中却只有3家进入了前十
。  

  然而韩国企业的表现却让台湾企业相形见绌(见表一)。今年入选IT百强的韩国企
业只有4家(去年该榜上甚至没有一家韩国企业),但在它们中间却产生了3家十强企业
,其中一个还夺下了IT业百强的头名。即使是惟一落在十名开外的LG电信,它第43
名的成绩亦令许多台湾企业和中国大陆企业汗颜。 

  衰落的日本 

  同样应该感到羞愧的还有日本。在IT业的新一轮竞争中,曾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
上横扫天下、也曾以NTT DoCoMo引得世人侧目的日本IT企业,不仅在入选者
的数量上落在了台湾企业的后面,在表现上更不及韩国后生。日本只有10家IT企业入
选此次的百强名单(见表三),其中只有两家排在了韩国排名最低的LG电信之前,最好
的成绩也不过是第二十名。日本企业中总排名最高的CSK集团在收入增幅(-5.5%
)和净资产收益率(-25.1%)上都是负数,其32亿美元的年收入规模还不到排名
紧随其后的佳能的1/6,远算不得是日本企业的领军人物。 

  日本的大型企业根本都没能在今年的IT业百强中找到座位,这主要是因为此次百强
的评选中,除了年收入以外,四项主要指标中的其他三个分别是:收入增幅、净资产收益
率和股东回报率。《商业周刊》先按年收入3亿美元以上的标准从全球选取了550余家
IT公司,剔除掉股价跌幅超过75%和前景极端不利的公司之后,再按照股东回报率、
净资产收益率、收入增幅、年收入四项指标分别排座次,前三项指标的权重为1,最后一
项指标取权重1.5,将每个公司各项指标上的位次乘以相对应的权重后相加求和,最后
根据各个企业的总分便得到了总排名。因此,像日立(年收入601亿美元)、松下(年
收入517亿美元)等巨型IT企业都排在了100名之外,因为它们的前三个指标全为
负数。因同样原因而没能赶上这趟车的不只是日本企业,美国也有不少IT巨头因此徘徊
在百名之外,如AT&T(年收入510亿美元)、康柏(年收入321亿美元)、思科
(年收入184亿美元)、施乐(年收入165亿美元)。 




  百强中的中国企业 

  也正因为这样的评选标准,中移动(香港)才得以连续两年闯进了《商业周刊》IT
百强榜的前十位。论年收入,121亿美元的中移动虽高于澳大利亚通讯(Telstr
a),却仍不及AT&T的无线通信部门,连德国电信的三分之一还不到。但在收入增幅
(54.5%)和净资产收益率(25.1%)方面,中国移动的表现却很优秀,在净资
产收益率一项上还排名第十(见表四)。事实上,如果把中国电信拉进来,可能中移动会
落后得更远。只是中国电信这种以完全垄断地位获得不公平优势从而打击竞争对手的公司
,皆被《商业周刊》排除在评选范围之外。 

  IT业百强中中国大陆企业中的另外一个,是中移动惟一的竞争对手——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以年收入35.5亿美元、收入增幅24.1%、净资产收益率8.8%的成绩
,名列排行榜的第八十位。中国联通在年收入、收入增幅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方面都仅为
中移动的三分之一弱。同为政府一手抱大的孩子,在股东回报率上,中国联通和中移动一
样都窘态毕露,中移动的股东回报率为-42.8%,而中国联通为-49.5%。 

  就在这一期《商业周刊》面市的同一天,中移动宣布将斥资85.73亿美元收购8
个省市的移动公司。收购完成后,中移动的总用户数将超1亿,成为全球单一地区连续覆
盖用户数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但是,对于平均用户账单额(ARPU)过低的问题,中移
动仍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对于中国联通来说,用CDMA另辟蹊径,避开GSM
市场上中国移动的霸主地位,本来是一个刺激投资者的好消息,但是中国联通却苦于无法
打开市场。联通的CDMA网从1月份开始运营时有40多万用户,到4月份时用户数量
只增加到了70来万。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中国联通恐怕很难实现到今年年底用户数达7
00万的目标。(经济观察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