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软件业的数据是如何“勾兑”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Nov 13 14:54:25 2002) , 转信

软件业的数据是如何“勾兑”的 
(2002.11.12)   来自:中国经营报    
 
 
 
  
 
  尽管有专家们说出真话,比如Sun中国工程研究院院长宫力就表示,国内并没有真正的
软件产业,因为无论是祖国大陆还是台湾省,都没有建立起真正完整的软件产业。但是,
这并不妨碍软件业成为国内IT业最大的泡沫。主要因为软件业里,人物有盖茨,公司有微
软,国家有印度;同时软件形态看不见、摸不着,超乎常人的把握,同时还有一个以全世
界为想象背景的“软件出口”。当然,更重要的是,软件业很难知道真实。

  说到真实,当然是数据最真实。但是,软件业里的数据一定是所有产业中最混乱的,
其他行业的数据兑水高手一旦进入软件业,那肯定也得惊呆。有时候,你真的搞不清楚大
家所说的软件,究竟是不是地球上的同一种事物。当然,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再也没
有什么比软件业的数据更丰富多彩,更千姿百态,更变幻莫测的了。

  一定的差异是有道理的。因为软件市场本来就三分天下:软件服务(为一个客户编写软
件,无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编好软件,要卖给许多个客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自给软
件(企业和政府机构为自己应用或者为自己配套产品开发的软件)。一般而言,所谓的软件
产业,主要包括前两部分。第三部分,虽然实际雇佣程序员的数量不低于前两类的总和,
但是因为他们的劳动产品不是用于直接买卖,因此一般不包括在软件业范围之内。否则美
国政府部门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了,因为它雇佣的软件工程师最多。但是,在泡沫
泛起的时候,在需要大干快上的时候,如何计算就不仅仅是一门艺术。

  计算软件收入起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软件产品×(兑水系数)

  2、(软件产品+软件服务)×(兑水系数)

  3、(软件产品+软件服务+自给软件)×(兑水系数)

  4、(软件产品+软件服务+自给软件+硬件收入)×(兑水系数)

  5、(软件产品+软件服务+自给软件+硬件收入+房地产收入等其他收入)×(兑水系
数)

  因此除去最活跃的变量:兑水系数和房地产收入等其他收入外,软件业的收入计算公
式一共就有5种。其他行业的“数学作业”最多也是加加减减,但是软件业却可以在几个数
量级之间跳跃!知道了这些公式,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一夜间中国可以突然冒出无数的软
件公司。

  中国软件业究竟有多大?根据国内(CCID)统计结果,2001年软件销售总额达285亿元,
其中67%的份额被国外厂商所占据。也就是说,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总收入不到100亿元。
这样的话,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总收入只有几十亿元(利润更是低得惊人)。我们稍微兑点
水,按最高值100亿元算。那么,这个100亿元何以支撑起如此多的软件公司?何以支撑出
全国上下如此众多的软件园?何以支撑起诸多打着软件旗号的上市公司?

  中国软件业在数字中蓬勃发展,远远超过当年所谓泡沫的互联网。根据《2002年我国
软件产业前100家企业》的软件总收入,居然已经升到465.65亿元!而另一个部门的数据说
,2001年中国软件产业总额为796亿元,出口总额达到60亿元人民币!中国软件业的市场规
模在一夜之间就跃升了好几倍!如此之神速,赶美超印指日可待!

  令人惊讶的是,在中国软件业泡沫崛起中,国外研究机构和国外媒体也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著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在其研究报告中断言:中国软件出口仅落后印度4年时间
,将从2001年的8.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620%,同期印度仅
仅从62亿美元增加到275亿美元。在这样趋于成熟的软件产业中,居然能够出现年均620%的
增长率,而且数据又居然出自一个以严谨理性著称的研究公司,实在匪夷所思。根据Gart
ner早些时候的数据,中国软件企业的出口将从2000年的4亿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30亿美元


  看来,要实现软件业神奇般增长,其实难度一点不大,不就是数字如何勾兑的艺术,
谁让软件本身如此软?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