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le (毛毛), 信区: Network
标  题: 有线电视网络优劣谈(4)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Oct  6 18:15:42 1998), 转信

  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商在骨干网络中采用光缆有以下几
个好处:

  ●铜线混合线路上的信号传输技术已经快要达到了它
的速率极限,而光缆技术的传输能力尚有极在的发展潜
力。

  ●光缆的最大带宽比铜线要大得多。

  ●铜线容易受到电磁信号的干扰,因此传输距离受到
限制;而光缆则几乎是不受影响的,因而能够保证传输质
量。

  ●光缆网络在信号大量衰减前就能够到达很远的距
离,这样可以减少在网络上部署的中继放大器的数量。

  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商只是有骨干网络上使用光纤,而
不会将光纤铺设到每个家庭,因为光纤的成本是铜线的10
到20倍。另外,光纤的维护成本也更高更耗时。因此,在
骨干网上安装光纤设施然后再用铜线接入到每个用户的方
法是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商通常采取的作法,这就是人们常
说的光纤到路边(fiberto the curb,FTTC)。

   

  带宽的分配

  有线电视网络是一个在不同类型的电线介质上运行的
共享传输媒体。外部的有线插头和家里的布线与那些在老
式的以太网系统中使用的并无太大的不同,如10Base5和
10Base2等。

  绝大部分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频谱一般在5到
500MHz之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在有更高的频率
可高达750MHz甚至1GHz。其中5到42Mhz之间的带宽
一般保留来用于从顶置盒到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商之间的上
行通信。其余的从50MHz以上的带宽被分成若干个带宽为
6MHz的信道,这些信道对应于用户家里的顶置盒或电视
机的每个频道。在500MHz以上的频率中,有大约70个不
同的信道可以被用户家里的有线顶置盒接收。到了750Mhz
用户可接收的频道数可达到100个,而到了1GHz,信道
数可达到135个。有一些建设得比较早的有线电视网络经
常会有两个并行的有线电视网络,分别接到顶置盒设备
中,每个网络可提供60个信道(上限为450MHz),两个
网络加起来是120个信道。

  在绝大部分美国的有线电视网络中,每个信道占
6MHz的带宽并且能够携带模拟或数字信号序列。对于模
拟信号序列每个信道只能传输携一条视频信号序列。而对
于数字序列,根据编码方案的不同,在一个方向上就可以
携带高达36Mbps的数据。

  现在线缆调制解调器主要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码方案:
正交相移键控(Q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每
个方案还可以有不同的工作级别。这些编码方案的工作方
式是很复杂的,普通用户没有必要详细了解每一种编码方
案的具体细节,知道QPSK可以提供高达10MBps的速率
而QAM64可以提供高达36MBps的速率就足够了。

  有了高达36Mbps的速率,用户就可以利用有线电视
网络传输大量的信息,如一个MPEG-2视频序列只需占用
6到8MBps的带宽就可以了,这意味着可以在同一个有线
电视网络中同时传输6个不同的数字视频序列。高清晰度
电视(HDTV)序列需要两到三倍于MPEG-2视频序列的
带宽,如以每个序列占用18Mbps的带宽为例,用户仍然
可以将两条这样的序列放到一个带宽为6MHz的信道上,
这样不仅将视频信号的质量提高为原来的4倍而且将可用
的电视频道数量也成倍的提高。

  有线数据网络,同一些数字用户线传输技术一样,也
是不对称的。根据传输方向的不同传输速率差别很大。这
对于住宅用户网络是一种很适用的方案,因为用户绝大部
分主要都是通过网络下载信息而不是上载信息。用于传输
上行通信的5到42MHz的带宽绝大部分被保留来用于模
拟信号的传输。绝大部分有线电视网络只留下6MHz的带
宽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除此之外,这个频率范围很容易
受到Ham和CB无线电电磁信号的干扰。因此有的厂商选
择了带宽更小然而更不易受干扰的QPSK系统以10Mbps
的速率提供Modem服务。

  在modem使用两个或更多的下行信道和一个上行信
道时就需要使用不对称特性。虽然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数据
传输的最高速率可达到36MBps,但由于有线电视网络采
用的是多用户共享带宽结构,因此用户数越多,实际传输
速率越低,绝大部分有线modem用户实际上只能得到2
到6MBps的下行速率和200Kbps到1MBps的上行速率。
即使厂商在所有的信道上都传送数字信号,上行带宽也不
可能得到较大的改观。虽然从技术上讲上行通信的带宽也
是可以灵活分配的,但由于各种标准和协议的限制,大幅
度提高上行序列的带宽是很难做到的。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club.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