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boo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INNIAO (笨笨), 信区: Notebook
标  题: 笔记本电脑选购指南(2)-不可不说的外壳和散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Dec 11 14:27:07 2004), 转信


笔记本电脑的机壳

    机壳在笔记本电脑技术里面是最不被人注意的地方,但却是用户最关心的地方
之一。其实许多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时最先看的就是外观,尤其是喜欢时尚的年轻
用户,呵呵!

    目前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外壳材料主要有ABS工程塑料,碳纤维,铝镁合金,
钛合金等。这几种材料各有优缺点,简要说明如下:

    ABS工程塑料:

    这是笔记本电脑中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外壳材料,从386年代一直用到现在,
甚至很多厂家的高端机型也是使用这种材质的外壳,ABS外壳加工成型容易,可以做
出多种变化多端的形状,配色也很容易,正因为有这些优秀的特性,ABS外壳广泛应
用在从低端到高端的笔记本电脑中。    ABS虽然是一种廉价的材料,但如果设计得
当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强度和漂亮的外观,例如IBM的A系列。最近还兴起在ABS外壳的
基础上使用喷涂,烤漆或者电镀的方式造出各种各样的漂亮效果,使得ABS外壳更加
丰富多彩起来。

    ABS外壳的弱点是散热能力不好(塑料材质与生俱来的缺点),本身强度不够高
,需要通过加强筋等设计措施来弥补,ABS外壳如果加上漂亮的涂层固然更加美观,
但是并不耐用,涂层磨损后露出的底色非常的显眼难看,另外,塑料材质总给某些
用户一些不够高档的感觉。

    碳纤维:

    碳纤维外壳在笔记本电脑中是一种短命的外壳材质,最早由IBM率先采用在自己
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中,碳纤维材质是很有趣的一种材质,它的外观类似塑料,
但是强度和导热能力优于普通的ABS塑料,而且碳纤维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倒类
似金属的屏蔽作用(ABS外壳需要另外镀一层金属膜来屏蔽。

    碳纤维的缺点是成本较高,成型没有ABS外壳容易,因此碳纤维机壳的形状一般
都比较简单缺乏变化,而且着色也比较难,碳纤维机壳还有一种很讨厌的缺点,就
是如果接地不好,会有轻微的漏电感,因此IBM在其碳纤维机壳上覆盖了一层绝缘涂
层。

    关于碳纤维机壳还有一点特别要提一下,许多厂家采用的所谓碳纤维机壳其实
只是ABS塑料外壳加上碳纤维涂层,这种“碳纤维机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碳纤维
涂层磨损,露出里面的ABS底层,非常的难看。见下图。

     

 

    碳纤维机壳最终因为种种的弱点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铝镁合金和钛合金机
壳。

    铝镁合金:

    铝镁合金机壳的兴起导致了碳纤维机壳的没落,铝镁合金有很多的优点,因为
是本身就是金属,其导热性能和强度远远好于塑料和碳纤维材质的外壳,而且铝镁
合金的密度也比较小,不会为笔记本电脑增加太多的负担。铝镁合金的颜色本身就
是亮丽的银白色,而且可以通过表面处理工艺变成个性化的粉蓝色和粉红色,为笔
记本电脑增色不少。

    铝镁合金的弱点就是比较昂贵,而且成型比ABS困难(需要用冲压或者压铸工艺
),所以笔记本电脑一般只把铝镁合金使用在顶盖上,很少有机型(例如SONY VAI
O N505)用铝镁合金来制造整个机壳。

    钛合金:

    钛合金材质目前好像还只有IBM使用在其T系列和X系列的高端机型中作为顶盖,
另外好像有部分日本厂商使用在其超轻薄机种中,钛合金材质的可以说是铝镁合金
的加强版,无论散热,强度还是表面质感都优于铝镁合金材质,而且加工性能更好
,外形可以比铝镁合金更加的复杂多变,其唯一的缺点就是十分昂贵,所以目前还
不能普及。

    笔记本电脑的散热:

    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因为机体越来越轻薄,内置的CPU,显卡的频率却越来越高,
虽然现在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采用了导热管+散热风扇的散热方式,而且使用笔记
本电脑专用的具有SpeedStep技术的Mobile CPU,但是散热问题还是十分令人头痛的
,尤其是配置较高的超轻薄机型更是如此。

    一部笔记本电脑的设计好坏,机身工作的热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一台热量
很高的机子就算运行稳定不死机,使用起来也绝对不会舒服,为什么?很简单,如
果机器的热量很高,你将不能把它放腿上,不敢在打字的时候把手长时间接触腕托
,你的手将不断的出汗,这些汗进而会腐蚀机壳,造出表面锈蚀,呵呵!你认为这
样的机子使用起来会舒服吗?以上的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我自己就曾经有过
这样的一台“国产名牌”笔记本电脑。前面的机壳腐蚀照片就是它的“玉照”。

    笔记本电脑机内的热量来源于3大部分:CPU,硬盘和机器内部的电源稳压电路


    CPU

    CPU部分通常位于笔记本电脑键盘顶部靠近屏幕的地方,之所以放在这个位置有
两个原因:

    1. 放在键盘腕托位置CPU的热量会让手腕不适。而且把出入风口放在腕托附近
也容易影响使用的舒适度。

    2. 放在键盘顶部靠近屏幕的地方有利于其他端口的布置,出风口和入风口可
以方便的布置在机器的侧面或者底部。

    从我拆解许多笔记本电脑的经验看,实际使用散热较好的较好的机种CPU及散热
装置都设置在键盘的左右上角,相反,往往CPU越是靠近键盘的中心,散热效果越差
,因为这样安置CPU,散热导管和风道就会很长,长距离的热量传导过程中无可避免
的会导致整个机体温度升高。下面给出了两幅图,第一张图是实际散热效果比较差
的设计,CPU安置在机体的中心,出风口却在机体左侧(热传导距离长达15公分)。
第二张图是Dell Latitued C600的散热装置,因为整个装置非常紧凑,CPU设置在键
盘右上角,出风口离CPU只有5公分左右(热传导距离短),所以获得了很好的散热
效果。实际上,前者使用Mobile PIII 500MHz,被拆解的Dell Latitued C600使用
了Mobile PIII 850MHz的CPU,机壳热量感觉还不如前者高。

     

 

     

 

    硬盘

    笔记本电脑的硬盘结构非常紧凑,而且安装在狭小的机体中,散热条件比台式
机硬盘更加恶劣。事实上,一般的笔记本电脑都不会考虑为硬盘增设散热风道,硬
盘所在的空间基本上是半封闭的,因此硬盘的发热也不容小窥,解决的方案除了改
进机体内部结构使硬盘获得更大的散热空间,避开其他高热部件外,还要注意选择
硬盘的种类,现在市面上销售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基本上只有IBM,Toshiba,Fujits
u,Hitachi这四个牌子,热量以IBM最高(但速度通常也是最快的,555……真是难
以选择),另外三个日本牌子则比较低。

    内部电源稳压电路

    这块电路是管理外接电源的稳压和电池充放电工作的,一般来说位于笔记本电
脑外接电源插口附近或者电池的接口附近,许多笔记本电脑上都把它集成在主板上
,也有些是做成模块化的,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这块电路都将是整台笔记本电
脑中功耗最大的电路,发热大本来也正常,问题是有些厂家还要把它和硬盘放在一
起,这就无可避免的会在该位置产生更高的热量。

    其他产生热量的地方还有光驱(只在使用时)和显卡芯片,显存,主内存,不
过这些部件的热量还远不能和前面的3个发热大户相提并论,所以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以上简单介绍了笔记本电脑的热量分布,在购买时,可以这样简单的测试笔记
本电脑的热量,打开一个Windows MediaPlayer 7.0(预装在WinME中)或者以上版
本(版本越高越好,最好是8.0),在“工具”菜单中选择“选项”,然后在弹出的
窗口中选择“可视化效果”选项卡,再双击“氛围”,会弹出一个窗口,把里面的
“屏幕大小”和“屏幕外缓冲区大小”两项设为最高数值,然后确认回到Windows 
MediaPlayer主界面中,播放音频文件(最好是MP3,WMA格式,WAV和音乐CD亦可,要
从光盘上播放),最后按ALT+Enter组合键把可视化效果切换成全屏。让笔记本电脑
维持这个状态至少15分钟,然后你就可以感受一下这部笔记本电脑的热量了。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Windows MediaPlayer的全屏视觉效果十分占用系统资源
,即使在PIII 700,128M内存的机种上,全屏(1024x768屏幕,512x384屏幕外缓冲
区)的视觉效果也要占用近100%的CPU资源,因此CPU将会全负荷工作,你很快就会
发现风扇转个不停,当15分钟之后,机器基本达到热平衡,你就可以在键盘和腕托
,机底等部位感受一下这台笔记本电脑的热量了。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测试
软件来提高CPU的占用率达到相同的效果。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6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