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amm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rtist (手艺人), 信区: Programming
标 题: 人物: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上任侧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1月13日23:10:27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人物: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上任侧记
2004-01-13 18:42 作者: 马文方 转自: 中国计算机报
“我很高兴在这里宣布,张亚勤博士将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调回微软总部,负责微
软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在全球的开发业务。”元月7日,微软负责科学研究的高级副总裁
里克·雷斯特博士通过视频录像向在京媒体宣布了张亚勤博士新的角色。雷斯特同时还宣
布,沈向洋博士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宏江博士出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
张亚勤,12岁考上科大少年班;23岁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31岁成为国际电器电子工
程师学会(IEEE)百年来最年轻的院士;32岁获得美国电子工程师荣誉学会授予的1998年
“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每年只有一个名额);1999年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2000年
出任院长兼首席科学家;38岁生日这一天出任微软副总裁。
“亚勤属于发展特别猛的那种人,成功对于他来说已是一种习惯。”沈向洋玩笑话的
背后是张亚勤迎来的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如果把挑战视为难题的话,那么,从来自山西太
原的孩子成长为全球最大独立软件商微软公司的副总裁的过程,也是张亚勤不断证题的过
程。
五年一挥间
“1998年1月15日我来到研究院,本月16日是我在研究院呆的最后一天,之后我将飞到
日本,1月26日回到总部。整整5周年。”在院长任职的最后一天,张亚勤告诉前来进行独
家专访的本报记者,“巧得好,我拿到博士学位后已经工作了15年,其中在消费类电子产
品、通信和软件领域各工作了5年。”
2003年12月中旬的一天,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告诉张亚勤,微软在移
动通信和嵌入式系统上要做更多的整合,问他有没有兴趣并请回总部看看。回到总部,张
亚勤见到盖茨,盖茨希望并鼓励张亚勤去做这件事。于是张亚勤与移动部门的高级主管谈
了半天,就初步定了下来。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老板里克·雷斯特博士的推荐,在他领导微软研究院的12年中,
包括开复和我在内研究院总共出了10位副总裁。”张亚勤表示。
张亚勤升迁看似简单和突然,实则不然。2003年上半年,微软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进行
了很大的调整,微软将其业务划分为服务器平台、信息工作者、Windows客户端等七个产品
群组。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也是这七大产品群组之一,这个产品群组面向的是手机、电
话、PDA、机顶盒、数字电视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产品,这些新型的数字消费类电子产
品与软件和通信密不可分。巧得很,张亚勤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正好与之吻合。
而张亚勤在研究院5年的管理工作,用张宏江的话说,“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到,亚勤不
光学术上造诣之深,而且,他的领导艺术能力之强,为人的厚道与正直,他对于技术的判
断力,对于商业的运行和对产品方向的判断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他是众望所归,微软要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之外开辟新的市场,开辟未来新
的发展方向,无线嵌入系统、智能设备、无缝的计算是我们发展最为关键的方向,由亚勤
来领军这个方向,我想大家可以对微软的未来更加有信心,现在是大家买微软股票最好的
时候。”张宏江给出了隐藏在“简单”和“突然”背后的理由。
“三大职责”定乾坤
“三年多前,开复离开研究院升任公司副总裁时,大家除了高兴以外还有一种说不出
的感觉,因为当时研究院成立不过一年多,只有五六十人,谁也不知道研究院的未来会是
什么样。但今天上午员工大会上宣布亚勤的任命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大家除了高兴还
是高兴,因为研究院已经走过五年了,已经步入成熟。”微软亚洲研究院公关经理尚笑莉
在1月6日告诉记者。
研究人员的自信来自于由李开复创立、张亚勤完善的研究院用人和管理文化:第一批
人非常重要;找人首先要看人品,要找有诚信的人,然后再看他是否足够聪明,还要看他
是否能融入这个集体;宽松、开放且容忍失败……种种不成文的“规矩”所构成的研究氛
围使得研究院有了今天的成就。
张亚勤对研究院最大的贡献应该是他所提出的企业研究院的三大职责:研究院是技术
战略的智囊团,为公司出谋划策;研究院是研究成果的诞生地,为公司未来的市场做准备
;研究院是核心技术的孵化器,为公司发展核心技术。这就将研究院的职责从单纯的基础
研究进行了更为宽泛的拓展,进一步提升了研究院在微软公司的重要性。微软亚洲工程院
的成立应该是这“三大职责”推动的直接结果。
可以说,张亚勤用这“三大职责”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这应该是他在研究院期间证明的最大的命题,也是他能放心返回总部的前提。
新官雄心勃勃
如果说第一批人最重要是一个命题的话,属于微软中国研究院“第一批人”之列的沈
向洋和张宏江分别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和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执掌工程院的张宏江,对此更是“执迷不悟”,在工程院“依葫芦画瓢”。出现在第
一批阵容中的有:研究院原院长技术助理张益肇博士出任工程院副院长,研究院原新技术
开发部经理林斌任工程院工程开发部总监。此外,工程院还从总部研究院“挖”到了重量
级人物——高级总监Dennis Adler兼任副院长,Adler是Windows 95的项目经理,为Window
s 95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Adler常驻总部,他会盯着各个产品部门,为工程院“通风报
信”,同时也会把工程院的成果“推销”给这些产品部门。张宏江向记者透露,还有一位
在微软做了十多年的华人软件架构师很快就要加盟。
现在,还有一件事令张宏江又喜又愁,到目前为止,工程院收到的求职申请已经接近
一万份,兴奋之余,如果从这些求职申请中百里挑一确实也是件难事。张宏江只好先请中
国人才网初筛出2000人,笔试后剩下200人,然后再经过面试,选中20多人。
记者在专访时也试图了解新院长的宏图大志,这对毫无准备地坐上工程院院长座位的
张宏江来说是有点难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请到优秀的人才就是成功了一半。沈
向洋则告诉记者:“5年后,工程院发展到一两千人甚至三千人都不奇怪。”
记者把同样的问题甩给沈向洋。“我对亚勤的走‘悲痛欲绝’,研究院怎么个弄法,
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尽管沈向洋不断地跟记者开玩笑,但他底下已经有了一些“小动作
”:正准备从硅谷挖一大腕儿,也惦记着以色列的一位高手。他是这样看待本地化和国际
化的:培养本地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国际上请来高手,进行脑力激荡,把本地人才的水
平带上来。
尽管张亚勤从研究院转到产品开发部门,但他们之间还会相互照应。这一方面基于三
人的友谊,更多的则是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而微软亚洲研究院承担的无
线与移动方面的研究在微软所有研究机构中最多,而工程院又以亚洲研究院的成果为依托
。因此,三方存在着密切的业务关系。这两层关系的交织,或许也是员工们自信的原因之
一。
2003十大“IT风云人物”
--
精益求精,是美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4.1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