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E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hine (有雨无风), 信区: SoftEng
标  题: 静观CMM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12日08:39:0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静观CMM

《微电脑世界》向农 张惠军  
01-10-10 下午 02:54:30

------------------------------------------------------------------------
--------
 

2001年6月26日,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
司)正式通过了CMM3级认证,成为中国首家通过CMM3级的软件企业,同时也为现在
软件业中炒得沸沸扬扬的CMM又添上了一道风景。  
事实上,CMM最初是悄然进入中国的,1999年7月6日当北京鼎新信息系统开发有限
公司成为中国首家通过CMM2级评估的企业时,并没有几个人听说过这个新名词,更
别说明白它意味着什么了。CMM真正火爆起来还是由于2000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鼓
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业内人士称之为“18号文件”),
该文件的第五章第十七条明确提出“鼓励软件出口型企业通过GB/T19000-
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其认证费用通过中
央外贸发展基金适当予以支持。”伴随着 2001年上半年国内的几家大公司先后通
过CMM2级认证及其后掀起的强大宣传攻势,CMM成为目前软件业最时髦的词汇。各
地政府和科委对企业通过CMM认证也明确表示大力支持,并且对通过的企业予以不
菲的奖励。但也有一些人对这种火热的态势表示了担忧。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十二届
“中关村IT沙龙”上,北京市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殷志鹤先生就表示:CMM有助于
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但推行不能过头。  
 
CMM是必修课吗?  
其实企业要不要通过CMM,关键要看这会为企业带来什么好处。简单地看,CMM是一
种资质认证,它可以证明一个软件企业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控制能力。目前国际
上在挑选软件工程的外包伙伴时一般都要看CMM认证。印度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企业
通过CMM认证,就是因为它们是以软件承包为主。东软当初决定通过CMM认证的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公司决定扩大国际业务,向欧美市场拓展,而在同欧美客户的
接触中发现,只有通过CMM认证才有可能在欧美市场接到订单。所以毫无疑问,想
要承接国外软件外包工程的企业就应该通过CMM认证。  
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是由美国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受美
国国防部委托研究制定并在美国,随后在全世界推广实施的一种软件评估标准,主
要用于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开发能力的评估和改进。CMM标准共分五个等级,由低
到高分别为: 初始级、可重复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  
那么如果只是开发自主产品、不做外包的软件公司需要通过CMM认证吗?要想回答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是否需要在企业内部实施CMM; 二是是
否需要通过认证。  
众所周知,软件生产不同于汽车、纺织等制造行业的生产,它完全是由人进行创造
的,外界无法观察,也很难进行监控,同时软件也不像制造业的产品那样可以方便
地进行检测评估,这就给软件的管理和控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国内的软件企业正
是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致使经常出现不能按时发布、产品质量低劣、项
目组中个人作用过于放大等问题。因此,中国的软件业要想成为产业,就必须改变
整个软件业管理的方式方法。而管理正是CMM的强项,它提出的过程监控以及文档
先行,让企业在软件生产的每个步骤都留下翔实的文档,从而实现软件生产的标准
化控制,让企业有效地控制软件生产各方面的问题。所以每一个软件公司,无论是
做内销还是出口,只要是真正想成功、想持续发展、让企业具备竞争力,就应该学
习CMM所倡导的工作方式,在工作管理当中贯彻CMM的思想。  
而企业是否必须通过认证,则需从两方面来看。不可否认的是,按照CMM的思想进
行管理与通过CMM认证并不能划等号。其实在软件业最发达的美国,很多企业包括
软件业的巨头Microsoft都没有通过CMM认证。这并不是说,这些企业不重视质量管
理,事实上,这些企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而且这套方式同
CMM在本质上是一致的(CMM本来就是SEI从美国的工业界中总结出来的)。但中国
则是另一种情形,国内的软件企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据帮助东软
通过CMM认证的Soft Tech公司副总裁李颖女士介绍,CMM认证并不仅仅是在评估软
件企业的生产能力,整个评估过程同时还在帮助企业完善已经按照CMM建立的科学
工作流程,发现企业在软件质量、生产进度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且及时予以纠正。所以中国的软件企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还是通过CMM认
证,借助强制性的外力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但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CMM认证,投入的时间、精力、资金都非同寻常。仅以资
金为例,5万美元的评估费用只是最少的部分,另外还要请咨询公司进行咨询与培
训,而无形的投入(企业用于改变管理的费用、员工为了学习CMM而花费掉的时间
以及为编写文档而花费的精力等)才是最大的一笔投资。还是以东软为例,据估计
,所有无形与有形的投入加起来超过了1000万。这对一些小企业来说不啻是一个天
文数字,而且这张证书并非终身有效,每过一年半就得重新接受评估。所以企业在
决定通过CMM之前必须要想清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承担这笔费用,否则弄不好
会因此将企业拖垮。其实对于很多资金少、规模小、没有通过把握的企业来说,应
该先听一些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测试等方面的课程,并且在头脑中建立起CMM的
思想,找到自己的问题,当有改变的欲望以及能力的时候,再去通过CMM认证。  

 
第一, CMM是帮助企业正规化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真正想做软件,不论是在国内
做还是在国外做,都应该达到这个水平。  
第二, 认证的过程是纠正企业偏差的过程,而这是企业花钱都买不到的。  
第三, 一定不能把CMM认证当作一种考试、一种文凭,而是要看成一项有利于企业
今后发展的投资,借此来改变中国软件业长久以来形成的积弊。  
——Soft Tech公司副总裁李颖  
“18号文件”出台之后,CMM一下子炙手可热,热得已经露出了失控的苗头。正如
我们以上所阐述的,CMM确实很重要,但像现在这样大肆炒作,似乎已经偏离了它
应该的轨道。主要表现在,现在的炒作集中在企业是否获得了CMM的证书,而非企
业在实施后真正发生了哪些质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集中在了通过CMM认
证后的广告效应上。  
 
热潮中的反思  
“通行证”、“质量保证书”等类似的字眼成了陪同CMM一起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最
高的词汇。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企业只要通过了CMM认证,就可以获得国外的订单,
就会生产出质量优异的软件。事实上CMM只能证明企业具备了按照某种标准进行生
产的能力,别人也许会因此把你列入考虑范围之内。但一切都是“可能”,而并非
“肯定”,也就是说, CMM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其实,承接外包
的软件企业就像一个软件施工队,你想接到活,没有CMM证书是不行的,但有了
CMM证书别人也不一定会选你; CMM证书只能证明你能够按照要求去干活,至于最终
你能不能把活干好,与前期制定的标准以及具体操作中的很多其他因素相关。  
最近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纷纷立下军令状,声称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通过CMM的某
级认证,而有些咨询公司也迎合企业的这种不合理要求。很多媒体则喜欢追问: “
你们什么时候过3级?”看上去所有的人都急于让中国软件业通过CMM的企业数目在
短期内可以向印度看齐,变成一个软件大国。从某种意义来讲,设立通过的时间表
是件很愚蠢的事,因为企业通过CMM认证是因为企业内部确实发生了质变,而有些
改变需要有一定时间的积累,并不是说企业想什么时候完成就可以完成的。而且
CMM通过的时间都有国际惯例,经过很多企业的验证,短时间是达不到标准的。企
业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急功近利,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想明白自己要的究竟
是什么,而将一纸文书看成了最重要的东西,完全是本末倒置。企业通过CMM的最
终目的是让软件企业的管理规范化,使软件开发的过程具备可控性。正如上所言,
虽然CMM证书本身对中国的企业是很有好处的,但认证的过程可以让企业得到更大
的好处。  
企业急于通过CMM还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即在认证的过程中弄虚作假。原本美国
对外包伙伴一般只要求通过3级,但从2000年起这个要求变成了4级,根本原因就在
于印度在CMM认证过程中产生了“放水”现象。我们又怎么能相信国内的企业在通
过CMM认证时都会规规矩矩呢?很多东西进入中国后都会改变,CMM也没有理由例外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其实ISO9000就是前车之鉴。中国是亚太地区通过ISO9000企
业最多的国家,但仍然没有成为公认的产品质量强国。这其中固然因为有一部分企
业通过之后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但不可否认还有一部分企业的认证是以不正
当手段取得的。现在ISO9000在中国已经泛滥成灾,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我们不
愿同样的事发生在CMM身上,如果真的到了某一天,国外将软件外包的标准都提高
到4级或5级(而这是很多中国软件企业根本就通过不了的),实际上就是自己害自
己,堵死了自己的路。  
 
记者点评:  
企业通过CMM不是为了满足其他公司的要求,而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为企业
进一步扩大规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企业只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而通过CMM,那
么就已经本末倒置了,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反而有害。试想如果企业的态度不够端正
,即使通过CMM认证,企业又怎么能够保证它在以后的操作过程当中继续坚持CMM规
范呢?CMM只是一个让企业更好发展的规范,不应该成为企业炒作自己的工具,企
业需要的是优化自己的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而非一张CMM证书。  
 

--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尺,
                                   无欲则刚。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7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