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E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un (大灯泡), 信区: SoftEng
标  题: “生存还是死亡”--评析中国软件产业 (转载)(转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22日18:13:1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发信人: rover (Eggplant), 信区: SoftEng       
标  题: “生存还是死亡”--评析中国软件产业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Jul 21 17:20:30 200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TExpress 讨论区 】
【 原文由 seawolf 所发表 】
“生存还是死亡”--评析中国软件产业
----------------------------------------------------------------------------
----
http://www.sina.com.cn 2000/07/21 11:58 国研网
  中国软件产业概况
  1、1999年中国软件业产值146亿元人民币,其中品牌软件的产值57亿元人民币。
  2、1999年中国有软件企业5000多家,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也形成了少数有一定规模
和市场竞争力的软件企业集团,如北大方正集团、中软总公司、用友软件(集团)公司、
东大阿尔派集团等。
  3、国内企业的软件产品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中文平台和少量的支撑软件。
  4、全国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员约有15万人,加上从事计算机应用的技术人员
,总数约达47万人。
  5、政府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已经在全国设立了15个软件产业园区,在园区内为软
件企业提供优越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为软件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集中资源推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中国已经在诸多领域的软件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有一些已接近或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攀登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下,
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工具软件、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软件、人机
交互软件如汉字识别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并开发出了相应的自主软件产品。
  但是,不容回避的是,中国软件产业整体规模相对来说仍然很弱小。专家们认为,
作为行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应具备:一支软件技术力量雄厚的开发队伍;一批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公司或实体;一系列技术先进、自主版权的产品。就此而言,中国软件产业
化的道路还将会很长……
  “中国软件缺人才更缺正规军团”
  软件行业技术含量高,研发软件自然需要高技术、高素质人才。东方通科技公司董
事长张齐春认为,如今软件开发、特别是大型基础软件的开发是高度集中的团队行为,
要有团队精神。一人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我们很多人才在
软件开发中,既不做整体设计计划,也不写文档,只会写程序,而规范性的整体开发思
路没有。”她指出,这样开发出的软件程序往往与个人“捆绑”,既没有通用思路,也
很难协同开发正规产品,更不用说是大型基础软件。有时,一个人的离去,可能牵动整
个软件产品的开发,甚至导致产品的早期“流产”。
  “创新”常被看作是软件开发的灵魂,但是,一般指的是设计思路上的创新,产品
功能开发上的创新。然而,对于庞大的软件工程,讲究的则是统一的系统思路,过分强
调“创新”则会变得各唱各的调,很难形成产品的规范。中科院凯思软件集团总裁钟锡
昌先生曾指出,与国外相比,国内的软件研发过程,个人色彩比较浓。过分地依靠个人
无法形成产业规模,而没有规模就谈不上产业化了。
  “软件管理我们不行,软件工程也未落实”
  所谓软件工程,提倡的是一种软件开发中的系统思想的具体实现,是一门科学,也
被称为是软件产业中的“软”科学。随着软件开发的规模不断升级,特别是软件的复杂
程度已成倍提高,软件工程的实施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用友公司王文京董事
长说,软件发展十分迅速,我们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发展至今已经能200多人一起同时
作业,软件工程已迈出了很可喜的步伐。但是,我们与世界几千人同时开发的模式,仍
有不小的距离,在软件产业化运作中,需要高质量的管理和先进的软件工程思想。钟锡
昌先生说,软件管理是我们的一个弱项,软件工程我们已经讲了很长的时间,但没有真
正落到实处,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距离。
  专家们强调,软件作为成熟的产品,一般经历过三个过程:研究、设计、开发。前
期研究和设计完成以后,最后的开发也仅仅是写程序。而当研究和设计较为全面和完善
,则写程序是一个并不很复杂的问题。张齐春说,通常,我们的开发人员不习惯于这种
思路。特别是新来的大学生,甚至不会写文档,说是“没有学过”。据悉,中国高等院
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计中,几乎没有开设过这样的课程。“而美国的计算机人才,
是要经过这方面的专门培训的”。因此,有专家认为,中国软件在开发中的种种弊端,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传统的计算机教育体系已经不适应软件开发新形势。中科红旗软
件技术有限公司CEO刘博先生感慨道:必须说,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教育赶不上这个行业的
发展。除了技术方面的教育之外,软件开发管理,软件工程管理的内容太少,而且不太
实际。
  “满足所取得的成果,但成果不等于产品”
  常说,产业成规模的重要标志,是有了系列的自主软件。而软件研发最终要形成有
生命力的产品,一方面,应该在软件研发中,把握好软件的质量;另一方面,产品的市
场推广也非常重要。这一点,对于从系统集成商转型为软件独立开发商的东方通科技的
张齐春董事长心中感受最为深刻。在她看来,“成果不是产品,更不可能是商品。成果
只有形成市场,才能成为产品,而在市场上有一定占有率的产品,才能被称之为商品。
”研究所出身的她深刻地指出:“过去,国家对于软件的投入大多是集中于科研院校和
大型国有企业,被资助的企业往往只是驻足于成果的鉴定和研究论文的发表,并没有真
正使之成为可用于市场的产品,常常很好的成果只能作为成果奖和职称评定的依据,根
本没有形成商品化。”一般来说,产品走上市场,需付出巨大的代价和艰辛,这种投入
是没有经历的人所不能想像的。张齐春的公司的产品打开了市场,特别令人欣慰的是,
在国内市场上,能和IBM、BEA这些国际知名公司同在中间件市场上三分天下,“我们产
品并不比他们差,而且,在可用性、价格、服务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知名度
、市场推广力度却难以与之抗衡。这些国际企业大多风险资金雄厚,以资本金运作抢占
市场,眼光瞄准了若干年后的中国市场,前期的产品推广一般是“赔本赚吆喝”,旨在
打垮竞争对手。“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以与之抗衡。否则,我们将没有
出路。”对产品的投入,一般软件开发只占总成本的20%-30%,而市场的推广和后期的服
务升级、培训将占整体产品开发投入资金的70%以上。据悉,就连市场成熟的软件大王—
—微软公司也是如此。
  “只有与世界接轨,中国软件产业才能真正发展”
  前些年,国外软件企业开始进入中国时,中国的国情(如财务制度等)和汉字环境犹
如两道无形的壁垒,在一段时间内曾有效地遏制了外国软件企业的扩张势头;而在中文
和财务上,国产软件的辉煌也与之不无关系。对此,红旗Linux公司刘博表示:“中国的
软件产业发展是不能靠壁垒活下去的。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融入到世界软件这样一个大
市场中去。如果我们还是得意于财务和中文软件,那么我们的软件也就永远不能进步。

  用友集团王文京认为:“加入WTO后,市场会对软件厂商及其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为国内厂商带来了出口的机会,与各国角逐的机会增多,有利于我国的产业发展
。”他还表示:“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对起步较晚的我国软件产业来说,具有
很大的挑战性,压力很大,但这是必须的也是很重要的。事实上,国内软件企业已经站
在了竞争的一线,与外国公司面对面地竞争。”
  而刘博则直言不讳地说:“我们软件业的发展还谈不到中国入世对它有什么影响,
因为我们实在不能说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软件产业存在。希望这句话不要得罪人太多。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入世对我们的软件产业发展是积极的,因为它能够促使我们的软件
业和世界接轨。惟有这样,软件产业才能真正的发展。”
  现在,WTO的大门即将开启,有些自认为活得还不错,或者说已在考虑发展问题的软
件企业可能会发现,当务之急依然是生存问题而不是发展问题,会有一种“从头再活一
次”的感觉。WTO给了软件企业一次选择,之所以说是选择而不是机会,是因为选择是无
法回避的。只不过这次的选择过于沉重:要么改正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按照现代
化的软件企业模式去经营,要么,……一如莎翁所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必
须回答的问题。(吴健南、马文方)

--
    ┏━━━━━━━━━━━━━━┓
    ┃ 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   ┃
    ┃   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42.129]
--
    太阳就是个大灯泡。
    那灯泡是什么呢?
    是光光!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er.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