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Zon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ofldw (注定一辈子当土著), 信区: ACZone
标  题: 十字伤--爱与罪:《浪客剑心追忆篇》(ZZ)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May 31 21:42:40 2006)

“对不起……”为什么要道歉?因为死去的人将痛苦留给了活着的人。

  有时活着比死去要有更大的勇气,因为死去的人得到了解脱,而活着的人必须去背负
那沉重的十字架。

  十字架不是教堂上方精神征服的标志,它代表着受难与赎罪,圣子耶稣被钉在十字架
上的雕像就表明了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受难与救赎。

  或许杀人的理由很多,但无论有着怎样的理由,杀人终究是杀人,是一种犯罪,必将
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痛苦。

  初出茅庐的剑心,和其他热血青年一样,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为了新时代的开创
,他决心用手中的刀,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世界。

  历史总是要用鲜血作为祭祀品来埋葬旧时代。但对于人类个体而言,这鲜血所带来的
悲哀和痛苦,却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

  杀手要无情,但剑心有情,有仁义之心,因而他深深地感受到酒中的苦味。在不停挥
动的刀和遥远的新时代之间,他开始感到迷惘,感到自己正走在崩溃和毁灭的路上。剑心
需要的是刀鞘,一个能将刀的杀气收敛起来的刀鞘,一个能让刀坚韧的刀鞘。

  “你的出现总是会带来腥风血雨……”雪代巴和剑心的第一次相遇,便是在暗夜里肃
杀而血腥的战场之上。那飞溅到巴身上和伞上的血花,不正暗示着剑心给巴带来的伤害。


  但那独自静静坐在窗边,抚摸着脸上含有怨念的伤痕的剑心,真的是那个无情地夺去
自己幸福的人吗?面对孤独、忧伤、迷惘而又纯真的剑心,巴变得犹豫起来:真的要手刃
杀死自己未婚夫的剑心吗?抑或是如桂先生所说,成为剑心的刀鞘,护佑这幼小而脆弱的
心灵呢?

  爱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池田屋事件后的几个月间,两个应是仇人的人相爱了。也许
只有在乡下的小屋里,剑心才能远离腥风血雨,恢复其热爱和平、充满爱心的一面;而巴
也才得以摆脱世俗的影响,全心地去爱。爱,打开了两人心中的枷锁,也消除了剑心身上
罪孽的气息。

  只是当夜深,巴拿出短剑时,所流露出的深深的自责感,不知是对剑心,抑或是对死
去的清里。因爱而受罪,因受罪而被爱,雪代巴的心中,是否已经背上了十字架。

  然而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残酷的现实终归来临。知道了(或者说不得不面对)真相的
剑心,朝巴所在的地方走去的一段,是我所最喜欢的。蹒跚的脚步,破碎的回忆,无声的
画面准确地表现了剑心内心的震撼与动摇。在背叛和质问的心情里,更多的是对清里和巴
的回忆,正是自己手中的剑残酷地拆散了这对恋人,无情的夺去了两人的幸福和希望,所
以剑心感到深深的自责,为自己的罪恶而痛苦,对自己生存的意义产生怀疑与动摇。也许
剑心在路上就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来为自己的罪恶赎罪,为自己所最爱的人。

  然而他没有死,死的是雪代巴,一个同样背负着罪与爱的十字架的人。此时,死是一
种解脱,是一种救赎,所以巴更积极地选择死,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而死,为消除这场孽
缘而死。在她将罪恶与痛苦留给剑心的同时,也用自己的短剑在剑心的脸上划出了一道伤
痕,爱与谅解的伤痕。如果说清里那一刀的伤痕表明了罪恶与惩罚,巴的这一刀则代表着
爱与谅解,一横一竖的十字伤,象征着罪与爱的交界点——十字架。

  爱与罪是人类永恒的题材。爱是美好的东西,罪则是毁灭美好的东西,在创造与毁灭
之间平衡的结果就产生了悲剧和喜剧。从性质来分,悲剧有个人的悲剧,也有社会历史的
悲剧,后者往往是前者的根源;前者让人感到悲伤和怜悯,而后者则让人感到悲壮与荒凉


  绯村剑心与雪代巴的悲剧就是社会的悲剧。新旧社会的更迭,两种势力的绞杀,人们
都在为自己的信念而杀人或被杀。这被杀的人中,有志向高远的,有冰清玉洁的,但也不
过是洪水中的一滴,迅即被冲走。

  但是,杀人者的罪恶,被害者及其亲人的悲痛,确是实实在在的。艺术就在于将这洪
水中的悲喜剧泡泡放大,提取出来,展现在人们面前,所以才有剑心和巴的相遇、相知、
相爱,以及将这爱情在人们面前悲壮地毁灭。但决战时,剑心的明知陷阱也要往里跳,巴
的欣然赴死,这使得生死已无关紧要,而其间的爱却成为了作品的主题。爱为永恒,爱能
消解人间的罪恶,爱能化解罪孽的气息,爱能将人们带到“心灵的彼岸”,这也许才是作
者想表达的意念吧。

  十字伤,横的伤代表爱,纵的伤代表罪,爱封住罪,带给人们希望和信心。

  后记:《浪客剑心~追忆篇》是我觉得能称为上品的动画作品之一。

  《追忆篇》成功的地方主要在于情境描写与氛围的渲染。整部片子哀而不伤,悲而不
乱,美而不艳,画面的表现力很强,节奏也掌握得很好,看完后有一种令人深思的压抑感
。乡下隐居那段,在情绪上是亮丽的,在节奏上是缓慢的,与压抑、紧促的主题形成鲜明
对比,从而使片子起伏有致,更与高潮相接,充分运用了宁静中孕育暴风雨的手法。此外
,清里被杀、巴深夜看剑、剑心往寻巴的几段,画面表现力十分丰富,无声的画面清晰而
深刻地刻划了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给人予强烈的感染,有力地凸现了主题。

  当然,《追忆篇》也绝非完美无暇。首先是血腥场面又多又夸张,有宣扬暴力的倾向
。其次在内容上,虽然悲剧描写很成功,但对悲剧根源的描绘不清,挖掘得也不深刻,从
而使一些人物的心理、行为及其转变让人难以理解。比如剑心为什么会成为刽子手,根本
的原因决不是剑心的幼稚,而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悲剧。剑心的师傅固然可以不当
刽子手,但也对社会发展没有起任何作用,是属于脱离时代的人
--



人生得意须灌水:)人生失意要挖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9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