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Zon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piceboy (探花郎), 信区: ACZone
标  题: 杂谈<<单身宿舍连环泡>>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9月09日09:32:3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国内没什么大名气的作品,也没见过什么象样的评论(事实上孩子平时也很少看资讯杂志
,不大有资格说这种话,呵呵)那就自己来写点什么吧.
   看漫画已经有一些年头了,国内盗版书市场也有过繁荣昌盛的时候,七七八八的看过
了很多精华糟粕,加上年龄渐长,早就过了当初见什么就看什么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单身
宿舍连环泡>>大约是在高二那年(1995年),毫无疑问是盗版的,五本原版拷贝台湾版,顺带
说一句孩子一向有些感激这类"原版拷贝"的D版书商,因为一般情况下这类书总是印刷精
美翻译准确连旁白等小地方都非常注意,决非那种看中文还不如看原版的自作聪明的在对
话框中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汉字的所谓"翻译"可比.(写完这句话心情竟有些抑郁--台湾
香港的同胞孩子们在某些方面实在是比我们幸福太多了)但可恶的是竟然至此没有了下文
,让我气结不已,大概可能是这套书销路不大好让D版书商也很气结吧,那会儿正是纯情少
女漫画满天飞的时候我都险些没一个失足去看<<天是红河岸>>.然后也渐渐忘掉了这件事
,直到世纪末的一天在学院南路闲逛的时候才总算看到了原版拷贝应为十一本到了D版书
商和我手上却变成了13本一套的"准原版拷贝",印的也已经没那么清楚了,幸好对话框中
的文字还是繁体......唉......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在国内流行的日本漫画作品大都为少年漫画或是少女漫画,多数是<<少年JUMP>>,<<
少年SUNDAY>>以及<<LALA>>, <<花与梦>>,<>等期刊上的连载作品,如<<龙珠>>,<<乱马>
>,<<X>>以及一些让孩子头大如斗的少女漫画,最近的新贵则是女性向作品(孩子:%$##&!
!!......),而同样在日本市场上占有相当大比例,相应读者群年龄层次较高的青年漫画则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很少有D版书商愿意眷顾.近两年的情况稍好一些原因可能是过去那些
非常优秀的少女少年连载作品都已经有了D版单行本出现二新连载的进度又太慢(相对于
国内的一贯速度而言),D版商们为了利润则只好将目光投向了一些名气稍小的作品,于是
青年漫画也相应多了一些.事实上青年漫画作品中也有一些非常精彩的作品,而且由于其
读者的年龄层次定位比较高,所以相对于<<JUMP>>,<<SUNDAY>>等少年志而言,作品的层次
内涵,思想性,社会意义也要更深刻一些,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更适合年龄偏大(不是指大龄
青年啦) 以及漫画阅历比较丰富的漫画同仁(比如孩子啦,呵呵).或者青年漫画的概念内
涵本身可能本身也不是那么非常清晰,习惯上是以其在何种期刊上做连载来界定,比如在
<<少年JUMP>>连载就认为是少年漫画,在<<青年JUMP>>上连载就是青年漫画,以此类推.但
孩子更愿意以一般意义上青年漫画的特点去判别,极端一点的例子是把"反映了日本泡沫
经济崩溃后人们内心的彷徨与不安"的CLAMP名作<<东京--巴比伦>>归入青年漫画(CLAMP
的作品涵盖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当中也不乏弱智作品--过于商业化的必然宿命--啊!--fa
ns们不要打我!--),当然要剔除其中暗示意味极浓的女性向成分(这种感觉还是错觉不知
是否来源与孩子看过的一些唯美同仁作品--那可真是噩梦一般郁闷的回忆).达到女性向
!("啊!......啊!......又被女性向同人们暴扁)
  好了,闲扯告一段落,下次有空再聊(看来孩子今天颇为欠揍).总的来说<<单身宿舍连
环泡>>就是一部比较典型的青年漫画作品,作者圭之内英策(不要问我他是谁,也不要问我
他还有什么作品,"无知"是孩子的一贯特点).原载于......未知......反正就是一部很有
名的作品啦!(恼羞成怒的孩子...)在日本漫画界评价很高,为许多名家推崇备至,堪称一
部经典之作--这样的东西在国内竟鲜有人光顾,不知是否由于年代有些久远(80年代末)还
是国内漫画读者层次结构或欣赏水平的问题.故事选材及情节到是普普通通无甚出彩之处
甚至还有些老套,不外是从乡下来到大都市里工作生活的男主角在单身宿舍里友情与爱的
关怀下(??)慢慢成长的故事,但要在如此平淡的题材下展开情节吸引读者就不是一件那么
简单的事了.
  精彩的搞笑,大概是孩子对这套书的第一印象吧.的确,现在闭上眼睛还能想起"搭讪
情圣"杉本看见丽子的脸后肾亏的表情(呵呵...),田畑那类人猿一般的长相以及到处被人
当作猴子的悲惨经历,正太的父亲四处摆"肌肉酷男"的中年欧巴桑造型以及坚持认为自己
的太太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的执著......(唔,不太想提白鸟泽丽子的各种恐怖造型和神
出鬼没的本事呢,不过绝对是重点,强烈推荐一看!后悔请不要来找我)每翻几页就会有让
人捧腹不止的笑料,在轻松带过略微有些淡然的情节之余,不由让人不佩服作者的本领:丑
态百出的田畑,反复出现的白鸟泽丽子的超恐怖脸部大特写(带有能将人脸扎出血来的颧
骨),喝醉酒就会旁若无人的大唱特唱自己信口编来的的歌的正太,被丽子用绳子绑住拖在
滑雪板后面拖着满世界飞舞流泪不止的帅哥杉本,无所不用其极的爆笑场面即使比其以搞
笑起家的高桥留美子也不逞多让呢.在漫画中加入笑料应该是日式漫画的传统吧,的确,用
无厘头的场景令观众哈哈一笑不仅能增加作品的可看性同时也迎合了观众的需求,应该是
值得尝试的吧(毫无疑问应该注意作品本身的特点以及时间场合).但反观国内的一些作品
,在这方面做的似乎相当不够.并非一味宣扬日本漫画的优点无视国产漫画的成就或是鼓
吹全盘模仿日本漫画,孩子认为即使存在国情问题,让观众开怀一笑就算说是漫画家的本
分也不过分吧.也有一些作者或许有这样的想法吧,但孩子看到那些并不好笑的对话和刻
意模仿的造型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阅历或水平不够?绘画功底不扎实?也许吧,但至
少大家应该都在努力......
  真实的生活,大概是在搞笑之余,作者真正想向我们展现的吧.舞台是一件平凡的工厂
--鹤木家具厂--里的平凡的单身宿舍,出场的主角配角们也只是些平平凡凡的小人物("来
自地狱的使者","黑暗女王","史上最强的丑女"富家女丽子可以除外......),没有超能力
,没有"湘北首屈一指的弹跳能力",也不会为了孩子所不能理解的女性向爱情绝望的爱得
死去活来,只是一些社会中下层的普通"工薪阶层",烦恼着普通人的烦(......似乎可以除
去田畑的某些烦恼),谈着普通人的恋爱(似乎又可以除掉杉本和丽子的罗曼史),总之,只
是"真实的生活"而已.但光是对一日三餐起居饮食的描绘大概也只会让人乏味吧,作者把
重点放在对由"真实的生活"自然衍生出的"真实的情感"上.爱情,友情,亲情,这一切的感
情在<<单身宿舍连环泡>>中都因为普通,平凡而显得那么真实(对于日本读者来说应该尤
其如此吧):正太和后辈矢崎在打斗之中建立起的男人之间的友谊,虽然老套了一点但那种
单纯和真挚现在仍然让淹没在"同志"的空气中不能呼吸的孩子感到亲切和新鲜呢;一贯过
着稀里糊涂的日子的田畑在吃早餐的时候一脸严肃二紧张兮兮的向已经同居的野泽说"帮
我做早餐","帮我洗内裤","一起进坟墓","你要不要换个姓",不清不出的问话和不大合适
的场合的确是田畑的风格呢,但也一样的让孩子为了田畑终于成为一个负起责任的男人而
感动不已;美雪在正太的带领下回到以前一家三口聚餐的餐厅看到"去抚摸一下温暖回忆
"的父亲后泪流满面的场景,和那两句"我回来了","你回来啦"(日语中的"我回来了"(TAD
AYIMA)有着更深入一些的涵义),也许让很多人和孩子一样感动的几乎流泪吧......经历
过全国大赛上挥洒汗水的"slam dunk",体会过自闭症小孩渴望被关心爱护的世纪末悲情
,回到普通人的生活和现实的情感中,理解那些和自己一样的平凡人们的喜怒哀乐,重温一
下男主人公找到未来方向时的振奋,或许是孩子还有许多和孩子一样的"老"漫画迷的心愿
吧.在<<单身宿舍连环泡>>中孩子算是如愿以偿了.
  关于画功我不想多说,因为比较普通(即便如此国内大概也没有人能吹牛说"我比作者
强"吧),但功底的扎实是摆在那里的,线条干净明快,背景感觉也很不错(国产漫画的背景
问题始终很大呢),人物到也说不上漂亮,"五官端正","体健貌端"而已,但作者对丽子和田
畑等"非人类"的丑恶形态可真是不遗余力,大概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被唯美主义的少女漫画
fans们判死刑吧,到是有志于走搞笑路线的作者诸君可以着重参考一下(笑).Q版造型的逃
跑姿势很可爱的呢!
  说了这么多好,也挑一点儿刺吧.经历了桂正和先生<<I"S>>,>的经典爱情刻画的洗礼
,似乎觉得<<单身宿舍连环泡>>的相应应该作为重头戏的爱情描写与其堪称一绝的搞笑相
比有些逊色了.<<单身宿舍连环泡>>的情节展开方式是一种有些类似于单元剧的做法(孩
子不大喜欢的一种,但似乎以前很流行),在这种前提下想要对爱情的各个阶段的微妙差异
,爱情循序渐进的产生发展过程,爱情心理的微妙变化做出绝对逼真的刻画是相当困难的
(桂先生的中后期作品就没有采用这种形式,从而使得情节环环相扣发展的线索自然清晰
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因此<<单身宿舍连环泡>>重的爱情描写就显得不是那么自然流畅,略
有突兀之感(抑或是孩子吹毛求疵吧).但是就算这样,对于具体的一些细节,作者仍然是处
理的相当的干净利落.例如友美和正太在海边散步时友美俯身去捡那两片贝壳的一幕,那
种坚定的执著和正太内心的动摇与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隐约预示着爱情的解决,那种淡
淡的忧伤和无可奈何在读者心中激起的感动大概会是普遍的吧.孩子不无遗憾的想:如果
能把这许多细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或许会是一部同样经典的爱情名作呢.孩子还想:如果
我也有这样的本事就好了......(呵呵...)
  值得一看呢,真的.如果国内也有象模象样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记住要符合国
情)能让孩子这般投入的话,即令是有些模仿的嫌疑,孩子大概也会三呼万岁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2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