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Zon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unforgiven (企鹅背上的南极洲), 信区: ACZone
标  题: [转载]曖昧的自我,弔詭的自由─《貓的報恩》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Jul 23 10:04:43 2005)

簡單來講,宮崎駿企劃、森田宏幸導演的《貓的報恩》(The Cat Returns, 2002),可以說
是一部結構簡單、節奏輕快、故事內容奇想天外的有趣動畫片。在作者群豐富的想像力下
,本片創造了一個相對於現實世界的奇幻世界貓國,並且把貓國設定成主角小春進行冒險
的地帶。而小春冒險的過程,就是開始於被送入貓國,接著警覺到自我逐漸變成貓,而後
則在許多友伴的幫助下,逃出貓國、回復自我人形原貌。因此,說《貓的報恩》跟《神隱
少女》一般,都是談追尋真實、「做自己」的電影,其實一點兒也不為過。 
  確實,《貓的報恩》的故事,好像就是在談自我與真實。在現實世界渾渾噩噩度日,
總是沒有時間觀念的小春,可說是較不符社會秩序期待的高中生。因為迷糊、不夠社會化
,她在現實秩序中挫折連連(遲到而被全班同學以及暗戀對象恥笑、貪看暗戀對象而跌跤
、倒垃圾時摔入垃圾堆中)。而在生活的眾多不如意之下,她不免想去貓國,去一個沒有
時間觀念、每天只須吃吃喝喝、毫無煩心事的國度。然而,來到貓國的小春,越認同貓國
的生活態度(沒有時間、只要吃喝玩樂),就越發地成為一隻貓。這時,貓男爵巴隆、肥
貓、小雪(小春小時候救過的白貓)的角色功能就彰顯出來了:他們是人類現實世界秩序
的代理人,要求小春「不要捨棄自我」;他們拯救「逐漸失去自我」的小春,並且在最後
讓小春「回復原狀」、「找回自我」。而在片尾,回到現實世界的小春,的確也成為了一
位守時、認真過生活的淑女。

  然而,小春由迷糊小女孩成為守時的淑女,真的就是「做自己」嗎?我們知道,一旦
個體認同任何符號秩序(不管是現實世界的守時,或是貓國的拒絕時間觀念),固定下來
,所謂的真實自我或自由,就不可能繼續存在。於是,小春的開始守時,與其說是「做自
己」,倒不如說是受社會秩序所規訓的結果。換句話說,小春由貓國回到現實世界的過程
,根本不是找回真實自我,而是回到原有社會秩序的懷抱,再次成為受現實社會秩序所召
喚的主體。

  成為貓(認同貓國閒散生活態度)是失去自我,變回人(認同守時觀念)同樣也不是
「做自己」。於是,所謂真實自我,不可避免地處在一個曖昧的狀態(既不是「就在這裡
」,也不是「就在那裡」),而自由則成為弔詭的事物(一旦自己自由地認同了某物,固
定下來的自己,受到所認同的觀念所規約,就變得不自由了)。然而,換個方向想,正是
在這種曖昧與弔詭之中,我們才可找到自我、享受自由。這也就是說,一旦我們在各種論
述、符號秩序之間不斷擺盪、浮動(而不是只執著於幾種符號秩序),我們就能擁有自由
,我們也才能說:我們的確是在「做自己」(而不是不自覺地被幾個特定的符號秩序所規
制)。而既然要不斷擺盪、浮動,那麼時時懷疑事物的秩序,嘲諷自我的認同,並且以開
放的心胸看待自己未知∕至的事物,就是特別重要的事了。

  片尾,小春說了一句貓男爵巴隆所講過的話。她說:我泡的紅茶,每一次都不一樣,
有時好,有時壞。而這句話,不就是在暗示宇宙間所有事物的開放性、偶然性,以及不確
定性嗎?而既然日常生活的本質就是不確定、意外驚奇連連,我們又何必只執著於幾個絕
不可能恆真的認同、秩序,徒然限制住自我真正「做自己」的機會呢?於是,本片看似鞏
固既存社會秩序(守時),實際上卻並不是那麼的反動:就是藉由上述那麼一句重點台詞
,再加上許多奇幻意外的劇情,本片提示了我們萬事萬物的不確定性本質,並且鼓勵我們
發揮好奇心而冒險,勇於抵抗既有僵化的論述與秩序,真正找回自己與自由。小春說:「
在世上生活,真辛苦。」不過,能真正「做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您說,是嗎?

--
  企鹅对我说:"难道你已经忘了么?"
        我回答说:"是的,我想出去看看世界!"
这个时候,风正吹过大地.
http://ark.hit.edu.cn/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unforgiven_QG0Eb1m0hnMs.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0.46.77.7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