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Zon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信区: ACZone
标  题: 十二国记的几项制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y 31 22:14:29 2006), 转信

近来由于十分喜欢《十二国记》这部作品,就作点背景研究但因为实在无法搞清楚《十二国记》中各种妖魔和妖兽的原型,于是就深究起《十二国记》里面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来。从里面的各种有关名称和人物的服饰来看,作者小野不由美使用的背景模板主要是中国的先秦时代,可能会有秦汉时代的东西,但不会再走远。其实我说的都是些很简单的东西,而且也可能有不少谬误,达人们就不要见笑了。 

一、《十二国记》中各国使用的政权机构体制是几乎原封不动的使用了周朝的三公六官制。大家在第25集很清楚的看到了,景王阳子执掌的庆国的政权体制是:冢宰总揽政务的大权,是政府中的首脑;冢宰之下有天、地、春、夏、秋、冬等六官长,其中天官长(太宰)掌管宫中内务,地官长(司徒)掌管土地与户籍,春官长(宗伯)掌管祭祀,夏官长(司马)掌管兵马军事,秋官长(司寇)掌管刑罚与外交,冬官长(司空)掌管各项工程和特种兵器(冬器);此外还有负责在王的身边进行教导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而跟《周礼》中记载的三公六官制作比较的话,几乎完全吻合,连官名都基本一模一样,但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同:1、《十二国记》中太宰和冢宰的位置跟周朝的三公六官制相反。周成王时,周公就以太师而兼为太宰,“相王室,以尹天下”。拥有总揽政务的大权。而《周礼.天官冢宰》(从篇名就可找到证据)上就写着“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不知道是否小野不由美在用的时候弄反了。2、《十二国记》说到天官长是管理宫中事务的,从《周礼.天官冢宰》的具体记述(这个就不写出来,好长的说,大家可以自己看看),宫中内务的确是一大职责,但它漏了重要的一项职能,那就是财政管理,类似地,地官长的职能也没提到税赋管理一项。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可以离开财政税赋这样基础的东西。3、三公的地位在小说和动画中列在六官长之后,这个有符合史实的地方,也有不合史实的地方。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如周文王、武王时的重要谋臣太公望,就被尊称为“师尚父”。成王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共同辅政。一直到康王时,召公还担任太保。师保统辖诸侯百官以奉侍周王,在政治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但因为毕竟不是掌握实权的位置,而且三公的继任者未必有太公望等人的功勋,三公的实际地位在后来就渐渐趋虚,落在六官长后面。 

二、《十二国记》中的田亩制度也是用了周朝的井田制。动画的第29集,固继的里胥远甫向阳子介绍了田亩制度,百步四方,九份百步四方的土地被称为一井,中间有一块是公共土地,里面又平均分配掉。这样的田地分配跟井田制相当的接近。《孟子·滕文公上》上有井田制的最早设想“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周礼·地官·小司徒》上则记载“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可以看出,小野不由美也拿了井田制作为模板之一。但有一点,她修改了:在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中,中间那快公田不是公有而拿来搞平均主义的,而是贵族自留田,由所属农奴们集体无偿代耕,就是劳役地租。呵呵,没办法,作者本人想打造一个由开明君主和清官能吏领导的理想国度嘛,能够理解。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有一派历史学者认为,《孟子》中的井田,是中国古代一种空想,应该把井田制与井田思想分开看,中国古代不曾存在过井田制,但井田思想作为一种美好理想却存在于整个封建时期。支持井田制曾经存在的主流历史学家们认为人口的增长是井田制崩溃的一大原因,好在《十二国记》 中人口的增长率不会太高,因为生小孩要靠里木结卵果的,这个可好,不用搞计划生育~~ 

三、里、里家、里胥。这几个词在小说和动画中出现频繁,看来已经构成了作品中的一个关键词。其实“里”是一种基层的乡村组织,商、周时代“野以邑名”,乡野民居按邻里编户,围垣设门,构成邑。《周礼·地官》“九夫为井,四井为邑”,说明邑(四井嘛,大致等于小说和动画中的乡)的建制以井田为基础。《汉书·食货志》对里的组织和教育作用有清楚的的说明:“殷周之盛,诗书之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在野曰庐,在邑曰里(师古曰:庐各在其田中[本人按:ep29中提到卢屋,其实就是说这个了],而里聚居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于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视而视化焉。春令民毕出于野,冬则毕入于邑……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师古曰:门侧之堂曰塾,坐于门侧者,督促劝之,知其早宴防怠惰也),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里是一种用围墙封闭起来的基本聚居单位,由里胥掌管里门。里门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其适应于管理的使用功能,里门还担负着彰善瘅恶的教化作用。即所谓旌门之制。周武王伐纣灭商,大功告成,在经过商朝的一位贤德之人——商容的阀门时,周武王做出一种姿态,给天下人看。《尚书·武成》将此举记录下来:“式商容闾”。闾作为城市街区的基本单位,在商末周初已是闾门屹立了。按《周礼·地官》所记,小于闾的编户单位是比,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周礼·地官》还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闾”“里”均为二十五家,古人往往连用。《尔雅·释宫》释闾为里门,并说“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群侣”。细看这些典籍的记载,再对照动画中多次出现的里家(说明一下,“里家”我只在日语中见到,基本等同于“里门”)内容,是否觉得非常的吻合呢?但不同的是,《十二国记》中,里只有里胥(由于要管教育,都得是知识分子,片中出现过3个里胥,有2个一看就象老教授~~汗|||)而没有邻长,而且构成一个里只需要八户人家。里以上的组织结构则跟史实相差甚远了。 

《十二国记》中的各种制度和结构其实都是中国先秦时代的东西,但作为一本大众的小说,肯定将其简单化,做得太复杂的话,恐怕观众看得够呛。而作品里面对于一些政治事件的描写,跟人物的心理变化描述一样,也是比较实际和精细的,不在《银英》之下嘛。总之,这是难得一遇的好作品啊,不看是浪费。


--

人没有牺牲就什么都得不到。为了得到什么东西,就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这就是炼金术中的‘等价交换’原则。那时的我们坚信那就是世界的真理。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