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Zon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unforgiven (丐帮少帮主出行~~~~@Q@||诸神退位<d~..~b>), 信区: ACZone
标  题: [转载]《虫师》1-15话剧情简介及各话点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Apr 17 12:52:57 2006), 转信



在彼岸世界,有一种与动物和植物截然不同的生命。远古以来,它们被敬畏地称为“
虫”。为了寻找它们,虫师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第一话:绿之座
人:五百藏森罗,廉子
虫:初登场
       能赋予所绘图象生命的神笔少年森罗,与虫师银古相遇了。深夜,银古抓住
了一名半人半虫的美丽少女。她竟是森罗已经去世的奶奶廉子。参加过“虫宴”的廉
子,无法作为完整的人死去,一直在家中徘徊。为了见到廉子,森罗再次提起神笔,
画出了盛满生命之酒的绿盏,使廉子以少女之躯再生。但碎盏难圆,她已永远失去了
人类的生命。
看点:铺天盖地的绿。作为TV动画第一话,从画面到音效堪称惊艳,总体水平赶超剧
场效果,让之前不少冷眼观望的读者对动画燃起极大热情。
译名辨析:しんら,森罗,一做神罗,应该是日本人比较尊贵的名讳,具体资料待考
。个人觉得“森罗”似乎更符合作品氛围,所谓“森罗万象”,正是虫的另一种含义


第二话:睑之光
人:翠,阿齐
虫:黑暗瞳虫&液态虫
      小姑娘翠得了无法医治的眼病,只能住在黑房子里,少年阿齐是她唯一的朋友
。在翠的引导下,阿齐也闭上了第二层眼睑,看见了黑暗中的光芒。但寄生在他们眼
中的虫却因此加速繁殖起来。闻讯赶来的银古诱杀了从翠的眼中爬出的虫,却又用虫
治好了翠的眼睛。用虫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翠露出了略微寂寞的笑容。
看点:从翠眼中汹涌而出的虫,向着月光升腾。作为原作最先得奖的一话故事,兼顾
了各方面的平衡。首先,紧张刺激的捕虫过程被很好地商业化,成功抓住还没被彻底
吸引的低龄观众。其次,黑暗瞳虫和液态虫的存在形态初步展现了整部作品的世界观
:黑暗与光明共生,彼岸世界不可触摸,人不能长久注视虫的世界,否则便会迷失自
我。最后,牵涉银古身世的眼睛也被提及,一个悬念伏线千里,与12话《眇之鱼》遥
相呼应。
译名辨析:液态虫,在这一话里其实没有给予专用名词,仅仅从形态上加以描述。但
从后面的故事来看,翠眼中涌出的和银古注入假眼球的,应该就是《眇之鱼》中的“
银虫”,即带来“永暗”的光之虫。



第三话:柔角
人:真火
虫:呍&阿
       在被雪覆盖的寂静山村里,村人一个接一个失聪,而真火却因为听见太多的
声音无法正常生活。这一切都与寄生在他们耳中的虫有关。驱逐它们的秘密就藏在真
火的体内,提示的线索则在真火母亲的遗言里。危急关头,银古终于找到了答案。他
教真火捂住耳朵,听见了自己体内如熔岩般的巨响,那是比任何生命都强大的求生意
志。虫终于被真火的生命之声赶出了体外。
看点:大音稀声,落雪无痕。可是,你一定听见过极度寂静中耳中的嘶鸣,你一定感
受过捂住耳朵时肌肉传来的搏动,在我们小小的身体里,蕴藉着如此巨大的力量,怎
能不令人惊奇呢?对这种种声音的精妙捕捉是本话的一大亮点,甚至耳朵有点堵住时
、半通时的听觉效果也分辨得如此生动明晰。这一话是用来“听”的,建议没有好的
音响不如不看。故事本身更是目前为止最为积极明朗的:尽管在自然的力量面前,在
自己的情感面前,人似乎很脆弱,但求生的意志却总是如此强大。正因如此,少年最
后才能告别孤独,带着对母亲的思念,勇敢地活下去。
译名辨析:柔角,不仅长在头上,也长在少年的心中,是对逝去母亲的眷恋,是对脆
弱生命的不安。有翻做“柔软的角”,个人觉得反而缺少了韵味。


第四话:枕边小径
人:金
虫:梦野间
       依靠虫带来的预知梦,金将命运握在手中。可是随着噩梦不断应验,金逐渐
发现了可怕的真相。原来虫带来的并非预知梦,而是将梦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当金发
现是自己的梦毁了全村时,深深的自责与恐惧驱使他挥起刀,想要斩断这场无尽的噩
梦。但接触过彼岸世界的人,再也无法回来了。金最终将刀刺向了自己。
看点:从第4话开始,总算出现了以成人为主角的故事,因此故事开始涉及人虫争夺
生存权的严酷主题。银古在这一话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也一直贯穿着后面的
故事:”谁都没有错,人和虫都只是为了生存。所以你要活下去。”但最后还是以悲
剧收场。个人以为这一话的画质有所下降,对其中梦与现实诡异的衔接过程,不如漫
画刻画得出色。对最后那个“枕头是人的魂之居所”的表述也欠缺冲击力。怎么说呢
,似乎在《虫师》的故事里,牵涉到成人的故事往往无奈、悲哀而且没有希望。他们
无法舍弃自我,无法与虫共存,最后只有你死我亡,而人类常常成为失败的一方。不
过话说回来,这一话的漫画实在让人读得云里雾里,动画倒是把故事给讲明白了。比
起时下许多大牌导演动不动做些没人看懂的动画,这马越嘉彦显然是个有诚意的厚道
人呀……



第五话:旅行的沼泽
人:庵
虫:水虫
       被当做祭品死去的少女,因为经过的水虫而得救,因此与水虫结伴而行,虽
然身体变成了虫的一部分,意识却仍渴望活下去。然而,水虫的旅程终点却是死亡。
在最后的入海口里,银古终于从水虫体内救出了半透明的少女。她决心在这水虫死去
的海边,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而水虫的子孙们仍在林间游荡,寻找着自己的道路

看点:这一话里出现了银古的一个重要朋友化野,职业是医生,爱好是收集奇怪的东
西。但个人最爱的还是片末的女声念白,她同时也是12话《眇之鱼》中影响了银古一
生的女虫师奴伊。从没听见日本动画里有如此沧桑有力而冷静超然的女声,我当时完
全被震撼到了。CV土井美加,单凭这一把声音,就足以画尽了万千风景,银古和她一
比根本就是个小孩子……



五话小评: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生命,就有多少种爱恨别离。活着固然美好,别离
依旧悲伤。在不断的相逢与别离的背后,我们能拥有的只有记忆。只要人心还在,这
旅行就将一直持续下去。作为青年漫画,虫师的故事虽然是灵异单元剧风格,原作含
义却非常深奥晦涩。因此很多人对动画能否成功抱着怀疑。但事实证明,只要在商业
和艺术间找到平衡点,任何动画都能成为经典。而且比起漫画,动画的故事更清楚明
了。从第一话里那异常鲜艳的绿色带来的视觉冲击,到第二话里迎着月光舞动的眼中
虫,到第三话里对人体种种声音的精妙再现,再到四话以后展开的虫类世界,无不紧
紧扣住观众的眼球。而清丽脱俗的配乐与拿捏得当的声优,更忠实再现了那个悠远寂
寞的虫师世界。
      化野是个有趣的人,和银古是损友,也是《虫师》里少有的固定角色之一。银
古在旅行中会定期去化野家,有点像中转站似的地方。从这点来看,第五话最后结束
在化野所在的渔村,也许不是平白无故的,正好结束动画的一个回合。
      这开场的五话无论在画面、音乐、选材还是剧情拿捏上,都堪称动画改编典范
,不仅有诚意,而且有实力。许多事先不看好的人因此开始追《虫师》,许多以前不
知道的人也因此开始追《虫师》。对大多数人来说,要彻底了解虫师的世界需要时间
与阅历,但动画可以给我们一个仅仅需要感动就够了的世界,而且忠实原作,而且浅
显易懂,将更多的人吸引到虫师的世界里。所以,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文化推广
角度,动画的功劳都以超出了原作。

==========================================================================
小歇后,旅程继续。人与虫,能否互不干涉地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呢?彼岸世界与人
间相接时,故事静静展开,诉说着无尽的幻想与乡愁……



第六话:朝花夕露
人:阿轩&阿古
虫:昼颜之虫
       银古受少年阿轩邀请来到孤岛。这里的岛民信奉一种朝生夕死的“肉身神”
。岛主为谋取私利,用昼颜花引诱女儿阿古成为“肉身神”。在阿轩帮助下,银古找
到了寄生在阿古鼻中的虫。得知真相的岛民砍死了阿古的父亲。面对父亲的尸体和儿
时玩伴的背影,阿古无法接受悲惨的命运,再次拿起了染血的昼颜花。也许只有在无
悲无喜的生命里,她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与平静。
看点:肉身神无知无识,无欲无求,一到夜晚就会迅速衰老死去,第二天又与初生的
太阳一起获得新生。这样的生命形式令我们感到十分奇妙。但是,一旦体验过朝生夕
死,面对无限时间的洪流反而会感到畏缩。结局极为悲哀的一话,与虫完美融合的孩
子其实只是在逃避现实,因为人的世界是这么残酷……
译名辨析:首先是回目标题:露をぅ吸群,有翻做“吸露群”,个人感觉一则比较别
扭,二则无法传递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意味。其次是关于其中出现的花,原文ヒル
ガオ,鲁迅曾考证过这种花,就是我们俗称的“旋花”,也就是唐诗中常提及的鼓子
花,在日本的正式名称叫“昼颜”,形状类似牵牛,白天盛开,夜晚凋零,香气浓郁
,其生长习性也暗合着故事里“肉身神”的一日一轮回。类似的花还有夕颜(傍晚盛
开)、朝颜(即牵牛花,早上盛开)。但一般我们不会分这么细,所以翻译时统为“
牵牛花”,便于观阅的流畅感。但多了解点这种花的知识,也许对理解故事会有助益
。第三是关于虫名,原作中没有给出确切的名字,所以暂以它寄生的花作为名字,而
它的形状,也就像“旋花”的藤蔓般,是一段弹簧似的螺旋形。最后是关于开篇和结
尾的两段类似俳句的念白(我心爱的土井大人^_^),大部分字幕是做了直译,看起
来像在讲述日升日落,花开花谢,也是很好的,不过我个人更中意的是意译,签名档
里有,不引用了。

第七话:雨后彩虹
人:虹郎
虫:虹蛇
       银古遇见了为追寻彩虹而旅行的虹郎。虽然出身造桥世家,虹郎却毫无才能
,还因名字古怪受人嘲笑。然而,痴迷彩虹的父亲“用生平所见最美丽的东西给孩子
取名”的心情却打动了虹郎。他拒绝改名,踏上了寻找彩虹的漫长旅途。但是那并非
彩虹,而是颜色相反的“虹蛇”,一种活着却没有意志的流体虫。银古和虹郎能找到
梦幻之虹吗?顺应水流而动的“虹桥”,默默诉说着父子两代造桥匠的执着人生。
看点:银古和虹郎对旅行意义的争论。银古认为旅行是为了休息,虹郎认为旅行是为
了寻找。虹郎说银古对人生太不认真,银古说虹郎是在逃避……当然我个人是喜欢银
古的观点啦。定下明确目标的旅行,往往会忘了路边风景。而不管何种旅行,可以说
最大的收获就是旅行本身。银古这个招虫体质,因为无法长住一处才满世界跑,因此
他的旅行还带有乡愁的意味,最终到站停靠处就是他的归宿(无论动画还是漫画,这
一天都不要太早到来吧,阿门)。另外本话里握于手中的“虹”也是一大看点,“将
梦想握于手中”在虫师的世界里成为视觉上的现实,非常神奇。



第八话:海境来客
人:白羽&道子
虫:海千山千
       在海边小村,银古遇见了奇怪的男人白羽。自从妻子在海上迷雾里失踪后,
他就一直在搜寻遗物。在银古的建议下,白羽决定忘记过去,开始新的生活。然而,
跟随银古出海探查“海千山千”时,失踪三年的道子竟出现在迷雾中!抱着活生生的
妻子,白羽再次选择了过去,却再也找不到回陆地的方向。而此时,道子正在他怀中
渐渐化为泡末……面对无法割舍的过去和充满希望的未来,白羽会做何选择呢?
看点:画质回升,颜色极赞,并借银古的口明确地提出了“被虫影响的人,其实是基
于自己的选择才会走上不归路”的观点,讲直白点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白
羽的妻子挺可怜的,一念之差想离开丈夫,偏偏就赶上了虫来袭。她死前想必是后悔
的,所以那一点执念才会在三年后借着虫体与丈夫再会。整个故事走向还是比较明确
的,关于过去和未来的选择。从拿着妻子的发簪念念不忘,到微笑着看渔村小姑娘穿
上妻子的遗物,白羽的选择符合我们大家的期待,与《朝花夕露》恰成对比。
译名辨析:白羽,原文シロウ,也有根据读音翻成“四郎”的,具体待考。海千山千
:据说蛇在海中修炼千年,在山中修炼千年,就能变成龙,原作没有确切名称。


第九话:沉重的果实
人:祭司
虫:破落之实
       天灾之年也能丰收的小村里,每到秋天就有一人长出“瑞齿”而死。银古发
现瑞齿其实是一种名为“破落之实”的虫,正在破坏自然的均衡。然而,祭司却无视
银古的警告继续使用“破落之实”,甚至不惜将自己做为祭品,换取全村的幸福。面
对憧憬着村庄的繁荣景象死去的祭司,银古决定打破虫师的最大禁忌。在丰收的欢庆
声里,不复为人的祭司注视着这片祖先的土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看点:本话首次出现别的虫师,而且银古在这一话里逆天……错了,是打破了虫师的
最大禁忌,插手干预自然界力量的平衡法则,制造出第二个半人半虫的“东西”——
老祭司。做决定的银古感觉特别酷。而遵循自己的选择,变得不人不虫的老祭司貌似
也很幸福,再次证实“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人的幸福与否还是要靠自己的选择。
译名辨析:破落之实,ナラズの実,原意待考。(个人猜测:大意应该是指成熟后掉
落的果实,有点“瓜熟蒂落”的意思。)


第十话:憩砚之白
人:女制砚师錾
虫:噬云
       孩子们在化野医生家研磨一块极品砚台后,突然患上了无法治愈的寒病。制
砚的少女錾告诉银古,用过砚台的人都已死于寒病,此后她便放弃了制砚。原来在砚
台中栖息着名为“噬云”的虫,有风则飘浮天际,无风则沉积为石。自责的錾想销毁
砚台,但银古和化野认为虫是无辜的,劝说她让噬云回归自然。在夏日晴空中,噬云
化为冰雹纷纷坠落时,女制砚师也重拾起制砚的信心。
看点:噬云被气压所迫,钻出孩子们的口鼻时,非常壮观。对人心的刻画一般,银古
和化野有点说教味。但重点落在世界观的进一步展现上:“你只是在后悔把不该带入
人世的东西唤醒了。虫本身没有错,所以让它恢复本来的样子就好了。”原作里对随
着时代进步,逐渐没落的行业有深切的同情,这种同情也反映在女制砚师从被迫放弃
制砚到重操旧业的变化上,而动画对此弱化处理,使故事变得更单纯了。
译名辨析:女制砚师在原作中没有出现名字,但在某字幕组的动画中出现了“錾”的
称呼(凿打坚硬物品),不知是人名还是对制砚师的称呼,待考。虫的名字有翻做“
吃云”,个人觉得颇有饕餮相,不如“噬云”,有种文雅的诡异韵味。



十话小评:
       这5话取自原作2-3卷的故事,无论在剧情编排上还是立意上都成熟了许多,
除了第六话,总的来说故事和人物都很积极。无论是第七话的虹郎,第八话的白羽,
还是第九话的祭司夫妇,第十话的制砚师,都努力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比《旅行的
沼泽》里被银古救出的姑娘积极得多。
       动画制作上依旧保持了水准,第七话和九话的画面效果直追《绿之座》。第
七话里,当七彩瀑布倒流时,天地间仿佛独剩虹蛇的那种气势,美得令人窒息,难怪
造桥匠父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了。第九话里那沉甸甸黄灿灿的稻
谷,在彰显丰收的喜悦时,也透露着生死轮替的悲哀与沉重。而音乐方面则越来越精
彩,每一话的ED都是从剧情中延伸出来的背景乐,非常自然,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悠远
韵味。
       最为深刻无奈的故事是第六话的《朝花夕露》。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
秋,所以朝生夕死的虫也就没有悲喜,不会受伤,因此成了逃避现实的最好方法。像
这样的故事的故事在漫画里还有不少,而且篇篇精品。但是作为动画,恐怕还是会选
择比较积极的主题吧。
       和前五话一样,这一回合的故事再次结束在化野家。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制作
组刻意的呢?如果是刻意的,我大概可以推测第15话会选择原作的哪个故事了^_^

立于人与虫的相临点上,虫师银古的箱子里,传说仍在继续……


==========================================================================
远眺群山,风景万千。

无限的生命,不定的形态,往返于人虫之间,虫师银古的旅程跨入了山野新章。

第十一话:沉睡的山
人:无直
虫:鼹虫&白蛇

剧情:山中出现种种异象,银古操纵“鼹虫”找到失踪的老虫师无直,发现他竟是山
神。原来误杀旧山神后,无直就担负起了神的工作,以至不堪重负。为了村人的幸福
,无直不顾银古的劝阻召来了“白蛇”。吃掉无直的白蛇成为了新山神,自然也恢复
了平衡。沉睡的山中,只有对逝者的追忆仍在初雪的寒意中袅袅不散。

看点:第三个虫师了哟,可是为什么又是老头子……白蛇的叫声极赞,召唤鼹虫的银
古极帅,老虫师的帽子极有趣。银古又想逆天,不过这回失败了,最后对着白蛇无悲
无喜的眼睛,坐在初雪的山坡上时,他的背影好悲哀……

译名辨析:这一话实在有太多的专用名词,而且居然都语出无典,恨。

鼹虫:ムグラ,这个类似鼹鼠和澡草类结合体的词语,有好几种翻译。根据它的形状
,可以翻为“葎”,一种野草,但作为虫的特色不明显;根据它的习性,可以翻为“
土龙”,蔓延在土中,如同山的神经,但又似乎太难听了。最后根据它的活动状态,
和虫相结合翻为“鼹虫”。(话说,这东西比式神和白眼好用多了,就是使用地点比
较局限……想歪了T_T)

山神:这个词在原文里有好几种叫法,第一种是ヌシ,是银古看到山的异象后,最初
推测的东西,类似土地神之类的神灵,可以翻成守护灵、灵兽,在故事里就是指守护
山的存在,但当时银古还没确定是什么虫。第二种是山の神怪,是银古和老虫师对谈
时提到的,明确的山神,故事里被误杀的山の神怪是一头野猪(让人联想起《幽灵公
主》呀)。第三种是クチナワ,本意是“龙”,是一种专吃ヌシ然后取而代之的虫,
样子是巨大的白蛇,叫声像敲钟。有字幕组翻译为“朽绳”,出典不明。

第十二话:眇之鱼
人:银古&奴伊
虫:永暗&银虫

剧情:孤儿阿勇被虫师奴伊收养。他发现奴伊和池塘里的鱼都只有一只眼。奴伊告诉
他,寄生在“永暗”里的“银虫”夺走了他们的眼睛。目睹独眼鱼被“永暗”吞噬的
景象,阿勇劝奴伊逃离。但一切都已太迟,奴伊进入了永暗。为了让阿勇活下去,奴
伊教他献出右眼。重回人间时,阿勇已失去了记忆。他为自己取名“银古”,用仅剩
的眼睛望着阳光,独自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看点:终于终于终于……来到银古的身世揭密之卷了!最大看点当然是银古的素颜…
…错了,是作为正常人类时的正太脸。这一话让我们发现原来死鱼眼也曾有过圆溜溜
亮晶晶的纯洁时代,着实让人感动。当然个人最喜爱的绝对是土井阿姨配音的奴伊啦
!银古的老师,再生父母,精神导师……随你怎么说她的地位都不为过。在这一话里
,对《睑之光》以来悬停空中的“黑暗与光明共生”的现象追本溯源,“永暗”和“
银虫”被作为正式的虫名提出,银古的白发和独眼的秘密也揭露了,同时也布下更大
的悬念:一旦开始白化,迟早会变成“永暗”。那么银古的光明世界会在什么时候走
到尽头呢?令人担忧又令人期待后继发展。然后我们发现,原来我们一直在用银古的
目光观察的这个世界,其实是自奴伊一脉相承的!难怪之前各话的旁白要用奴伊的声
优了!(也可见我家土井阿姨的地位有多么重要^_^)。

按漆原本人的说法,这个故事本来是个独立于系列之外的,但却深受读者喜爱,大概
因为看动漫的人大都有对主角的由来刨根问底的习惯吧。借着追查主角身世,我们逐
渐接近银古的内心;借着奴伊的故事,不动声色地对前11话的世界观做了小结。十二
话是动画的一个季度结束时,在这里选择《眇之鱼》,在给人“故事告一段落”的感
觉同时,也有种“新的旅程即将开始”的隐隐期待,制作方确实是颇费了一番苦心的


译名辨析:永暗,原文“常の闇”,表示恒常存在的黑暗,目前为止我想不出有什么
比“永暗”更合适的译名,虽然这个词看着有点别扭。银虫,原文“銀蠱”,注意“
蠱”其实是“蛊”的繁体,“蛊惑人心”这个词都听说过吧?也就是说“銀蠱”这个
名字带有迷惑人心的意味。而在篇末出现的银古的名字“ギンコ”,似乎只是“銀蠱
”的片假名读音(不确切,待考)。银古之所以会给自己取这样一个名字,大约是暗
示着他并未完全遗忘在“永暗”中发生的事,至少最重要的“銀蠱”的发音他还模糊
记得。这个名字里有他沉没的过去,有他存在的意义,也将伴随着他走完与虫相伴的
一生。

第十三话:一夜桥
人:阿全&花子
虫:伪葛

剧情:在一座仅以吊桥与外界相连的山村里,传说摔落桥下的人会失去魂魄。花子在
与阿全的逃婚途中失足落下峡谷,却毫发无伤。银古发现她被一种名为“伪葛”的虫
寄生,可能已经死亡。唯一的希望是等“一夜桥”出现。午夜时分,伪葛开始迁移,
形成了横跨山谷的一夜桥。它能否引渡这对恋人到达幸福的彼岸呢?


看点:一夜桥的形成没有预想的壮丽,在惨白的月色下无光无彩地纠结,无声无息地
消逝。但回头一想,一对小恋人都死了,几乎黑白的画面才更适合这个故事也未可知
。必须再次指出的一点:“苍蝇不叮”原理在这个买卖婚姻的悲剧里仍然有效。阿全
和花子掉下桥前,都对自己选择的未来感到惶恐,继而犹豫,继而退缩,继而回头。
而古今中外的传说里,逃跑中回头都没有好下场,因为那代表信念的动摇。带着这样
的犹疑,即使逃到了新世界,俩人也不会幸福吧。那么,是不顾别人追求自己的幸福
,还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阿全和花子为此彷徨而丢失了得到幸福的机会。但在故事
结尾,银古还是说出了“一夜桥一定会很快再架起来的。”虽然得到幸福的机会非常
短暂,但追求的渴望无论人或虫都一样强烈。只要有这种愿望,希望就恒久存在吧。


译名辨析:补完中。(看的是无字幕版,暂时不好评价。)

第十四话:笼中
人:木助&小雪

虫:借间竹

剧情:木助一家无法离开竹林,被认为是白竹精作祟。银古发现白竹其实是一种名为
“借间竹”的虫,而木助的妻子小雪就是人虫混血儿“竹之子”。主竹的汁液养育了
她,也困住了木助。看着丈夫思乡的背影,小雪流着泪砍倒了如同父亲的主竹。失去
了食物来源,“竹之子”们不到半年便相继过世。然而在她们的墓碑上,新生的竹笋
里却再次传来了婴儿的哭泣……

看点:补完中。总的来讲这是一个“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家人的事”的故事
,而夫妇俩都为了彼此背叛了自己的家族——这话题太沉重了,我还是等着看翠油油
的竹林,和包在笋衣里的粉嫩嫩的竹妖吧~~

译名辨析:补完中。(我等着看“借间竹”、“主竹”、“竹之子”、“鬼虫”等词
语会怎么翻……)

第十五话:啸春
人:春见&玲
虫:空吹

剧情:银古躲避风雪时,认识了玲和春见姐弟。每当冬天粮荒时,春见就会失踪,然
后带来冬天没有的野菜,一直昏睡到立春。银古告诉玲,作怪的是一种名为“空吹”
的虫,并教给春见各种虫的知识。但这一回春见昏迷后却再没醒来,去调查的银古也
被空吹吸走精气陷入昏迷……违反节气盛开的幻春之花,大雪中翩翩飞舞的空吹,远
离尘嚣的农舍里,人与虫比邻而居,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看点:关于银古的故事里,《啸春》是除了《眇之鱼》、《笔之海》外我最喜欢的一
个。前面的故事里,不是虫吃了人,就是人杀了虫,要不就是赶走虫,总之就是做不
到“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但这一话里,在大雪的深山里,吸取人的精气,却又给
人带来春之讯息的“幻春”,与春见一起回家,在同一屋檐下渡过严冬,化茧成蝶的
“空吹”,竟都是这样美丽,这样祥和。人与虫比邻而居的地方,不正是虫师寻求的
最终境界,适合银古的家园吗?

译名辨析:补完中。

十五话小评:

终于进入身世篇了……我是说,我们终于知道银古除了有个粗心的医生朋友外,还有
个启蒙恩师奴伊。这个女虫师虽然是初次露脸,但我们也不会太陌生。首先,银古从
模样到表情到抓虫的本事都是从她身上扒下来的;其次,我们之前也没少听过她的声
音——没错,就是那个在各话结尾时念白的女声,那充满了沧桑的力度,那似乎超然
物外又无比温暖的感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我们还知道了银古也曾是个
非常可爱的小正太,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

这次的故事都发生在山里,盛夏天空里淡淡的青灰,秋季山林里金色流转,白雪的山
上鲜花盛开,白竹比人类更有人情味,横跨山谷的一夜桥能否引渡渴望幸福的那对恋
人……最后,一旦开始白化,迟早会被永暗吞噬的银古,他的旅行究竟有什么意义?
将终结于何方?

前面曾预测动画每五话要做个结,而且五话和十话确实都结在了化野医生家。这一回
的中转站《啸春》更给我们提供了YY的大好理由:玲是个多好的女孩,又多么需要银
古啊。银古桑,勇敢地追求爱情吧!让春见继承你的衣钵吧……

根据目前的趋势无责任推测:20话或26话会出现《笔之海》的故事,但是原作里的《
笔之海》在《啸春》前面啊……难道说制作方想撮合银古和玲?可是我更喜欢那个混
身爬满“纸鱼”的残疾姑娘啊……

大结局怕是会做开放性的吧,就好象五、十、十五话一样,旅程暂告一段落,似乎有
结束的兆头,但抬头一看,未来还很漫长,路边风景万千,所以故事永不会结束。



==========================================================================
评点:
其实我私下蛮想看银古再次遭遇永暗的……但若在26话拍出这种东西来,这片子的总
体水平就要下降了吧。

和很多人一样,总觉得虫师让我深受感动却难以表达。当然,有些动画未能表现的东
西,漫画却很好地体现了。有些漫画无法表现的东西,动画则很生动地体现了。所以
两者都看的话,大概能感受到更完整的虫师世界吧。

话说,我们看到的动画是在尊重原作神韵的基础上商业化了,所以更好看,更浓烈。
这是它的成功。而漫画在一般人眼里怕是写意到极至——说难听点就是潦草。但漆原
小姐真的是讲故事的高手,若是不刻意关注画面,就能感受到如同动画配乐般的袅袅
山风——如同某日本网站评论的,能让人感受到山野间湿润清凉的气息。这是一部需
要沉下心体味的作品,需要人生阅历才能真正读懂的作品。

但最神奇的是,它并不高深,即使少不更世的孩子也能被它吸引,受到自己都不明所
以的感动。

《东京爱情故事》的原作者柴门文曾说过,有一些东西全人类都是共通的,她称之为
人类情感的“最大公约数”。任何人遇到了这种公约数都会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
感觉。《虫师》捉住了这个公约数,所以理解的人也好,不理解的人也好,它都能显
露出亲切的样貌。


--
                ___  
       ______   ▊   _____ _     _____ _●_       _____ ______
▊ ▊  ▊  ▊ __▊__ ▊ ▊  ▊◤ ▊ ▊  ▊  ◣ ◢ ▊_▊ ▊  ▊
▊_▊_ ▊  ▊   ▊   ▊_▊  ▊   ▊_▊ _▊_ ◥_◤ ▊___ ▊  ▊
              __▊               ___▊                        
http://ark.hagongda.com/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1_0x1qEcWkRL9H.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7.7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2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