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ryTale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I (●逆风飞扬●), 信区: FairyTales
标  题: 被遗忘的大腕--谈谈郑渊洁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Nov 26 12:59:03 2004), 转信

今时今日,不知还有多少人听说过、记得起郑渊洁这个名字?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这还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市面上根本没有什么适合我那个年纪看的杂志、报纸。依稀只记得家里订过《讽刺与幽默》、《故事会》之类东东,现在不是几乎都看不到了,就是改版得面目全非。到我小学时,无意间读了《魔方大厦》和《309暗室》,印象还不错。后来买了一本《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由此也记住了郑渊洁这个名字。后来开始订阅《童话大王》,一直坚持到了高三,然后就没订了。倒不是学业繁重,反正我从来就没认认真真学习过(所以现在晚景凄凉,弟弟妹妹们可千万别重蹈覆辙啊!T-T),而是对他的作品逐渐没有兴趣了(当时的兴趣转移到红警、沙丘上去了)。回想起来,他的作品毕竟陪伴我渡过了童年时光,毕竟曾给了我不少欢乐。所以突发奇想,想回忆一下郑渊洁及其作品。

1、《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这是我最先接触的郑渊洁的长篇作品。故事大概是讲两支老鼠为了摆脱自己不名誉的出身,立志靠自己劳动果腹。后来两个人相遇了,成为好友,共同打拼出一片天地。颇有点什么《巨人》、《大时代》的套路,不过在那时候,这可算是很新颖的套路了。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传统反面角色,一只有点较真的传统意义上的老鼠,自然是对他们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很看不顺眼,于是就成为了宿命之敌。而作为正义方仲间登场的,还是老熟人皮皮鲁。最后自然是正义方获胜,但是舒克、贝塔只是把宿敌海盗流放到一个荒岛上去了,这在我们那个银幕上充斥着“我代表党、代表人民,处决你!”的时代,可说有点另类了。结局是两个主角 坐一艘宇宙飞船去太空冒险了。如果搁在现在、或是外国,怎么着两个主角也该是一男一女啊?可在当时,只有资本主义童话里才有王子公主,俺们的童话里都是阶级斗争,像这种宣扬个人奋斗和哥们儿义气的童话,已经算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了。

    一开始,俺只是单纯的被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住了,而很惭愧的对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好温馨的字眼!^_^)毫无领会。等长大了一些,对郑渊洁有了更多的了解,才慢慢体会出其中的深意。一个只上过四年小学(还是文革期间的四年,比私塾还不如)的人,执着的想当个作家,可以想见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那个依旧等级森严的时代,不知挨过多少白眼、听过多少恶毒的讥讽。其实,文革末期,坐在“做鞋”里的,又有几个是有真才实料的作家呢?标准的政客倒有不少,三大任务倒是执行得不错:摧残老作家、扼杀文学青年、吹捧当权者。直到我长大了,文联、作协里依然好不到哪里去,何况他那个时代?只怕连身边同样出身的人也不会理解他,所以我一直觉得海盗其实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反面人物,只是一个很守本分的“老鼠”罢了,恐怕这正是他一些身边人的写照。这样的郑渊洁,难免有些过街老鼠的感受了,然而这样还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这正是俺佩服他的地方。至于最后他的一度成功,在更大意义上并不是他本人的能力所致,而只是时代的选择,他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们那时候饥渴的真空。如今, 在网上好文不断,以他的底蕴,被时代淘汰也是十分正常的。

    使俺更加确信这是一部自传体童话的另一个原因是,文中舒克、贝塔开了一家航空公司,对地勤、飞行中的一些细节的描写,与他服役时在空军干了六年维修的经历不谋而合。

    前一百回的《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是很不错的作品,虽然结局不是太精彩,但童话故事的通病就是如此,也不能要求太高。可是后来他又续写的后作。则是不折不扣的狗尾续貂了。不但前作批判现实的风格荡然无存,情节更是诡异无聊(能同时做到这两点,还真是强),更糟糕的是还到处充斥着性暗示描写。这有可能是如他所说“我的写作跟随着他们(读者)年龄的增长而成长,也有某种程度上的迎合,写作风格也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但是,这种尺度的把握是相当难的,郑渊洁显然不擅此道。结果写出来的东东,既令那些纯洁的同学皱眉不已,又令俺这样的坏孩子斥之为小儿科。此后他的写作功力提高有限,这种倾向却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招致一些家长的抵制。

2、《飞马牌公共汽车》

    这是一篇很传统的讽刺类童话,不过写得相当直白。故事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堵车。只是堵的太夸张了一点,刚巧又有十分认真负责的交警,坚守公共汽车未进站不得上下乘客的交通规则。于是所有乘客的生活就得局限在这小小的车厢里了,这一阵好堵啊……直堵了一十二载寒暑春秋。其间,车上的乘客由百般不适到安之若素,到最后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其间种种一言难尽。颇有《变形记》之遗风。这应该是郑渊洁买车以后的真实体验的艺术夸张吧?所以很有感染力。只是,文风上的变化很令我不快,开始堆砌成语、开始写一些能让你念到背过气去的长句……但瑕不掩玉,这依然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

3、《蛇王淘金》

    当年十二生肖系列曾一时热卖,封面的剪纸图案我尤其喜欢,但其中真正成功的作品,只有《蛇王淘金》这一篇。故事讲的是新上任的蛇王问大臣们世上什么东西最好,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金子最好,因为有了金子就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了。于是蛇王发动所有的蛇去淘金,很快就有了许多黄金。这时,蛇王突发奇想,要去当一回人过过瘾,有道是有钱能使磨推鬼,居然愿望就达成了。于是他托生在一个普通家庭,被取名为阿奔,开始了在人间的淘金过程。

    然后就是每一个小孩都很熟悉的生活了:上幼儿园、上学前班、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上重点小学,拿做各种痛苦的课外练习跟家长讨价还价,争取那半个小时的甜蜜时光……不知各位高才生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反正我这种坏小子是都经历过的。其中也有不少对于教育现状的讽刺、对于家长疯狂(请原谅我用这个词)的催逼孩子的揶揄、对于孩子的同情……。这时应该是他的孩子上学时吧,听着自己的孩子诉苦,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读书的时候,遂欣然命笔,一挥而就。上学读的时候倒是酣畅淋漓,可是等到自己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之后,还是一样要硬逼着自己孩子学习,现实逼人啊。唉,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篇里,成语堆砌、长句泛滥的现象依然严重。虽然如此,还是喜欢这篇。喜欢全家人以为是在梦中,吵完架还生气不睡觉、第二天起来却相互献殷勤的场面,喜欢绑架才索赎5w、几百块的玩具就让家长咋舌的细节……因为这一切是如此贴近我的童年生活。又一次印证了那个简单却深刻的真理——只有贴近生活的作品,才能得到读者的共鸣。只是现在还有几个写手记得这句话呢?又或者现在那些拽人写的东东根本就不是为了给广大劳动人民看?

    最后引几句《蛇王淘金》里的话作为这一段的结束语吧。“阿奔头一次看到家人这样撕破了脸争吵,他终于知道了掩藏在和睦气氛下的是什么,也知深了蛇不如人类的地方是什么。蛇不喜欢谁就去咬谁不会为了维持和平而装出喜欢对方的样子,而人类会为了大家的和睦生存而牺牲自己的喜怒哀乐。阿奔觉得人类比其它动物高明当然活得累了点儿”、“看着这样的场面阿奔真是感动,他觉得这就是黄金,人活着并不全是为了自己,为别人活着的人有时更幸福更惬意”、“阿奔在人间的淘金历程只得提前结束了,他淘到了不少黄金,也有许多遗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世间有相当多的爸爸妈妈是不合格的。阿奔真想教给天下的父母一个测验自己是不是合格爸爸妈妈的方法--请你们问自己的孩子一个问题:‘倘若人死后可以再生而且能够选择,你下辈子还愿意给我们当孩子吗?’从孩子的答案上,父母就可以判断出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爸爸妈妈。……‘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再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当一回孩子--如果他们让我多看动画片和不让我上学前班重点小学的话。’蛇王坐在王位上时常这样想”

4、《大灰狼罗克》

    《大灰狼罗克》是个短篇集,每篇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上下之间毫无关系。甚至罗克的性格、背景也没有一定——有时候拖家带口、有时候又孤家寡人,有时候比牛还笨、有时候比兔子还精,诸如此类。颇有点类似格林兄弟笔下的汉斯,也是那种代号型人物,只看场景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演员,这位万能侠就得顶上什么。在这个系列中,那种测试肺活量的句子要少的多,终于回归到那种朴素的文风了。可不幸的是,出现了一种更不好的倾向——把童话当成寓言来写。

    诚然,有很多著名童话都是针砭时事的,不少前辈大家尤擅此道。然而我以为,像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鲍姆的《绿野仙踪》那样,小时候把它当成当成童话来读、长大了才看明白是时政讽刺小品的,才是讽刺童话中的上品。像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以降就失之直白了,但文字把握的好能让人掬一捧泪的也算中品。《大灰狼罗克》嘛,说句老实话,的确是良莠不齐,不过良的也远未达到中品的水准,莠的就不谈了。童话毕竟有童话的写法,寓言、笑话之类也是如此,而《大灰狼罗克》这样不伦不类的作品,实在是难以在读者心中留下什么印象——反正我现在是一则都记不起内容来了。

    既然说到改编,下一段就说说郑渊洁作品的改编情况吧。

5、《旗旗号巡洋舰》、《红宝石公寓》、《大侦探荞麦皮》

    这三部作品,是我个人目前为止看到的郑渊洁的改编作品中比较好的了。《旗旗号巡洋舰》是改编成木偶剧的,剧情没有太大改动,算是部中规中矩的改编作品。在那个时候生产的国产美术片,只有木偶剧还差强人意,真正的动画片没什么杰作,偶记得的就只有一个《天书奇谭》还不错,幸好再以前的不少国产动画片还不错,我那个时候还不用担心祖国的美术片事业。谁知后来倒是一茬不如一茬,《魔方大厦》还能硬着头皮看下去,什么《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就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再后来虎吹一时的《宝莲灯》、《我为歌狂》,现在还有谁记得?水平还达不到当年香港弄出来的《倩女幽魂》呢。现在的学龄前儿童都分得出桂正和与游人的画风区别,要是我们的美术片工作者继续抱着这种糊弄观众的心态糊弄自己,祖国的美术片事业就岌岌可危了。

    跟可怜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门相比,《红宝石公寓》就要幸运的多,没有毁在俺们杰出的美术片工作者的手里。这部作品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汗,真牛!平心而论,这部片子还算不错,主角的演技还不错,有些局部的表现力度比原作还强。但可惜的是,由于原作的知名度不大,这部片子很快也湮没无闻了。

    有句老话说的好,没有最牛,只有更牛!跟上面这个比起来,《荞麦皮大侦探》绝对属于更牛的范畴,它被改编成了……话剧…… -_-b……。既然改编成了话剧,那么好与不好大部分就取决于演员的功力而不是剧本本身了。老舍的《茶馆》写得该好吧?不是一样顶不住濮存晰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好在我只看过一遍《荞》,而且就我个人这么差的戏剧修养和欣赏眼光来看,我所看的这部还是演的很不错的。尤其是演荞麦皮的那位演员,从走台到亮相,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尤其是穿在身上的半头驴,既得南派旱船之清丽,又有北派舞狮之雄健。似一身而兼杨小楼之英武倜傥、盖叫天之灵动狡黠、尚和玉之刚猛利落……嘿嘿,吹得过了点 ^_^b,但真的是一看便知有武生功底。最难得的是,他对于人物的刻画很到位。

    其余配角也演的很不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皮皮鲁是个女演员演的,而且长得相当不错,尽管她已经竭尽全力使自己看起来像个男生,可是稍有眼力的人都可以看出……这可与俺心目中的皮皮鲁形象相去甚远了。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她的脚踝和小腿可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看,以至于今时今日俺对那部戏最深的印象就在于此了……相信广大男同胞都可以理解的喔!^_^b

    其余的作品,就没见过改编得很成功的了。尤以《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为最,真是开张纪中之流的先河。

6、《舒克舌战贝塔》

    这部连载不是特别好看,但它对于我来说却是极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前,我一直在犹豫是不是继续购买《童话大王》,当把《舒克舌战贝塔》看了5、6篇之后,意志不坚的我终于……叛变了革命!

    从那以后就再也没看过郑渊洁的作品了。毕竟,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总是令人不忍直视的。

7、结束语

    当我知道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罗克成为注册商标时,当我知道郑渊洁在北京开设专卖店时,年轻好憧憬的我,曾一边赞叹这在当时的名作家中难得一见的经济头脑,一边误以为他似乎能够大有作为了,似乎中国的《少年JUMP》触手可及了,似乎中国的集英社就要拔地而起了……说实话,这在当时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即使是今天看来,成功的机会依然不小。以郑渊洁当时的号召力几乎可以说是登高一呼天下景从(夸张的老毛病又犯了 -_-b),召集一批有各方面专长的青年围绕在他身边共创一番事业并非什么难事。

    然而,他的局限性毕竟表露出来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一个人为《童话大王》供稿,以后的几部改编作品惨不忍睹,在市面上波澜不惊。再然后,江郎才尽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又一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再嚣张的写手,也不可能一个人支持一个刊物。最后是悄无声息,泯于众人矣。

    郑渊洁的失败,在于没有及时的从一个作者转变为一个总编,在于没有及时从一个文人转变为一个商人,更在于孤芳自赏的心态使他自己主动的脱离了他的读者群,在于文人相轻的陋习使他不愿奖掖后进。可以说他已经完全背叛了他自己的过去和他深植于其中的土壤。而限于他的知识构成,又使他不可能进化到能够把文化变成商品成功赢利的那种知本家的层次。终于丧失了自我。可以说,作为作家的郑渊洁、作为名人的郑渊洁,早已死去。而且正是他亲手摧毁了自己巨大的无形资产。

    从这个角度看,倒好像是金盆洗手一样,反而可以无拘无束的享受他的平凡人的生活了。谁知道,这是失还是得、他是大智还是大愚呢?

    郑渊洁,他只是一个……幸福的人!幸运而又有福气,这在如我之辈,大约此生只有高山仰止的分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