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Forum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urfman (大地的孩子), 信区: Fashion
标  题: 圣罗兰:永远爱我,要么永远都不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an 11 16:49:55 2002) , 转信

转自263生活
                       圣罗兰:永远爱我,要么永远都不  
 
  巴黎时间1月7日中午12点,对于世界时装界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世界最大的
高级时装品牌之一——圣罗兰的首席设计师、典雅主义设计风格的最后一位天才伊夫·圣
罗兰宣布退休,他在玛索大街5号的时装屋从此关闭。从香奈尔、克里斯汀·迪奥,到圣罗
兰,高级时装设计的典雅主义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尽管他本人并没有说明退休原因,但是业内人士称:这是由于他对于设计艺术本身的
兴趣,无法与越来越商业化的时装业运作相融洽。就像他自己的一句名言———“永远爱
我,要么永远都不”,他最后选择了离开。

    10分钟结束一个时代

    黑色礼服、黑色领结,65岁的圣罗兰像出席40年来每一次他的个人时装发布会一样准
时,推门走进巴黎第16区玛索大街5号屋。塞纳河上圣母院的钟声刚敲过12下,1月7日,一
个阳光明媚的正午。

    此时,以他本人命名的时装屋里,正齐刷刷地坐着5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时装记者,他
们被告知圣罗兰马上要举行一个新闻发布会——对于这位从不接受采访的设计天才来说,
这还是头一遭。此前,关于与克利斯汀·迪奥和香奈尔齐名的“时尚王子”即将退休的消
息已经传遍了整个时装界,两天前《世界报》还专门作了报道。其实从1993年起,这种传
闻就从来没有断过。况且今天的沙龙布置得毫无肃穆气氛,仿佛2002年春装发布会马上就
要开始了。

    然而当圣罗兰坐上主席台,背对着那标志性的黑底映衬的“YSL”布景,神情庄重地开
口讲话时,大家知道这一刻终于还是来了。圣罗兰只是埋头读着事前准备好的发言稿,他
感谢迪奥和香奈尔,感谢这么多年来始终不渝的支持者,感谢那些穿他所设计的服饰的女
性。他念得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甚至那些法语初学者也能感受到一种挥之不去的离别


    现场愈发寂静无声,他开始谈到心中“美感的幽灵”,谈到自己的恐惧和孤独,谈到
困扰他本人多年的镇静剂和毒品,谈到“忧郁的牢笼和康复院”。最后他说:“我为自己
的原则和信仰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从来没有背叛过他们,所以我选择对我一生钟爱的事业
说———再见。”随即他站起身,孤身走向后台,就像每次时装发布会曲终人散时一样。
一个典雅主义时装设计的时代,从香奈尔,到迪奥,到圣罗兰,就这样在10分钟里划上了
一个句号。

    不满商业化运作

    然而,圣罗兰发现保护自己越来越难了。现实并不像1971年他结婚时宣称“永远爱我
,要么永远都不”那样泾渭分明,至少1993年和1999年两次商业联姻就不那么成功。前一
次埃尔夫·萨诺夫集团获得了圣罗兰品牌的控制权,后一次圣罗兰把成衣部和香水部卖给
了意大利的GUCCI,而后者又为PPR集团控股,尤其是当美国人汤姆福特接手了成衣部的设
计。

    尽管贝奇在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代表圣罗兰否认了与GUCCI集团的不合以及对福特的
不满,但是这在业界并不是什么秘密:对设计本身才有兴趣的圣罗兰,显然无法接受GUCC
I纯商业化的操作理念;而来自德克萨斯的“牛仔”福特,比起对文学、绘画、音乐和戏剧
兴趣甚浓的老合伙人贝奇,实在是差强人意。

    贝奇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创作第一,管理和发展第二。也许正是因为追求艺术为先,
圣罗兰的经营状况一直不是太好。于是,越来越身心疲惫的圣罗兰选择安静地走开。

    一生都“戒不掉”的荣誉

    圣罗兰40多年的合伙人贝奇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圣罗兰觉得自己在这个“商业
优于艺术”的时代越来越孤独,“就像你一个人打网球没什么劲一样,这时候,收起球拍
要比等在那里没有人接球好得多。”对于设计艺术本身的偏执,就是他的原则和信仰。

    自从1953年初到巴黎,这个永远给人感觉有些怯怯的,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一
直就向往躲在“一个想象和孤独的艺术世界里”,圣罗兰对此解释说:“这样可以保护自
己。”当时,17岁的他把自己创作的时尚画给《时尚》杂志总编米歇尔·德布霍夫看,后
者一下子就发现他惊人的设计才华,于是把他推荐给了著名时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
不到一年,迪奥公司三分之一的时装就出自圣罗兰笔下,次年他就被升为技术指导员。

    1957年10月24日,迪奥突然去世,圣罗兰临危受命,接下了即将到来的时装发布会。
世界时装界至今都难以忘怀1958年1月那个激动人心的春装发布会,媒体竞相争宠着这个不
过21岁的小伙子,闪烁个不停的镁光灯下是那套名为“TRAPEZE”的系列时装和永远藏在黑
色牡蛎框眼镜后的躲闪的双眼。那套用黑色毛绸设计出的饰有蝴蝶结的及膝时装,成就了
他“迪奥二世”的美名,并使其成为了迪奥公司的首席设计师。

    也许是天意,圣罗兰没有继续栖息在迪奥的影子下。1960年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
爆发,他应征入伍,对出生地的感情引发了孤独和不安全感,使他得了精神崩溃而被送进
医院。医生用了大量的镇静剂才让他安静下来。没想到就像他告别演讲时说的那样,从此
他再也离不开麻醉剂和毒品了。

    1961年,圣罗兰和忠实的合伙人皮埃尔·贝奇创建了圣罗兰时装屋;1962年1月,第一
套以他个人名义设计的时装系列发布;1964年,第一套香水系列“Y”问世,圣罗兰嘲解道
:“埃菲尔铁塔可不只是一个倒写的Y”;1968年女装男性化的“saharienne”系列,让香
奈儿赞不绝口,称“这就是我精神的继承”。

    到2001年被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法兰西荣誉团统领为止,40年来,圣罗兰的魅力风靡
世界,所获殊荣无数。如果说有一种毒瘾他一生都戒不掉,那无疑就是荣誉本身。

    圣罗兰称,作品不需要现实,只要表现出印象、幻想和壮观,而他设计的高级时装是
给女性以聪明美丽,还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质。他还不时发表有民俗风格的服饰,从吉普
赛式、印度、高加索到斯拉夫、土耳其等,都大获成功。

    他比烟花寂寞

    或许贝奇是世界上最了解圣罗兰的人,他说圣罗兰总是远离喧嚣,生活在不安中。“
他生来就有一种神经质式的忧郁,总是害怕失望”,就像他最喜爱的作家普鲁斯特笔下的
人物,“所有人的所爱,却是一个人的惶恐。”在这天才倍感孤独的时代,圣罗兰选择了
安静地走开:既然“婚姻”让他无法感到“永远爱我”,那么就“永远也不”。

    想起一部电影的名字《比烟花寂寞》,圣罗兰只是又一个拒绝与盎格鲁·萨克逊式的
商业模式作出妥协的孤独者。就像去年法国隆重纪念的作曲家甘斯伯和大导演基斯罗夫斯
基一样,总有一些人只认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永远孤独并无悔地走下去,而且还会有的


    最后的1月

    即使玛索街5号的卷帘门就要永远拉下,这个1月仍然像40年前一样,属于圣罗兰。

    1月22日,在蓬皮杜文化中心,圣罗兰将举行1962-2002年的作品回顾展,届时将把激
情洋溢的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时装设计组合。

    1月19日到29日,将有一个1962年圣罗兰春装发布会时的摄影展,照片选自《传奇的诞
生》摄影集。

    最后,1月21日到2月21日,巴黎拉法耶特展览馆将为圣罗兰倾其所有的橱窗,就像圣
罗兰为时装设计倾献了一生的才华。

    在这最后的1月,这个蔑视中产阶级平庸之辈,福楼拜式的绅士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怯
怯地请克里斯汀·迪奥看时装草图,惴惴不安地等待着答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4.14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