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vwenjun (ETS), 信区: Food
标 题: 云南特色小吃——过桥米线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Aug 12 00:36:55 2006)
过桥米线
云南名小吃,莫如“过桥米线”的推广最为成功,如今大江南北,都见高揭起它的名
头,以云南风味为招徕。但不少地方的过桥米线,难免有桔生淮北之憾,要吃正宗的过桥
米线,还是得在云南。
到云南之人,无不被推荐首吃过桥米线,而昆明大大小小过桥米线的兼营或专营店,
多如牛毛,虽未连锁,至少已连串,它们往往开列从五元到百元一套的过桥米线任君挑选
,过桥米线大有从小吃到大餐、宴席发展的意味,不知幸耶不幸。
吃过桥米线必先听一个故事,知道家世,吃起来会因趣味添滋味。传在滇南蒙自,一
秀才在南湖亭中读书,秀才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了门、穿小
路、过了桥到亭中时,米线已不热,且有点“糊涂不清爽”的意思了。这秀才娘子便琢磨
起来,如何解决这保温与清爽的问题?她发现汤若有油封在上面,有若盖盖能保温,佐料
、米线等如吃时再放、就能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
米线烫好,生里肉片、腰片、鱼片、豆尖、香菜等另放。过长桥到亭子时,将佐料等放入
烫熟,再加米线,此时香鲜滑爽兼而有之,与往常全不一般。此法传出,人争相效仿,因
其原要过一桥才吃这米线,就干脆叫“过桥米线”了。
故事有趣,将原来不过是中国食法中之“过桥”一法,巧妙融于米线吃法的缘起中,
既为来历,又示吃法,天衣无缝,证明这首创人不丹。 过桥米线虽有无数花样,但其根本
总在于一汤。以壮母鸡、老鸭、筒子骨熬汤,水与料为六比一,须6小时以上才好。汤要
滤过,使其清彻,装碗要加味精、胡椒,上面浇鸡鸭油一层。这汤端上时切不可遽尝,因
早有不知之人急于喝汤被汤烫伤唇舌食道的笑话,定要小心。
汤来后将各生片缓缓放入,最后放米线就可吃,不懂可让服务员代劳,也可看别人如
何做。说到看别人,有人编一个小笑话,可附在这里佐餐。
说有一人不会吃这过桥米线,别人告诉他“看旁边人如何就如何”。这人去到餐馆,
要米线后看旁边老者下肉片、鱼片,他也忙下肉片、鱼片,下豆尖、腐皮,他也忙下豆尖
、腐皮,他也忙下豆尖、腐皮,下米线,他也忙下米线,一切如仪。到要吃时,这旁边食
客有个习惯,遇有美食赞叹时,筷子不由自主在碗边轻轻一击后才食,这人以为是必要程
序,也忙将筷在碗边一敲才吃。那旁边老者刚吃一口米线,弄得稀里哗啦,一阵忙乱,这
人一看,推碗起身道:“这则难学,过桥米线吃不成。”
“先生的妙处实在难学”,初吃过桥米线不可不慎。至于这味道么,“不吃不知道”
。
--
□□□□□□□□□□□□□□□□□
□ □
□ Anything is possible!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3.17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3.2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