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zxw (hi), 信区: Food
标 题: 二 “喝酪啊!”——奶类食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Aug 13 08:41:08 2000), 转信
二 “喝酪啊!”——奶类食品
北京的奶制品,最出名义最普遍的是“酪”,酪是纯牛奶加工而成的。酪与酥
有区别。酥是奶油,汉代就有的。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释酥称:“酥乃酪
作,乃酪之浮面所成。”
北京的酪,作为一种清凉饮料,一般都在春节后天气温和时开始制售。串街走
巷的小贩,立春后,也有挑担子卖酪的,一边是圆木桶,木盖下衬一块洁净的蓝布
罩在桶上,揭开桶盖和蓝布,桶里用板分层架放一碗一碗的白如凝脂的奶酪。每到
春天晚饭后,胡同里就传来简而和谐的吆喝声:“酪喂!喝酪啊!”五六十年前每
碗也不过十几个铜板,合三四分钱。可是味道较淡薄,比不上店里的纯正。
北京专售奶酪的店称奶茶铺,从清代就有,辛亥革命后还存在了二十多年。这
种老式的奶茶铺非常保守,它的特点,值得一记。
奶茶铺过去在北京每条重要街道、闹市都有,店面都不大,设备古老、简陋,
没有一丝一毫现代点心店的装饰。店内一律设白坯木桌、条凳,连个椅子都少有,
顶多有一个木制冰箱或木桶,用以放置成品。木盖之外,盖一幅蓝布。设备虽简
陋,桌凳倒还清洁,而且店内总荡漾着一种淡淡的奶香味,主要商品就是酪。
在我一生所吃过的食品中,还没有一种在香、腴、隽、爽上能够比得上酪的。
它定型在碗中,表面洁白如雪,平滑如镜,形质又像豆腐花。入口酥溶,奶香四
溢,可以算得上冷食中之逸品,有一种高洁绝俗之感。这绝非我个人阿私所好,凡
是吃过酪的人都有此同感。
酪的定型,据说虽也借重于少量淀粉,但主要靠冰冻冷藏。上市以春、秋为
主,夏季怕馊腐不大做,冬季三九严寒也不大适宜。挑担子的质量稍差,奶质薄,
多加淀粉,滋味就逊色了。最好的酪,可以把碗倒转不流出来。
奶酪之外,则属奶卷、奶饽饽最称上品。
奶卷是取纯奶油,蒸发水份,用器皿定型,做成奶皮,用以包上甜馅,就成了
奶卷或奶饽饽了。
奶卷皮,有两种类型:一种叫盆皮。是用光滑的磁盆定型,表面平滑光洁,莹
澈如玉;另一种叫文旦皮。是用粗糙的陶盆定型,因水份蒸发大,脂肪高,盆底
糙、表面出现斑点,而且略呈淡黄,不是纯白,好象文旦表皮一样,故称文旦皮。
外观不美,但奶味更浓郁。一般奶品都用盆皮,文旦皮要定制,因为工、料都费,
价亦略昂。到1920年左右,这种文旦皮市上已很少乃至绝迹。
奶卷、奶饽饽,只有两种馅子,一种芝麻白糖、一种山楂蜜糕。由于奶质细
腻,使这两种馅子人口,也微感粗糙,但味道还是相得益彰的。奶卷的制法是用奶
皮铺开,将两种馅子各分一面,卷成双如意形,红白相间,非常美观。分大小两
种,小的长可二寸(市尺,以下文中全部用旧度量),每只五分钱。大的要定制,
长约一尺二寸,售价一元以上,相当于十二个烧饼的价钱。奶饽饽馅子相同,如一
只普通月饼大小,表面印花,约当两只奶卷的价钱。这种奶制品,质纯味美,远非
现在西式点心的奶类制品所能望其项背。
在奶卷奶饽饽之外,奶茶铺还备有纯奶油,备家庭自制点心,还有酪干,即将
已隔夜的陈奶加工,收干水份,加糖炒成块状,装盒出售。每盒约三两,价格在三
四角钱之间,味道极像上好的奶油大妃糖,奶味更为浓郁,毫无渣滓。奶油装碗,
叫“碗奶子”,拌白糖而食非常香美。
奶茶铺还有一种特制品叫“水乌他”,顾名思义,这可能是满语。它是以糖水
和奶油调制冷冻成型的小吃。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曾记水乌他,并说:“洁白如
霜,食之口中有如嚼雪。”水乌他大小形状,都与北京的酸梅糕、宁式的印糕、绿
豆糕相似,有梅花、方胜各式印模。人口即溶,化为甜的奶水,没有其他果汁杂
味,虽纯朴只是单调些。
写到这里,不得不使人回忆。约当六十年前,北京有一家小奶茶铺,创制一种
奶油烘饼,极受附近居民欢迎。从这家小铺停业以后,还从来没有看到有类似的制
品,为了不使之湮没无闻,借此一记。
北京阜城门有一条南北大街,过去叫北沟沿,现在是白塔寺东街。大街南北原
系一条明沟,街中一桥曰“马市桥”。在街北沟西面东,有一间简陋砖墙瓦顶的奶
茶铺,叫德顺轩。铺面很小,一间屋隔为两半,外间设座,内间住人兼操做。屋后
一小块空地,自养奶牛,每天鲜奶就取给于它。所以入屋后既有轻微的奶香,也有
干草及牛粪味。但他的奶酪、奶卷、酪干,倒是货真价实,比一般店铺质味都好。
当时此街冲要,既有白塔寺、帝王庙的集市,又是居民点,很是繁华,所以生意兴
隆。特别是正月十五上元节那几天,更是应接不暇。但平日非节非庙会时间,则较
清闲。因此每到春、秋两季,利用多余的奶及奶渣等,创制一种奶油烘饼,在门口
设炉制售。这种饼,用硬发面,和上奶油和糖,烘得又焦又香,咀嚼起来极为入
味。价钱不过四五枚铜板,不过二三只烧饼价格,但吃起来有细点的风味。当时附
近居民争相购买,虽不常做,但每次开炉,居民都闻香而至。可惜这种小店保守,
又缺乏经营方法,不会作广告,所以知者不多。约1926年前后,马市桥一带渐趋冷
落,小店生意也难维持,只好停业。这个独一无二的奶油烘饼的佳味,也随之绝迹
了。由此联想,我国数千年来不知有多少民间佳品,都因没有得到维护和重视,终
于失传,不能不说是个损失。
--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40.18]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qpzxw.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