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ekai (不辞职●不自杀●死守紫丁香), 信区: Food
标 题: 放下你的筷子(作者: 沈宏非)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3日13:50:1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罗兰·巴特对于筷子称颂有加。他认为,相对于刀叉,筷子有一种母性的温柔,它
“不切,不抓,不毁,不穿……是在移动一个婴儿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恰如其分的谨慎动作
:它是一种力量,而非一种冲动。它从不穿透食物,从不弄断食物,从不撕裂食物,从不
破坏食物,而只是提起食物,转动食物和移动食物……食物不再是需要施以暴力的捕猎对
象。”
巴特的灵感来自于曼谷的水面集市,泛指东方的筷子。不过,在日本的武士时代,筷
子却有过作为攻击性武器的记录。由于古时的餐厅不准携带刀进入,武士们遂因地制宜地
将筷子磨尖以作不时之需。因此,按照和食的餐桌礼仪,筷子的摆放不可正对他人,必需
横向地靠在筷枕之上,似有今日“核武器互不瞄准”之意。
中国古代,宫廷中亦行横箸之礼,不过此举与日式的横筷并无关系,表示的是晚辈对
长辈的尊敬,至朱元璋始废。中国历史上,亦鲜见以筷子伤人的记录。当然,判官笔似乎
是最接近筷子的一种冷兵器,用来点穴解穴,多见于唐人传奇小说。不过,正史却始终未
将其列于十八般兵器,属于壮夫不为的异术小技。判官笔多以精钢铸就,用法以点、刺、
拨、挑为主,双手分执,更接近于刀叉。
在中国文人的幻想中,对筷子及其使用的用心体察,有助于武功的迈上新台阶,见之
于《雪山飞狐》那一场饭桌上的切磋。“胡斐不再伸筷抢菜,却将筷子高举半空,迟迟不
落,双眼凝视着苗人凤的筷子,自己的筷子一寸一寸的慢慢移落,终于碰到了白菜。那时
的手法可就快捷无伦,一挟缩回,送到了嘴里。苗人凤瞧不见他筷子的起落,自是不能拦
截,将双筷往桌上一掷,哈哈大笑。胡斐自这口白菜一吃,才真正踏入了第一流高手的境
界。”
筷子虽不直接伤人,却存在着一种隐性的、内在的力量。这种内在的力量并不体现在
筷子的被使用过程中,而在于它的暂时被停止使用,近似于道家的房中之术。在中餐的饭
桌上,一个人要显示威严,无需大声咆哮,更不必砸烂器皿,只消把筷子“重重地”扣在
桌上即可,既不失礼貌,又捍卫了尊严。相比之下,刀叉就不适宜“拍”或“扣”,巴特
先生如果碰巧在蒙帕那斯的某个饭局上光火起来,就唯有将刀叉在雪白的桌布上乱抛一气
,而且第二天一定会成为小报的头条丑闻。事后,巴特先生也将会为此而羞愧万分。
摔酒杯只是一个信号,真正出力的是埋伏于屏风之后的刀斧手;筷子就不同,它既是
信息也是媒体。当一双筷子“啪”的一声被拍在案上,扣下的筷子,需保持整齐不乱,越
整齐越有威严,那气势,只有惊堂木可以相提并论。
这个权力只供长者或饭桌上的权威人士享用,而且多行使于奉行家长制的家庭。司马
光《家范》云:“家人之道,尚威严也。”如果一个家长在饭桌上只是享有起筷的优先,
而没有获得将同一双筷子随时拍在桌上的权力,这样的权威体系无疑是不完整的,具有君
主立宪的色彩。与此同时,适宜“扣筷”的桌面,以硬木为佳,玻璃次之,皆不可覆盖桌
布。塑料桌面以及任何发声偏闷者,都是对权威的否定。我注意到,凡是厉行家长制的家
庭,都比较喜欢以硬木或玻璃来做餐桌的桌面。
让举起的筷子,在嘴和饭桌之间作突然的中途停顿,而不是轻易地就扣于桌面之上,
与此同时,脸色亦不可骤变,而宜保持一种凝滞的胶着状态,此乃“扣筷”的最高境界。
所谓“引而不发,跃如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
整个城市笼罩在阴湿的雨里.
灰蒙蒙的天空,迟迟不见着阳光,
让人感到莫名的沮丧,
常常走在街上就有一种落泪的冲动....
但是冬天总是会过去,春天总是会来....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72.8.236]
※ 修改:·yekai 於 01月13日13:50:27 修改本文·[FROM: 210.72.8.23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