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tman (飘逸), 信区: Food
标 题: 会做才会吃(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30 15:03:45 1999), 转信
标 题: 会做才会吃(2)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Sat Jan 30 13:37:49 1999), 站内信件
————————————————————————————
◇◆◇会做才会吃◇◆◇
————————————————————————————
【黄花菜(二):仿全素斋素什锦】
◇黄花◇
上次芳姑娘提到的吃涮羊肉的东来顺,在王府井大街旁边儿
金鱼胡同里。出东来顺过马路往西右拐再过马路往北走,没几步
左手有一个小间门脸儿。十几年前,那儿叫全素斋,专卖素食,
好吃。平时不到中午货柜就空了,逢年过节的起五更就有人排队
。来到美国,那么好吃的素菜是甭想找了,不妨自己做点试试,
聊胜于无。
家伙:饭锅一只。
菜料:香菇、木耳、黄花、莲子、花生、黄豆、笋片、腐竹
、面筋、烤麸、冻豆腐、豆腐皮、……。不必全用,任选几样你
喜欢的或手头有的。
佐料:酱油、糖、鸡汤*、炒菜油、香油。
*当然,只加清水照样能吃。鸡汤可用平时煮的清汤,也可
以用鸡汤精(chicken base orchicken
bouillon),在美国超市里和汤罐头等放在一起,有
袋装、块装、也有散状瓶装的。散装瓶装的那种易溶化,用量弹
性,所以是我的首选。它由鸡肉提炼而成,不含味精,但已有咸
味。
做法:1.把菜料该发、该洗、该切的都弄好,放入锅里。
2.放酱油、糖(口味自斟)。放鸡汤至刚没菜料。
3.开大火煮至汤全部被收进菜料。关火。
4.洒炒菜油让其滑润。点香油出味。
注意事项:最初放酱油和糖时宜少而淡,待汤快干时,尝尝
,再适量添加。煮菜时别走开,免得烧过头。如有不易熟的豆类
,适当续水。此菜凉吃味道更好,而且能存放较长时间。
本讲结束语:吃素有什么好处,大家知道。要是吃素菜都跟
刘姥姥吃的茄子似的,费那份儿工,用那些料儿,味道虽好,还
不如去吃鸡肉。这一盘仿全素斋的黄花菜,看上去多容易做啊。
反正都是好东西,头一次不成功,剁巴剁巴,打锅卤,拌面准也
难吃不了。
【芳评:我也喜欢北京的素什锦。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觉得
素什锦就象四鲜烤麸一样,都是从食品厂里大批量生产出来的,
所以也就从来没有产生过要自己动手做的念头。真没有想到素什
锦原来是这么容易做,况且我也多年没有吃过打卤面了,所以就
准备去试它一锅。】
【巫评:这些东西,同样的进程,烧肉,一定妙不可言。一
直特别喜欢各种干菜,想是因为特别吸水,所以味特别浓的原故
。香菇,付竹都是我梦中的家乡,可这样烧法……】
——— ~ ※ ~ ——— ~ ※ ~ ———
【关于韭菜花的做法及涮羊肉历史的考证】
◇任丁◇
先解决没有韭菜花之难,没头脑说湾区有卖的,那里的朋友
就不用土法上马了。
韭菜一撮,切的越碎越好,生姜适量(不爱吃姜的不放也行
),切成更小的末。把切好的韭菜和姜置于碗中,加比较多的盐
,用捣蒜棰将其捣碎,放入一有盖的瓶中盖好,放几天就行了。
正宗的韭菜花是用含苞待放的韭苔做的,不知湾区的朋友可有这
种口福?不过话说回来,能吃出来两者差别的嘴还真不多,那位
要是能吃出来,一定去学做菜,千万别浪费了那么好的舌头。方
芳的火锅用沙茶酱,敢问一句:“您是潮州人还是那些‘流浪汉
’里有潮州人?”打边炉用沙茶酱可是典型的潮州吃法。
黄花说了一个关于涮羊肉起源的故事,后面紧跟着一句说是
没考证过。我对黄花的说法表示怀疑,堂堂中华,五千年历史,
凝结成一个字--吃!赫赫有名的涮羊肉年龄怎能只有四百四十
年?(就这点时间我还是从努尔哈赤出生算起的)。所以我得考
证一把,主要目的是让涮羊肉的历史长一点,和名人有点联系,
最好是不同文明融合的产物等等,好象国内名食的来历都是这么
考证的。
涮羊肉是回民食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句是从书
上抄来的,作为推论的根据)。
先看回族。回族的老家本不在中国,书上说是从西亚搬过来
的,而涮羊肉在西亚并不流行,可见是回民在吸收了中国文化之
后发明创造的,可以说是两河流域文明和华夏文明融合的产物。
1000多年的历史,多多少?我觉得多300多年比较合适。
最早应该出现在唐朝,原因有三:一是时间比较吻合,二是那时
和外国的文化(主要是吃,穿)交流比较多,三是我发现好象李
白吃过涮羊肉,他是个名人,正好符合要求。李白有诗云:“胡
姬美如花,当炉笑春风。”这炉是什么?肯定不是大师傅炒菜用
的炉,烟熏火燎的还笑什么春风。所以我以为是涮羊肉的涮锅!
那涮锅是不是有点象香炉?加上木碳,不冒烟,不起焰,冬天里
暖融融的,当然就有了“当炉笑春风”一说了。当时长安的胡姬
大多来自中亚、西亚和东罗马帝国,能雇得起外国妹当三陪的酒
肆在曲江池一带,是商贾和文人的常去之处,属于高消费。李白
、李贺都去过,还把留下诗给人当把柄。特别是李贺,他的那首
<<龙夜吟>>,要是放到今天非丢官不可。后来李白没钱了,
但吃上了瘾,戒不掉,就改在家里吃,吃了半截酒完了、钱尽了
就“呼儿将出换美酒”,连宝贝都当了。不信您读读他的<<将
进酒>>,说的就是这回事。诸位看看,这么一推理是不是涮羊
肉的形象高大了许多,文化、历史、名人全占了。到后来,涮羊
肉传到了四川,变成了火锅,到了广东变成了打边炉,在全国各
地发扬光大,生根开花。难怪黄花要把涮羊肉放在第一讲中介绍
给大家。
以上是酒后写的,全都当不得真。
【芳评:任丁兄弟问我为什么吃火锅用沙茶酱,原因很简单
,我常去的那家中国商城的老板是讲白话的广东人,他推荐什么
,我就买什么。:)潮州人又聪明又能干,我想当都不够格呢。
至于涮羊肉,你们接着大碗喝酒,继续考证,继续拔高,越高越
好。我这么想,要是在北京东来顺做个实验,还是供应东来顺正
宗老字号涮羊肉,只是改改名字,将“大唐回族李白涮羊肉”和
“努尔哈赤涮羊肉”都摆在菜单上,价钱以年代算,前者收一千
三百元人民币一底锅,后者收四百四十元一锅底,不知道吃哪个
名字的文化人多?】
——— ~ ※ ~ ——— ~ ※ ~ ———
【涮羊肉历史再考】
◇黄花◇
任丁兄弟考证得好,考出了民族吃文化的渊远流长。老姐当
初写下“没考证过。”怕的就是这种多学会吃的人跟我叫真儿。
发稿不久就有朋友提醒我,那是成吉思汉的故事。心想反正满蒙
连亲,打个马虎眼吧。既然芳姑娘还愿“拔高”,咱就再凑个趣
儿。
如果按“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中“炉”为火锅的话,
汉代就有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记载,卓文君当炉在前
。可惜,此炉非炉火之炉,乃“垆”也。酒店垒土为垆,安放酒
瓮。卖酒的坐在垆边,就叫当垆,炉垆相通,说白了就是个稳酒
坛子的土墩子。所以酒店也称“酒垆”。
如果把涮羊肉笼统地说为:用特殊的锅,将肉弄熟后蘸调料
吃。我们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在商王武丁夫人妇好的墓种曾发
现一种锅,被称为“汽柱甑形器”。直径三十一厘米,中间有汽
柱。想象起来必是我国南方瓦制汽锅的鼻祖。上半截也有点儿象
火锅了,只不过加热方式一为烧水,一为明火。把灶火缩小些,
装到中间有扩大了气孔的锅底下,咱们那么聪明的先人,大概用
不了几百年,就能想到。于是,火锅不就有了吗?据考古研究,
商代的铜刀已具备将熟肉切成薄片的可能。怎么吃呢?蘸调料嘛
。《论语、乡党篇》里孔子曰:“不得其酱,不食”。得,齐活
。涮羊肉不就登上历史的舞台啦。当然,这还是初级阶段,后来
才逐步完善的,如从把大块儿熟肉切了蘸着吃到先切薄了再涮,
不断添加各种刺激人们胃口的佐料等等。
依“酒后吐真言”的惯例,任大兄弟的考证虽与史实稍许相
悖,却是一片爱我中华文化的真情,此“真”如假包换,堪敬、
堪敬。我呢,是尽力而为。芳姑娘若还觉得不够“高”,咱就得
上动物园找老猩猩去取证了。
【芳评:够高,够高!任丁一句“堂堂中华,五千年历史,
凝结成一个字--吃!”倒也让我对咱们五千年前的祖宗到底是
吃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产生了兴趣。这个,这个,找老猩猩也没有
用,咱们是不是去求教考古学家?:)】
【巫评:这位任兄弟,怎么又喝上了?真佩服你那潇洒。想
当初咱也,醉眼里上林花似锦,杯中曲江春晓。现在可是基本上
改喝醋和酱油了。黄花下回上秦始皇汤面条,汉武帝苞谷碜,看
任兄弟用什么酒再给它们提前几百年:)
喝,是吃的精髓,哪位接着上些酒。“堂堂中华,五千年历
史……”岂是一个吃字了得。】
--
.dWW.dMMb.dMMb.
OMMMOMMMMMMMMMO
"OMM"OMMMMMMMO"
"VMM"VMMMMMV" 我心依旧...........
"Y" "Y"
※ 修改:.dancing 于 Oct 30 15:09:36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4.212]
※ 来源:.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bbs.zsu.edu.cn.[FROM: 202.103.138.33]
--
※ 转寄:.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bbs.zsu.edu.cn.[FROM: 202.118.224.212]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ancing.bbs@argo.zs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1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