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tman (飘逸), 信区: Food
标 题: 会做才会吃(8)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30 15:09:21 1999), 转信
标 题: 会做才会吃(8)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Sat Jan 30 14:02:51 1999), 站内信件
————————————————————————————
◇◆◇会做才会吃◇◆◇
————————————————————————————
【关于川菜和干煸牛肉丝】
◇愚人◇
芳姑娘似乎和一般人包括许多四川人一样,对四川菜有误解
,以为一味“麻辣”。实则道地的川菜,麻辣者仅属其中一部分
。有些精致的川菜,绝对不放一点麻辣。例如,高档如“开水白
菜”即其一。只恨我没有修练到气功大师(见柯云路:《大气功
师》)的法力,不然的话,山人会将这些佳肴,热腾腾地,自万
里外打入诸位姑娘的口中,以证吾言之不虚也。下面应芳姑娘之
请,谈谈《干煸牛肉丝》的做法。
原料:牛腿肉,芹菜,(青)蒜苗,姜,干辣椒,植物油,
盐,绍兴料酒,四川郫县豆瓣酱,花椒粉,味精,酱油。
原料之进一步解释:牛腿肉可用国外超市中的嫩牛肉代,其
效果更好。原因是国外牛肉更嫩更少膻味(但用来做牛羊肉汤则
差些)。蒜苗可用葱代。郫县豆瓣酱可用中国店中的台湾产“四
川辣椒酱”代,效果还不错。我曾用豆角代替芹菜,味道都还好
。
做法:牛肉洗净切为三毫米粗,四厘米长的细条。芹菜洗净
切为五厘米长的段,蒜苗切法与芹菜同。姜切为细粒,干辣椒切
为细丝。炒锅放于旺火上,加油烧至七分(以冒烟为十分),将
干辣椒丝入油中略炒即捞起。然后下牛肉丝(可预先以少量盐拌
匀)在油锅中煸干,再加辣酱炒至油呈红色。随即将火力加大,
加绍酒,盐,酱油(若咸味已足,不必再加)炒入味。放芹菜,
姜粒,蒜苗炒熟。最后下干辣椒,味精合匀,盛盘,撒上花椒粉
。
注意:此菜考手艺之处,在于它不象一般炒肉时,先将肉丝
,或片,或丁以菱粉打芡,因而在旺火爆炒后能保持质地细嫩。
倘若火候掌握不到家,你的杰作会成为锻练客人和你自己咀肌的
最佳运动器械。
【芳评:谢谢愚人兄弟。我对川菜的误解,来自第一次吃川
菜时被辣得一塌糊涂的记忆。后来尝得多了,也渐渐喜欢上了,
也发现川菜并不都是又麻又辣的。象这道干煸牛肉丝,就属于很
温和的一种川菜。香,但并不太辣。】
【黄花评:牛肉腿用嫩牛肉代替,大陆郫县豆瓣酱用台湾四
川豆瓣酱代替,芹菜用豆角代替,蒜苗用葱代替。绍兴料酒可不
可以用烹调雪俐酒代替,花椒粉用胡椒粉代替,味精用牛精代替
,酱油用西红柿酱代替?再煮出来一看:“干煸牛肉丝”?哪儿
啊,“死吧盖地少司”!】
——— ~ ※ ~ —— ~ ※ ~ ———
【由豆腐脑想到豆腐】
◇愚人◇
欣见上期食栏中诸位对豆腐脑和豆腐的做法讨论热烈,鄙人
也来凑凑热闹。
任丁兄的意思似乎说,豆腐是在石膏豆汁所点出的豆腐脑的
基础上再进一步浓缩,便可制得豆腐。而王兄也说,石膏比卤水
更易制得豆腐。这个结论颇值得商榷。实际上,严格意义下的“
豆腐”,是由卤水点成,而非石膏者也。
石膏作成的豆腐脑,其味清滑。大多数人较卤水做成的更喜
欢这种豆腐脑,且普通非专业制作者易于掌握,故自制者多以石
膏做豆腐脑。当然,一些人不喜欢石膏的味道,则又另当别论。
可是,石膏却不易使豆汁进一步凝结出密度较大的豆腐,纵然能
在使用大量的石膏的情况下得到,可石膏味不免显得太重。用卤
水来做豆腐,则可避免这一缺陷。所以专业豆腐,都是用卤水做
的。
豆腐相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其实刘安的功劳仅是因
为豆腐是历史上首次被记载在以他的名义写成的书《淮南子》中
(应该说是他的食客们的集体创作)。推想豆腐可能至少在战国
时期便已出现。似乎原产地真在淮南,因为至今安徽八公山豆腐
仍列为全国之冠。这种豆腐白如羊脂,质地细嫩,最可怪的,是
能漂浮在汤面上。
有人问我:你觉得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我答曰:豆腐!但
不是一般的豆腐。说来也简单,只不过豆汁是用一半干黄豆一半
新鲜毛豆角中的大豆磨成。记得那一年同学请客,不请别的,单
以清水豆腐作为主菜招待大家。开始以为又是一个苏东坡上当受
骗的故事之现代翻版。那故事上说,有人邀请东坡吃饭,请帖上
堂而皇之地写到:请吃“白”(三白,如晶,以白代日)饭,博
学宏词的苏大学士百思不得一解,赴宴时才知道,三白者:白饭
,白萝卜,白盐也。东坡不甘受欺,乃以“毛”(三毛,如晶,
以毛代日)饭回请主人。主人明知老苏会报复,却也想不出“毛
”饭之准确含意,只好硬着头皮去看看老苏耍的什么花招。可上
桌后半天,老苏仍端然不动,并不叫仆人端出菜肴来,忍不住告
诉老苏,腹中饥甚。可老苏回答:饭菜早就上了!问:在哪里?
答:这不是么!三毛者,饭也毛,菜也毛,盐也毛(注:毛,没
古音同)。主客相视大笑。事见沈括:《梦溪笔谈》。
因为青豆不出浆,于是主人发动大家剥了一上午的毛豆角,
然后又是磨浆又是点豆腐。主人最后做成豆腐汤招待大家,这豆
腐汤简单得很,清水加少量菜油(也放了少量盐),临起锅时,
放入新鲜豆苗。每人小盘中的调料汁仅放三样:高级酱油,小葱
,香油(请芳姑娘,鸣姑娘注意,我这里给你们端了一道非辣非
麻的四川菜上来了)。
这豆腐的确不是一般的豆腐,豆腐片飘浮在清汤上,呈淡绿
色,味清香,细腻适口似豆腐脑,却又不象豆腐脑的不成形。蘸
以小葱汁入口后,余味深长。至今每一思之,不觉流涎。
【黄花评:哇,吃豆腐到这份儿上算够一定段位了。色香味
具全,更有一股清雅飘渺的情趣,也不辱没这么新鲜的豆腐。要
想不流涎也难。神往。神往。】
【芳评:嗨,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有福分吃过这么神仙的豆
腐。这通折腾,值。】
【任丁评:自以为吃过很多种豆腐,看来还是孤陋寡闻,小
时候老人告诉我这豆腐是越硬越好,平生见过最硬的豆腐可以用
称钩直接钩着称,原以为是家乡一绝,可<<话说黄河>>上说
河南也有钩着称的硬豆腐,还在镜头前现场表演。后来世道变了
,豆腐越变越软,软的不是卖豆腐的都拿不起来。说是吃起来嫩
,就是苦了炒菜的,烧个豆腐心惊胆战,一不小心就成了豆腐脑
。愚人兄端上来的这碗豆腐我还真是第一回听说。首先想到的是
绝,漂在汤上的豆腐那找去。第二想到的是这还是豆腐吗?要是
,那汤是什么汤?好大的浮力。】
【鸣鸿评:最好是豆腐。豆腐的好吃是因为豆腐的没有味道
,但有口感,滑嫩嫩的不费牙口,没有牙医保险的,多吃豆腐。
就因为本身没有味道,才能衬托出调料的味道,或是汤汁的
味道,放在哪儿都是颗螺丝钉,叫是什么味道就能成什么味道,
好调理,白白的又柔顺的物件,除了女人,就是豆腐了。当然是
在理想状态下的。
老豆腐不大好找得到了,嫩豆腐简直可以做饮用水库,一挤
全是水,别的都得用放大镜照才能有点线索。有鉴如此,琵琶豆
腐可以弥补遗憾。这琵琶豆腐为什么叫琵琶豆腐,很难有个统一
的说法,按操作手续来说,拿个捣勺一阵霹雳啪啦地把豆腐碾稀
烂了,换两个谐音字就是“琵琶”,这琵琶看你怎么弹,顺弹容
易,反弹难。建议里面放虾米、香菇末、葱末、菱粉,一阵筷子
猛拌,然后就用手捏出几何图形来,一般来说是心有所念手有所
捏,我老犯困,捏出来的形状都是枕头。捏好后放进油锅里炸,
想钱的炸成金色,看着舒心;想报豆腐仇的,炸成焦色也高兴;
想减肥少油腻的,意思一下,一过油锅就拿出来,还是豆腐级的
健康食品。炸好后放沙锅,沙锅里早垫好了大白菜熬肉丝,再放
小火慢慢炖。大白菜垫底,迟早会被烧干汁水,那时候有白菜的
糊味了,豆腐枕的味道也吸得差不多了,起锅。以唇轻触冷热,
而后才可食,否则烫出个水泡来,倒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了。】
——— ~ ※ ~ —— ~ ※ ~ ———
【黄花菜(七)】
◇黄花◇
美酒牛肉BURGUNDY BEEF
近来花絮厨房得愚人仁兄(姑妄称之,后论齿序)、任丁贤
弟加盟,显得雄风浩荡。锅中的菜肴,桌上的话题,品种翻新,
层出不穷。国味的饮食不断在开拓前进,所以这次黄花就介绍一
个美式牛肉,权当大家豆腐、凉粉吃得太素,开道洋荤。
家伙:炒菜锅一只。
用料:1.牛肉切麻将牌大小的方块。
2.黄油(也可用一般菜油代替,只是味道不够西洋)。
3.少量面粉。
4.勃根地酒BURGUNDY(一种葡萄酒)。
作法:1.炒菜锅里放黄油(平时炒菜的量)。放少许面粉
炒黄。
2.放牛肉入锅,翻炒至表面不再有鲜红。然后放酒。酒不
必太多,感到一股酒肉香味扑鼻即可。
3.放水到刚没肉。放盐,或美式综合调味品SEASON
ING。先大火,后小火,照着半天煮。好啦。
注意事项:喜欢可以放些草蘑菇。不喜欢可以不放面粉(那
是为了汤浓)。千万别倒酱油,坏味。如有电慢锅用来细炖最合
适。如果用牛肉精BEEF BOUILION冲水煮肉,味道
尤佳,但注意这里已经有咸味。
本讲结束语:这道菜在美式菜单上叫“BURGUNDYB
EEF”。二十几年前,北京城里没有几家西餐馆,咱们也没吃
过多少西餐。吃得有数的几样,觉得还不错。待出国时,以为到
了西方天天能吃到“罐焖牛肉”、“奶汁烤鱼”那种西餐。结果
是“猴吃麻花:满拧”。很多的西餐主菜在烹饪时是不调味的,
只在吃时倒“少司”或撒盐,味道不敢恭维。这道菜是我尝了并
请教老美怎么做,又经后来宴客证明,还行,特向大家推广。
【芳评:刚吃完愚人兄弟的豆腐,还在做神仙呢,黄花大姐
又端来了洋荤,我今天就不准备离开饭桌了。】
--
.dWW.dMMb.dMMb.
OMMMOMMMMMMMMMO
"OMM"OMMMMMMMO"
"VMM"VMMMMMV" 我心依旧...........
"Y" "Y"
※ 修改:.dancing 于 Oct 30 15:15:11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4.212]
※ 来源:.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bbs.zsu.edu.cn.[FROM: 202.103.138.33]
--
※ 转寄:.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bbs.zsu.edu.cn.[FROM: 202.118.224.212]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ancing.bbs@argo.zs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2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