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Health
标  题: 给大脑充电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09日21:23:11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大脑是一个“电力器官”,利用脉冲磁场激活大脑神经线路,可以缓解压力、
增进认知,甚至克服疲劳。

  飞行员一边喝着走了味的咖啡,一边睡眼惺忪地盯着仪表盘,咖啡快喝完了,
雷达屏 
幕也一片空白。这时,他警觉油箱也快空了,就像他自己快耗尽的精神一样;就算
再来一杯咖啡,帮助也不会大。副驾驶也在他身边打着瞌睡;他们为了将急需的人
道主义物资运送到世界的另一端,已经连续飞行了好几个航程。飞行员想要吃颗提
神药丸,转而又打消了念头,提神药丸会使神经过敏,这对于复杂的夜间加油操作
来说,可不是好的感觉。

  突然,雷达显示在其上方有一个飞行物。飞行员知道必须尽快集中注意力,才
好在多云的天空中找到加油机的导航灯。于是他摁了一个开关,一种如射钉枪一样
的“达达”声在他的头盔里回荡,疲劳则迅速离他的大脑远去。他第一次感觉到几
天来从未有过的清醒,似乎马上就看到了朦胧的远方有一闪一闪的灯光。他用肘碰
了碰副驾驶,后者一边打着哈欠,一边也不自觉地打开自己的开关,低沉的“达达”
声又响了。在完全清醒之后,两位飞行员驾驶飞机向在上方盘旋的加油机飞去。

  在上面的场景中,飞行员头盔里发出“达达”声的电磁器会产生磁场,激活飞
行员大脑中负责疲劳和清醒的特殊区域。研制这种非侵入式技术的科学家,称这种
技术为“跨颅磁性刺激”(TMS)。TMS利用戴在头上的金属线圈,产生短暂但很强的
磁场脉冲,直接作用于大脑的特定区域,进而安全无痛地在人的神经线路上产生微
小的电流。

  上述飞行场景还只是想像,但将这一有很好前景的技术变成现实的研究正在稳
步地进行中。目前,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正在资助数项关于TMS的研究
,以期用以改善长期战役中精疲力竭的美军的表现能力,因为它是除药物之外,将
人脑特定区域开关的最可行的技术之一,因此,对TMS感兴趣的,不只是DARPA一个
单位。

  例如一些TMS研究者,正在利用这种技术使健康者的脑部产生暂时性的“损伤
”,以便了解语言和空间感等基本神经机制。他们利用磁脉冲抑制某项基本的大脑
功能,进而比较受试者在这之前和之后的表现。另一些研究人员则正在研究是否可
以利用磁场使过份活化的大脑区域(如在癫痫发作时)安静下来。还有一些科学家正
试图利用TMS来改变特定神经细胞网的运作,以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我的许
多同事正在寻找一种途径,以利用TMS替代电痉挛疗法治疗抑郁症,因为电痉挛疗
法会引起癫痫。不管目标如何,作为了解大脑如何工作的工具,TMS具有巨大的潜
力,可以用来矫正功能失常,甚至增进大脑能力。

  电力的大脑TMS技术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大脑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电学器官,
能将电信号从一个神经细胞传给另一个细胞。当一个TMS线圈在头皮附近启动时,
一个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就会不受阻碍地穿过皮肤和头骨。虽然这个磁场磁通量达到
1.5斯特拉,是地磁场的几万倍,但每次脉冲却不超过1毫秒。当TMS的绝缘线圈中
有电流通过时,它就会发出“达达”声[参见下页图文]。在大脑中,磁场碰到静止
的神经细胞时能在细胞上产生一个电流。电能在铜线圈(通常装在类似球拍的棒子
里)中转化为磁能,而磁能又在大脑的神经元中转变为电流。一些价格在3-4万美元
的TMS仪器,已经由英国威尔士惠特兰市的磁激有限公司、丹麦与美国明尼苏达州
岸景市的丹技/医疗电子公司、以及宾州马尔文市的神经学公司等生产。

  TMS不像ECT及其他纯电学技术那样需要将电极贴紧头皮甚至插入大脑或神经组
织中[参见51页附表],而是利用可进入大脑的磁场,不需要与大脑有直接的接触,
因此这一技术可以认为是无电极的电刺激。虽然磁性也会与一些生物组织在一定程
度上相互作用,但TMS技术的功效大部分并非由磁场直接产生,而是由其在神经元
中产生的电流引起的。

  磁性刺激利用电磁来改变神经功能的想法,至少可追溯到20世纪初。与佛洛伊
德同住一条街的维也纳精神科医生Adrain Pollacsek和Berthold Beer,申请了一
项治疗抑郁与神经官能症的专利。他们使用的电磁装置,与今天的TMS仪器在外形
上出奇地相似。

  今天的TMS技术成型于1985年。那一年英国雪菲尔大学的医学物理学家Anthony
 T. Barker和他的同事制造了一种电磁设备,它能在脊髓中引起电流。他们很快意
识到,这种仪器也能直接非介入性地刺激大脑,由此便开创了TMS的研究领域。不
幸的是,TMS仪器只能激活大脑的表层皮质,因为离开线圈一定距离后磁场强度会
急剧下降(最大的距离只有2-3厘米),能够安全穿过并激活大脑中央区域的磁场仍
然是TMS研究的梦想,因为这提供了治疗如帕金森氏病等顽固疾病的可能[参见50页
附文]。

  当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大脑的运动皮质发送单一的磁脉冲时,会引起手、臂、脸
或腿等部位的一次抽搐,具体部位取决于线圈放置的位置;而向大脑后面发出一个
脉冲,则会使眼产生光感。不过单脉冲TMS产生的效果,也就这些了。而连续的有
节奏的磁脉冲(称为重复TMS,简称rTMS)能产生一些单脉冲所不能产生的效果,对
这些效果的研究目前很热。在进行刺激的短时间内,rTMS能抑制某项大脑机能。例
如将rTMS置于控制语言的大脑皮层上头,会使受试者暂时不能讲话。认知神经学家
正在利用这种称为“功能关闭”的能力,来重新探究与证实我们关于“哪些脑区控
制身体哪些部位”的认知,那可是几十年来研究中风病人点滴得来的知识。

  现场学习当使单独的神经细胞反复放电,它们就能形成具有功能的回路。研究
人员发现,用低频电信号刺激神经原能引起一种叫作“长效抑制”(LTD)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使细胞间信号传导下降,而高频刺激则引起相反的效应,称为“长效活
化”(LTP)。科学家相信,这些细胞层面的行为参与了学习、记忆以及与神经网路
有关的脑中动态变化。磁性脑刺激以类似于LTD或LTP的方式来改变大脑线路这种可
能性,吸引了很多研究者。虽然关于这种方法的争议尚无结果,但多项研究已经表
明,经rTMS刺激后神经细胞网路的抑制或兴奋,可以延续数个小时。这种结果的意
义可能非同寻常。如果有人能利用rTMS重塑大脑线路,进而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
话,将出现无尽的可能性:TMS将可以用来治疗中风病人,使大脑未受损伤的部分
承担起以前由被损伤部分所承担的功能;或者降低过分活跃而导致癫痫的大脑线路
,使发作次数减少。

  最近,笔者位于美国南卡莱罗那州的实验室及其他一些地方的研究显示,不论
是在刺激的当时还是在刺激停止后一小段时间内,rTMS都能短暂地提高认知力。例
如,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用TMS刺激受试者的额叶前
部皮质,可以加快他们解开几何难题的速度。这一领域的大部分研究者,是在受试
者进行某项工作时刺激他们的额叶前部皮质或头顶的皮质。为了避免测试的主观倾
向性,神经科学家同时使用了不启动(假)rTMS线圈,以资对照。笔者的实验室得到
DARPA资助,来研究rTMS是否可以让睡眠不足的人在短时间内表现更好一些;实验
的初步结果较乐观。另一个由DARPA资助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小组,由Yaakov 
Stren和Sarah H.Lisanby领导,他们研究的是利用将神经活性转移到其他细胞网路
的方式,rTMS或许可以重新训练受试者以不同的做法完成工作,因而对压力的睡眠
不足有更好的应对能力。

  近期媒体报道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宣称,在健康的受试者身上利用TMS使受
一侧的大脑半球暂时失去功能,可以解放潜在的学者技能(不经训练就能精通困难
工作的能力)[参见本刊2002年第10期《智障造就的天才》一文]。这项研究尚未发
表在科学刊物上,事实上,大部分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一报道不可信。研究人员已经
在数以千计的受试者身上监测TMS的进行,并未发现有所谓“学者才能”的变化现
象。虽然既有的艺术才能偶尔会随着失智症的出现而有所进步,但我们还没有见过
由于类似TMS而出现学者才能的例子,其中受试者包括由于外伤、中风、手术或脑
区注射麻醉剂所造成的局部脑功能丧失。

  这些潜在的应用很迷人,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科学家也想确认受刺激后
哪些神经元受rTMS影响及受激后发生的神经生物学细节。除了要确定何种电磁频率
、强度和剂量产生何种效果外,研究人员还要确定(对任何个体)rTMS线圈放置的位
置,并决定是否在一个人正在执行任务时启用它。科学家还需要知道更多rTMS在细
胞层面(包括神经传导、基因表达、突触变化等产生的效果)以及在线路层面究竟做
了什么。由于每个人的大脑线路连接都不一样,因而控制行为的脑区位置也不同,
这使问题更复杂了。如果某个人的运动区域靠近颅骨,TMS可能会有较明显的效果
;而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说,他的运动区域位在大脑较深部,TMS对于动作的的作用
可能不大,甚至没有。为了更好地了解rTMS对大脑线路的影响,美国南卡罗来纳医
学大学的物理学家Daryl E. Bohning和我们小组的其他人,发明了将rTMS与功能磁
共振成像(fMRI)相结合的方法。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fMRI中不可能产生很强的TMS
磁场,或这样做不明智,然而当受试者在fMRI中进行某项活动时,我们对其施以
rTMS,就能准确知道刺激在何处发生,并且看到神经网路因为刺激而发生变化的情
况。我们小组发现,引起大拇指动作的TMS刺激所产生的脑部变化,与自发性移 动
大拇指所产生的变化型态类似。德国的两个小组也成功地实现了rTMS与fMRZ扫描仪
的联用。

  “跨颅磁性刺激”疗法理论上,TMS技术可以用于治疗任何由神经线路功能损
伤引起的大脑失常行为。研究人员已经尝试过用这一技术来治疗强迫症、精神分裂
症、帕金森氏病、肌张力障碍(非自主性肌肉收缩)、慢性疼痛以及癫痫。在大多数
情况下,所进行的研究只有少数没有定论或自相矛盾的结果,因此有关TMS疗法对
这些疾病的疗效,目前尚无定论。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疑问集中在缓解抑郁症上面
。1990年代中期,笔者是第一批(另有几个欧洲小组)研究每天以rTMS治疗抑郁症的
人之一。我们认为TMS或许能够达到ECT对抑郁患者的效果,同时又能避免癫痫发作
。我的研究(在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进行)主要集中于刺激额叶前部皮质,因为
许多抑郁症患者的内部成像显示,该区域可能有异常,同时它又控制着参与情感和
情绪的深层边缘区域。不久,双盲实验也显示这种做法确实有小幅度但显著意义上
的抗抑郁作用。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有一些病人,对其他疗法都没有反应,但
却因这种疗法摆脱了抑郁症,得以重返家中。

  从那以后,已经有20多次利用前额叶rTMS来治疗抑郁症的试验结果发表,其中
受试者都以随机分配且具有对照组。绝大部分研究显示,与使用假电极的对照组相
比,试验组都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这一结论被随后对这些实验所做的进一步整合
分析所证实。尽管现在公认rTMS具有统计学上显著的抗抑郁作用,但这一作用是否
大到足以在临床上应用,目前还存在争议。因为还没有商家开始将TMS用于抗抑郁
治疗,而且上述研究规模都比较小,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仍然只是将rTMS
视为实验性的抑郁症疗法。然而这一技术在加拿大已经被批准应用了。目前,由企
业界资助的寻求FDA批准的大型试验正在计划中。即使这项治疗获得了FDA的批准,
它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便完善。

  还必须提醒的是,rTMS可能会在健康的受试者身上引起癫痫发作,这取决于磁
性刺激的强度、频率、治疗时间及刺激间隔。在该技术的应用史上,共引起过8例
非预期的癫痫;但自数年前发表了安全准则之后,再未见癫痫个案的报道。一些科
学家正在研究这一结果的潜在利用价值。哥伦比亚大学的Harold A. Sackeim和
Sarah H. Lisanby发现,使用大强度的TMS(他们称之为磁性癫痫疗法MST),可产生
有益于抑郁症患者的癫痫(受试者先经麻醉)。与ECT不同,MST可针对产生癫痫的部
位集中刺激,对癫痫有较好的控制,可以阻止它扩散到其他脑区,而不致像ECT一
样引起失忆。初步的数据表明,MST与传统的ECT技术相比,认知方面的副作用更少
。不过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确定MST是否有疗效以及对什么病症效果最
好。

  TMS的技术同样也在不断完善。例如,笔者在南卡莱罗纳医学大学的研究小组
最近研发出可携带的TMS仪,也许有一天它会变成本文开头所说的那种安装在头盔
里的抗疲劳装置。新设计的线圈,以及能刺激脑部更深处的线圈原型,也正在研究
开发中:有些能使它的刺激位置更精确;有些能够以相互协同的方式工作。我们的
行为和思想都不是由单一脑区的活性引起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协同完成的。如果能
使用多个TMS线圈,分别作用于不同的脑区上方,并能以协调的方式刺激细胞,那
么作为神经科学的治疗手段和科研工具,也许TMS将开创全新的前景。经过10多年
的实验,FDA仍然未批准TMS作为缓解精神紧张的手段。但是许多研究者相信,利用
安全的磁场开启和关闭特定的大脑区域,是直觉上可行的做法,他们对研究仍然保
持着浓厚的兴趣。如果TMS技术最终证明可行,它还有可能对民间所说的“人类只
用上了一小部分大脑”提供佐证。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