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tboat (橙子·一想论文我就烦,oh my 5.20,5.13), 信区: Health
标  题: 把心放慢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May  5 11:23:54 2005)

把心放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04-30 16:58:51 
  
  本报记者张策 
  石虎穿着宽大的棉质中装,眉目舒展,气质温和宁静。
  “我一直没有手机,我的工作室也很简单,但它是建在海边几百平米的大房子,没有
任何嘈杂的声音,非常宁静,甚至很难看到一个人,白天窗外是大海,晚上窗外是繁星。
”大约10个月前,来京的石虎向记者讲述他的感受不到时间差异,完全“慢腾腾”的简居
生活。
  问题变得严肃起来,而且是个有关“快与慢”的效率问题。从商业价值看,拒绝搭乘
便捷科技快车、不搞公关派对的石虎,走得似乎比旁人都快。10年间,这个一直没有大名
气的画家让自己作品的价码一路攀升。他现在成为海外市场作品最昂贵的中国画家之一,
而购买他的作品已经需要提前预订。
  石虎之外,有更多的人开始深刻思考“快与慢”之间的关系。
  现在,每年工作时间比欧洲人平均多9个星期的美国人已经正式卷入全球范围内抵制做
“时间奴隶”的运动。一个叫卡尔·霍诺勒的人和他名为《追求慢节奏:挑战快节奏的世
界性运动》的书掀起了这股潮流,忙碌的美国人继欧洲人之后也开始大张旗鼓地讨论“慢
节奏”的价值。
  
  慢流暗涌
  最早倡导“慢节奏”价值的是欧洲人。
  在那里,“慢生活”比起“慢潮流”来不算新名词,虽然潮流的最初,推动的也都是
少数人。
  1986年,麦当劳在罗马西班牙广场纪念碑的台阶旁建店,快餐文化入侵古城让意大利
作家卡罗·皮逖尼深为不满。他呼吁:“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享受家乡美食
。”其支持者的行动组成一股小浪潮,反对快餐的“慢餐饮”运动由此兴起。
  3年后,小股浪潮翻滚得更大了。1989年“国际慢餐运动”在法国巴黎正式开始,坚持
不懈地反对“将效率与疯狂混为一谈的人”。20多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慢餐协约”,鼓
励人们放慢节奏、享受生活。最近,该协会已发展到100多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会员。他
们在全球各地倡导“尽可能保障感官享受应有的份额,要使感官享受的时间放慢,延长品
味的时间”。
  又过了10年,在意大利的奥维托,首届“慢城市国际大会”召开。在“慢城市”里,
有更多的空间和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广告牌和霓虹灯能少则少,20公里被看成汽车的最
佳时速。目前,仅在意大利就有30多个小城加入了“慢城市”的行列。
  再接着,“慢学校”开始出现,拥有大约1000名学生的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马丁·
路德·金学校就是一个代表。在这里,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所谓的竞争机制,授课时间
和课程的安排都按照学生的需要来设置。
  在美国,还出现了一个“放慢时间协会”,他们在全球已经拥有700多个“盟友”。这
个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手拿秒表、观察路人,如果发现有人不到半分钟就走了50米以
上,他们就会上前给予“劝导”。
  但针对“慢生活”的质疑声也不少。“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如果慢下来,很快就会被
取代。”美国休斯敦儿童医院的一位医生说。他的意见其实也是很多人反对“慢下来”的
主要原因,尤其在那些习惯了把生命消耗在各种价值追求的现代人心里。
  所以,“慢”还是“不慢”看来不是一个选择那么简单。
  
  反思“毫微秒文化”
  不过,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哈格里夫发明珍妮织布机开始,我们的生活就没有再慢下
来。
  美国华盛顿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当代人的生活被束缚在“毫微
秒文化”中,人们的时间被切分到最小,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不停运作,日常生活被忙碌和
焦虑充斥。这种微毫秒文化发展到极致,人的身心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健
康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早些年,挪威作家埃克森出版《瞬间独裁者》一书,深刻批判高速发展带给人类社会
和个人生活的负面作用。
  英国时间研究专家格斯勒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
  约翰·列侬也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这种疲于奔命、日常生活被忙碌和焦虑充斥的生活状态被医生称为“延缓幸福综合征
”。这是一种心理疾患,患这种病的人总是为没有充足时间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
焦虑,而且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据估计,全世界每100人中就
有40人患这一隐性的心理疾病。
  现在流行的抵制做“时间奴隶”的运动,目的正是号召人们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
,让生活更加人性化。而哲学家和心脏病学家是倡导这一理念的最主要人群,他们认为,
人们的健康正因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而受到损害。
  “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
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因此,‘慢生活’的本质不是懒惰,而是对健康
、对生活的珍视。”德国著名时间管理专家罗塔尔·塞维特说。
  
  “multi-task”效率低下
  研究表明“快节奏”和高效率是两码事。
  美国杂志《科学美国心智》(ScientificAmericanMind)最新调查发现,90%的美国
人在“multi-task”,一心多用。不过,令人沮丧的是,60%的被调查者承认这种做法效
率低下。
  他们的感觉是对的。与心智有关的文章总结,除非进行类似走路并同时嚼口香糖这种
常规事情,同一时间做多件事情的效率一定不高。“每一次,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项任
务,你的大脑都不得不变化规则,”《科学美国心智》的主编MarietteDiChristina这样解
释,“做一件事比同时做很多事情要快。”
  100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出了一本名为《懒惰的权利》的书,认为只有劳逸结
合才利人利己。
  很多大公司也早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提倡员工劳逸结合:安永管理咨询公司
建议职员不要在周末上网查邮件;丰田公司不再允许员工把年假推迟到来年;而奥地利一
家电视公司准备成立“慢速电视台”,让观众慢慢地听新闻、看电影,不用每10分钟就受
到广告干扰。
  3年前,意大利驻华大使Gabriele先生在燕莎友谊商城为中国首个“国际慢餐协会推荐
商品专柜”揭牌,“慢餐”理念正式进入节奏越来越快的中国……
  德国最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罗塔尔·塞维特指出,成功的秘诀在于下列四种领域的平
衡:绩效、健康、人际关系、生命意义。“我们的社会形态过度强调绩效,偏废其他三者
,以至于逼出了一堆患有‘急迫症’的人。事实上,这些习惯与高压共处,甚至潜意识还
爱上危机的人,很可能患了‘急迫性偏执’:他们热衷解决突发状况,并且从忙碌中得到
安全感,认为愈忙的人愈重要,闲着简直是耻辱,不知不觉中,他们反而成了急事的奴隶
。”
  
  寻找最佳节奏
  最早了解“慢节奏”对生活价值的是中国古人。
  《灵枢·五十营》里说,“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
  这里的五十营就是五十周,是说人气昼夜运行五十周,而人气指的是人的经气,具体
指营卫之气。古人为,人气的循行与天体(日、月)运行息息相关,所以人的摄生一定要
按五十营的阴阳气化消长规律进行。古人强调的五十营,是一种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形式,
要求把呼吸节奏掌握在二百七十息,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6.4秒,这样才是人体经气与
自然界阴阳气化相应的最佳节奏。
  根据“五十营”养生之道,人必须尽量减慢呼吸节奏,以使之与天地同步。但现在的
人呼吸每息只需3.33秒,速度比《灵枢·五十营》所载的快了1倍。
  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
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
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
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成了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器官失
控,导致各种疾病。
  欧洲健康协会的近期调查已经表明,长期生活在紧张状态中,没有人可以倾诉烦恼、
生活不规律且节奏太快,是忧郁症发病年龄不断下降并已经成为继癌症和心血管病之后的
第三大疾病的主要原因。
  养生专家洪绍光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
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
  “慢下来,才能静得下来,静下来才能慢;慢下来,体温才能降得下来;静下来,心
跳、呼吸才能慢下来;心跳、呼吸慢下来,生命活动才能节约能量消耗。慢养生就是慢用
脑、慢动作、慢吃、慢睡、慢说话、慢做家务、慢散步。总之,一切都放慢节奏。然后达
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进入慢节奏的生命状态,最终达到慢衰老。”中医兼易经家
杨力说,“慢养生的关键在于‘心慢’。”
  总之,杨、洪二人提示,人心只有慢下来,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品味生活,丰富阅历,
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而“慢”正是循序渐进改善生活、促进健康的良方。

--
〓 你看蓝蓝的天,
   她并不遥远,
   等我们伸出手感觉梦想的容颜。
   你看蓝蓝的天,
   她纯真一片,
   经过多少风云变换,仍在眼前。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4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5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