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Health
标 题: 乙肝常识1(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3月28日09:15:04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aduate 讨论区 】
【 原文由 tibet 所发表 】
肝脏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
(1) 代谢功能:
① 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后,肝脏就能将它合成
肝糖原并贮存于肝脏;当劳动等情况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体
利用。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时,肝脏具有调节作用。
② 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除γ球蛋白以外的球蛋白、酶蛋
白以及血浆蛋白质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
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 脂肪代谢:中性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
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均在肝内进行。
④ 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
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如继发维生素A缺乏时出现夜盲或皮肤干燥综合征。
⑤ 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往往有性
欲减退,腋毛、阴毛稀少或脱落,阳痿、睾丸萎缩,月经失调以及肝掌及蜘蛛痣。
(2) 胆汁生成和排泄:
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
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正常情况下,每天肝脏制造800~1000毫升的胆汁。胆囊仅起
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以帮助小肠内脂肪的消化、吸收
(3)解毒作用:
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包括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
物,均要在肝脏解毒。肝细胞对一切毒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方式将它变为无
害物质排放体外。
(4)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
改造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与人体的免疫能力密切相关。
(5)血液凝固机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
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
平行。肝功衰竭者常死于出血。
(6)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及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
害时对钠、钾、铁、铜、钙、镁、磷、锌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尤其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
留,引起浮肿。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
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
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
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为10-15%。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
围产期传播)。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5.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
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乙肝五项检查临床意义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
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
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
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曾经感染过乙
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
体浓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
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e抗原HBeAg: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
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HBeAb: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
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HBcAb:高浓度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
年。低浓度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如何看化验单
(一)乙肝五项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
A 1、3、5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B 1、4、5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C 单独2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D 1、5或者4、5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
E 1、3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二)肝功能检查(代表肝脏本身的变化)
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γ-谷酰转肽酶(GGT)
白蛋白/球蛋白(A/G)
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D-Bil)
A急性肝炎和轻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
B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是严重的,线粒体也受到了严
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
C慢性肝炎病人由于肝功能减退,白蛋白产生减少,又由于体内存在肝炎病毒这个“敌人
“,球蛋白产生增加, 而造成A/G降低。
D肝细胞受损时, 胆红素的代谢及泄均发生障碍, 因此T-Bil和D -Bil均升高。
何谓“大三阳“,何谓“小三阳“
乙肝五项检查1、3、5阳性,属于“大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
)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这些患者由于e抗原阳性,因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
体内复制(繁殖)活跃,且传染性较强。
“大三阳”患者还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肝功正常的患者,说明这些患者虽然病毒在体内较活跃,但并没有引起严重的肝
损害。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又因其病毒复制活跃,还应经常检查肝功能,一旦发
现异常及时治疗,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另一种是肝功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不但传染性强,而且已有了较明显的肝脏损害。对
这样的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肝功能异常,可在保肝功物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治疗,而且要
注意休息。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患者则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其次,在肝功能稳定的情况下
,由医生决定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还有,由于其传染性强,密切接触的亲属、配偶、子女也
应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五项检查1、4、5阳性,属于“小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
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相对于大三阳患者来说,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
已经由活跃转为静止,血中的带病毒量也明显减少,传染性相对降低,病情开始好转。
“小三阳“患者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一次,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
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一般
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病人,也不具有传染性。
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
由于乙肝病毒发生变异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按肝炎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
量研究,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
结果, 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
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
体的这些免疫反应,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造成不同类型
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 幼儿时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应
,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数患者病毒是可以通
过上述免疫反应,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状,同时清除肝炎病毒的。
--
╭ ╭──╮ ╮
╰═@ @ ═╯
╭oo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217.224.34]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