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vilion (亭在远方), 信区: Health
标  题: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重在“三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29 19:37:41 2005), 转信

2005年04月29日 09:30:34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及其发病的真正始动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与糖尿病、肿瘤等是目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三大类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位于这三大疾病之首,原因是其不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而且其发病后导致患者的致残率也极高。目前我国每年有260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每12秒钟就有1人因此种疾病而死亡,所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而艰巨的课题。在发达国家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办法在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而我国目前是以治疗为主,康复为辅,预防这一环节最差。预防这一环节包括寻找探求心脑血管发病的机理及病发前的一些表象特征及怎样从饮食、锻炼等日常行为中进行防范。经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及最新的研究以及从防治的角度得到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管的早期病变有直接的关系。

  血管病变是导致目前已知所有的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如冠状动脉疾病导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导致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肾动脉病变导致肾功能衰竭;外周动脉病变则引起间歇性跛行等严重后果。针对造成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上述严重疾病,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仅通过动脉造影在疾病发生的晚期发现动脉管腔的狭窄。实际上,动脉血管的病变是从管壁开始,管腔狭窄是其后期表现,上述所有威胁生命的心血管事件只有发病时才引起重视,如住院或进行相应的治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生命的早期,即临床前期发现亚临床的血管病变,进行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改善或药物干预,则无疑可以逆转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这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与早发家族史有关,如果你的父亲<55岁或母亲<65岁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这样你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就比别人高,在青壮年时期就应该关注你的健康状况,避免发生猝死、心肌梗死和中风。除了遗传家族史外,平素肥胖,存在糖尿病,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者易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糖尿病已被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换句话说,它与冠心病的危险程度一致。实际上,患者发生猝死,心肌梗死和中风前可能有一些重要的征象,此时,就象地震和海啸发生前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一样,可以提示人类早期防范,进而免遭伤害。比如,猝死和心肌梗死发生前一周内往往会自觉乏力,心前区疼痛或不适,在此刻若及时上医院就诊,就可能避免致死和致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二、早期无创伤检测血管病变的方法

  传统上动脉病变的评价主要通过创伤性检查方法:动脉造影。它只能显示血管腔轮廓长轴影像,无法了解血管壁的结构和粥样斑块的特征,与之相比,血管内超声(IVUS)能够清晰的显示动脉血管壁结构,能早期发现血管壁结构变化。但上述两种方法都是有创伤的,很难作为常规筛查措施。目前,新兴的无创伤性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早期血管病变评价,如用外周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程度来评价动脉的内皮功能;用回波跟踪技术,通过测量血管内径的变化来评价动脉的弹性;用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肱指数来进行无创和简便地评估动脉节段僵硬度和动脉阻塞状况,进而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方式改善或药物干预。

  我国已在2004年6月份就把无创的“血管病变早期技术”列为“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2005年2月8日,全国第一家亚临床血管病变检测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病变早期检测中心正式对外接诊。在今后的3年时间内,将在我国建立多家早期血管病变检测中心。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的意义在于通过这种无创伤性的系统检测,可以为受检者提供全身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评估其发生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性,以便及早进行干预。

  三、临床上对早期血管病变的预防及干预措施

  目前针对检出的亚临床血管病变者,应及早进行生活方式改变或药物干预,具体干预方式为:1)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减低压力,合理膳食,加强运动)2)定期对血管功能进行监测(动脉内皮功能和僵硬度及动脉阻塞程度测定)3)高危险的人群及时和有效的治疗(逆转早期血管病变,改善动脉功能)抗血小板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新型的交联抑制剂(降低动脉僵硬度)等。
 

--
看不穿你的眼睛 藏有多少悲和喜 
    像冰雪细腻又如此透明 仿佛片刻就要老去
        整个城市的孤寂 不止一个你 只能远远的 
            想像慰藉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又不是你的谁 
                不能带给你安慰 内心里枯萎凋零的玫瑰
                    仿佛希望化成灰 要不是痛彻心扉 谁又记得谁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68.10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