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rose (rosy), 信区: Health
标  题: 肝炎--肝炎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抗HBV药物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Dec 11 13:00:19 1999), 转信

1.干扰素  

      
目前用于抗肝炎病毒的药物主要为干扰素α,在临床上使用的重组干扰素可以分为干扰
素α1b、干扰素α2b、干扰素α2a等类型,最近还有组合干扰素。所有干扰素均需通过
和靶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干扰素反应基因成分,产生抗病毒蛋白及多种免疫调节因子。
目前发现干扰素受体有异质性,不同个体干扰素受体表达的数目不等,故干扰素疗效
也因人而异。干扰素虽然已广泛用于临床抗病毒及抗肿瘤治疗,但对其受体仍然了解不
多。
    治疗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     应用干扰素治疗乙肝,停药后随访5-10年,HBeAg及
HBV DNA阴转率可增至60-70%,可减少肝硬变及肝癌的发生率。国外报告干扰素治疗后
5-10年约1/3以上患者血清HBeAg消失,我国患者的血清HBeAg消失率较低,约在20%-40%
,其原因尚不清楚。
    剂量、疗程: 我国近年来用重组干扰素3MU/次,隔日一次3-6个月。HBeAg及HBV -
DNA阴转率在40%左右。对经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1-7年随访,发现随随访时间延长,
HBeAg及HBV DNA阴转率有增长趋势。停药后有6-30%复发,但在随访半年或一年中大部分
又转阴。美国用重组干扰素α2b 5MU每日一次,或10MU/d每周三次,疗程16周,HBeAg及H
BV DNA 阴转率分别为37%、42%,效果相似。而应用1MU/d,16周则仅为17%。
    联合短程激素治疗: 患者仅有轻度ALT升高(低于100U),可先用短程强地松治疗,
40mg/d 2周,30mg/d 2周,停药2周后,再用干扰素,可以提高干扰素疗效。对肝功能正
常的无症状携带者无效。对原有ALT显著升高的患者(超过200U),有加重肝损害,导致
病情恶化的可能性,且不能提高疗效。治疗时要掌握适应征,并注意严密观察。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的适应症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适于慢性乙型肝炎伴转达氨酶升高及明显病毒复制指标即HBsAg,HBeAg及HBV DNA均
阳性者。其效果可分为完全效应、部分效应。
    影响疗效的因素较为明确的是血清ALT/AST增高。无症状性HBsAg携带者,ALT正常
者,干扰素治疗无效。血清ALT/AST显著升高患者,常有HBeAg及HBV DNA自动转换趋向。
病毒含量较低,病程较短,女性患者,效果也较好。伴有HDV及HIV感染者效果较差。
    禁忌症 失代偿性肝硬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病、严重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
、妊娠及严重冠心病。
    副作用 主要有流感样综合征(感冒样症状);可逆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可使自
身免疫反应加重等。


2. 胸腺素
    目前胸腺成分已获得纯品,如胸腺素α1、b4 胸腺生成素及胸腺因子。胸腺素α1(
日达仙)已经化学合成,1991年Mutchniek首先用于治疗少数乙型肝炎,取得了令人鼓舞
的结果。国内13个单位联合进行胸腺素α1(Tα1)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采用Tα
1 组96例HBV 
DNA及HBeAg转阴者45例(46.9%);采用Tα1加干扰素组54例,两项转阴者33例(61.1%)
;采用干扰素组两项转率为39%。Tα1抗HBV的作用机理不明了,目前认为可能和增强T细
胞及NK细胞应答功能及增强IL-2及IFN产生有关。根据我们初步观测结果,不能排除Tα1
直接作用肝细胞,激发肝细胞抗HBV的能力。胸腺素α1
1.6毫克/次,每周2次,皮下,共6个月。疗效基本与干扰素相似。其优点是无任何副作
用。缺点是价格过于昂贵。目前市售价约800-900元左右。国产胸腺肽(广空肝病研究所
)中含有1%的胸腺肽α1,如应用160毫升,静滴,似可代替日达仙。故试用160毫克加入
10%葡萄液250毫升静滴,每日1次,连用2个月,第3个月改为每周2次,结果e抗原及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50%(25/50)及48%(24/50)。但需注意,目前国产胸腺肽生产的厂
家极多,产品质量极不统一,因此使用时必须了解其所含胸腺肽α1的含量。


3 .核苷酸类似物
    3’硫代胸腺嘧啶核糖类:包括拉咪呋啶(lamivudine)及FTC等,目前拉咪呋啶在
国内及国外已进行2-3期临床试验,对肝功能正常的无症状性HBsAg携带者也有效。每日
中服100mg,1-4周血清中HBV DNA显著下降,6个月内大部分转阴,但HbeAg转阴率较低,
连续治疗一年仅占19%,停药后易复发。治疗1年后约14%的患者出现HBV DNA 突变而形成
耐药株。
    泛昔洛韦(Famciclovir)及潘昔洛韦(Penciclovir),均已进入临床2-3期试验。
泛昔洛韦125-500mg/d,分3次口服,治疗333例患者4个月。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均显
著下降,约70%患者血清HBV DNA降至1.6ng/L以下。服药后副作用较轻,对lamivudine耐
药株仍然有效。在重症肝炎及失代偿肝硬化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但售价较高。
    2’氟代尿嘧啶核糖:近来经过改建为左旋氟甲脲嘧啶(L-FMAU)在动物实验中,显
示较强的HBV DNA多聚酶抑制作用,停药后大部分可获得持续效果,未见线粒体毒性作用
,尚未进入临床,可能有应用前景。
    洛布可韦(Lovucavir)及阿迪洛韦(adifovir )已进入临床2-3期试验;在动物实
验治疗中显示出较强的疗效。


正在研究的抗HBV药物


反义核酸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较多报告。现多采用经过硫修饰,并经过导向,取得较好的抑制
效果。最近Blum等在鸭体内进行试验,认为有较好的抑制效率,目前较大的困难是如何
制备价廉、实用,可供临床应用的反义核酸。重庆医科大正在进一步的实验研究,预期
不久可以获得新的结果。
    核酶(Ribozyme)又称基因剪刀,包括三部分,一为与底物RNA上GOX(X=C,A)互
补的A部分,一为由13个核苷酸组成高保守部分,为其活性部位,称为B部分。B部分两侧
与靶RNA互补部分为C,决定核酶的物异性。核酶的试验多数仍保密在试管内水平,证明
对HBV DNA具有一定作用。


    腺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目前仍在研究之中。


    DNA疫苗 
: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及宿主免疫耐受因素使乙肝疫苗接种可能失败,给乙肝预防带来困难
,基因疫苗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值得研究。Davis和Whalen已在小鼠中证明用含编码HBsAg
及preS基因并有真核细胞启动子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可诱生抗HBs和致敏CTL产生。最近
,在黑猩猩中进行的实验说明,用2mg裸DNA作肌肉注射,一次免疫后即可诱生抗-HBs达
100IU/ml,再刺激后,抗-HBs效价可达14000IU/ml。实验结果提示,这种疫苗不仅可达到
预防作用,而且极可能发展为可供治疗乙肝患者的治疗用疫苗。
   目前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已进入一个振奋人心的时代,有希望的新药不断出现并在临床
试验阶段,是否能联合治疗的方法,仍要靠临床医生不断探索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在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方面有新的突破。


其他:


1.潘生丁合用卡介苗*:潘生丁25毫克,每日3次,口服,同时皮内注射卡介苗0.1毫升,
每月1次。疗程6~8个月。在注射卡介苗前,应做OT试验,“++”(注射皮丘直径 
<19毫米)以上者,肺透视阴性者方可注射。一般在前臂三角肌处皮内注射,切忌注于皮
下或肌肉,否则会发生寒性脓疡,经久不愈这是最值得注意的。此疗法最便宜,已应用
数百例,“七五”攻关即证明其有效。“八五”攻关又对本疗法进行了验证,治疗结束
时e抗原转阴率为56.5%(13/23)、HBV-DNA的阴转60.9%(14/23)。1年后两者阴转率分
别为70%(14/20)及60%(12/20)。
2.肝炎灵(广豆根)注射液:每日2支,肌注,共3个月,e抗原阴转率37%,且有较好的
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但停药太快,可能反跳,故注射3个月后要逐渐停药。本药注射
部位疼痛,故应深部注射。也有人主张,注射5日停2日,共6个月。
3.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猪苓多糖4毫升(40毫克),肌注,连用20日,停10日,为
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同时皮下注射乙肝疫苗30微克/次,每半月一次,共6次。“七五
”攻关证明有效,“八五”攻关又进行验证,e抗原阴转率43.6%(34/78),HBV-DNA阴
转率44.9%(35/78)。1年后两者阴转率分别为59%(46/78)及57.7%(45/78)。
4.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合用胸腺肽:前者10毫克/公斤,肌注,连用5日,后5毫克/
公斤,肌注,再连用23日。后者10毫克/日,肌注,共3个月。结果e抗原阴转率
47.6%(20/42),HBV-DNA阴转率59.5%(25/42),1年后两者阴转率分别为62.1(18/29)及
72.4%(21/29)。有人认为单磷酸阿糖腺苷亦可改为每次注射1支(200毫克),每日两
次,共用28日。应用本剂量一般除注射局部疼痛(稀释多一点,注射深一点可减轻)外
,无其他严重反应,但如加大剂量、延长疗程则可引起严重的神经肌肉疼痛,应注意。
5.其他:如LAK细胞回输、HBsAg特异性核糖核酸、无环岛苷、苦参碱、华蟾素、拉米夫
丁、法昔洛韦及很多中草药物对e抗原和/或HBV-DNA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进而达到逐渐清除的目的。据观察和有关报道
,乙肝、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能改善肝功能,随着血中的表面抗原、e抗原、乙肝
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丙肝病毒核糖核酸的转阴,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都提示缓解。现将
目前抗病毒治疗比较有效的药物介绍如下,供治疗选用。

①阿糖腺苷及单磷酸阿糖腺苷: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可使HBeAg转阴
率达40%左右。用法是阿糖腺苷10~15mg/d/k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100~200ml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3周为一疗程,副作用有消化道症状、粒细胞减少。单磷酸阿糖腺苷5mg/d/
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每日2次,6~28日后以同量肌注,每日一次。

②干扰素及其诱导剂: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的是人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制得的干扰素,作用
机理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功能,刺
激组织溶抗原I型蛋白合成及其细胞膜的表面。治疗慢性乙肝及丙肝,其用法是300~500
万单位,隔日1次肌注,HBeAg转阴后减为每周3次,疗程3~6个月。HBeAg转阴率40%~50
%,HBsAg转阴率10%。慢性丙肝用同样方法和疗程使血清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水平下降。

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每日0.5~1mg;潘生丁50ml,每日1~3次口服,3个月为一个疗
程。两药诱导产生干扰素而起抗病毒作用。

③无环鸟苷: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多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
增殖作用,特别在抗疱疹病毒时效力比阿糖腺苷高160倍,且毒性小,但对乙肝病毒抑制
机理尚不清楚。其用法是15mg/kg体重,每日加入10%葡萄糖500ml内静滴,疗程2~4周。

干扰素和无环鸟苷联合应用,疗效更好。乙肝和丙肝经用干扰素及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对防止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对慢性肝炎的纤维化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④干扰素与激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当单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采取类固醇脱离
疗法,激发乙肝病毒复制后再用干扰素治疗,对乙肝病毒增殖活跃的慢性肝炎病人效果
较差,用干扰素为佳。用法是强的松40mg/日口服,用4周停药,2~4周后再用干扰素。
阿糖腺苷也可和激素联合应用,能取得同样效果。

⑤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肌肉注射隔日一次,每次5万单位,连用8周后,改为
隔两日一次,连用4周。或基因工程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联合应用。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lichengyu.hi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