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怀念运十), 信区: Health
标 题: 专访“DNA之父”:再过10年人类也许能征服癌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23 17:40:30 2003) , 转信
新华网 (2003-04-18 19:17:46) 来源:钱江晚报
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已于日前宣布绘制成功,而4月25日,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
结构发现50周年纪念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将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为此记者通
过电子邮件采访了DNA的发现者之一,有“DNA之父”称誉的詹姆斯·沃森教授。冷泉港实
验室公共事务主任Jeffrey J. Picarello告诉记者,因为要参加许多学术和庆祝活动,这
几天,沃森教授格外忙碌,但是他还是回答了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他的采访问题。沃森
教授今年10月将访问杭州,为沃森基因组研究院剪彩,并将担任该院的名誉院长。
记者:你如何看待人类基因组计划?
沃森:从1988年到1992年,我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美国研究中心的第一任主任。我的工
作越深入,越感到这一工程的重要。你对人的信息了解越多,就能更好地理解人。当你想
了解人类疾病,如你想了解像癌症等疾病的时候,你需要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现在人
类基因组序列图已经公布,其成果超过了人们原来的期望。但我还是有不快,因为人类仍
然还有心理疾病,癌症也还在让许多人失去生命。
记者:50年前,你发现DNA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沃森:当年,在我到达剑桥的那一刻,我就完全被DNA所困扰。当那个周末,在我们解
决了最后一个有关DNA的困惑后,我的思维几乎马下放松了下来,这结果看起来好的令人难
以置信,它是否是看上去很完美但却不正确呢?但它确是一个解答基因是如何被复制的完
美结构。唯一一个让我为之担忧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被发现)太重要了。在接下来的几天和
几周内,我们收到了国王实验室的确认,他们认同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我也就认为我将会
有追随者,但这直到我65岁时才得以发生。
记者:你到冷泉港后如何利用双螺旋结构?
沃森:1968年,我开始担任冷泉港实验室的主任。在那时,我就决定将实验室的研究
集中在癌症方面。现在,我是冷泉港实验室的最高负责人,冷泉港实验室已成为全美8个被
指定进行基础癌症研究的研究所。在这个研究领域,我们已取得巨大的进展,在去年秋天
我们发现了DBC2基因(象征着可以消灭乳腺癌),同时,我们还成功地在神经系统科学、植
物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学等领域展开研究工作。
记者:你如何看待生物医学的未来?
沃森:我当时是持着去充分了解癌症复杂性这么一个雄心将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重心
转至癌症研究的。现在人类基因工程已经为人类了解自身打开了一扇门,但人类仍有漫长
的路要走,仍然有许多有关的基因有待于人们去确认和了解。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现在终
于将单纯的研究机构演变为临床场所,如果我能再活10年,或许我将会看到癌症被最终的
征服。
问:你当年与克里克一起发现了DNA结构,现在你还与他合作吗?
答:虽然现在我与克里克的研究领域不同,但这么多年来我们俩依然保持着联系。前
一阵子,当加洲的La Jolla的Salk研究院给他颁奖时,我也去参加了这个活动,并拜访了
他。有意思的是,我与他都试图探究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并都被此课题所吸引。钱江晚
报王德仁
链接:詹姆斯·沃森
1928年4月6日出生于美国的芝加哥。194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53年,沃森和克里
克发现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具有双螺旋构造,他们将自己的发现发表在1953年4月
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这项发现,是20世纪继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后的又一划时
代发现,它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的层次。因为这项“生物科学中最具有革命性的
发现”,两位科学家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