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ls (二黑), 信区: Health
标 题: 关于癌4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Dec 24 22:23:19 1999), 转信
二、间叶组织肿瘤
良性瘤
1、纤维瘤(fibroma)由纤维组织发生,常见于四肢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腱等处。
肿瘤多呈结节状、椭圆形、边界清楚、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可见纵横交错呈编织状条
纹,质地韧硬。镜下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呈梭形,体积略大,有不等量的胶原纤维
形成,排列成束状,互相编织在一起,间质为血管及其周围有少量疏松的结缔组织。
纤维瘤的概念,当代已有改变,真正的纤维瘤并不多见,常为瘤样纤维组织增生(firom
atosis),但目前对其分类及概念尚缺乏统一的意见。
2、脂肪瘤(lipoma)由脂肪组织发生,是良性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四肢及躯干
的皮下组织。肿瘤呈扁圆形、分叶状,大小不一,直径从几厘米至儿头大,有包膜,可
移动,质地较软。切面呈淡黄色,与一般脂肪组织相似。常为单发生,亦可为多发性。
镜下瘤细胞与正常脂肪细胞十分相似,间质为少量纤维组织与血管将瘤细胞分割成大小
不等的小叶。脂肪瘤生长缓慢,切除后不易复发,临床所见的多发性脂肪瘤,体积小,
位于皮下,常需与皮下猪囊虫病相鉴别。
3、血管瘤(hemangioma)由血管组织发生。其本质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常见于婴儿
及儿童。绝大多数在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其生长与身体的生长相平行。在儿童
期生长较快,以后逐渐变慢、缩小,有时甚至可以消失,但也有长期存在或继续生长者
。血管瘤分布甚广,多见于皮肤、唇、舌等处。
生长在皮肤的血管瘤,多呈紫红色、大小不一、质软,扁平斑块,边界不规则,有时突
出表面状如桑椹,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根据肿瘤血管结构可分为两型。
(1)毛细血管瘤:由毛细血管组成,血管数目甚多,内皮细胞常呈实质细胞团,管腔
甚小,仅能容纳一、二个红细胞。皮肤的血管瘤多为此型。
(2)海绵状血管瘤:为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管腔大而壁薄,状如海绵,腔内充满血
液。肝血管瘤多属此型。
4、淋巴管瘤(lymphangioma)由淋巴管组织发生。其本质也属于先天性淋巴很容易发育
畸型,较血管瘤少见,常发生于唇、舌、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肿瘤呈灰白色、半
透明、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可见多个囊腔,内含澄清的淋巴液。镜下,
肿瘤为多数大小不等的淋巴管构成。有时肿瘤仅由一个或数个薄壁的较大淋巴管构成,
其内充满水样液体而称之为囊状水瘤。多发生于颈部或腋部。
5、平滑肌瘤(leiomyoma)由平滑肌发生,最多见于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
性瘤,其次为胃肠。肿瘤大小不一,常呈球形,质较硬。边界清楚,然而多无包膜。切
面呈灰红色,可见编织状条纹。镜下,瘤细胞与正常平滑肌细胞相似或略大,核呈长杆
状,排列紧密成束,互相编织在一起。束内细胞常呈栅状排列,束间杂有多少不等的纤
维组织和血管。
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肉瘤较癌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和癌相比,肉瘤的发病年龄一般较癌为年轻。外
形多呈不规则结节状或分叶状;常有不完整的包膜。由于肉瘤生长较快,故体积常较大
、质软,切面常呈粉红色,均匀细腻,状如鱼肉,这是由于细胞多、间质少、血管丰富
之故。镜下,肉瘤细胞多呈弥散排列,无巢状结构,瘤细胞与间质分界不清,单个瘤细
胞之间往往可见网状纤维。
肉瘤早期常发生血道转移,这是因为肉瘤血管丰富,而且血管壁发育不完整,瘤细胞可
直接与血管壁紧贴,有的甚至瘤细胞本身就构成血管壁,所以肉瘤易侵入血管内发生血
道转移。
癌与肉瘤由于组织起源不同,所以在形态结构与扩散方式等方面,各有其特点,两者鉴
别要点如下。
癌与肉瘤的鉴别表
鉴别点
癌
肉瘤
组织起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
较少见
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
平均年龄较癌低(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干燥
质较软、粉红色、湿润、鱼肉状
镜检
癌细胞形成巢状,间质分布于癌巢之间,单个癌细胞之间无网状纤维
瘤细胞弥散排列,血管丰富,单个瘤细胞之间有网状纤维
转移方式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肉瘤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纤维肉瘤(fibrosarcoma)由纤维组织发生,是间叶组织恶性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
部位与纤维瘤相似。肿瘤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早期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有时可压迫
周围组织形成假包膜,晚期可明显地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切面呈粉红色或淡红色,质
地均匀细腻,状如鱼肉,有时可有出血、坏死。镜下,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瘤细胞多呈梭
形,异型性不很明显,核分裂象不多见,瘤细胞分散排列,有一定量的胶原纤维形成;
分化差的,瘤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胶原纤维形成少。纤维肉瘤的分化
程度一般与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关系,即分化较好的生长较慢,转移及切除后复发均较
少见;分化差的生长快,常发生转移,易复发。
2、骨肉瘤(osteosarcoma)由骨组织发生,是骨组织恶性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青
少年,偶有局部外伤史。主要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肱骨上端
多见,也可发生于盆骨和肩胛骨等处。
肿瘤常自干骺端开始,一方面向骨髓发展,同时也向外生长破坏骨皮质,在骨膜下形成
肿块,可引起病理性骨折,并常突破骨膜而侵入邻近的软组织,合使整个瘤体形成梭形
肿块。有时肿瘤向外生长有新生骨小梁形成,从骨皮质表面向外伸展,与骨干的纵轴方
向垂直,呈放射状排列,X线上显示放射状阴影。瘤组织呈灰白色,含骨质多者则较硬;
骨质少者则较软。镜下,瘤细胞呈多形性,大小不一,核大、染色深,可有瘤巨细胞,
可见核分裂象。瘤细胞呈分散排列,有多少不等的肿瘤发现有样组织和骨小梁形成(大
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其边缘为肿瘤性骨母细胞)。分化较成熟的骨肉瘤,可有大量肿
瘤性骨样组织和骨小梁形成;分化较差的则很少肿瘤性新骨形成,而坏死、出血常较明
显。
3、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原发于淋巴网状组织恶性瘤的总称。近年来将恶
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氏病和何杰金淋巴瘤两大类,又各分为若干恶型。关于它的分类、
命名目前意见尚不一致。
恶性淋巴瘤患者多为青壮年,男多于女。发病部位以颈部、纵隔、腹腔的淋巴结为最常
见,其次为咽喉、胃、肠壁等处淋巴组织。可单发或全身多灶性同时或先后发生。
上述恶生淋巴瘤受累的淋巴结,肉眼观察很相似。淋巴结肿大、质软,切面均匀一致,
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早期淋巴结原有的包膜完整,后期可互相融合形成巨块,与周围组
织粘连而固定。镜下各型淋巴瘤的共同改变是淋巴结的正常结构被增生的瘤细胞破坏和
代替。
(1)淋巴肉瘤(lymphosarcoma):淋巴结为增生的淋巴样和淋巴母细胞所代替。前者
与正常淋巴细胞相似;后者,细胞体积大,胞浆稍多,核大,核仁清晰,常见核分裂象
。淋巴肉瘤的瘤细胞大量侵入血液中,则伴有白血病,即在周围血液中出现大量不成熟
的淋巴细胞(肉瘤细胞)。淋巴肉瘤伴有白血病的发病率很高,约占淋巴肉瘤的三分之
一以上。
(2)网状细胞肉瘤(reticulum cell sarcoma):瘤细胞主要为幼稚的网状细胞。瘤细
胞较大,呈椭圆形或多角形,胞浆较多,常形成突起,境界不清,核大、染色淡,呈肾
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细胞间有多少不等的网状纤维形成。
(3)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瘤细胞类型多样化。有些瘤细胞体积大,形
状不规则,胞浆染色淡,细胞核体积大,单核或多核,核染色质淡,核膜清楚,核仁大
明显。这种巨大瘤细胞,称为立-斯氏细胞(Reed-Sternberg cell)。有时两个核对称排
列,形如镜影,称为镜影细胞。上述细胞是诊断何杰金氏病的重要依据。另外,还有一
些散在的嗜酸性白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等,有时出现坏死
和纤维化。
4、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组织的一种恶性瘤。白血病一般不形成肿块,而是瘤细胞弥
漫地分布于血液或骨髓、淋巴结及其他器官的间质内。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不仅
在数量上有明显增加,可达数万、十几万或更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明显的异常,其中
大部分都是分化不成熟的白细胞。血液和骨髓中出现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是临床上诊断
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有的病例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改变不大,甚至还可较正常减少,但
其中大部分都是分化不成熟的白细胞,这种情况称非白血病。
根据分化不成熟细胞的种类不同,可分为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
,前两型较多见。根据发病的的缓急和病程长短的不同,又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病理上各型白血病的镜下变化基本相似,即在血液、骨髓、淋巴结以及各内脏器官的间
质内,有广泛的相应类型的分化不成熟的白细胞浸润。淋巴结、肝、脾等器官,在不同
类型的白血病中肿大的程度可有所不同。如慢性粒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明显,慢性淋
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淋巴结肿大明显,而急性白血病的淋巴结、肝和脾的肿大均不如慢性
者明显。
患白血病时,由于骨髓内造白细胞的组织大量增生,使造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的组织受到
挤压和抑制,所以患者有明显的贫血,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的表现。由于
成熟的白细胞少,机体防卫功能降低,常易发生感染和发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版画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zhy.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