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ed (无病就是福), 信区: Health
标  题: 疥疮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06日11:45:54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一。疾病概述
本病系疥螨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解放前病人不少,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总数
的五分之一;解放后几乎见不到。可是从1973年始本病又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至今也
可算为常见多发病。
中西医对疥疮的观点和疾病名称皆有共识之处。在我国,早在东汉(公元25~220年),
王充《论衡,商虫篇》已明确指出本病与疥虫的关系。但用疥疮作为病名是见于南齐(
公元479~502年),孟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的医典中,尔后,沿用至今。然后,到隋
(公元581~618年),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可以说是世界上首次对本病及其病原作了
详尽的描述。如该医书《疮病诸侯 疥侯》中云“疥者,有数种,有大疥、有马疥、有水
疥、有干疥、有湿疥。多生手足,乃至遍体。……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挑得,状如水
内小虫”。可是,西方国家直到公元17世纪以后才由意大利药剂师,塞斯托尼(Ceston
i,D.公元1637~1781年)提出疥虫乃疥疮的病原体。另外,在治疗上,中医也对世界医
学做出了卓越贡献,远在一千多年前,即晋代(公元265~420年),葛洪《肘后备急方
》中已载叙用硫黄全身涂搽杀虫,并知晓采用苦参煎服籍以止痒。
二。病因病理
病病因是疥螨,又叫疥虫。它是恙虫中很重要的一类,属节肢动物门,蜘蛛纲螨目的疥
螨亚目。疥虫有人型和动物型之别,后者也能感染人,但由于人的皮肤不宜长久寄生,
故此病情较轻,而且临床亦少见。
疥虫生活史分虫卵、幼虫、稚虫及成虫四个时期。从虫卵到成虫每代约需8~12天,平均
15天。卵呈椭圆形,浅黄色,大小160×100微米,通常位于雌虫所掘的隧道内。卵在干
燥环境能生存1~2个日,而在潮湿地方生存较久。故潮湿的衣服、被褥、毛巾等偶尔也
成为其寄生场所。一条雌虫一生可产卵40~50个,卵期为2~3天。幼虫绝大多数是由卵
孵化而来的,个别亦能在母体发育而成。其生活在隧道里,体态已和成虫近似。幼虫经
3~4天后脱皮发育成四对足的一期稚虫,至此疥虫方能区分雌雄。小型一期稚虫2~3天
后再脱皮变为雄虫;大型一期稚虫经2天脱皮变成二期稚虫,它与雄性成虫于夜间在皮肤
表面交配(并非雌雄成虫交配),然后选择合适部位钻入宿主表皮内,并开始掘凿隧道
,不久再次脱皮最后才变成雌性成虫。雄虫交尾后很快就死去或筑一个短隧道作短暂的
寄生。由此得知,雄的疥虫仅有一稚虫期,而雌者则有二个稚虫期。此后,雌孕虫在掘
隧道过程中边前进边排卵,每天进行速度为0.5~5毫米,直至产卵完毕才死于隧道的盲
端,其平均生存6~8周。
人体罹患疥疮是由于疥虫侵入皮肤所引起。其传染方式,最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如与
患者同床共睡或和病人握手;其次少数也可通过患者用过的衣服、被褥、毛巾、凳椅等
间接接触传染。疥虫喜好夜间活动,常受温度影响,当温度在摄氏20度以下静止不动,
故在晚上睡觉之际为最易传染的时间。疥虫离开宿主后,在适宜温度(25℃)和湿度(
相对湿度90%)尚能生存三天,所以病人用过的物品在此期间内仍可以传染。本病是当
前世界一种较为广泛流行性皮肤病。据资料统计表明,疥疮流行总的规律是30年为一周
期。为何有这样的周期?其道理尚未阐明。
三。临床表现
病常发于16-30岁的男女青壮年与季节无关,在潮湿温暖的南方尤为多见。容易在集体
单位和家庭中引起流行。初次被疥虫感染,须经4-6星期之久方能出现自觉症状,主要
是瘙痒剧烈。特别在夜寐,身体温暖之际最为严重,通宵达旦,影响睡眠,痛苦非常。
疥虫时常侵犯皮肤较为薄弱与柔软部位。因此皮损好于手指指缝、前臂屈侧、肘窝、腋
下、乳房、下腹部、臀部、股部、阴部等处。但头面部、掌跖除婴儿以外,大多数不被
累及。本病的皮疹表现为丘疹、水疱、结节、疥虫隧道等。丘疹呈淡红色,几乎每个患
者都可见到,数目不定可疏散分布或密集成群。水疱如粟粒至绿豆大。结节损害往往在
阴股部,特别是阴囊,阴茎等处尤为常见。疥虫隧道是该病显著的特征,对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隧道惯发于指间、腕部屈侧或男性外生殖部位。状为细小微微弯曲略呈“S”形
,长约3-12毫米的灰色或浅黑色线纹。开端复有薄痂,末处为小疱。疱内可找到浅黄色
虫点,此隧道乃疥虫钻入皮肤角层深部向前啮吃而成的。其内有卵、幼虫、稚虫、成虫
以及分泌物和虫粪。隧道虽为特征性的皮损,但据报道成人患者也只7-13%可查到。这
可能由于部位较浅,易受搔抓,局部清洗而被破坏缘故。除上述皮疹以外,病人因搔痒
而常发生继发疹,如抓痕、血痂、脓疱,重者还可发生湿疹样改变或继发其他化脓性皮
肤病,甚至肾炎,临床并发肾炎者,以儿童患者继发感染者居多,故对这些患者注意尿常
规变化。人们认为,隧道是疥虫寄生于皮肤的直接损害,其余各种皮损都是继发疹。但
也有人提出,隧道、丘疹、水疱、脓疱、结节等均为原发损害,其主要凭据是上述五种
皮疹都可在角层内找到病原体疥虫。
本病据临床观察,某些疥疮类型甚特殊,若不加以注意,往往造成误诊,兹分述如下:

一、婴幼儿型疥疮:本型疥疮与成人型表现有差异,临床误诊屡见不鲜。这一型疥疮,
其传染源容易找到,多数是从父母或保姆患疥疮后传染而来的。皮疹往往泛发全身,分
布对称,头面部、掌跖常被波及,损害多为水疱或丘疱疹,常发生湿疹样变或继发细菌
感染。疥虫隧道于手掌或足底为多见。临床应引以重视,凡是婴儿全身性发疹,状如湿
疹,且夜间躁动、哭闹不安者,首先要考虑疥疮,此时,应着重参考家庭史。
二、难辨认型的疥疮:此型缘于原先未能及时确诊而局部应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
疗,虽然症状和体征有些改善,但本病的感染和传播仍然在进行中。因此造成临床表现
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除此之外,如果先有皮肤病而后再感染上疥虫,这种
重叠情况往往也在临床上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三、个人卫生习惯良好型疥疮:该型多见平素个人卫生较讲究,如勤洗澡、勤换衣服。
这种人若罹患本病,其临床症状表现常较轻微,皮损既不多又不典型,疥虫隧道阳性率
最低,故给诊断带来困难。
四、结节型疥疮:本型疥疮国内屡见有报告,皮疹表现皆为结节,呈红褐色,大小宛如
黄豆或更大。好发于衣服遮盖处,如外阴、腹股沟、下腹部及腋部。自觉奇痒难忍,损
害内也可发现疥虫,屡治无效。结节不易消退,甚至长达一年以上也并不稀奇。临床上
常常被误认为其他皮肤病。
五、揶威疥疮(Morwegian Scabies):这是一种感染最严重的疥疮,具有高度接触传染
性,可在局部地区造成流行。此型多见于体质虚弱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红斑、鳞屑
及结痂。并发感染化脓,臭味难闻,多有甲营养不良病变。鳞屑及结痂内含有大量疥虫
,一个患者可高达百万个,而寻常型一般在50个以下。
六、动物传染型疥疮:动物所患疥疮也可能传染给人类,其中多数来源于犬。据统计农
村病人大概有5%是由犬疥疮传染而得病的。其特点是潜伏期短,皮损处难于找到隧道,
病程自限,患者如不再接触有病的动物则可不治自愈。
四。化验检查
损害处若能查出疥虫,无疑将对本病的确诊具有决定意义,其检查方法介绍如下;
一、针挑法:本法适用于皮损为隧道或水疱。首先要仔细观察隧道,然后于盲端处找出
淡黄色虫点。用消毒针头从侧旁刺入,在其底部把虫体挑出,置于载物玻片上用放大镜
或显微镜检查。若水疱者,多在疱边缘处可找到虫点,按上面方法把它挑出进行检查。

二、皮肤刮片法:挑选早期丘疹,滴少许石蜡油或普通镜油于皮损上,后用外科刀在皮
损表面稍为使劲刮数下,直至油内出现小血点为度,最后移放到油载玻片上实施镜检。

三、镜检法:在待查皮损上加一滴矿物油或普通镜油,以45度角入射强光源(高压汞灯
),随后可在低倍镜下直接观察检查。
四、滤过性紫外线灯检查:先于隧道皮损处涂0 .1%四环素液,干后用蒸馏水棉球拭净
,然后再放在灯下照射,如隧道内呈亮绿色荧光则阳性。
五。诊断和鉴别
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接触传染史,好发部位,皮疹表现和自觉夜间奇痒等即可诊
断为疥疮。但疥虫检查阳性为本病确诊最有力的证据。
鉴别诊断:本病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皮肤瘙痒病:本病皮损无原发疹,且发无定处,指间更罕见,发病常与情绪、季节
、气侯变化,内脏疾患以及更年期障碍有关。
二、丘疹性荨麻疹:此病多见于儿童,无特殊好发部位,皮疹呈梭形风团丘疹或风团水
疱为其特征。患儿常是过敏体质,有时可伴胃肠功能紊乱。
三、虱病:该病是虱子所引起的皮肤病,损害常见为继发疹,好发于两胁、腰带部、阴
部或衣缝皱折相接触的皮肤处,且容易查到虱子及其虫卵。
六。预后预防
在集体单位或家庭中一旦发现疥疮,需要尽早隔离并给予积极治疗,以防本病传播蔓延
。平时应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出差归来最好能进行一次检疫。
凡疥疮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煮沸消毒或用药水浸泡或洗净晒干停放15天后再应用,以求
彻底消灭疥虫。


--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6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