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ngcheyuan (活在当下 做我当做), 信区: Health
标 题: 脑内分泌失衡 暴行之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l 24 09:38:03 2003)
一个人的暴力行为受制于许多因素:基因、环境及两者间的互相作用。而其它如幼童
虐待、酒精滥用、铅中毒、脑部意外受伤也会导致暴力及侵犯行为。矫正暴力行为的途径
则是:改善环境如教育,包括家庭父母的管教;心理治疗及药物的使用以改变脑化学。
一个已知的事实是,许多脑化学如神经传导物质、荷尔蒙,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
而暴力行动及侵犯性是受控于血清动素(serotonin)及多巴胺的量(J. Neurol Neurosu
rg Psychiatry 74: 918, 2003)。
血清动素是一种阻挡性质的神经传导物质,如果一个人的血清动素分泌量偏低,会忧郁
及容易冲动,不思考后果。
暴力犯 脑内分泌异于常人
犯罪心理学家发现,许多杀人、放火、强奸的犯人的血清动素量都有显著的偏低,而
一些犯人的多巴胺、新肾上腺素的量比正常人高。也有报导说明,睪丸酮素太高也会带来
侵犯性的行为。又脑的MAOA(单胺氧化酵素,用来分解多巴胺、新肾上腺素)的量如偏低
,也会促进侵犯性的行为。
精神学家曾试用百忧解来矫正血清动素的量;这是目前最普遍的抗忧郁症药剂,它会
抑制血清动素的再吸收,也既会提高血清动素的量。但目前的实验结果,只对那些中度侵
犯性的人有效。科学家也试了其它药物,如Depakote可以提高GABA(gamma aminobutyric
acid),Dilantin(phenytoin)可以减轻侵犯性的程度。
基因 可能影响暴力性格
在基因领域,科学家用小鼠做实验,他们找到分泌血清动素的Pet-1基因(Neuron, 3
7,233, 2003),用基因科技使小鼠缺乏Pet-1,结果这些小鼠变成非常容易冲动,会不断
侵犯邻近的小鼠。在人的基因组也找到Pet-1基因,科学家正在研究基因与犯罪的关联。
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管教方式及家庭关系会影响到一个人神经元间的联机及脑化学的
平衡,例如幼时曾受虐的人血清动素量普遍偏低,成年后易有侵犯性或暴力行为。又在儿
童期,尤其6至9岁,如果看太多暴力、侵犯性的电视节目,刺激孩童,容易演变成是非不
明的错觉,导致青少年时期的犯罪行为(Dev. Psych 39, 201, 2003)。
近年的脑神经研究发现,铅中毒会扰乱脑的信息传递(Neurotoxicol. Teratol, 24,
711, 2002),尤其是突触的形成,并降低血清动素的量,提高多巴胺的感应度,而导致
侵犯性的行为。另外,酒精会促进血清动素的代谢,也会使人失去判断能力,故酗酒后会
发生许多犯罪或暴力行为。
基因虽可能使某些人易有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不能都怪罪基因,因为它是可以预防
与矫正的,如从教育或改变环境着手,而当事人或亲友应面对现实提高警觉,求助心理治
疗或依赖药物改善脑化学的平衡。虽然这些暴力犯人伤害到别人,但他本身却是脑化学不
平衡的受难者。
--
猪妈妈要猪爸爸帮她洗碗,猪爸爸不好意思回绝,
于是把十岁的小猪叫到面前,
和颜悦色的说:「亲爱的小猪,现在让你练习一下洗碗,以后你就可以帮你太太的忙了。」
小猪一脸抱怨的说:「不必,以后我可以叫我儿子帮忙我洗。」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1.72.233.1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