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ra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nlz (如来), 信区: IQrace
标  题: 浅谈密室推理 [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22 22:21:49 2003), 站内信件

 
  公元一八四一年,世界上第一篇推理小说〈莫尔格街凶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自美国诗人爱伦.坡(Edgar Allen Poe)笔下诞生。这件谋杀案描述一名
女子被不可思议的怪力整个人塞入房间的烟囱中,房间的门、窗全部由内上锁,无法从外
面开启或关闭,也没有其他出口,而可能的嫌疑犯则是一个说著不知名语言的怪人,但他
却如同烟雾一般消失在空气之中。爱伦.坡在最后给予了这宗奇案一个入情合理的解答。
这篇作品开启了一种新的类型小说创作模式,同时也开启了此一类型小说一项历久不衰的
创作题材。

  那就是密室推理。

  命案的发生与封闭房间的形成,两者在直觉上构成了逻辑的自相矛盾:凶手如何进入
密室?犯罪之后又如何离开密室?这玄奇难解的问题成为密室推理最引人入胜的魅力之所
在,而给予密室杀人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成为日后推理小说家不断挑战的目标。

  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密室推理,是一八九二年由英国作家伊斯瑞尔.冉威尔(Israel Z
angwill)所写的《弓区大谜案》(The Big Bow Mystery,Bow为伦敦市一行政区),内容
则描述一个年轻的房客死於一栋简陋公寓的房里,这个房间由老旧但坚固的锁和门闩所封
闭,那房客的喉咙被深深割开,死者没有挣扎的痕迹,现场的窗子从内锁住,凶器却凭空
消失!

  也有人认为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密室推理应该是撰写《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
he Opera,1911)的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於一九○七年发表的《黄
色房间之谜》(The Mystery of the Yellow Room)。那么,就是将《弓区大谜案》视为
中篇推理了。这本书的内容描述一位女子在上锁的卧房中惨叫,其父冲破房门进去一看,
赫然发现女儿身受重伤,奄奄一息躺在地板上,而犯人竟杳无纵影!

  当然,柯南.道尔的谢洛克.福尔摩斯探案也绝对少不了密室题材,那即是最著名的
短篇之一《斑纹的绳子》(The Adventure of the Speckled Band,1892);英国侦探女
王阿嘉莎.克莉丝蒂笔下的神探赫丘里.白罗,则有《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Murder i
n Mesopotamia,1936)、《血腥圣诞夜》(Murder for Christmas,1938)与《落幕》(
Curtain,1975)等长篇密室推理作品。

  事实上,根據日本推理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的说法,密室还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
密室即是如前所述,自内封闭的房间,而广义的密室,是若命案现场并非完全密闭,仅由
目击者的证言、雪地上的足迹等间接证據,来推断案发当时的现场,处於无法自由出入的
状态,则可称为「准密室」。

更广义地说,不论是密室、准密室、或是其他命案状况表面自相矛盾、不合理性逻辑的作
品,皆可归於不可能的犯罪(impossible crime)此一题材。其他尚有消失、穿墙、读心
术等例子。

  我手边有一本由评论家Robert Adey在一九九一年编纂的《Locked Room Murder》,其
中即详列了广、狭义密室推理与各式各样的不可能犯罪长短篇作品名录,算起来推理小说
的历史不过一百五十几年,全部居然已超过两千篇,而这还不包括东方推理小说重镇日本
的作品呢!

  在这本作品名录集中,占據篇幅最多的作家,即是被人尊崇为密室大师的诡计制造鬼
才约翰.狄克森.卡(John Dickson Carr)。他一个人(包括他的另外一个笔名Carter 
Dickson)就占了一百三十余篇。

  卡在孩提时代酷爱历史小说、福尔摩斯探案与杰克.福翠尔(Jacques Futrelle)的
思考机器(The Thinking Machine)探案,很早就立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推理小说家。而
影响他最深的则是吉尔勃.却斯特顿(G. K. Chesterton)笔下的布朗神父(Father Bro
wn)探案。

  他笔下有两位最重要的侦探,基登.费尔博士(Dr. Gideon Fell)和亨利.梅利维尔
爵士(Sir Henry Merrivale),这两位侦探都对犯罪心理有独到研究,专解各式各样密室
之类的不可能犯罪谜团,而卡对於恐怖(terror)气氛的描写更有过人长才,各件罪案每
每呈现出幻想性与超现实性,彷佛将读者置身於危机四伏的幽冥异地,让人不自觉毛骨悚
然。当一切不可思议的怪事终於获得解释之后,读者方能一拨黑雾而见晖光,胸口紧绷的
压迫感才得以畅快解除。

  卡的作品,我个人接触到的第一本是《铁笼问题》(The Problem of the Wire Cage
,1939),故事的案发现场位於雨后的网球场,一个令人生厌的青年被勒死在球场正中央
,但现场却只有被害者进入网球场的脚印!死者的未婚妻不慎靠近尸体留下自己的脚印,
恋慕她已久的年轻律师於是必须设法解释此一怪事,并制造假证據帮她脱罪,但想要混乱
现场的他们不巧又被女仆撞见--卡的作品故事曲折离奇、高潮迭起,却又能顾及前后逻
辑的周密性,无怪乎其传记的作者Douglas G. Greene说:「唯有卡才设计得出这种故事。


  评论史家海克拉夫(Howard Haycraft)在编修两世纪犯罪解谜小说里程书单时,对卡
的作品就揣度再三,最后考虑良久才选了费尔探案《The Crooked Hinge》(1938)和梅利
维尔探案《The Judas Window》(1937)。而两部杰作都可归入密室推理。

  卡对於密室的研究实在十分透彻,将理论与创作做了双重实践。他於《The Three Co
ffins》(1935)中,更在第十七章藉费尔博士之口提出最著名的〈密室讲义〉(Locked-
Room Lecture),对古往今来的密室构造做了极精彩的分类与论述,而这也变成日后有意
创作密室推理的小说家一个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據。

  追随卡的后辈作家,以克雷顿.劳森(Clayton Rawson)最有名,他本身就是一个魔
术师,笔下的侦探叫The Great Merlini,而第一作《Death from a Top Hat》(1938)就
是密室题材。

  谈过了西洋,接下来再谈谈日本的密室推理。

  日本在初期并没有密室推理,那是受到日本传统建筑物的构造本身所限,和式的房间
并不适合做为密闭空间的现场。譬如江户川乱步创作初期著名短篇的明智小五郎探案〈D
坡杀人事件〉(1925),严格上来说只能称为「准密室」,命案现场并非完全封闭的房间
,必须由周遭的目击者来证实现场无人出入。

  但,透过有心人的努力,日本终於出现了横沟正史的《本阵杀人事件》(1946),也
就是神探金田一耕助的最初长篇探案。虽然当时受到稿纸张数的限制无法做更复杂的布局
,但这部密室杰作结合了日本怪谈传说的玄异气氛,仍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后来这部作品
在一九四八年获得第一届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后於一九六三年改名为日本推理作家协
会奖)的长篇奖。横沟正史其后的《恶魔吹著笛子来》(1949)也是密室推理。

  而同一时间,高木彬光也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神津恭介探案《纹身杀人事件》(1949
)。这个故事以美丽而妖魅的刺青为主轴,以自雷也、纲手公主和大蛇丸相克相缠的传说
为经纬,描述发生在浴室中一件恐怖骇人的分尸杀人案。这部杰作并获得江户川乱步与横
沟正史的高度赞赏。

  而在一九五八年,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发表之后,气氛上属於幻想性的密室推理就
完全被社会派的罪案推理所取代。社会派推理注重写实,所以故事的主角大多是追查凶案
努力不懈的刑警,而非智慧超群神机妙算的天才侦探,因此故事的重点通常会放在企业或
政治黑暗内幕的侦察,对於密室一类不可能犯罪的谜团简直可以说是排斥至极。在此一本
格推理的萧条时期,较为重要密室推理大概只有天藤真《嫌疑犯》(第八届江户川乱步奖
候补奖,1962)、海渡英佑《柏林1888》(第十三届江户川乱步奖首奖,1967)、森
村诚一《高层的死角》(第十五届江户川乱步奖首奖,1969)等较倾向现实的作品。

  唯此间出现了两个特例,即是号称「日本推理小说的四大奇书」中的两部钜作,中井
英夫《献给虚无的供物》(亦为第八届江户川乱步奖候补奖,1962)与竹本健治《匣中的
失乐》(1978)。

  然而,日本蔚为推理小说的大国,无论社会派风潮多么强悍,密室推理终究会重新风
行,再度成为最重要的创作题材之一。果然,一九八二年岛田庄司发表的《斜宅犯罪》,
内容叙述圣诞节在北海道一栋倾斜五度角的洋房,发生了连续密室杀人事件,而嫌疑犯竟
然是一具两、三公尺高的木偶!这部作品立刻掳回了推理迷心底对密室题材的原始锺爱。
而后东野圭吾发表《放学后》(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奖首奖,1985)、法月纶太郎发表
《密闭教室》(1988)、我孙子武丸发表《8字宅杀人》(1989)、京极夏彦发表《姑获
鸟的夏天》(1994),在在都宣布了密室在日本推理队伍的复归。

  而台湾推理呢?我所仅知的一部长篇密室推理是由旅瑞作家余心乐所写的《推理之旅
》(1992),但故事的场景是在瑞士境内,被柯南.道尔取材做为福尔摩斯与其宿敌莫里
亚提上校同归於尽的莱辛巴赫瀑布(见〈最后一案〉,The Final Problem,1893)附近的
一家旅店中,并非发生於台湾境内。因此,很显然的,未来台湾推理小说创作者的空间还
很广大。
 

--
http://lz.gs.edu.cn/~hnlz/backup/183.gif
http://nyxgb.hit.edu.cn/luntan/uploadface/v2.gif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71.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