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oujia (ilddf), 信区: Star
标  题: 占星家Hand专栏:科学与我们的占星(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14日00:14:27 星期五), 站内信件

上一次我们介绍了占星家Rob Hand的第一期文章,文中谈到了一些试图求助于科学的占星
家的努力。而这次的话题,Hand先生将继续介绍这些人的努力以及不可避免的遇到的阻碍
与疑惑。
  科学化占星的最大突破:高格林的努力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两个法国心理学者米歇尔·高格林、弗兰克斯·高格林,开
始了占星界一次重大的探索。具体的细节本文实在无法详细叙述,但是概括来说,他们的
确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行星出现在星盘特定位置的人群,会收到相同或者类似的影响。
他们的统计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因为概率误差非常之小,不足以否认
这个统计数据所支持的相关关联性。
  几乎所有研究过高格林盘的人承认他们的努力的效果,那就是:星体的确好像对人的
个性具有相应的影响力。高格林盘它的本身具有非常大的革新价值,以至于很多看到它的
人,忽视了它所呈现结果的另一方面。
  出生时间的重要性
  在占星学上,我们将诞生的时间作为生命的开始。出生图,也正是建立在婴儿的第一
次呼吸与第一次啼哭这个时间之上。而关于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有观念上的激烈论战。难
道生命不是在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么?即使在很久远的古代,这个问题也
曾经被提出过,而虽然古占星家已经有充分自信证明出生图的实用性,他们也并没有忽视
这一反对的疑问。
  当现在科技发展到了基因时代,这场时间争论变得愈演愈烈。出生时间的争论,也常
常被批评占星的人,当作得意的一笔,反复用来抨击占星的合理性。但是,高格林盘的诞
生,从实用性的角度反映了的确是出生时间〉受精时间,有效回应了这一点。高格林盘是
对占星实践的一次非常有力的确认,即使它本身从现代哲学观点来看存在逻辑的偏差问题
,但它的努力仍然是我们所要重视的。
  而第二个问题可能就更加尖锐了:假设我们承认星体对我们的生命确实有影响力,那
么凭什么一个特定时间的影响力就会如此卓越呢?这个时候,如果采用受精时间好像还比
较好解释一点,因为一些人还可以用“星体力量在受精卵结合时期对它的基因组对产生了
具有持续性的影响”来解释。而从出生时间来解释,一个人一旦出生之后,就会一直的受
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在出生那一刹那。
  所以,这样下来的结论就是,用出生时间来做星体对人持续影响力的解释,是根本在
逻辑性上站不住脚的。而这种站不住脚的理论,也正是占星学与高格林所努力所要证明的

  因此,所有试图通过“科学”途径来解释占星合理性的人,都需要迈过我上面提到的
逻辑障碍。就是说,如果你要说,真的是地磁学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凭什么在你出生时候
的地磁影响就要影响你一辈子?
  以上就让你感到糟糕了?不,还有更糟糕的:
  所有以上提到的针对“科学化占星”反对,还仅仅是停留在出生图的争论上。那么好
了,我们知道,除了这种常用的出生图+流年方法之外,占星学家还采用了“推进”“太阳
弧”等诸多其他辅助方法。而这些方法,根本采用的就不是宇宙时间,而只不过是一种象
征意义的时间方式!因此,如果从科学上解释,那么占星所使用的所有方法,是根本上没
有科学依据的。亲爱的所有想通过科学来解释占星的人,请明白这一点,除非现有的科学
体系有极为显著的变革,占星成为一个新的科学的机会,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我的观点就是:如果占星现存的这种形态想要让科学来接纳,那么科学本身的“逻辑
假设体系”需要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才有可能。我认为那些科学家,即使是那些对占星知之
甚少的科学家(显然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如此),都会直接的告诉你,占星与科学,至少在目
前体系下,是根本不相容的。
  我们可以借鉴科学的研究手法来研究占星,就如同高格林兄弟那样。通过这样的努力
,我们也可以得到非常让人震惊的成果。但是,我不认为,我们可以将占星同科学在理论
上与哲学体系上完成整合,除非我们摒弃目前占星学中的绝大多数手法。也许有一天,科
学家们会发现宇宙运动与地球生物之间的关联,但是即使在那个时候,也请不要乐观。科
学家们在那个时候,要不然会告诉你这是新的科学,而非占星学;要不就会告诉你他们得
到的才是“真正的占星学”,而所有其它占星学家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狗屁不通的伪科
学。事实就是这样,因为无数人已经被麻醉:科学,永远是对的。
  好了,下一次我将继续这个话题,并告诉给大家一些非科学角度的占星研究解释。

--
我爱达也,我爱东东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26.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9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