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itSammi (精灵·人类), 信区: TV
标  题: 三版《倚天》再论剑,百无禁忌说无忌 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Aug 18 15:18:56 2003)


(上)三版《倚天》再论剑
 
短短十年间(1993-2003)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电视台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将金庸的这本
武侠名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影像,看似劳民伤财,其实不然。一方面,制作公司赚了
满钵满罐,另一方面,也为观众提供了影视文化在不同地域背景下进行横向比较的范本。
(可惜更为早期的郑少秋版和梁朝伟版的《倚天》,因资料不全而无法加以研究,否则,
将五剧作一纵向比较,以此来审视时代的变迁在影视制作技术和理念方面的影响,倒也很
有意思。)
  
  虽说张无忌是《倚天》的灵魂人物,但观众念念不忘的却是深情狂傲的杨逍,即使没
有孙兴的出色演绎,他也是金庸文学画廊中最能引人驻足观赏的人物之一。而孙兴的非凡
才华又将之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更使后演者倍感压力。从艺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成
功,但从全剧的角度看,这又是一种失败,因为犯了喧宾夺主之忌。试举一例:某雕塑家
为巴尔扎克塑像,完成后,每一位参观者都盛赞该像的一只手做得绝妙,好评如潮。雕塑
家越听越不是滋味,愤然毁之,因为他想要的是整体的成功,而非局部的出色。
  
  因此台湾版的《倚天》便成了这样一具怪胎。加之马景涛无法自控的激情举止,叶童
与“美丽”八杆子打不着的外貌,还有冗长的台式言情对白,都严重降低了观众对该剧的
接受程度。然而,轻率地将此剧完全归之于失败,则未免有负其他创作人员付出的艰辛和
劳动。本文试图从技术的角度切入,将三版《倚天》作一比较,其实,台湾版还是不乏可
取之处的。
  
  一看音乐。台湾版的主题曲“刀剑如梦”,词曲唱俱佳,插曲辛晓琪的“俩俩相望”
在播出前已在校园广为流传。香港版的主题曲“风起云涌”,还是拾“刀剑如梦”中一句
“天与地,风起云涌”的牙慧,且吴启华的唱功和周华健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至于大陆版
的主题歌“心爱”则有摇滚风味。至于歌词,且听一句“不要坏我大义,我会倚天屠龙,
”──“倚天屠龙”是刀剑名称,名词可以做谓语吗?连起码的语文常识都没有。片尾曲
歌词又过于简单,“我爱张无忌”──这样直白浅露的文辞是中国古人习惯的表达方式吗
?且两歌曲调怪异,皆不易传唱。
  
  二看摄影。台湾版(1993年)的拍摄正好在划时代的新武侠影片《新龙门客栈》(19
92年)之后完成,因此深受该片启发,镜头的摇动大胆而夸张,慢镜头运用恰到好处,淡
进淡出的切换也充满诗意的浪漫。如,杨逍为失去纪晓芙而抚树痛哭,一转身抬头,已是
须髯丛生──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远处传来了长大了的杨不悔天真的呼唤声……其他两版
的镜头感都不如它强烈而生动,摄影角度中规中矩,乏善可呈。
  
  三看服装。台湾版的戏服统一用纱质,显得飘逸空灵,颇为符合武侠剧神奇迷离的的
氛围。男子的头上有方巾,看似土气,其实古人很少有光头的,不同的帽式反映了个人的
身份和地位。其他两版的男装发型还是承袭传统的武侠剧一把抓在头顶,头套的痕迹很明
显。至于女装则留给化妆师设计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笼统地说,台湾版的轻逸,大陆
版的华丽(然而灭绝老尼的装束太像地主婆了),香港版的稍逊——要点名批评的是杨不
悔(滕丽名饰)乱七八糟的头,象刚被人爆打过,和赵敏(黎姿饰)屈指可数的几套行头
,大热天的也不怕郡主穿馊了。
  
  四看武打。在《新龙门客栈》的影响下,台湾版一改以往拳拳到肉的实打,充分调动
了钢丝和弹床,当初觉得很新鲜飘忽,但现在看来有点投机取巧了。尤其是电影《天龙八
部》(巩俐林青霞版)将它发挥到极致,只见人飞不见招数,实在太过分了。不过,台湾
版的先锋姿态还是值得一记的。香港版的武打中炸弹过多,四处开花仿佛现代战场。个人
以为,有人对大陆版的电脑技术运用太多加以诟病是过于挑剔了。因为在一部技术包装领
衔而非思想内涵为主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应该着眼于它比前人多了什么东西。如果要批评
的话,只是电脑特技用得不够好,有点假,比如少年张无忌给常遇春扎针出血,一个血包
就能解决问题,何必用电脑模拟鲜血的涌流?至于张无忌受灭绝三掌,笔者以为编导用惊
涛骇浪来比喻掌风的凛冽还是很有创意的,枯燥的三掌打出了气势。而且用画面的水状游
动来表现气场的变化,也使金庸虚拟的武功变得实在而好看。
  
  如果一出戏也能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的话,上文所品评的就是它的硬件部分。本人
之所以花费笔墨阐释是出于两个原因:
  
  第一,我发现这一领域很少有人涉及。金庸作品虽然是武侠文学中的翘楚,毕竟还是
消遣文学的上品。拥戴者虽声势浩大,有将其抬入文学殿堂之势,金庸本人也顾盼自雄,
妄图和高等学府的学者们平起平坐,但迄今金著的文学价值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因此也决
定了其衍生产品武侠影视的艺术性思想性要高也高不到哪里去。(但绝非垃圾。)除非将
之彻底解构,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既然其文化内涵有限,那么外包装就显得尤其重
要。不象莎翁剧,台词的文本魅力足以令人忘记表达形式上的缺憾。比如某年莎剧展演,
饰演《威尼斯商人》中美丽智慧的鲍西亚的是个长相丑陋的中年妇女,但是当她优雅地一
开口:“仁慈就象甘霖,从天庭沛然而降……”我就立刻忘了她的外貌缺点,用心用耳来
欣赏就够了。因此,本人在观赏金庸武侠剧时,站定了以貌取人的立场以及关心技术的运
用甚于其他,其他还有什么?──陈腐的忠义伦常观,凶蛮的“武力决定一切”观,以及
以男性为中心的婚姻爱情观。
  
  第二个原因是,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演员表演属于影视剧的软件部分。然而,正如
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欣赏口味的差异使得见智见仁,更别提出于偏见地抬高偶像了。纵
观我所读过的《倚天》剧评,此处分歧之大,如天地之隔。除了对孙兴和马景涛称得上众
口一词的褒贬外,各星均有拥趸为之摇旗呐喊,并将鸡蛋和板转砸向看不顺眼的别人。因
此,谈论演员是件极端吃力不讨好的事。

(话虽如此,本人还是愿冒碎砖如雨满脸蛋清之险,谈谈演员踩踩地雷。请看下篇《百无
禁忌说无忌》。)
 
 
(下)百无禁忌说无忌
 
2001版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吴启华主演的《倚天屠龙记》尚在人们的脑海中风起云涌,20
03版苏有朋主演的新剧又载着满目的新鲜美女闪亮登场了。将两剧做一比较势所难免。拜
金庸剧所赐,吴启华的名字再度被人频繁提起。在褒贬不一的口水大战中,吴启华的铁杆
fans扯起赞语的大旗,在风中烈烈作响,而对手若理屈词穷弹尽粮绝则抖出吴启华不堪回
首的三级往事,给对方致命一击。他们在一片混乱中制造一种“伪君子”的假象:别看张
无忌一付道貌岸然的样子,他也曾宽衣解带地干尽下作事。──这一论战手法叫做“偷梁
换柱”。因为我们讨论的是演员的成功与否,而非其人操守高下。不过,当被伤害的fans
眼含热泪时,也不必过于同情,因为他们对吴启华的钟爱也是建立在将《妙手仁心》中的
程至美或是《壹号皇庭》中的徐伟杰当成吴启华本人的荒诞基础上的。
  
  无法否认的是,在资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明星们甚至不用写日记,翻翻过去的
八卦杂志就知道自己近来干过什么——演员的个人形象干扰或是促进着观众对角色的接受
程度。所谓形象,既是眼见为实的外在轮廓,又是头脑中臆想成份的叠加。身兼自我与角
色双重人格的艺人无奈地在工作之余还要继续其演员职责,但是,迫使任何行业的成员24
小时工作是违反劳动法的。因此,所有因吴启华一度失足三级圈而对他正义大侠形象嗤之
以鼻的观众无一不戴有浓深的有色眼镜。不将这点余毒肃清,我们的讨论将无法进行。

  
  为了叙述的方便,且将张氏父子的个人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以此一较各位明星在相关
时段演绎水平之高下:张翠山──成名前的张无忌──张大教主。(本想略过小八辣子们
不提,但忍不住说一句:以释小龙的外形,扮演大城市里营养过剩的中学生尚可,作个荒
岛余生的孤苦少年则未免肥白滚壮了些。)
  
  台湾版和大陆版的张翠山和成年张无忌都是由同一名演员出演。实在不懂,为什么香
港版的要请出刘松仁。无线旧版启用任达华和梁朝伟分饰父子,说明当时人才济济;如今
的安排则反映无线小生荒闹得厉害。甚至就连最舍得赞美香港版的网友都不得不叹息:演
员太老了!一句话就点出了新版青春无敌的胜利。
  
  如果我们尚能理解米雪因保养得当才自信地接演殷素素的话,那么刘松仁是过于自信
了。他在做决定前应该将当年扮演张丹枫时的定装照拿出来,和现在镜中的自己做个比对
。气质犹存,但沟壑纵横的脸如何接近“面如冠玉”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当然,若米雪宣
称两人同生共死“他不演,我也不演”──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全当无线展示珍藏的古董

  
  马景涛的张无忌已然盖棺定论,掘墓鞭尸又何必呢?总之,他象一个学生写作文,严
重偏题——错把温和的张无忌演成了狂野的金毛狮王──分数是别指望了,铁板钉钉地不
及格。
  
  至于吴启华,以他的俊朗外形和成熟气质,以及多年演艺生涯的磨练,造就了一身徘
徊黑白两道的功底,既可以正得光明磊落,又能够邪得深不见底,演出张翠山的潇洒垒落
绝对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他出场晚了些。再说搭配的女演员——在新版中饰演殷素
素的郭妃丽,她本是一名骄俏少女,在诞子后却成为慈爱母亲,郭妃丽将她的转变演绎得
非常细腻妥贴。而且,她的外形在所有出演过殷素素的人中是最漂亮的(其他是汪明荃、
郑裕玲、叶童、米雪)。试想如果将她的殷素素和吴启华扮演的张翠山配对,郎才女貌的
效果绝对要好过苏版的搭配。
  
  小虎队风流云散后每人的道路各不相同,吴奇隆最不长进,靠和女星闹绯闻维持知名
度;小帅虎陈志朋渺无踪影;只有乖乖虎苏有朋最脚踏实地,读完大学拿到文凭,影视两
栖佳作叠出,个人形象阳光灿烂。然而,此剧中他吃亏在外形欠佳。无关美丑,我承认他
五官端正,然而一组数据明摆着:苏有朋身高1.72米;吴启华身高1.82米。好了,其他我
就不多说了,试想一个这样的镜头:在柔情蜜意氛围渐浓时,高个子的男子缓缓地低下头
,温柔地拥吻比他娇弱矮小的女子,那是一种多么令人销魂的图景啊!(神往中……)

  
  其实,苏有朋也不算太矮,正好是中国男士平均身高,可是在和他配戏的女星旁一站
,实在不够高挑。更别提他天生的娃娃脸,纵然流落荒岛,生满鲁宾孙式的胡须,也没有
鲁宾孙式的沧桑感。因此,以和诸位佳丽外形上般配的程度看,马景涛和吴启华都比苏有
朋要好。一言蔽之,成年高大男子更富有性吸引力,从而使他们的爱情戏也有醉人的意境
。所以,乖乖虎还是乖乖地扮演少年张无忌更有说服力,他完美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迷醉
,心头撞鹿的羞涩。如果让过于成熟的男子来演,则难免令人汗毛站队了。顺便提一句,
香港版扮演少年张无忌的邓一君诠释角色也很到位,并不输给苏有朋。要在两人间取舍,
倒还真困难。
  
  其实,象张无忌这样的人,如果生活在我们的周围,绝对会受到众人交口称赞。善良
,诚恳,老实(想搞多妻制,有念头没胆子,忽略不计),但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则显
得太平淡太乏味了。我们的生活平凡单调需要传奇的刺激来抵抗日常的无聊感。他的经历
不可谓不离奇,但他的个性缺乏迷人的怪异之处。张无忌和赵敏为伴,细想来,不过是郭
靖黄蓉互补型佳偶的翻版──金庸有时也会招式用老。
  
  吴启华自称个性中犹豫慢热的一面和张无忌颇为相似,但实际上反而说明了角色留给
他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所剩不多。他本人擅长的那种锐利傲狠的表演也无用武之地了。纵
观全剧,有网友提到只有一处令他记忆深刻,我颇有同感,因此记下:周芷若对张无忌相
思成疾,神志不清时错把宋青书当成他。只见张无忌俯身相就,眼神十分煽情而富有性意
味。(这个细节表现了周芷若对张无忌的爱恨交织,新版中突出了恨而少爱,有欠完整细
腻。)那种引诱的目光也只有吴启华才能驾轻就熟。──如果你不把出演三级片看成和道
德问题相涉,仅仅视作尝试各类不同的影片品种,那么吴启华不愧为一名成熟而全面的艺
人。
  
  由此可见,若吴启华早一点出场扮演张翠山,可以少一点人们对刘松仁和米雪展示老
态的讥讽;苏有朋或邓一君扮演少年张无忌都可以得满分;至于张大教主,其实当他叱咤
风云时和张翠山风头最足时不相上下──即石壁题字的那段──因此,吴启华完全可以胜
任,挥斥方遒,发号施令之际,亦颇有领袖气概。只可惜,他演张无忌时,出场太早,冲
犯了少年人的地盘,后果惨不忍睹。
 
  当香港版的张无忌在石洞中逐渐长大,需要换人时,导演和化妆师面临着一个难题─
─张无忌要不要长胡子?在以往的电视剧中,男性都用胡子来表现光阴的流逝。张无忌既
然成年,且石洞中又不可能配备电动剃须刀,没有胡子好像说不过去;但若在吴启华细纹
明显的脸上,在略显松弛的下颌上再添髭须,则更显老态。秉着现实主义的立场,编导还
是决定服从自然规律──然而,惨剧就这样发生了!!!
  
  明明是个中年男子,还偏偏抓耳挠腮地动脑筋想法子钻出洞去,出了洞后又弹跳着笨
重的躯体作兴奋状,乃至和殷离在草屋打情骂俏时,丧尽一双小儿女的天真可爱。我还忘
了提他衣衫褴褛时系着草绳的粗腰。据说,郑少秋曾经讥他“有肚腩”,其实香帅何必被
人说“前任张无忌损现任张无忌”的闲话——他那中年发福的身躯,地球人都知道。想必
吴启华也深以为憾,私下把那刚钻出山洞的一段当成恐怖片,从不敢回放观看。
  
  不过,熬过这一段艰难时光就好了,混上教主之位后,吴启华的出头之日到了。刮干
净了脸,换上整洁得体的长袍,外罩宽松的大氅,掩尽了有欠英挺的腰身。在属下的前呼
后拥中鹤立鸡群,行走时衣袂飘飘吴带当风,哗!──古装程至美!除了外形出色和诸女
般配外,以吴启华20年的演艺资历,虽然未能令张无忌有特别的光彩,也足以完成任务,
得到中上的评价。
  
  其实,个人表演成功与否也是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大可至全体演职员的同心合力,小
可至和对手的配合互动。因此在评论张无忌时,不得不提及和他搭戏的四位女角。
  
  笔者一直认为殷离是个多余的人物,把她的戏全部删去也无碍大局。(可能中国人酷
爱“四”,四季如春,四大皆空,四面八方,四喜丸子──四女对阵,凑齐一桌麻将!)
此女个性偏激乖张,有轻度精神分裂,辨不清幻想和现实的差距,练功时自戕形体,吸毒
毁容。性享受上有受虐狂的征兆:被人咬了一口却死心塌地爱上人家。且和张无忌有血亲
,绝对不宜为妻。张无忌和她在一起时多半吵吵闹闹,恐怕他唯一舍得给她的不是一颗心
,而是“爱妻”的称号──刻在墓碑上最好,既完成了诺言又不必履行责任。正因为他对
殷离没有深切的爱,所以他对(误以为)杀害她的赵敏也没有深切的恨。和她在一起,苏
有朋的戏要比吴启华的好看,好在青春和自然──他们俩仿佛未脱童年的游戏,说到嫁娶
都是有口无心。
  
  小昭的去向众所周知──漂洋过海出国也。留守男士张无忌,从此深深地怀念,她的
浅笑和低唱。因为这是他真正的一次健康的恋爱——没有伤害和猜忌,不要承诺什么条件
,却能得到最细心的照料和关怀,以及无限的仰慕和崇拜。在我的记忆中,自始至终小昭
是唯一称他为“公子”的人。虽不是平等亲切的“无忌”,但也不是大而无当的“教主”
,却令人想到红袖添香深宵私语——你是我的主,我是你的婢,我不敢贪图你所有的爱宠
,也不会因此含酸吃醋,只求忘却功利荣辱地服侍你,直到春秋演尽繁华散去,我仍在你
身边为你叠被铺床──就象《天龙八部》中服侍慕容复的阿碧。没有野心的女子可以带给
男人最大的安慰和温暖,也是男人杀阀征战后最想栖息的港湾。可惜,他们的缘分终止于
一艘海上的孤舟……江希文扮演的小昭给人骂得够呛,我也不再火上浇油了。不是她演得
不好,实在是外形欠缺,虽然名字叫“小”的未必要小,但大家对角色的理解已经形成思
维定势,她的乖巧柔弱应该由象陈秀丽(新版小昭)这样娇媚玲珑的人来演。虽说吴启华
也算高大,但眼前的小昭他是绝对抱不动的。
  
  周芷若是金庸人物花苑的一支奇葩:她经历了从纯真少女到阴毒妇人的转变,承受了
遵从师命和向往爱情的异向牵扯,也尝尽了被逐出师门和被爱人抛弃的两次奇耻大辱,还
无奈地将第一次婚姻当成赌注押在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身上。一个曾经如此贫苦无倚的孤
女怀有渴慕权势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和受人尊敬的愿望和权利
。对她大肆鞭挞的道德狂是残忍的,更不应该将她的心机等同于薛宝钗,前者为了一线生
机苦尽甘来,但后者是为了锦上添花永享富贵。正由于她前后反差极大,乃全剧的成败关
键所系,所以佘诗曼和高圆圆的落力塑造可以说不负众望,但比较而言,还是佘诗曼较为
老到些,想到高圆圆乃一介新人,就能担当如此高难度的角色,也着实不易了。
  
  《倚天屠龙记》的原著是个开放的结局,作者想让大家猜到底是谁和张无忌白头偕老
?这个问题其实污辱了读者的智力,我向来视之为金庸故弄玄虚的败笔。历来编导也一致
同意让张无忌为赵敏终生画眉。但他们的结合不是“郡主”和“教主”的门当户对,乃是
张无忌在只剩下的两项选择中更忠于自我感受。简单的说,他在恩情和爱情中,选择了代
表爱情的赵敏。
  
  分析之前,也许人们会联想起张无忌和周芷若关系质变的那一幕“逃婚记”,但实际
上我们要把眼光投射到更远的童年时代。心理学家认为,童年的许多遭遇日后会影响到成
人的选择。例如,某人天生胆小,可能就是在幼年哺乳时被雷声所惊;而男性对女性丰胸
的眷爱便是想重温幼儿时偎在母亲怀中那美好温暖的记忆。因此,张无忌和周芷若在汉江
上初遇时的喂饭之举便充满了象征的意味。在Sherwood Anderson的短篇小说Death in th
e Woods (《林中之死》)里的女主人公终生都在喂人:喂主人、喂丈夫、喂儿子、喂鸡喂
鸭喂兔子,直到死后喂狼。她成就了一位大地母亲的形象,使得“喂饭”的姿态也有了施
恩的含意。
  
  张无忌在和周芷若交情起于一饭之恩,便使他的付出掺有了报答的“杂念”。在新版
中,这个情节被改成了小芷若为小无忌拭泪赠帕。食物,乃生命所系,一方绢帕的情意怎
么能和一顿饭的恩情相比呢?不是说任何改动都不可以,然而编剧自以为一块手帕比一碗
饭要有诗意,其实损坏了原著的精微之喻。此外,新版中还有一个蛇足:就是小赵敏曾经
狂抽小无忌的耳光。按照童年的心理索引,那么张无忌长大后一旦回忆起这段经历,和赵
敏相遇时会突生挫辱和受伤的感觉,好感都没有,爱情从何而来?——张无忌毕竟不是受
虐狂。因此,这个细节看似承前启后,其实不伦不类,理应删去。
  
  成年后的张无忌和赵敏在一起,情况完全不同于他和周芷若。他们的交往过程象一桌
丰盛的满汉全席。有初遇时的开胃酒──惊艳一瞥;有对于下一道菜的猜测——赵敏的举
动总是那样神秘莫测古灵精怪;也有禁吃时造成的诱惑──种族和官民的差异形成雷区。
而爱情本身就是个禁果,一旦越过重重阻隔,被撩拨了的心火会燃烧得更旺。这顿佳肴的
滋味之美就在于相爱过程的曲折性和戏剧性。书中还说“她脸泛红霞,微带酒晕,容光更
增丽色。自来美人,不是温雅秀美,便是娇艳姿媚,这位赵小姐却是十分美丽之中,更带
着三分英气,三分豪态,同时雍容华贵,自有一副端严之致,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逼视。
”这样的外貌描写,碰上个性强悍唯我独尊的男子,自会敬而远之,但遇上张无忌这样温
懦的男子,倒很可能教他感到别样的风味──找到领导了,找到组织了,找到主心骨了。
自然,张无忌婚后成为气管炎的趋势是不言而喻的──就象郭靖郭大侠。
  
  至于赵敏的性格特征,恰是金庸人物中典型的“刁蛮任性大小姐”形象,类似的有少
女黄蓉、温青青、郭芙、少女殷素素、阿紫、建宁公主等──武侠人物性格模式化由此可
见一斑。而且她的个性前后一以贯之,因此并不是很难演。若要比黎姿的赵敏和贾静雯的
赵敏,只能比谁更漂亮,愚以为难分伯仲;再比,只能比谁的行头漂亮,小气抠门的无线
台就落了下风。当然,以黎姿曾出演过多部电影的经历而言,更能胜任赵敏一角。(纯属
己见。)
  
  总而言之,我的理想是让吴启华包揽张翠山和成名后的张无忌,让苏有朋或邓一君扮
演少年张无忌(抛硬币决定)。然而,当和殷离搭戏时,吴启华又最好退避三舍。
  
  ──这戏可怎么拍?
  
  ──我又不是导演,信口开河罢了。呵呵!别当真。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97.237.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5.7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