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作  家: xian (去日留痕) on board 'Travel'
题  目: 湘西(武陵源—雪峰山)民俗旅游区
来  源: 哈尔滨紫丁香站
日  期: Fri Sep 26 22:46:23 1997
出  处: bbs@s1000e.whnet.edu.cn

湘西(武陵源—雪峰山)民俗旅游区




           武陵山区奇妙景观    桃花源今昔    “世上绝景”武陵源

                猛峒河边老司城    雪峰山下“芙蓉楼”      


                                   重选

                               重选湖南地区




                           武陵山区奇妙景观




    武陵山区横跨湘、鄂、川、黔边界,沅江和乌江两条较大的河流及其许多
支流奔流其间;名山胜水和奇异地形(丘陵大多谷宽丘低,奇峰高耸颇为突出)
构成了一些奇妙绝伦的自然景观;高山峻岭及长期封闭(或半封闭)生活,蕴
藏着不少古老神秘的习俗风情;它们的巧妙汇合,使这一带成了举世闻名的旅
游民俗胜地。
                          
                                   重选

                               重选湖南地区




                               桃花源今昔




    提起有名的桃花源,自然会使人首先想起陶渊明(这是他的字,名为陶潜)
的《桃花源记》。因此,我们就从这里说开去吧。
    陶渊明是东晋文学家,曾任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田园,
终身不仕。他好读书,兼谙玄佛,因而幻想有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供人们
(自然包括他在内)隐居栖息,为此,他写出了历史上著名的诗与散文连体作
品《桃花源诗》——诗前之序即为散文《桃花源记》。这一散文,借助于当时
流播的某些民间传说以及历史人物(刘子骥)的轶事,出色地描绘了一个幽美、
谲秘的世外桃源,浓郁的故事情节和富于诗意的氛围大大地增强了它的真实感
与吸引力。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陶潜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幽美、谲秘的
境界吧!
    首先,它的外部境界是在武陵溪河之畔,桃花盛开的田野。这里,一弘溪
流,两岸桃花,“中无杂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极其美丽、幽静,已足
令人向往了。其次,它的内部境界就更让人沉醉、神往了。渔夫沿着桃花林走
到它的尽头,越过桃花山,进入一个小山口。里面竟是另一番田野风光:地势
平坦,土地肥美,房屋整齐,风景秀丽;人们过着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美好
生活;这里的人十分好客,各家各户都邀请渔夫去作客,摆出酒菜盛情款待。渔
夫在里面作客数日,分离时大家都依依不舍,但又嘱咐渔夫不要与外人说这里
的事。隔了些时候,刘子骥派人与渔夫一道去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美妙
奇异的桃花源了。
    据说过了100多年以后,人们发现在湘西沅江河畔的水溪附近,有一个
山凹,它的地理位置、风光景物都同《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十分相似,就认定
这里是陶潜当年描绘的那个“桃花源”。后来,便有人在这里修建了一些庙宇
楼阁。从此,这里也就成了“桃花源。。其所在的县亦被称为桃源县。“桃花
源”成为名胜古迹以后,千百年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人和访古者。
    从晋代到明代,桃花源风景区以桃源山为主;明代以后,则以桃花山为主。
桃源山现仅存问津处石碑和清澈明亮的桃花溪等处,其它遗址均因时代久远,大
都荡然无存。而桃花山一带,大约还有20多处景点,主要的景点有:桃花源
牌坊,桃花林,穷林桥,菊圃,碑廊,方竹亭,遇仙桥,水源寺,秦人古洞,豁
然轩,御碑亭(亭内刻清代乾隆皇帝题写桃花源的御制堂诗两首),延至馆,桃
花观(在桃花山主峰,观旁题有“秦时明月,洞口桃花”对联),集贤祠(祠
堂墙壁正中嵌有清咸丰年间所刻《桃花源记》,室内供奉陶潜木雕像),寻契
亭,既出亭,问路亭(在桃花观右侧山谷中,桥名取自《桃花源记》中的“既
出,便扶问路”)等。
    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漫长时期,桃花源可供游览的地方虽然不少,但无人
管理,任其自生自灭,黯然无光。
    1962年,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的陶铸同志游览桃花源后,对修
复这一名胜古迹提出很多宝贵意见,为以后的修复奠定了基础。
    从80—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昔日的桃花源大为改观。桃
花源风景名胜区大开发已经经历了两期工程:第一期开发从1991年10月
开始,一年之内,增加了50多处景点。1992年3月召开首届游园会,截
至到1992年年底,游客多达93万人次,为1991年的3倍;1992
年总收入达2600万元,是解放后43年总和的36倍。第二期开发工程从
1992年3月开始,先后落成的有32个项目,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
中包括’93中国常德桃花源游园会开放的桃川宫、秦人村等配套工程。
    1993年3月28日,’93中国常德桃花源游园会在桃花盛开、春意
盎然的桃花源举行。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省、市、县负责人剪彩后,5万多来
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港澳台同胞,外国商贾以及当地群众在导游员的带领下进
入各个景点。新建的八仙亭、秦人古道、天宁碑院、悠然园、桃川宫和具有现
代色彩的斗鸡场、射击场等景点,使游人兴高采烈,乐而忘返。一位来自俄罗
斯的商人游览了桃花源后,对这里的茂林修竹、画栋绘梁和投资环境赞不绝口。
    是的,桃花源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都是比较理想的。从宏观上看,桃花
源东距湘中“金三角”不远,且在319国道线上;西则与武陵源风景区、猛
峒河风景区紧邻,构成湖南西部的旅游胜地。从具体环境说,这里濒临沅水(
湖南第二大河),靠近长石铁路(正在修建),一条条银色的渠道纵横交错,一
个个翡翠般的人工湖(水库)环绕罗列;有名的桃源鸡成群追逐;闻名遐尔的
桃源青茶叶遍布坡岭。这里的林木也很可观,不但拥有大批的经济林、用材林、
薪炭林,而且还有许多果树。桃花山、桃花林在这里蜿蜒伸展,桃树的品种繁
纷,比如鹅黄色的“春不老”,汁多肉厚的水蜜桃,甜而不腻的青桃,晶莹细
嫩的“蟠龙”等等。此外,天津鸭梨、河南蜜枣,广东柑桔等也纷来沓至在这
里“安家落户”。
    1500多年前陶潜笔下的“桃花源”,不过是文人骚客对现实生活不满
而虚妄追求的“世外桃源”(根本不可能在其时出现的理想境界)罢了;而今
天,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正在通过辛勤的劳动和奋发向上的拼搏,把中外
闻名的桃花源建设得更新更美。
                         
                                   重选

                               重选湖南地区




                          “世上绝景”武陵源




    从桃花源继续西行,经过沅陵、吉首等县市(或自常德市慈利县,或从长
沙迳直飞往)抵达张家界市,即进入武陵源风景区。“武陵源”(包括张家界、
索溪峪、天子山)是80年代新开发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联合国批准
的世界级自然遗产重点保护区之一。
    一个处在深山老岭、默默无闻的风景区,怎么会在短短的十来年一跃成为
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名胜区呢?它的奥秘和魅力在哪里?
    武陵源,旧称青岩山,横跨大庸(现张家界市)、慈利、桑植三县边界。这
一带风光之美,景象之奇,并非近年才被人夸奖,早在宋明之时就曾为人所赞
美。宋代的“千丈绝壁挂青松,万尺深涧藏玉龙。百仗留得佳话在,两壁对插
白云中”的诗篇,讴歌了索溪峪百仗峡的险景及农民起义领袖向王率军与敌鏖
战的壮举。向王这位农民起义领袖,民间又尊称为向王天子,是老百姓公认的
自己的皇帝,因为在过去是皇帝老子才可称天子的。据说,百仗峡的地名是因
向王在此与官军打了百仗而得名的。《慈利县志》有过关于向王三兄北与官军
打仗的载述。慈利索溪峪,大庸张家界,桑植天子山,都有大同小异的向王传
说故事流传,而且在本世纪80年代被采录编入各自的民间故事集成“县资料
本”里面。明代嘉靖年间,荆南道九永兵备胡桂芳国曾经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
原来他认为没有什么地方比桃花源更美丽、比南岳更雄伟了,但当他来到索溪
峪百仗峡后,为这里的风光所惊叹、折服,立即挥毫写诗赞美:“峡高百丈洞
云深,只识桃源此处寻,戎旅徐行风雪紧,谁将兴尽类山阴。”胡桂芳虽是一
介武夫,却于戎旅之中不忘品赏山川之奇丽,还独出心裁地把百仗峡看作“桃
花源”的化身,不能不说是颇有见地。明代万历年间《慈利县志》也曾描述并
褒扬过索溪峪的山:“万石 x立,高秀入天……闯眼突兀,奇甲天下。”清人
吴肇瑞游览青岩山后,写诗讴歌:“人游山峡里,宛在图画中,壁爱双展列,天
看一线通。啼猿声处处,古树叶丛丛。日夕归来晚,泉声两岸风。”这些诗歌,
不但描绘了青岩山的奇丽形态,而且还道出了武陵源的风骨神韵。据不完全统
计,宋、元、明、清文人墨客写下的赞美青岩山胜景的诗篇多达100余首。
    然而,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湘西一直属于僻远的“蛮荒之地”,青岩山更
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纵有流珠泻玉的山泉,迷宫般的溶洞,挺拔入云的奇
峰,变幻莫测的深涧……也很少有人去问津,支赏览(偶尔去几个人赞叹几句,
如同向大海之中投下几个小石子,有什么用呢?)所以,青岩山长久地被埋没着,
荒废着。幽泉,深涧,云海奇峰,原始森林,只是更增加了它的凄凉、冷森、神
秘。正像较早发现武陵源的奇妙风景并向海外撰文介绍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
所形容的那样:武陵源宛如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俊美姑娘一样,被厚厚
的历史面纱掩盖了她的轻盈丰姿、千媚百态。于是,留给人们的印象就只有谲
诡、奥秘了。
    武陵源“天生丽质终难弃”,客观存在着的美终究是要被发现的。青岩山
的历史面纱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随着湘黔铁路、枝柳铁路的畅通,随着勘探考
擦:“田野作业”的纷来沓至,终于被揭开了。 不论省内、 国内或海外赤子、
异域宾客,前来这里游览、观光、考察的,没有一个不被她的美所惊骇,武陵
源很快就成为全国、全世界瞩目的一颗璀灿的风景明珠,以其奇异的、独特的
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考察者。
    那么,武陵源奇特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呢?从表层来看,较多地表现在它的山
奇、水奇、云烟奇丽、溶洞奇特(含石窟)以及深涧、森林(含园林)的奇异
等方面(即所谓“六奇”);如果再往深层探索,还会发现武陵源所蕴藏着原
始的、奇异的民俗风情之美。下面,就逐一分层说说。
    先说山奇。武陵源的山,既有一般的起伏的山峦,又有峭壁绝岩,奇峰怪
石。前者与别的地方的山岭似乎没有多大区虽,后者,则属异于一般地区的奇
山。这种奇山异峰大多拔地而起,棱角分明,上尖下削。它们或上锐下钝,或
上大下小,变化多端;山形,如芒,如柱,如塔,如屏,如人,如兽,峰或如
剑指苍穹,或如楼阁矗立,或如神魔翩跹。山峰有些纤细,有些粗犷;有些秀
雅娴静,有些威武勇猛;有些朴实自然,有些鬼斧神工;有些雍容大度,有些
玲珑小巧……这些形形色色的山,真是千姿百态,无所不有,无所不奇。这些
山峰不仅状异,而且色奇:有的金璧辉煌,有的紫色带绛,有的红黄相间,有
的灰色透亮,几乎所有的岩峰都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真可谓斗艳争奇。“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贺敬之诗句)。够奇的了,然而,似乎还不如武陵源的
山这样多姿异彩(多种颜色和形态变幻莫测),令人叫绝,“天下奇峰归武陵”
并非过誉。
    次说水奇。武陵源的水有清泉,有瀑布,有深涧,有幽溪(暗河);有浅
,有深潭,有湍流,有池塘……在山中时而看到小溪蜿蜒,碧水长流;时而听
见“雷霆乍惊”,瀑布飞泻……在众多的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的流水之中,最
美的、最富于诗意的的自然要算金鞭溪了。
    当游人游览“十里画廊”、“水绕四门”、“千里相会”诸景点之后,便
步入金鞭溪。只见峰峦耸立,凌空蔽日,沿溪顺谷,溪水弯弯曲曲绕着山脚,萦
回峰林。此地斯时,景观万千,可以说是一步一景,步步佳景。脚下彩石,两
岸花木,披露带水,晶莹透亮;溪水淙淙,鸟语啁啁。游和置身仙景,宛如梦
中畅游……著名诗人彭燕郊先生去年以耄耄高龄游览金鞭溪后,写了一篇出色
的散文诗。现摘录几段如下,看看老诗人是怎样被那金鞭溪的奇异风光所感染、
所陶醉:
    我从你的梦里穿过,那么轻,那么静,怕给你带来干扰……
    ……为了我梦中的行程,是你,早就忙着了,忙着用各种格样的绿色裹我,
浓得像蜜一样的深,薄纱般的浅淡,不深不浅雨丝飘忽的粉绿,都是为了我的
行程来来回回,停停走走,深一步浅一步地行步迟迟。我的梦幽远,带点微明,
带点闪闪的阴暗。梦邈远,有时突然用一闪而过的阴暗窥探这各种各样的绿编
织起来的迷茫,各种各样的绿堆砌起来的神奇。相信你知道得很清楚,陪伴着
我的除了绿的气流,还有这绿得快得蒸发的溪水,它的语言是澄清的静止说出
来的…………它们相信它们不是别的,只是一片固定在梦中的云彩,为了让梦
中的绿有更多的辉煌,它们用沉着的金黄和饱和的银白,塑造了这许多你好像
见过的陌生人,我想我也可以是个幻想了……
    在散文诗里面,老诗人欣赏美景的梦境和金鞭溪绿得似梦的美景交织一起,
把金鞭溪深邃迷离、神奇谲秘的景观淋漓尽至而又维妙维肖地抒写出来了。像
武陵源金鞭溪这样的奇水妙景,可以说在天下恐怕也是罕见的。
    又次说溶洞。武陵源的溶洞,规模之宏大,景观之奇丽,也是其它地方不
大多见的。索溪峪的黄龙洞,四层洞府,水陆并进,形成了十分壮伟的奇观。它
包括一库(黄龙水库),两河(响水河,水晶河),三瀑(黄龙瀑,天水瀑,天
池瀑),四潭(黄龙潭、浴龙潭、水晶潭,千米长潭),十三宫厅(黄龙宫,龙
舞厅,聚会坪,石琴山,天柱街,花果山,仙人堂,天仙水,天池山,水晶外
宫,水晶内宫,迷人宫,大雄宝殿),万方池(天池,明珠池,金花池,银花
池,以及天池山上难以数计的大小水池)。溶洞可以说是奇山异水的结晶,天
生的艺术魔宫。特别是武陵源黄龙洞仿佛是一座地下龙宫,水中有山,山上有
水;水因山奇,山因水幽;山水辉映,美不胜收。
    同溶洞相似却有区别的还有石窟。离张家界市永定区15公里的玉皇洞石
窟,则又是另一番风景。这个石窟凿于清嘉庆年间,能工巧匠们利用溶洞的岩
石的自然形态雕塑了帝王、圣贤、仙佛以及飞禽走兽,各个神态逼真,令人赞
赏不已。整个玉皇洞宽敞明亮,可以同时容纳好几百人。从外往里走,内分三
层沿:因果洞,圣贤洞,玉皇洞。因果洞在下层,除了阎王、牛头、马面等像
外,最命名人感兴趣的还是洞底形形色色的钟乳石,它们大小参差,粗细相间:
有些像红鳞鲤鱼,跃出水面;有些则如擎天砥柱,高接洞顶;有些像银河飞瀑,
奔流直泻;有些则如玉树银花,交相辉映;还有的疏密交错,犹如珠帘半卷,真
是气象万千。
    玉皇洞石窟的中间一层,分为“天门土地”。“魁星”、“文星”、“龙
虎”、“狮子”、“孔圣”等六个自然洞窟,其中“魁星”洞窟里天然雕塑的
“赤脚大仙”捉乌龟,饶有情趣。只见赤脚大仙头戴宝冠,面颊丰满,神情自
如,一只脚弯屈,一只脚站在刚露出水面的乌龟头上,左手护着法宝,右手高
抬齐眉,衣褶飘动,仿佛在腾云驾雾。整座雕塑,由钟乳石天然造型,构图新
颖,造型优美。
    从中层石窟出来,再攀洞曲折的石阶,就到达最上层的人称“天堂”的玉
皇洞。在洞内的绝壁上,雕塑有玉皇大帝的座像。玉皇大帝头戴金冠,身穿龙
袍,脸长而丰满,神态庄严;手持乾坤带,威风凛凛,端坐天堂。左右两侧的
金童玉女造像。体态窈窕,表情温柔,服饰华丽。这些造型艺术也出自天工而
非人工所能及。洞窟上方凿有“昔察乾坤”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两边刻有对
联和诗词。周围石壁上绘的天庭、仙境之类的壁画还隐约可见。
    复次说深涧。偌大的武陵源,到底有多少深涧?恐怕谁也说不出具体来,更
说不出最深的深涧到底有多深。这里,只以很有代表性的神堂湾略说一下。神
堂湾是一个神秘的深涧,它日日夜夜地响着叮咚泉水,喷着浓浓白雾,它究竟
有多深,流域有多远,至今仍是一个谜。据说,旧时有一年大旱,当地的道士
打醮求神,拜仙祈雨,大肆募捐,搜刮百姓钱财。道士摆起神案,穿起法衣,拿
着灵牌,带着几个会水的神汉,试探着下神堂湾闹神弄鬼。他们只爬下二墩,就
遇深潭挡道,不敢贸然再往下去。他们从这里往水下放吊绳,放下十几丈深还
不见底,一个个吓得直打冷颤,连说话也打哆嗦。与此同时,他们还听到深潭
里面传出各种可怕的声音,看到了几十斤重的华南湍蛙,吓得面如土色,灰溜
溜地滚了出来。从此以后,神堂湾之一深涧就成了武陵源的禁区,谁也不敢问
津,凡是去的人都是有去无回……
    再次说森林。武陵源有古老而茂密的森林,而且属于原始森林。张家界顶
上黄石寨东北面的黑枞脑,四周都是一刀切到底的悬崖绝壁,高300多米,方圆
60余亩。上面松林苍莽,其中有许多高达数十米、两人合抱不拢的大古松,腐
叶沉渣,黑压压一大片,深不可测。自古以来,这里就无人迹,直到本世纪70
年代末,一位林学工作者在山民的帮助下,才首次登了上去,初步观察了这一
大片原始森林的面貌。据以后陆续去的有关人员考察,浓荫密蔽的张家界,总
面积为8000公顷,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公园,植物覆盖面高达97.7%。
    除了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以外,武陵源更多的则是原始次生林(即一般森
林)。这里,树冠齐整,层次分明,藤葛攀缘,寄生繁茂,构成密不透风的绿
色王国。只见那人工营造的大片杉林,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翠绿如墨的竹林
之海,在阳光透射下,流光溢彩,千姿百态。不论是杉林,或者是竹林,有些
古朴苍劲,有些老干虬枝,有些枝叶扶疏,有些青苔满树,它们都有着极强的
生命力。
    武陵源的大森林是珍奇的植物园。世界上五大名科植物---菊科,兰科、蔷
薇科,禾本科,木本科,这里应有尽有。仅木本植物就有93科,517种,比
整个欧洲所拥有的树木科类还多一倍以上.这里还有许许多多植物中的珍品,如
香榧,银杏,水杉,珙桐,银鹊,鹅掌楸,梭罗树等。著名的松树品种,这里
就有黄山松,火炬松,湿地松,岩松,日本冷杉,长苞铁杉等11种;珍贵的
楠木树种,这里则有香叶楠,利川润楠,光叶石楠,虎皮楠,赤楠等16种之
多。
    武陵源大森林同时又是天然的动物园。它的优越自然环境,成为鸟兽栖息、
繁衍的理想之地。据资源考察初步统计,这里的鸟类有6个目,13科,41
种。其中珍禽有背水鸟,嘎嘎鸡,华南竹鸡,红腹锦鸡,长尾雉等。兽类则有
弥猴,水獭,岩羊,黄麂,野猪,鼯鼠,云豹,穿山甲,麝,貉,獐等。最引
人浓兴的要算弥猴和背水鸡了,特别是凤头鸡冠、有金红色羽白的背水鸡,能
走能飞,形态奇异,可以说是武陵源最为奇特,最具地方特色的鸟中特产了。
    武陵源大森林还是天然的药村园。这里出产的药材多达500余种,其中
稀少而珍贵的药材大约有30多种,诸如天麻,黄连,四叶厚朴,八角莲,七
叶一枝花,回阳草,千年老鼠屎,兰古剑,铜锤花,金银花,和血生……
    武陵源大森林自然也是一个群芳兑艳、四季常青的百花园。
    最后说说林峰云海和云烟飘渺。游览武陵源只要登上黄石寨、天台或者天
子山,俯瞰千峰万壑,就会看到漫无际涯的云海林峰,而且,一年四季,变幻
莫测。有时,云山分明;有时,混沌一片;有时,犹如怒海涌潮;有时,又似
薄纱轻飘;有时,分不清东西南北;有时,辨不出晨昏阴晴。云烟变幻中的武
陵源,意境超然,神秘莫测,险峻之中蕴含着柔和怡淡之情,朴野里面透露着
质朴清秀之美。这些对立统一而又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幅若有似
无、虚无飘渺的奇妙幻景,使游客宛如置身仙境。
    正是上述这些山、水、溶洞(含石窟)、深涧、森林、云烟诸多美妙绝伦
的景象,形成了武陵源所特有的神秘的、原始的、谲诡的自然美;如果再与这
里的奇特的、朴野的、古老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下面“湘西一带奇风异俗”
将谈),那么,其浓烈的、巨大的魅力就会紧紧地攫住每一个旅游者、考察者
的心灵,看了还想看,回忆起来觉得回味无穷。
    1980年,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写了《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文,正式揭
开了张家界风景区的开发历史。随后,索溪峪、天子山两风景区的开发也紧步
其后。武陵源以其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赢得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的光临、赞
赏,一跃成为全国14条黄金旅游热线之一。自1980年以来,国家先后在
这里投资6亿多元,现已开通旅游线路18条,观景点数百个,核心景区内的
国际标准人行道长达30多公里,特别是外部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张家界一级
机场已经正式通航,首批开通了张家界至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5条航线;
不久,将开通至黄山、汕头、深圳、海口、武汉、西安、杭州、香港等航班.张
家界有铁路连接湘黔、枝柳两大干线,甚为便利。公路和通讯在张家界已成网
络,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播和移动电话。至于高中档宾馆,在张家界可说
是星罗棋布,共拥有15000张床位。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土家织锦、石
雕、根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五彩缤纷,崭新的现代气息与古朴的民族风
情交相融合,对外来的游客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进入90年代以来,每年来武陵源旅游观光的中外宾客多达100余万。旅
游已经成为武陵源区(隶属于张家界市的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经济中的龙头
产业。以其中张家界公园为例,1994年入夏以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
游人如潮涌,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都在一两千人以上。
    1991年,武陵源荣获“中国旅游四十佳”的美名。1992年,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将武陵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武陵源的自然风光的美学和
科学价值和了很高的评价。现在,通过多的努力,武陵源不单纯是游览山川风
光的风景区,而发展成为集观光、探险、科研、疗养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
                        
                                   重选

                               重选湖南地区




                             猛峒河边老司城




    从武陵源风景区再往西,即为猛峒河风景区。这一风景区的主要景观包括
猛峒河、不二门、王村和老司城。限于篇幅,这里只说猛峒河与老司城。
    猛峒河。猛峒河是湘西酉水支流之一,它发源于龙山县,自北向南纵贯永
顺县境,在老司岩(即“老司城”)汇入酉水。这条流经土家族聚居区的河流
全长220余公里,其中航程达170多公里。不过,上游河道狭窄,流急滩
陡,可乘橡皮舟漂流(’91中国湘南猛峒河国际漂流节即在这里举行,从永
顺县城附近的“哈尼宫”下水,漂流到著名古镇——“芙蓉镇”王村)。搏流
撞滩,激流勇进,化险为夷,乐趣无穷。猛峒河下游河面渐宽,水平如镜,可
换乘旅游船游览,洞途经过天门峡、百鸟峡、鸡笼峡、磨盘峡、猴儿跳峡等景
色优美却又历程艰险的峡关。途中即可停船靠岸,观赏大龙洞、小龙洞、鸳鸯
洞、阴阳沿、不二门等钟乳石林奇景,还可领略哈尼宫瀑布、捏土瀑布、落水
瀑布的雄姿美景。
    猛峒河边峭岸入云,古树横生,藤蔓垂织。猕猴在崖壁上攀跃追逐,鸳鸯
则在水面上纵情嬉戏,全然一派淳朴、原始色调甚浓的自然风光,与前面说的
武陵源风光颇为近似,所以,猛峒河风景区素有张家界“后花园”之称。
    自然,猛峒河与武陵源并不完全相同。猛峒河(或者扩大一些范围说酉水
——白河)具有自己独特景色和风情,那就是:古朴,险峻,威猛,蕴秀,神
奇.在那里至今还流传着长期形成的土家族的许多异俗(如“摆手”,“哭嫁”,
“跳丧”,“三过年”等,“湘西一带奇风异俗”中将谈)。
    “老司城”。“老司(即巫师)城”为历代土司王(原为酋长、巫师、祀
神歌手三位一体的部族头人,阶级社会以后成为本民族上层统治者)治所,原
在永顺县王村附近的猛峒河进入酉水处,后迁至永顺县城东南15公里的麻岔
乡。自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老司城迁到麻岔,至清代雍正六年(公元
1728年)老司城搬到永顺县城为止,大约600多年时间,这里是湘西土
家族的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这一带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物古迹被保存下
来,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比如距“老司城”不远的古镇王村花果山有五代时
划分土家与客家(汉人)疆界标记的“溪州铜柱”,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又如麻岔乡“老司城”的古建筑“祖师殿”(明嘉靖年间重建),为土家族现
存的最古老的建筑。这一带还有土司古墓群,现在均属湖南省重点保护文物。
    麻岔“老司城”依山修建,没有正式的城垣建筑,这是一些山区聚落的特
点之一,即建筑物依山的险势而筑,便于守护。缘于它是土司“王”城,故仍
有东、南、西、北各门之称。从猛峒河(或称灵溪河)两岸到太平山麓,为古
街的中心, 分成左街、 右街、上街、下街、正街、河街、渔渡街等八街十巷。
街道用精致的卵石铺成,拼有不同图案。城址附近有观音阁、玉皇阁、祖师殿、
关帝庙等古建筑及历代土司的墓葬群。“老司城”内存有土司避暑、御寒的凉
洞、热洞等遗址,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选

                               重选湖南地区




                          雪峰山下“芙蓉楼”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寒雨
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于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出任江宁 (今江苏南京市)丞,此诗作于任期时。据
《元和郡志》卷二十五载,“芙蓉楼”在今江苏镇江市(古称“润州”)。但
是,我们这里说的“芙蓉楼”,并非诗中写的寒雨之夜陪客进入吴地(润州)的
那个芙蓉楼,而是指王昌龄后来贬为龙标尉时在龙标 (今湖南黔阳县黔城镇)
将临江楼改建的芙蓉楼。
    芙蓉楼位于雪峰山下(西麓)的黔城镇。黔城,在沅水和AA水汇合的地方。
早在2000多年前,汉高祖即在这里设立镡城县,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
改为龙标县,宁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改墨黔阳县。黔城不但地势
重要,而且风景优美,有“龙标耸翠”、“沅AA清流”、“柳溪烟雨”、“芙
蓉楼”等名胜古迹,其中以芙蓉楼最负盛名,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
    据《黔阳县志》载,唐代所建的芙蓉楼因年久失修,早已倒塌湮没。清乾
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知县叶梦麟再建芙蓉楼,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
知县曾钰重修芙蓉楼。现存的芙蓉楼虽不是唐代所建,但距今也有200年的
历史了。
    出黔城镇西门,沿 x水(沅江支流)上行数百步,就可看见水边屹立一块
峥嵘奇石,形如香炉,人称“香炉岩”,岩的对面即是芙蓉楼。芙蓉楼正门首
额有楷书“龙标胜迹”四字,上有《王少伯(即王昌龄)送客图》泥塑一座,这
当然是《芙蓉楼送辛渐》的附会。芙蓉楼门外的墙上嵌有一块石碑,上书《芙
蓉楼记》,简明扼要地载述了它的历史。芙蓉楼前有一空坪,坪中有一池,人
称“芙蓉池”。池里有两尊假山,山上有树,苍劲古朴。现今池水满塘,碧波
粼粼,锦鳞游水,颇有情趣。池坝上一座半月亭,亭左边又有一六角亭,古色
古香,更有一副草书石刻对联映入眼帘:“妙书鸿戏秋江水,佳句风行晓苑花。”
这是赞美诗人王昌龄及其佳作的。
    芙蓉楼不但拥有“登楼则群山拱翠,俯视则万木交阴,沅水自北来环其下”
的胜景,而且还留下了历代不少名人的真迹。芙蓉楼侧竖立80多块历代名人
题诗作赋的镌刻、碑石,其中有《王昌龄宦楚诗》15首,唐代大书法家颜真
卿所书《麻姑仙坛记》,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写的《石山书院记》,岳飞书写
的“墨庄”以及武我陈梅仙所书篆字16镶等摹刻石碑。颜体形态方正,结构
严谨;米芾用笔刚劲,风神潇洒;岳书朴实洒脱,浑厚有力;陈字方正平直,骨
气洞达。王任龙标尉时,经常在芙蓉楼宴送宾客,饮酒赋诗。据统计,王昌龄
留下的180余首诗中,有不少是描写芙蓉的。诗人常用芙蓉来比喻天真烂漫
的少女和阿娜多姿的少妇(如《越女》,《采莲曲》等)。看来诗人对芙蓉是
偏爱的,这自然与王昌龄的怀才(“诗家天子王江宁”)不遇、多次贬谪(初
贬岭南,又谪江宁,再戌龙标)的悲惨命运有关。因此,诗人常借芙蓉之风骨
豪爽、拒霸凌寒的高尚品德来比喻自己,这正是诗歌中托物言志的象征方征。
    关于这方面,湘西黔阳等地现今流传着的王昌龄与芙蓉楼的一些民间传说
可作佐证。《王昌龄与芙蓉仙子》传说里讲,王被贬谪到沅水岸边的龙标时,他
从江宁孤身出发,怀里只抱着一棵连蒂带土的木芙蓉.为什么万里奔波要携带此
株芙蓉呢?原来他在江宁做官,曾在长江边上建造了一座芙蓉楼,又跟夫人一起
栽种了满院的木芙蓉。他们在芙蓉花下饮酒赋诗,迎宾送客。可是,不幸的事情
接二连三地打击着他。一场暴病,爱妻身亡,正分万悲痛之际,又接到贬谪文书。
王昌龄把功名富贵看得如同粪土,但对爱妻的怀念却难自拔.临行时把与夫人共
栽的一株木芙蓉连根带木地挖出来,带到僻远荒芜的龙标来。刚一安顿,王就噙
着泪水在临江(沅水)前种下江宁移来的那株木芙蓉。以后,他白天在公衙里
理事,夜里就在楼上点一柱清香,对着楼前的木芙蓉怀念亲人和故友。一天晚
上,一轮明月当空,王对着芙蓉独自弹琴,心情分外凄凉。突然,那芙蓉无缘
无故满树绿叶全都柘萎,飘落在
                      (原文未完)

--
※ 来源:·哈尔滨紫丁香站 bbs1.hit.edu.cn·[FROM: bbs@s1000e.whne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0.6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