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xiaozi (功夫小子), 信区: Travel
标 题: 大直街墓塔的传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pr 15 19:40:51 2003) , 转信
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157号(现省眼科医院)院内正门左侧,有一座青灰色的
墓塔, 在两侧林立的高楼大厦等现代文明的包裹下,它依然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美丽与庄严
。塔是何人所建,建在何年,为什么建在住宅院内,墓中埋葬的是什么人,塔的形式及它
的文化内涵……这都是哈尔滨人所关心的谜。
据传,墓塔中葬的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妹妹,故老传说中说得有鼻子有眼———当
年墓主下葬,张作霖派张作相吊唁,大帅府特请来一拨僧道,作了100天法事。还有人
说,墓中葬的是伪满国务大臣张景惠的近亲,墓中有一个小鬼日夜守护着老人。塔前水池
里有两条小青龙,由于池中水干涸,求助于路过的极乐寺僧人。一天一个僧人与一个居士
路过墓塔前,突然腿部疼痛,夜晚僧人得到小青龙托梦,干渴难挨求极乐寺僧人帮忙。极
乐寺僧人托付这位居士,每天在堂屋放一洗衣盆水,小青龙的干渴才得到缓解。传说以讹
传讹,在居民中依然自成一说。在知识分子中,人们却在关注着墓塔的建筑,许多有识之
士呼吁,应该保护哈尔滨不多见的纯粹民族风格的建筑。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了墓塔建造的来龙去脉,希望让关心哈尔滨百年命运的人
更加了解哈尔滨的历史。
墓塔的来龙去脉
据墓塔传人张国志介绍,墓碑上的男主人名叫张鸿轩(广天),墓中埋葬的是张鸿轩
的夫人张孔氏,立碑人张庭升(又名张景南)是张鸿轩的幼子。张孔氏生于1827年农
历三月三,卒于1922年6月, 享年95岁,生有五子二女。老人去世后,幼子张庭
升决定把老人葬于住宅院内,目的是防止日后不肖子孙变卖祖业。
墓塔从1923年修建到1925年竣工,历时三年,全部为青石所建,石头都是从
宾县石砬子所采,光石头就拉运了两年。当时请了哈尔滨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修建,墓塔外
面精美的图案都是南方艺人雕刻,棺椁为柏木,葬于塔中墓穴里。墓没修成之前,棺椁在
院内丘了三年,塔建成才移入墓内。墓壁上挂有一幅绿地金丝线刺绣的精美的老人等身像
。塔前建有汉白玉石幢两座,石凳四个,石桌两张,供祭祀用,还栽种了八棵钻天杨,长
的郁郁葱葱,一个养鱼池长年喷水,现在不复存在了,老人头戴脑包玉九连环,口含明珠
,手握金锞子,脚蹬金元宝,随葬品还有名贵的玉器及金银器皿等。
哈尔滨历史上的建筑,在20世纪初年都在模仿欧洲建筑风格,有哥特式、巴洛克式
及新印象派,惟有此塔为典型的中国民间建筑,在林林总总的各种欧式建筑风格中,它是
独具特色的。此塔又俗称六合塔含天、地、东、南、西、北包容万物之意。塔正面向南为
两柱石构紧连塔体的祭奠厅,上方刻有“保存千古”四字。塔体直径为7米,高12米,
共六节七檐八角三层楼阁式建筑。塔檐与塔顶为灰色凹形瓦覆盖,在四周高翘远伸的瓦峰
上都有雕刻精致、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塔下东西两侧各附有大理石碑。
碑文由极乐寺首任方丈法师撰写,极乐寺便是由他主持修建的。
墓塔见证哈尔滨历史
据介绍,张庭升祖籍山东省寿光县,清光绪年间,张庭升的父母逃荒到东北,落户于
阿城黑牛窝棚,两位老人步行数千里,肩挑六个孩子,路过现在的吉林丢失一个。当时居
住的是小马架子,刀耕火种,一斤豆油连吃带点灯用一年,可见当时生活的艰苦。张庭升
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车老板,在当年阿城一带远近闻名,每年冬天,盐商去营口运盐,都
必须雇他跟车,遇到坡路,只要他手中自制的小鞭子一挥,再烈性的马也得听使唤,再陡
的坡也能上去。5个儿子渐渐长大成人,靠勤奋地耕耘日子有了好转。
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张庭升全家迁居哈尔滨,住在现在的香坊区。张庭升自幼聪颖
好学,念完私塾又学会了俄语,先当郎中,后又当翻译并经商。张鸿轩老人觉得小儿子张
庭升弃农经商是不务正业,因此后半生与四儿子生活在拜泉县三道镇农村,死后就葬在拜
泉。这是我市出现最早的民族工商业者家庭中的裂变,深信土地是命的张鸿轩至死未能原
谅叛逆的幼子。
张庭升和俄国人做买卖很快发财,在哈尔滨置地盖楼,现在的东大直街157号院内
的三层欧式灰楼,就是其中之一。据张氏后人介绍,张庭升先后开办了第一舞台、大舞台
、评剧院、大昌隆商场以及金店银号等,还在外县开办了酒厂、粮油加工厂等,成了20
世纪初哈埠有名的民族资本家。修建文庙、极乐寺都有张庭升的捐款,文庙石碑上现在还
刻有他的名字。据张氏后人介绍,张庭升40岁后笃信佛教,自家建有佛龛,早晚诵经焚
香生活十分简朴,与极乐寺第一任主持方丈交情很深。极乐寺修建时,张庭升慷慨解囊,
捐献的款项大概占整个投资的三分之一。修建文庙时,张庭升的捐款也占投资的三分之一
。张庭升1947年去世,享年77岁。极乐寺僧人买棺木发送,葬在极乐寺墓地(现在
的文化公园),后墓地迁移,被后人重葬于皇山。作为哈尔滨开埠的第一代民族工商业者
,张庭升给我们留下了比较丰厚的文化遗产。
张孔氏的葬礼很隆重,“东北王”张作霖特派张作相前来吊唁,成为当时哈埠的一大
新闻,也是后来传出墓中葬着张作霖妹妹这一传说的起源。在哈尔滨有一个说法,大直街
墓塔葬着张作霖的妹妹,所以葬礼才空前的隆重。据张氏后人介绍,历史上张作霖与张庭
升家族确实联系密切,当时张作霖每到哈尔滨,必到张氏灰色三层小楼做客。 张作霖在
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在107(现为中山路和平邨宾馆)办公时,也经常出入张
家,与张家祖辈交往密切。大约1928年,张学良曾将他的德国造大镜面匣子赠给张庭
升的儿子张彦儒。
历史建筑应该保护
时光荏苒,经过80年风雨侵蚀,墓塔已严重损坏,塔身及塔檐上落满尘埃,长满杂
草,使这一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建筑失去了风采。
据哈尔滨城市规划设计院名城保护处的有关人士介绍,大直街墓塔的建筑艺术价值较
高。我省著名的古建筑鉴赏权威、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徐苏宁教授,对此塔也给予了
很高的评价。他称大直街墓塔是极少见的纯粹中国民间风格的建筑,属于城市历史风貌的
一部分。徐教授认为,看一个城市的历史,很重要的一个参考点就是各个时期的建筑,从
这一点上说大直街墓塔见证了历史,也见证了当时的民间文化、社会风情和葬俗,是延续
城市脉络的重要标志。
作为城市交响乐的音符,哈尔滨许多重要的建筑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利用,但是仍然有
许多类似于墓塔的民间建筑,在风雨的剥蚀下日益憔悴,如果有一天这些建筑倾倒于尘埃
,实在是一个城市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转自龙游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8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72毫秒